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昔日救了曹操的陈宫,最终却要与曹操为敌?

为什么昔日救了曹操的陈宫,最终却要与曹操为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郑玉佼 访问量:4493 更新时间:2024/3/14 20:30:05

陈宫字公台,早先放走曹操后弃官跟随于他,助其控制兖州。只是之后陈宫又叛变曹操,转投到吕布麾下。而这并不是《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因为曹操杀害了吕伯奢一家,陈宫才因此开始痛恨曹操。他们之间情谊的破碎,全都是因为徐州一座城市的毁灭,还有边让这个人的死亡。

陈宫相助入驻兖州

公元192年时,曹操正担任东郡太守一职,此时刘岱战死,兖州无主,陈宫便请得曹操同意,前去游说兖州各郡。于是陈宫赶到兖州,劝说鲍信等人道:“如今天下大乱,兖州却没有人能领头。东郡太守曹操有安定天下的才能,若是迎他为兖州牧,必定能平乱安民。”鲍信等人对此也表示认可。曹操也不负众人所望,很快就率军队平定了在兖州作乱的青州黄巾军,看起来曹操的事业蒸蒸日上。只是在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谦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

至于为什么曹操要打陶谦,明面上是因为曹操在击败黄巾军之后,便准备接父亲曹嵩到自己身边生活,不过当曹嵩带着一家人赶路经过徐州的时候,陶谦派遣麾下将领带兵护送,却没料到张闿这人见财起意,曹嵩等无一人能够幸免,张闿截得钱财后跑到五凤山做起了山贼。

背后还有一层原因,曹嵩之死本来应该是张闿的责任,只要曹操到五凤山将其杀掉便能报仇雪恨。但是曹操的志向可是不小,在当时想要发展自己的地盘,就只能靠侵吞其他势力,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就进行侵略,师出无名之下除了民心难安之外,更是可能会被群雄找到理由合力围攻。

正因如此,曹操才将黑锅全都扣在了陶谦的头上,让你不是也得让你是,认定陶谦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于是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进攻徐州。这本来是一步妙棋,唯独走错的一步,就是杀害了徐州那些无辜的老百姓。

曹操屠城和杀害边让的影响

此时就不得不说说边让这个人物,此人是当时的一位名士,曾经官至九江太守,为人刚正不阿。天下大乱之后,就放弃功名辞官退隐,但依然时刻关注着天下大事。

据《后汉书》记载,曹操得知父亲遇害之后,便亲自率军队讨伐陶谦,陶谦打不过曹操便率军撤走,于是曹操就屠杀徐州百姓以此泄愤。而边让听闻此事后,对那些身死的无辜百姓深感同情。本来边让对出身于宦官之家的曹操便没什么好感,此时更是对曹操的残忍行径痛恨至极,于是便四处对曹操进行口诛笔伐,从残杀无辜到阉党出身,处处嘲笑讽刺,当时什么难听说什么。

边让当时有着不小的名气,他的话传到了兖州各地,引起了官员和世家的重视。他们原本都认为应该由曹操担任兖州牧,但听到边让的话之后,觉得将曹操引入兖州是个错误的选择。

对此,曹操自然不能再继续任由边让四下宣传他的坏话,于是下令处死了边让及其妻儿,还有其他一些同边让一起讥讽曹操的名士。曹操此举本是奔着杀鸡儆猴的意思去做的,也确实让那些人心生恐惧,只是没有料到麾下的陈宫也十分不满曹操的行径。

至于陈宫的动机并没有具体记载,据学者们猜测,一是曹操攻打徐州时滥杀无辜百姓,二是陈宫素来同兖州的名士们交好,曹操入驻兖州就是陈宫前去当的说客,而曹操处死的那些士人当中,很可能就有陈宫的好友在。

陈宫联络各郡叛变

当曹操还在攻打陶谦的时候,此时留守东郡的陈宫这边,已经同其他各郡太守取得联系,众人商议之后,准备背弃曹操,迎接吕布为兖州牧,从背后举兵偷袭曹操。其实正史上的吕布没有小说中写得那么不堪,他杀死丁原是因为受到了更上级的命令,又同王允一起谋杀了董卓,加上其骁勇善战的本领,也算是当时的一位名将,所以才会被陈宫等人选中。

这时只剩下三座城池还在曹操的控制之下,分别由荀彧程昱夏侯惇驻守,而其余城池全都响应陈宫的号召,投向了吕布一方。陈宫还遣使送信至,说吕布是过来帮曹操攻打陶谦的,要他们准备粮食对其进行援助。众人还不清楚怎么回事的时候,陈宫计策就被荀彧一眼看穿,对众人说:“恐怕陈宫此时已经叛变了。”于是荀彧派人火速将此事通知夏侯惇,并让其率兵前来坚守城池,这才使得曹操没有丢掉最后的根据地。

只不过最后吕布不听陈宫的计谋,又遭部下叛变,终于面对曹操大军,再无一丝翻盘的机会。曹操听从刘备的建议,没有接受吕布的投降,吕布麾下大将高顺张辽一死一降。曹操最后面对这位昔日的好友、今天的敌人,一度曾劝陈宫再次为他而出仕,只是此时陈宫决意赴死,遂不顾曹操劝阻前去受刑,曹操流着泪将其送走,陈宫没有回头。在陈宫死后,他的家人被曹操视作自己的家人一样予以厚待。

时过千秋,历史的真相无处觅寻,在各家史书中,大部分都带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出兵徐州一共两次,分别在公元193年和194年,也并无任何屠杀无辜的记载。而曹嵩是于194年被陶谦杀害,《后汉书》中却说193年的时候,曹操就破城屠杀百姓数十万,时间上不符合,曹操也没有任何理由这么去做。而事件真实的起始终末,只能由你我后世之人揣摩。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后汉书》

《资治通鉴》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标签: 陈宫

更多文章

  • 明知吕布是二杆子,为何陈宫还要死心塌地的跟着他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陈宫

    文/寂寞的红酒吕布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大军阀,素以反复无常、有勇无谋而著称。虽然吕布名声不好,又是个二杆子,但却得到了顶级谋士陈宫的辅佐。陈宫对他尽心尽力,不离不弃,吕布兵败后仍然拒绝降曹,最终被曹操所杀。那么明知吕布是个二杆子,为何陈宫还要死心塌地的跟着他?第一,陈宫有大才,却怀才不遇,一直未遇明主,

  • 三国里边,有位悲情英雄叫陈宫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陈宫

    1.却说董卓晓得曹操假托献刀而实欲行刺之时,大怒,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大索天下,以捉拿曹操。而与擒献者甚厚,有胆敢窝藏者罪同。操匹马逃难,路经中牟县时,为守关士兵所获,擒与县令陈宫。彼时曹操尚自辩解,不料陈宫却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于是缄口默认。是夜,陈宫却又私见曹操。操自比鸿鹄,大义凛然,一副慷慨

  • 陈宫与曹操不是老交情吗?为何白门楼曹操一心留陈宫却仍然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陈宫

    千万不要被曹操的假象迷住了,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在正史中,曹操抓住陈宫后,都是想杀了他,绝无留下陈宫之心。说到陈宫与曹操的交情,其实两人并没有什么深厚交情,不过是落水相逢,陈宫在没有完全了解曹操之前,就投靠曹操一起从事反对董卓的大业。陈宫原本是中牟县县令,而曹操当时是刺杀董卓未遂的刺客,被董卓下令全

  • 曹操与陈宫属于“塑料兄弟情”吗,为何陈宫会弃曹操而去?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陈宫

    陈宫之所以要弃曹操而去,主要是陈宫跟曹操两个人的世界观跟价值观不同导致的,当陈宫以为自己得遇明主想要跟随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跟随的人居然是一个只为自己的“小人”,自然会感到非常失望,这个时候选择离开也在情理之中。东汉末年,由于宦官跟外戚之间的斗争进入白热化,为了解决宦官的问题,何进引外军进京,最终何

  • 如果吕布听陈宫的,能不能战胜曹操,答案是依然不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浮玉织史标签:陈宫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被描绘成一个猛男大帅哥的形像,手拿一个方天画戟,战场上来去如风,杀敌如同砍瓜切菜,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破关东联盟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到现在还有人为吕布可惜,为什么他当时不听陈宫的,一步一个脚印,完全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我不这样认为。如果吕布听陈宫的,我的答案是:依然战胜不了

  • 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要供养陈宫一家老小,留下这种后患呢?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陈宫

    曹操这种老狐狸,怎么可能留下这种后患。此事看似简单,实则疑点重重,就让我一步步给你推理出真相吧。 陈宫和曹操的恩恩怨怨 历史上真实的陈宫,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他出身于兖州当地的世家大族,懂谋略,且人脉广泛。他的成名作,便是帮助曹操得到了兖州。在此之前,曹操虽然担任东郡

  • 三国“宁死不降”的谋士:除了陈宫,你还知道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陈宫

    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诞生了众多勇猛的武将。而对于这些武将来说,如果还具有宁死不降的气节,自然是更加吸引人们关注和讨论。比如高顺、张任、庞德等人,都是非常具有气节的武将。当然,除了武将之外,三国也有一些“宁死不降”的谋士。一、陈宫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

  • 陈宫是吕布的谋士?恐怕没那么简单。用史书重新解析两人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陈宫

    说起陈宫,算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了,因为他和曹操组成的CP实在是太经典了,这一切,应该是源自《三国演义》中的陈宫形象。在罗贯中笔下,陈宫和曹操还有过结伴逃亡的故事,途中路过成皋县时,在故交吕伯奢家中投宿,因为曹操生性多疑,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导致陈宫与曹操分道扬镳。多年后陈宫与曹操再次在兖州

  • 曹操杀了陈宫,为何还供养陈宫一家老小,不怕陈宫的儿子报仇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悖论LG标签:陈宫

    历史悖论讲坛,欢迎来找茬。为活跃气氛,考验读者历史知识水平,提高整体国民素养,文章中故意漏出一些常识性错误,看你能找出几处?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化家,他的人格魅力和治理能力备受推崇。陈宫是曹操的一位重要谋士,朋友,近臣,曾给曹操出谋划策,帮助他解决燃眉之急。但因一些原因,曹操最终

  • 陈宫为什么看不上刘备,明知吕布无能,也不投靠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陈宫

    陈宫觉得,刘备和曹操是一丘之貉,而吕布却是可塑之才。背弃曹操三国时期的谋士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了生存,为了家族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不在乎名声的谋士。其中代表人物便是贾诩、陈登。第二类:想要辅佐明主,打造理想国度的谋士。郭嘉、诸葛亮、贾诩、法正、庞统位列其中。第三类:真心想要兴复汉室的谋士。例如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