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典韦和许褚之间并没有单挑记载,因为许褚在投靠曹操之前,纵横淮、汝、陈、梁之间,在江湖上成名已久。所以没有必要通过打平或者战胜典韦来证明自己吧?许褚与曹操同乡,早有投靠曹操之心,而曹操慕名已久,早有招降许褚之意。用现在的话说,两人是早有“基情”。恨不得其便罢了!这些都是有史料记载的,应无异议。
最有异议的就是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突出许褚,安排了一场与典韦之间的轰轰烈烈的单挑。结果是“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回合数少说也有三百吧?有人据此判断两人武力相等或者得出许褚》典韦的结论,小编以为是有失公允的。
上文已经提到,这是许褚的“揭幕战”,此战必须赢,不能输。输了就是给自己丢脸,也是在给曹操丢脸。为了证明自己,许褚必须尽力一战,所以不存在此战许褚放水的问题。从此战的效果来看,虽然许褚能够尽力打平典韦,但是主动权完全在典韦这边。怎么理解呢?
因为典韦得了曹操诈败之计,引诱许褚追击,然后暗伏钩手,挖下陷坑,生擒许褚。就因为曹操看出典韦武力还在许褚之上,所以才敢这么安排,如果曹操觉得典韦不如许褚,会安排典韦诈败吗?他应该安排夏侯惇出马助战典韦,这样才能保证典韦的安危,难道不是吗?
当然这个只是“孤证”,之后两人再无交手记录。如果据此就判断出来,典韦强于许褚的话,对许褚来说是不公平的。
公平起见,我们还需要结合两人与他人之间的交锋情况,纵向切入比较,得出相对公允客观的结论。
演义里,典韦有多次冲锋陷阵的记录,被作者赞誉为“勇猛当先第一人。”定陶之战,典韦面对吕布帐下郝萌、曹性、宋宪、侯成四员猛将的夹攻,轻松搞定。濮阳之战,一人独骑杀败高顺、侯成的联手,突围之时,吓得高顺、侯成不敢迎战,倒走入城。高顺何许人物?曾与猛张飞斗四五十合,仅仅是“不能取胜。”但在典韦这里,一个回合都难以招架,只好“倒走入城”。
许褚也有以一敌四的光彩一战,当时曹操领兵至山东界口,路近萧关,敌军拦住,乃泰山寇孙观、吴敦、尹礼、昌豨三万余兵,四员将立于阵前。操令冲阵,许褚飞马舞刀而去。四将一齐来迎。许褚抖擞精神,四员将抵敌不住,四散奔走。
大家要注意的是,嘉靖版的是“抖擞精神”,而毛版的是“奋力死战”。这是明显贬低许褚的武力,对付四个小蟊贼,还要“奋力死战”吗?但不管是“抖擞精神”,还是“奋力死战”,都不如典韦的“轻松搞定”。而且典韦面对的是训练有素的吕布健将,许褚面对的是四个不学无术的黄巾贼首,就分量上,不是一个级别的。以此经典战例为参照,这是证明典韦武力高过许褚的一个有力证明。
曹操奉诏讨伐李催,路上撞见,未及开言,许褚飞马过去,一刀先斩李暹,李别吃了一惊,倒撞下马,褚亦斩之,双挽人头归阵,曹操抚其背曰:子真吾之樊哙也。曹操不但把许褚比作樊哙,也把关张比作樊哙,那是什么情况呢?
那时的情况是梅子已经熟了,美酒已经备了,刘备被曹操请去“搞基”了,关羽、张飞放心不下"心上人”,所以火急火燎地求见曹操,曹操当刘备之面,说道“来人,给二樊哙赐酒。”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褚是和关张一个级别的,等同于“樊哙”。
但是曹操并没有以此称呼典韦,反而称他为“恶来”。恶来何许人物?乃是商纣王的臣子,以勇力闻名,是能与犀兕熊虎搏斗并取得胜利的牛逼人物。许褚还有一个外号叫“虎痴”,因“力如虎而痴”,故得此名。典韦是“恶来”,恶来是可以“力格猛兽”之人,这与史书记载的典韦“逐虎过涧”是一脉相承的。许褚、吕布、关张之流都只能是虎将,而典韦不是虎将,而是悍将,其勇猛程度应在虎将之上、这是以老虎为依据,从外号上证明典韦高过许褚的第二点有力证明。
上文已经提到,濮阳之中,典韦单人独骑,杀退吕布众将,救出曹操,这是有史料支撑的,所以被罗贯中赞誉为“勇猛当先第一人”,又说“欲将英杰从头数,还夸当年有典君。”许褚投降曹操之后,被罗贯中评价道:“葛坡许褚投降后,自此何忧吕布强。”
作者没有夸许褚勇猛无敌,只是把他与吕布做个比较,表示两人不相伯仲,许褚至少不会输给吕布。相较于典韦的“勇猛当先第一人”的评价,许褚的评价未免相形见绌了。这是以作者的原话证明典韦强于许褚的第三点有力证明。
光凭此三点有力证明,典韦的武力高于许褚的推论,应无争议!演义里两人虽然“从辰至午,不分胜负。”但这只是一个孤证,不能因此得出典韦高于许褚,或者许褚高于典韦的结论,我们还需要从其他战例上找到问题的答案。另外有网友指出许褚是农民,没有作战经验。那也是狭隘之见,按照史书的记载,许褚“聚宗族数百人,坚壁清野。”可见许褚不是简单的农民,而是一个农庄的庄主,且在多次与黄巾贼军的交锋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并不是战争小白。
综上所述,小编以为典韦武力高于许褚。不知大家又是看待两人之间谁高谁低的呢?大家按照惯例,先加我关注,然后开始我们今天的大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