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忠厚老实的鲁肃其实是一个狠人

忠厚老实的鲁肃其实是一个狠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蒲昱冲 访问量:345 更新时间:2024/1/13 1:11:19

在《三国演义》里,鲁肃显得特别忠厚老实,屡屡被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间,而在孙权那里也每每受到责问。好似老鼠钻到封箱里——两头受气。当然,这都是为了烘托诸葛之智。而在历史上,鲁肃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狠人。

乐善好施。鲁肃虽生而失父,但其家富于财,而他本人不治家事。但却大散家财,结交读书之人,深获人心。周瑜到担任居巢长时,带领几百人拜访鲁肃,并请求给予资助粮食。鲁肃家有两仓米,每仓有三千斛,鲁肃二话不说,就给了周瑜一仓。周瑜心里那叫一个感动啊!在了解了鲁肃的想法后,周瑜便与鲁肃成了好朋友。

道不同不相为谋。袁术当时也是到处招纳名士。听说了鲁肃的名声,就任命他为东城长。但是,鲁肃看到了袁术阵营中,没有理制法度,只是徒有虚名,不值得在他那做事,就离开了东城,去巢湖去投奔周瑜。

文物双修。鲁肃的少年形象恐怕与大家的印象差别很大。《吴书》记载:“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讲武习兵”。妥妥的文武之才。后来带领自家属从三百多人去江东,他带着一些强壮的男丁殿后。州府里闻说他去江东,就派骑兵追赶他们,鲁肃张弓严阵以待,一边给他们讲道理,一边竖起来一个盾,引弓射去,每次都从盾眼中穿出。追他们的人看此情景,知道无法以武力取胜,就只能很无奈地返回。由此可见,鲁肃从不示人的射术也是神乎其技了。说他文武全才,是一点也不为过。

“君择臣、臣亦择君”。这是周瑜讲给鲁肃的话,这句话也决定了鲁肃的人生发现方向。鲁肃到了江东,虽然孙策觉得他不同寻常,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得到任用。鲁肃认识了一个好友叫刘子扬,他劝鲁肃去巢湖投奔郑宝。鲁肃就安葬好祖母后返回曲阿,然后计划北上去投郑宝。这时候孙策已经死去。正好遇到周瑜,周瑜便引用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答光武帝的话来讲给鲁肃听,并说自己听到了先哲的密论,东南将取代刘氏政权,不要受刘子扬的言论所左右。鲁肃就听从了周瑜的劝告。从此一生终老于东吴,也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功名。

堪比隆中对的榻上对。孙权见到鲁肃,几乎是一见如故,非常开心与他一起交流。其他宾客都走后,孙权独留他一起合榻对饮。历史上与隆中对齐名并且比隆中对更早的榻上对开始了:孙权问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这个时候鲁肃提出的战略路线图非常清晰,而孙权的心里肯定已经翻江倒海了,但是他的回答说明他控制情绪的能力非常强,仅仅以“冀以辅汉耳”来掩盖过去了。不过他以后对鲁肃的做法也表现了他对榻上对高度的认可!接下来的描述就说明了一切“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

联刘抗曹的坚定支持者。赤壁之战前夕,孙权与诸将议论战与和,众人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不发一言。孙权拉着鲁肃的手问鲁肃的想法,鲁肃说出了问题的关键。他说别人都可投降,而将军则不可。别人投降后可以得一官半职,而将军你能得到什么呢?孙权听后感叹说“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鲁肃就建议召回周瑜,共定大计。然后才有赤壁大战的胜利!

不古板的战略家。榻上对既能展现出他不愧为一个出色的战略家。但是他却不古板。赤壁之战胜利后,鲁肃最早返回吴郡,孙权大张旗鼓地迎接鲁肃,又是拜见,又是行礼。孙权也戏问鲁肃,子敬,我扶鞍下马迎接你,能显得出你的功勋不?鲁肃则出人意料地说,没有。大家听到后都非常吃惊。而鲁肃又不紧不慢地对孙权说:“等到至尊您威加四海,总领九州,完成帝业的时候,您用安有软轮的小车来迎接我,这才显得突出我的功绩。”一席说罢,逗的孙权鼓掌大笑不止。鲁肃幽默风趣概是如此。

借荆州的拥护者。赤壁之战后,刘备尚未有更多地盘,所以,刘备就跑到东吴拜见孙权,请求借荆州管理。当时候只有鲁肃坚决支持借给刘备。用他来抵抗曹操。当曹操听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得消息时,震惊之余,竟然把写字的笔掉在了地下。说明这件事情对曹操的影响,因为形成这样的格局,是曹操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伟大的教员说过,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那么,延伸一下说,敌人反对的越强烈,说明我们做的越对。

单刀赴会的真正主角。由于三国演义的缘故,单刀赴会成了关羽的代名词,其实,真实的主人公是鲁肃。刘备借荆州后,一直不还,双方也心生耿介。刘备去了西川以后,仍然不谈还荆州之事,孙权就命令吕蒙率兵夺取。刘备就先还公安一个地方,让关羽争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鲁肃在益阳与关羽相对。双方将士各在百步之外,他与关羽方当场对质,鲁肃指出了对方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行为,并对其中一个人说的以德为先,不能常属一方的说法进行了严厉的斥责。最后,双方以湘水为界,双方也就此罢兵。

“两快一短”待商量。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鲁肃去世,终年四十六岁。这样的岁数也是英年早逝。在他去世后,孙权与陆逊论及鲁肃时,说他有两快一短,榻上对是一快,赤壁之战前主战是一快,而一短表示借荆州给刘备。其一短不足以损二长也。并将鲁肃比东汉开国将领邓禹

我想说的时,以当时东吴面对的形势看,虽然取得了赤壁之战,但是曹军并没有因此伤筋动骨,依然是最强的一方。以孙权之力依然难以抵挡住曹军。当时从借荆州给刘备后曹操的反应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多么正确的态度。只是后来,鲁肃低估了刘备得狡诈,所以不像吕蒙下手狠。确实有点欠缺。因为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三国志》陈寿是把周瑜鲁肃相提并论的,说他们两个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如果纵观以上文字,大家会重新认识鲁肃的。他是三国时期最低估的将帅之才。真实的鲁肃颠覆了你我对他以前的印象,也不失一个智勇双全的“狠人”

品三国故事,学古人智慧,我是山高人为峰,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每天成长一点点。

标签: 鲁肃

更多文章

  • 周瑜临终前为何举荐鲁肃?周瑜另有何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哥说历史故事标签:鲁肃

    建元十五年的时候。周瑜在出征伐蜀的时候,突发疾病不治而终。他的去世给孙权很大的打击,孙权从此少了一条有力的臂膀。曹操和刘备也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曾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都曾在孙权和周瑜之间,想要借机挑拨离间,终于使得君臣二人之间有了嫌隙。除了伐蜀这件事情上周瑜的做法之外,还有他弥留之际写给孙权的一

  • 史载中刘备是如何借得荆州,孙权到底派谁去讨要?绝对不是鲁肃!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鲁肃

    (说历史的女人——第60期:三国系列)俗话常说努力不如好运气,而实际意思其实并不是否定努力的作用,而只是相对努力而言,好运气更加重要,因为好运气可以使努力得到合理的结果,反之虽然努力了,但却因没有机遇,也只能是怀胎孕妇。而三国时期的刘备,则是一位运气非常好的人,此人虽然有英雄之志,也很努力,甚至可以

  • 草船借箭:为何曹操射10万支箭也不火攻?鲁肃:这是他的聪明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鲁肃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当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甚至影响到了国际,在美国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有一艘《草船借箭》的模型,它也是代表着中国的智慧。不过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诸葛亮借了曹操10万支箭,为什么曹操不射一支火箭,若是射火箭,诸葛亮的计划铁定泡汤,难道号称奸雄的曹操就没有想到这个办法吗?从

  • 三国最惊心动魄的谈判——鲁肃、关羽单刀赴会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鲁肃

    关云长单刀赴会,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桥段,读起来让人荡气回肠。但其实《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更多的是艺术加工,单刀赴会的不止关羽,对当时吴国的主将鲁肃来说更是如此。当时是孙权在刘备已经夺取益州的情形下,索还荆州,刘备借口不还,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

  • 周瑜去世后鲁肃为何能接班?鲁肃到底有何才能,能代替周瑜统兵?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鲁肃

    鲁肃是一个被严重误解的人,由于三国演义及影视作品的渲染,在很长时间内,鲁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老实人,这是被鲁肃的严重误解,鲁肃非旦不老实,而且是个眼光独到、当机立断的战略家。赤壁之战前后,周瑜是江东诸将之首,先后在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中打败了曹操的军队,夺取了荆州最重要的地方-南郡,并被孙权委任为南郡太

  • 草船借箭时为何不放火箭?鲁肃的回答吓坏了曹操:孔明真牛!

    历史人物编辑:一鹏科技宅标签:鲁肃

    我们对诸葛亮的印象是十分之美好的,因为他是大军事家,料事如神,前知五百年,后面竟也知五百年?同时,他心胸开阔,从不计较得与失,也不计较名利,不与人争长短优劣,简直是个神人。而周瑜呢?他虽有才,被我们认可,但他的心胸“啧啧啧”,我们对此不屑一顾,甚至生了厌烦心理,——肚量太小,即便他有才,也被我们瞧不

  • 鲁肃的《榻上策》为何能和《隆中对》相媲美?两个决策决定其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鲁肃

    刘备把诸葛亮请出山以后,后者把早已多年谋划在心的《隆中对》献给了刘备,这也成为蜀国立国的基本战略国策,在关羽没有失去荆州以前,可以看到刘备政权当时的发展方向就是按照《隆中对》的设想来进行的。那么东吴方面有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略呢?答案是有的,就是远没有《隆中对》有名的《榻上策》,它是由鲁肃献给孙权的一道

  • 历史上,鲁肃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鲁肃

    说到鲁肃,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都不陌生,鲁肃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官至东吴的大都督,其在东吴的地位不亚于周瑜,堪比蜀国的诸葛亮。那么,在历史上,鲁肃是怎么死的呢?鲁肃是因病去世的在历史上,鲁肃是因病去世的,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

  • 三国最被低估的谋士鲁肃,为何也支持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鲁肃

    大家都知道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但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已不可考,反正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而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的这段描写很大的原因是为突出关羽不忘旧情,突出关羽的“义”,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所以“捉放曹”在历史上发生的可能性极低!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万大军顺江而下,征伐东

  • 荀彧、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司马懿,这六人谁的智谋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鲁肃

    荀彧原先在袁绍的队伍里任职,他观察人性的本领很高,知道袁绍是个蠢蛋,便投奔了当时任职东郡太守的曹操。理由很简单:袁绍是个蠢蛋,成不了大事。不仅仅自己投奔曹操,他还给曹操引荐了荀攸、郭嘉、和钟繇。荀攸是荀彧的亲侄儿,少年英才;来了后又给曹操引荐了程昱。钟繇年龄稍大,却为人沉稳。郭嘉不得了,称为“天生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