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平陵之变,如果曹爽选择挟天子抵抗,有没有机会战胜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如果曹爽选择挟天子抵抗,有没有机会战胜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七秋往事 访问量:784 更新时间:2024/3/13 14:24:13

公元249年,曹魏发生了高平陵事变,司马懿趁着曹爽带着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时,起兵控制了京都,继而掌控了曹魏政权。

魏明帝曹睿病逝前,将曹芳托孤给了曹爽和司马懿,二人成了辅政大臣。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氏宗亲的打压,被剥夺了实权,司马懿一时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他一直在等待时机。

为了麻痹曹爽,司马懿装病,暗中联合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和一帮被曹氏宗亲冷落的士族,在暗中等待时机,等曹爽露出破绽,发动一场推翻曹氏政权的政变。

少帝曹芳与曹爽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之墓,正好给了司马懿机会,他果断出击,关闭城门,占领了武库,控制了曹爽的亲信。

为了让曹爽放弃抵抗,司马懿煞费苦心,利用欺骗的手段。曹爽太幼稚,相信了司马懿的话,返回洛阳请罪,最终落得个被诛灭三族的下场。

那么自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如果抵抗到底,挟持天子,用他是曹氏宗亲之首的身份,有机会战胜司马懿吗?

司马懿野心大,赢得并不光彩

高平陵之变前,曹爽宗亲势力排除异己,将司马懿等人挤出了中央核心圈,这么做为后来曹魏宗亲被推翻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控制洛阳城后,为避免曹爽反抗,他想出了许多阴招。

首先是恶人先告状,司马懿上书给曹芳,指明曹爽背弃先帝之遗命,把持朝政,有篡位的打算。

紧接着,司马懿让人告诉曹爽,只要放弃兵权,就可以以侯爵的身份回家,享受荣华富贵。

曹爽接到司马懿的奏章后,一时无法决断,没有采取果断措施,或攻击洛阳,或日夜兼程赶赴许昌勤王,而是带着数千屯田士兵留在伊水之南等待司马懿出招。

正是曹爽的优柔寡断,给了司马懿机会,他先后让许允、陈泰等人劝说曹爽尽快认罪归降。

司马懿之所以选择陈泰和许允,主要是因为二人之前与曹爽关系还可以,让他们去劝曹爽的成功率更高一些。

见曹爽还是犹豫不决,司马懿又派了曹氏家奴,深得曹爽信任的尹大目去劝降,并且指着洛水发誓,自己只是想免去曹爽的兵权。

古人讲究诚信,越有身份地位的人越是如此,司马懿敢指着洛水发誓,的确瞒过了许多曹爽的亲信,使他们抵抗的意志产生动摇。

最终,一番纠结之下,曹爽还是相信了司马懿,让曹芳免去了自己的官职,并侍奉他回到了洛阳宫中。

既然曹爽已经入了虎口,司马懿岂有放了他的道理,很快就派兵包围了曹爽府,并且日夜搜集他的罪证,最终将曹氏宗亲架空,诛杀曹爽和他的亲信,掌握了曹魏政权。司马懿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胜利,但他赢得并不光彩,采用了欺骗的手段。

如果曹爽起兵反抗,能否赢下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初,桓范想要帮助曹爽,拿着大司农的印章骗得守城将士开门,直奔曹爽军营。

司马懿得知桓范跑了,非常担心,觉得曹爽会听从他的意见反对自己。太尉蒋济了解曹爽为人,他认为桓范有智谋,但曹爽贪恋家室,必然不会听他的意见。

果然,桓范见到曹爽后,立即建议他挟持天子到许昌,然后调集兵马辅助自己,曹爽一听犹豫不决,担心此举会惹怒司马懿,家室难保。

桓范见曹爽犹豫不决,直言他如果放弃兵权,不论如何都不可能活命,反倒不如挟天子到许昌,召集军队,不出两日就可到达。

按照桓范的思路,曹爽是曹氏宗亲之首,又是大将军,有调动兵马的权限,再加大司农的印章在桓范手中,粮草也不是问题,可以抵御来自司马懿的进攻,足可自保。

最终,曹爽还是没有听从桓范的意见,想了一夜后决定放下手中的刀,选择投降,当个富家翁。

那么,如果曹爽按照桓范的思路,挟天子到许昌,他能否击败司马懿,重新掌控曹魏政权呢?

从纸面实力来看,如果曹爽到许昌,在兵力上肯定是有优势的,但这并不意味他肯定能赢。

曹爽的能力与司马懿相比,完全落了下风,无论是指挥作战还是政治斗争经验,曹爽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差距非常大。

高平陵之变,明面上是曹爽与司马懿的斗争,实际上是曹氏宗亲与士族之间的斗争,若曹爽真的挟天子到许昌,招兵买马,驻守各地的统帅可能不会全部帮助自己,或坐山观虎斗。

曹爽专权,已经失去了士族的支持,自曹丕继位后,为了拉拢士族,专门搞了一个九品中正制,给士族子弟一个做官的捷径,提升他们在朝廷的影响力。

少帝曹芳继位后,曹爽以辅政大臣的身份,排挤士族,任人唯亲,引起了许多大臣的反对,就连忠于曹魏的老臣,都看不惯曹爽的所作所为。

结语

因此,曹爽被诛杀的时候,站出来反对司马懿,为曹爽说情的人几乎没有,后来的淮南三叛起因是司马氏专权后引起了实权派的不满,并非是因为曹爽被诛杀。

司马懿身经百战,对付曹爽这种缺乏征战经验的曹氏宗亲,胜率还是很高的。司马懿阴毒狠辣,行事果断,曹爽优柔寡断,胸无大志,注定会在与司马懿的斗争中败下来。

总的来说,要么不给司马懿机会,不要发生高平陵之变。一旦发生,司马懿会抓住机会扳倒曹爽和他的党羽,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司马懿不惜发毒誓,也要欺骗曹爽,而曹爽想得太简单了,只顾着自己的钱财家室,两相对比,曹爽失败是注定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

标签: 曹爽

更多文章

  • “机深螳后雀,祸隐马中牛”,曹爽惨败司马懿就在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闲人一支烟标签:曹爽

    曹爽与司马懿之间的矛盾,也是逐渐发展的。明帝死时,宫廷中曾出现次小的纠纷。明帝原拟以后事属燕王曹宇,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与夏侯献曹爽、曹肇等共同辅助齐王芳。中书令刘放、中书监孙资,居中掌权日久,曹献、曹肇心內不平。刘放、孙资害怕燕王曹宇等掌权后对自己不利,乘间向明帝诉说燕王不堪大任,并向明帝推荐曹爽和

  • 高平陵事件,曹爽兄弟如果听从了他的建议,西晋王朝根本无法建立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曹爽

    历史的走向,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历史上的每一个重要决策都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在东汉末期,曾经有人想袁绍建议,让他迎回汉献帝,建都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兵马以讨不臣。假如,袁绍迎回汉献帝,以他雄踞四州兵力及财力,曹操根本没有机会一统北方,连刘备都没有机会发展。可惜袁绍不能采纳,白白让曹操给捡走了。历史

  • 高平陵政变时曹爽若挟天子与司马懿抗衡未必会败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曹爽

    司马懿虽狡猾,但面对曹家人的威望,他的那点诡计还不够。而曹爽最后的悲惨结局,完全是自作自受,说一句活该不为过。自古以来的权斗很多,而权力斗争无非两种形式,一是堂堂正正的力量碾压,不排除上升到武装夺权的可能,二是杀人于无形的深谋远虑,这种斗争方式非常高级,往往都是顶级政治家常用的办法,而这一种办法的最

  •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即使拒绝交出兵权,也难以改变失败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曹爽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最终决定交出兵权,主要原因是他做事没有主见。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当时他也不具备和司马懿抗衡的能力。首先,在洛阳附近,司马懿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魏明帝曹叡临终前,因为太子曹芳还年幼,于是任命司马懿和曹爽为顾命大臣,辅佐曹芳执政。曹芳继位初期,曹爽对司马懿还非常尊重,听从他的意见。不

  • 司马懿诛杀曹爽后代,3岁孩童笑着上刑场,看着让人揪心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曹爽

    司马懿和曹爽同为人臣,但实际上却是死对头。在司马懿夺取了曹爽的兵权之后,心狠手辣的他也没有放过曹爽的后代,就连三岁孩童都被残忍杀害。在电视剧中很多观众都看过曹爽三岁的儿子曹麟被绑着游街示众的时候,还在笑嘻嘻的和街边的小伙伴们打招呼,年幼的他并不知道等待着他的是什么,看到这一幕是不是很多观众都感到非常

  • 高平陵之变时,如果曹爽放手一搏,能否击败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曹爽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临终时,因为太子曹芳年幼,于是遗命让曹真之子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然而曹爽后来却在心腹的撺掇下,先是晋升司马懿为太傅夺取了他的实权,又以自己的弟弟曹羲和曹训分别出任中领军、武卫将军,掌握了宫中的禁军,命亲信丁谧等人入尚书台,将司马懿完全架空,自己独揽曹魏军

  • 曹爽权倾朝野,掌握数十万军队,为何败给只有3000死士的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见史简谈史标签:曹爽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将年仅8岁的太子曹芳托付给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曹芳继位后,赐给曹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权。可是曹爽还不满足,听从亲信丁谧的计策,“明升暗降”,将司马懿升为太傅,削去司马懿的军权。同时,曹爽任命兄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从此

  • 《虎啸龙吟》这个逗比小兵,曹爽用他杀司马懿,两次都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故林美食标签:曹爽

    《虎啸龙吟》最新剧情里,曹爽利用小皇帝下圣旨,将司马懿明升暗降为太傅,并设下鸿门宴,在皇宫中设下刀斧手埋伏司马懿。当司马懿跟着丁谧行至宫中走廊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兵。其他士兵都在安安分分地站岗,就这个小兵鬼鬼祟祟东张西望的,你是怕司马懿看不到你?不过,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胖子很眼熟?没错,这就是上次曹

  • 曹爽如果一直尊重司马懿凡事与他商量,司马懿会篡权吗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曹爽

    曹叡临死前,因为曹芳年幼,特意命曹爽和司马懿两人辅政,一同作为顾命大臣。刚开始的时候曹爽认为司马懿是四朝元老,两次顾命,“年德并高”,所以很尊重他,以父辈相待。可以说这一时期两人相处得不错。不过后来曹爽的亲信何晏等人认为曹爽不该把大权委之于他人,建议他架空司马懿,自己掌权。曹爽听了他们的蛊惑以后,把

  • 面对曹爽等人团团伙伙的打压,司马懿的反击方式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曹爽

    公元201年,曹操刚刚掌权,就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但是司马懿嫌曹操出身低微,不愿意应召,但是又不敢得罪曹操,就假装得了风痹症,曹操怀疑司马懿在敷衍自己,派了一个刺客深夜闯进司马懿的寝室去察看,果然看到司马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看到这个场景,有点不相信,于是,就拿出身上的佩刀,架在司马懿的身上,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