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司马懿终生不再伐蜀?司马昭心里很清楚吗?

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司马懿终生不再伐蜀?司马昭心里很清楚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盏历史 访问量:2432 更新时间:2024/1/20 2:18:25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还活了17年。

然而,17年中,司马懿一直没有组织过伐蜀战争。

被魏帝阻止的进军

其实,司马懿早有伐蜀之意,只是被魏帝阻止了。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与魏延相争,发生了激烈内讧。

司马懿得知后,“帝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想去打,被魏帝下诏阻止了。(《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想要进军,是很合理的。

当时,还不到30岁的魏明帝牢牢掌握着一切。

此时已经司马懿,已经55岁了。

实权而言,面对诸葛亮的挑衅,司马懿还需借助天子的诏书来压制众将出战的请求,其实权自然还远远不足以威胁魏帝。

就年龄而言,55岁的他似乎没有必要去考虑魏明帝(不足30岁)的权力格局,更不必考虑魏明帝死后他如何夺权。

就功绩威望而言,此时的司马懿也远远没有到当年韩信那种“功高不赏”的地步。

因此,“见可而进”,试图趁机有所作为,是自然的事情。

然而,魏帝则另有打算。

魏明帝早已经确立了总体战略思想。

早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魏明帝就采纳了孙资的意见:只派大将据险而守,安心发展经济,如此,”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

吴、蜀一时难以消灭,魏国经济还没有很好复苏,时间有利于魏国。

因此,诸葛亮北伐时,魏明帝就确立了明确的原则:诸葛亮远道而来,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

诸葛亮虽死,但这些基本面仍然没有改变,伐蜀的时机仍未成熟。

因此,魏帝阻止了司马懿伐蜀的企图。

所以,在诸葛亮去世后的几年中,司马懿继续执行魏帝的战略思想,只是在马岱等人进犯时派兵击退,没有大举征伐。

依战略顺序执行任务

事实证明:魏帝不允许司马懿攻蜀,不是司马懿有问题,而是攻蜀这个目标有问题。

对于征服的先后顺序,魏帝已有了全面的规划。

235年,诸葛亮去世一年后,幽州刺史毋丘俭上奏:咱们跟吴蜀搞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搞出什么名堂呀!所以陛下您到现在还没有立下什么值得撑到的功业。现在应该趁着诸葛亮去世,蜀国稍微消停的机会,讨灭辽东公孙渊

“帝图讨辽东”,才将毋丘俭调去幽州的。毋丘俭的这分奏折,是在明帝授意下做的。(《三国志.毋丘俭传》)

因此,毋丘俭的奏折,就是明帝的思路。

吴、蜀,有天险阻隔,“所在深险”,实力比较雄厚,不容易讨灭。

相反,辽东公孙渊,牵制了魏国北部相当的国防力量,而且,近来与东吴眉来眼去,不能不除掉!

同样重要的是,观察了辽东很久的魏帝君臣很清楚:公孙渊是可以快速平定的!

出征前,明帝问司马懿:要多久?

司马懿答:去30天,回30天,打30天,90天够了!

从君臣二人的对话看,明帝君臣对公孙渊非常了解,确定能快速平定!

因此,明帝以司马懿快速平定了公孙渊!

总的来说,魏明帝时期,司马懿很难生不臣之心,明帝对司马懿也是基本上充分信任的,基本上可说是君臣一心。

因此,明帝去世前,即直到239年初,司马懿是严格按照魏帝安排行事的,他不征蜀,是魏帝的安排。

坚决反对攻蜀

明帝驾崩后,司马懿、曹爽联合辅政,开始了明争暗斗。

攻蜀问题,也是明争暗斗的关键所在。

曹爽极力主张攻蜀。

一方面,曹爽缺乏军功,急需立功。

另外一个原因则更重要:司马懿、曹爽,要争夺外军的控制权。

其中,雍凉地区,是第一个焦点。

司马懿、曹真,都曾都督雍凉,双方在此都有相当基础,自然成了彼此争夺的第一个焦点。

当时,曹爽利用政治上的优势,安插了自己人夏侯玄都督关中。

伐蜀,即便不能建功,也能加强对雍州军马的控制。

司马懿自然极力反对!

一来,主持伐蜀的是曹爽、夏侯玄。

伐蜀取胜,加强的是政敌的力量,对司马懿一点好处也没有。

二来,以“正确”获取人心。

司马懿与蜀军打了那么多年仗,对蜀军的实力是有了解的。

曹爽这两把刷子,纯粹是去自取其辱!

反对伐蜀,站在正确的一边,自然能够在曹爽失败时形成“反差”。

因此,曹爽与司马懿竞争时期,司马懿是最坚决反对伐蜀的了。

未遑外事

司马懿斗倒曹爽后,夏侯霸害怕受到牵连,逃到了蜀国。

姜维问夏侯霸:司马懿掌权了,会不会来搞我们?

夏侯霸答:他们刚得手,根基不稳,要先安定内部,一时还不会征伐。

“彼方营立家门,未遑外事”,就是司马懿夺权后的实际情况。

朝堂上,还有许多拥曹派人士;地方上,各地外军将领也蠢蠢欲动。

因此,司马懿的工作重点不在征伐。

他既不征伐,也废除了曹丕以来的一些苛刻政策,轻徭薄赋,获取人心。

他集中精力于解决王凌等地方实力派的反叛。

因此,终司马懿一生,未再征蜀。

司马昭的立场

司马懿的立场,司马昭自然是清楚的。

曹爽伐蜀时,司马昭正是征蜀将军,是夏侯玄的副手。

然而,司马昭一直反对进军,也一直主张“宜亟旋军,以为后图”。

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也延续着司马懿的思路,没有贸然大举征蜀。

直到淮南三叛彻底被平定,中央和地方的拥曹派已经基本被铲除,“营立家门”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对司马家来说,“营立家门”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对魏国来说, “中国日盛”,“吴蜀二虏自罢弊”的时机已经成熟。

因此,伐蜀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另一方面,司马昭有些事情确实过分了。

尤其是杀害曹髦一事,连司马家的政治盟友陈泰等人都愤慨不已。

因此,发起伐蜀作战,转移内部视线,成了司马昭的刚需。

灭蜀之战,时机已到,势在必行了!

司马懿不伐蜀,司马昭伐蜀,是针对不同形势,作出的不同决策。

把握规律,顺时而动,司马家由此成为三国最后的赢家。

标签: 司马昭

更多文章

  •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大笑:免死,众人不解,昭:倒过来念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司马昭

    在东汉末年,战乱连年,天下大乱。蜀汉的刘备虽然英明神武,但在他去世后,其子刘禅继位,却被人们所诟病。人们都认为刘禅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他的统治导致了蜀汉的覆灭。但是,真相究竟是如何的呢?其实,刘禅并非像外界所说的那样无能,他心中清楚,身为蜀汉的君主,自身的安危就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安危。他并不是没有想

  • 曹操比司马昭能力强,为何司马昭可以统一了天下,曹操却没能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刹时的科技标签:司马昭

    曹操之所以最后没有一统天下,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内斗。曹操拿天子做幌子,挟天时以令诸侯,其实为了让自己称霸。但是他的手下后来有很多的人不再忠心于他,所以曹操最后也变得比较敏感,他不相信一些人说的话,所以导致有些人离开了他,最后曹操没有得到天下。曹操一生之中都没有成功的登上地位,他其实就是以挟天子

  • 此人和司马昭当面翻脸,司马昭也无可奈何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司马昭

    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曹魏权臣司马昭继承了父兄大权独揽的地位,试图篡位的野心天下人都知道。说出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皇帝曹髦。曹髦小时候被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拥立为皇帝,好不容易熬到司马师死了,以为能收回朝政大权,结果又成了司马昭的傀儡。所以曹髦对司马

  • 司马昭当王纯属巧合?司马昭死因另有蹊跷?司马昭为何不是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司马昭

    这个时候,司马昭灭了蜀国,开始明确地向皇帝提出自己称王的意愿。曹奂没别的办法,只得准奏,封司马昭为晋王,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师为景王。司马昭称王之后,听从幕僚的建议,立长子司马炎为王世子,官带中抚军。 与此同时,大臣们劝他说:“大王,最近襄武县已经出现了祥瑞之兆。您应该借这个机会,戴上十二旒的冠冕

  • 历史上司马昭和他嫂子真的有染吗?

    历史人物编辑:南风一史标签:司马昭

    历史上,夏侯徽出生名门,却嫁给司马师,成为一颗政治牺牲品。夏侯徽很有见识,嫁夫从夫,一心辅佐司马师。司马师每当遇见决策问题,都会与夏侯徽一起商议,夫妻俩平时还是比较恩爱。电视剧《军师联盟》中,夏侯徽在嫁给司马师时,居然被自个的小叔子司马昭看上了。夏侯徽嫁入司马家的时候,曹真、曹休等人来到了司马府,表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官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司马昭

    “此间乐,不思蜀也”是刘备之子刘禅所说的传世名言,之后演变为成语——乐不思蜀,也许正是因为他这种随遇而安的性格,相较于许多其他的亡国之君,刘禅的晚年可以说是过得相当滋润。其实,以司马昭多疑的性格,即便刘禅投降于他,为了斩草除根,他也不会轻易放过刘禅,但刘禅却用三个字,让司马昭最终放他一马,让人不由得

  • 徐庶在曹营遭到冷遇,诸葛亮的一句感慨,却预示了三国未来的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徐庶

    相信熟读三国的人都会知道诸葛亮,他是蜀汉阵营当中非常有名的一名谋士,但是在刘备还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他手下最有名的谋士应该是徐庶。当时在徐庶的心目当中,认为正统的皇室应该是汉室,因为刘备是正统的汉朝后代,所以徐庶才会选择投奔刘备,并且给他出谋划策,就连诸葛亮也是徐庶向刘备举荐的,如果没有徐庶,可能也

  • 为何徐庶在离开刘备时,才举荐诸葛亮?原因不简单,并非出于私心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徐庶

    《三国演义》中,刘备一方曾经有四大谋士,分别是诸葛亮、庞统、法正、徐庶。其中诸葛亮、徐庶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189年,何进密谋在汉灵帝死后,将所有宦官诛杀,于是何进领军集合在洛阳,何进手下丁原本来也是要与何进一起,诛杀宦官,但是突发意外,何进被朝中的宦官所杀。与丁原针锋相对的董卓在此时进京,掌控了朝

  • 徐庶没有为曹操献一计,却推荐了一人,差点让诸葛亮饮恨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徐庶

    刘备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他投靠过无数主公,在每个人那里都能得到重用,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决策。刘备在起家的时候遇到了关羽、张飞,在落魄的时候遇到了赵云,在四处逃难的时候遇到了诸葛亮。得到诸葛亮后,刘备的事业迅速上了一层台阶,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个人对他影响巨大,那就是徐庶。徐庶可以说是主动投靠了刘备,

  • 徐庶:三国演义当中,能和关羽、张飞都相处融洽的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小港湾的美食标签:徐庶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虽然说诸葛亮非常得刘备的信任,但是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却并不好。从刘备请诸葛亮开始。关羽和张飞一直都不认同,虽然关羽明面上不说,但是种种态度都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不服气。张飞更是对他公然挑衅,刘备去东吴的时候,诸葛亮可没少招这两个人的白眼。相比之下,徐庶当年就和两个人的关系非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