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庶为啥没有离开曹操重归刘备阵营?真相竟是这八个字……

徐庶为啥没有离开曹操重归刘备阵营?真相竟是这八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余小斌 访问量:3775 更新时间:2024/4/29 22:56:08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足智多谋、精通兵法,一度成为刘备手下的首席谋士,刘备正是依靠他出众的智谋,斩杀吕旷、吕翔,挫败李典,击退曹仁,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就在他与刘备君臣相得、如鱼得水之际,却被曹操所骗,离开了刘备,从此一去不返,成为无数三国迷心目中的一大遗憾。

毋须再卖关子,想必各位都已知道,上面所提的人就是徐庶。徐庶并非凭空捏造的人物,在《三国志》中共有两次提到他,只不过,不知道陈寿出于何种原因,并未为徐庶专门作传,提到他的文字也极为简略。但不管怎么说,徐庶肯定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

千百年来,众多三国迷都注意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徐庶被骗去曹操阵营后,见到母亲,明白了事情真相,老母在将其一番训斥之后自缢而死。既然此时老母已死,身为孝子的徐庶已经没有了牵挂,不用再担心被曹操要挟,为什么不离开狡诈的曹阿蛮去投奔仁厚的刘玄德呢?这实在是令人费解啊。

就常理而言,母亲既然不在世了,徐庶要恪守的“孝”也已经尽了,即便按照古时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的制度,徐庶也可以到时间回归刘备阵营。再者,曹操跟他有杀母之仇,更何况其母生前就不愿让徐庶为曹操这个乱臣贼子效力,可是徐庶为什么偏偏置亡母遗愿与杀母之仇于不顾,终生留在曹操手中,不肯“弃暗投明”呢?

或许有人会说,不是徐庶不想走,而是走不了,一定是曹操把徐庶软禁起来了,他脱不了身。

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无论是从三国志还是演义中,都完全找不到任何有关徐庶在曹操手下丧失人身自由的证据,而且按照曹操一贯懂得笼络人心的做法,他不会这么蛮干。

首先,我们要从心理层面去分析徐庶到底是如何看待曹操造成母亲自杀这件事的。

徐庶心里其实非常清楚:曹操只是因怜惜和欣赏自己这个人才,才会把他的母亲诓进曹营,绝非因自己做了刘备的军师而蓄意逼其母亲,而且曹操对自己的母亲在生活上的关心照顾体贴入微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一定程度上,徐庶甚至觉得母亲的死对于曹操来说,也是一个意外。就他爱才惜才的风格而言,造成手下人才的母亲自杀身亡,也会让他觉得是一大遗憾。徐庶既然完全明白曹操诓骗母亲的出发点和母去世的真相,也就不会将曹操视为仇敌而恨之入骨了。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徐庶是如何看曹操善待自己这件事的。

众所周知,以“唯才是举”著称于世的曹操,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领导爱才用人的典范,即便是对关羽这种傲视天下的熊虎之将,曹操有很多机会也没有把他杀掉,而是留在身边“把玩”了一段时间。那么,像徐庶这种确实有两把刷子的谋臣策士,到了曹操手下,也同样会享受各种优厚的待遇。

再来看,曹操率领大军打到新野城下时,为了减少双方不必要的损失,他派去劝降刘备的不是别人,恰恰就是徐庶。曹操何等精明的人,岂会不知道徐庶有可能一去不复返,长留刘皇叔帐下?可他还是大大方方把徐庶派出去,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徐庶不会那样做。对于曹操这种做法,徐庶自然是心中有数的,但明白曹操固然奸诈,但对自己是很信任的。

还有一个有力的佐证:曹操率部与孙吴即将进行赤壁决战之时,又碰上马腾韩遂造反这种糟心事,曹操派谁独自领兵镇守散关呢?不是别人,还是徐庶。曹操手下真的无人可用吗?可想而知,这里面透露出来不仅是曹操对徐庶的看重,也从侧面体现出徐庶对曹操的态度有所转变,绝不会很多人以为的一心牵挂着刘皇叔所在的阵营。

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在徐庶遵照曹操之命当说客,到新野去劝降刘备,而刘备也顺理成章地想挽留徐庶不要再回曹营时,徐庶的回答是:“我如果不回去,担心惹得世人耻笑。”

试问一下,这算什么理由?你徐庶号称精通韬略,然而曹操只使出一个小小的伪造书信的花招,就把你骗得屁颠屁颠自投罗网,你怎么不担心世人耻笑你心理素质差、鉴伪能力弱?人家老曹把你老妈都逼死了,你还留在他手下替他卖命,你怎么不担心世人耻笑你置杀母不仇于不顾、屈身事贼?现在有机会摆脱曹操这个奸贼,你却拿一个狗屁不通的理由来搪塞仁厚君子刘玄德,你怎么不担心世人耻笑你虚伪?

那么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徐庶明明有机会回归刘备阵营,可就是没有实际行动,再也没有离开曹操呢?关键在于八个字: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徐庶虽然是被曹操骗过去的,但他在曹操手下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全面比较了一下曹操与刘备两个军事集团的整体实力,很可能得出了一个根本没法说出口、只能默默放在心中的结论:刘氏必败,曹氏必胜!

想想看,当初徐庶还在刘备手下当首席智囊时,刘备集团当时是什么处境,无论从军事资源、经济资源、政治资源还是人才资源等各方面来看,没有“基本”、四处流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刘备,怎么可能与处处掌握主动权的曹操相提并论?

虽然徐庶也很清楚,刘备有英雄之志、有君子之风、有仁主之望,但要争天下,光靠这些虚的还不够,还需要有数量可观、质量过硬的各类军事资源、经济资源、政治资源、人才资源,刘备在这些方面都处在明显的劣势。徐庶在曹操手下待的时间越久,对此就越是有深刻的体会、深入的认识,不管他是做过何种推演、进行过什么科学分析,总之,他得出的最终结论就是,刘备(或者他的子孙)归根结底打不过曹操(或者他的子孙)。如果现在重新投奔刘备,将来免不了要以战败方的身份接受曹操及其手下的羞辱,那又何苦呢?还不如一直待在这边,省得来回折腾。

当然,徐庶还是得给刘备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那就是他提出的“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

这个说法对于刘备一方来说,看似很仗议,其实也经不起推敲:你真心为曹操是白痴,看不出来你究竟打的什么算盘?以曹操的智商,如果他下定决心要让徐庶乖乖地为他出谋划策,难道徐庶斗得过老曹吗?更何况你在人家老曹手下效力,你自己还有妻子儿女,不可能不领人家的工资、受人家的保护,你啥活儿也不干,真能混得下去?

所以说,徐庶其实是一个挺虚伪又无比纠结的人:他看起来很想做个大孝子,却间接害死了老妈;他也有尽忠的愿望,却在刘、曹双方帐下都“忠”得不够纯粹;他在刘备面前有过仗义的承诺,说是不为曹操设一谋,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做到。

正是由于这种极其复杂的性格,使得徐庶这个号称有“王佐之才”的高级知识分子,却在事业上始终无法达到诸葛亮周瑜那样的高度。这不能不说是徐庶的悲哀。

标签: 徐庶

更多文章

  • 徐庶为什么那么受尊重,其实这个人比他们更厉害,赵云都不是对手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徐庶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人们是普遍认为关羽的实力是在张飞之上的,因为关羽能够在千万的军队中砍杀掉对方头领的收集,基本上是没有人可以抵挡住他的。然而在其他记载中,人们又认为是张飞的实力比较强大,因为他曾经在一场和敌方名将的对决中仅用了十个回合就打败了对方。而关羽打败这个人就要用三十个回合。公元211年,曹操

  • 徐庶和司马徽力荐诸葛亮,对庞统却是从未提及,是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徐庶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在一开始的时候生活很不如意,一直到投靠了刘表以后生活才算是稳定下来,到了荆州的时候还招揽了很多的谋臣,其中就包括诸葛亮,庞统等人。在演义当中也可以看出第一个投靠刘备的人是徐庶,只是后来却因为母亲被骗到了曹操营中,无奈之下离开了刘备。当时有一个说法就是卧龙凤雏得一个就能够得天下

  • 徐庶离开刘备时,为何要推荐诸葛亮给刘备?原因没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徐庶

    我是徐庶,字元直。这天下,早就不是往昔的天下了。我以为我是一个英才,但是在荆州的时候,我更多的发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天才的,庞德公家那个卧龙,还有之后过来的凤雏和水镜。听他们讲天下局势真的是头头是道,更多时候我也在想,将来他们几位如若出山,将会辅佐谁呢,饮下一口酒来,而我不就没什么可以青史留名的机

  • 徐母因刘备而自尽,刘备得知后说了一句话,徐庶不愿在继续帮他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徐庶

    三国时期,我们都知道刘备手下有诸葛亮和庞统两位智者,为他出谋划策,殊不知在诸葛亮以前,刘备手底下也有一个厉害的谋士,这个人名叫徐庶,当年徐庶因为自己的母亲被曹操俘虏后,只好离开刘备,选择了曹操。当初徐庶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去救母亲的时候,刘备哭着对徐庶说不要却见曹操,或许这是一个圈套,可是古人讲究要孝

  • 荆州的一场悲欢离合,道尽了刘备、徐庶、诸葛亮的转折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徐庶

    公元 196年,41岁的曹操拉开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序幕,人生之旅扬帆起航。这一年,35岁的刘备被吕布成功偷袭下邳,妻小皆陷,并被迫寄居小沛得以安身。当时,守卫下邳的张飞羞愧难当,正要拔剑自杀,刘备却以一句“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来进行安抚。然而,不久刘备因招兵买马,再次遭到吕布攻击。战败后,投

  • 在刘备手下大展才华,进了曹营却一言不发,徐庶最后又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徐庶

    都说徐庶走马荐诸葛,《三国演义》中说徐庶要去曹操那了,临走前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让其顶替自己的军师位子。但在陈寿《三国志》中却不是这样说的,其实徐庶很早就推荐了诸葛亮。《三国志》:“先主在樊(城)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由此可见,诸葛亮出山在前,徐庶归曹在后。而徐庶的母亲

  • 司马徽为什么只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而不介绍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徐庶

    提问这个问题的这位网友,在提问的问题中出现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卧龙、凤雏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介绍给刘备的不假,但徐庶,只是《三国演义》的虚构,并不是史实。话说,徐庶与石广元都是颍川郡长社县人,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相交甚好。但徐庶并不是司马徽介绍给刘备的。刘备屯驻新野时,

  • “筑梦者”徐庶力荐诸葛亮,为刘备的梦想添砖加瓦,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徐庶

    #头条中国史#徐庶,历史上对他的描述并不多,但是总体评价都说徐庶与诸葛亮才干旗鼓相当。是徐庶推动力刘备梦想的进程,如果不是徐庶举荐诸葛亮,可能刘备连三国鼎立都看不到。而且说起徐庶,最出名的便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历史中真正的徐庶到底怎么样?结局又是如何?《魏略》中记载有:“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

  • 徐庶母亲被迫自尽,刘备却是这种反应,难怪他到死都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徐庶

    在三国时期曾经有很多非常知名的谋士,除了诸葛亮之外,另外一个人的名气也非常大,他就是徐庶,当时曹操为了徐庶能够来到自己的阵营,甚至命人抓了徐庶的母亲,就是为了强迫徐庶能够来帮助自己。而徐庶一直都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直接就选择辞别刘备,于是曹操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据说他在听说徐

  • 三国人物记之颍川徐庶,满腹经纶之才,终弃明主只能蹉跎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徐庶

    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本是寒门子弟,年轻时喜行侠义之事,早年间因行侠仗义为人报仇,为逃避官吏追捕。其用白粉涂在脸上,披头散发逃亡,岂料还是被官吏抓住。后来徐庶的党羽来将徐庶救走,获救后改名徐庶。为彻底的隐姓埋名,他弃刀剑,着儒衣,四处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