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风流人物许褚:生前功勋赫赫,死后为何会凄凉无比?

三国风流人物许褚:生前功勋赫赫,死后为何会凄凉无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家兵 访问量:3966 更新时间:2024/4/28 17:21:43

许褚,字仲康,武力过人,是曹操贴身的近卫(褚据考证可能读“zhu,三声”)。他做官做到武卫中郎将,赐号“虎侯”,被后人称为“虎痴”。

但是这样一位为了曹操出生入死数十年的猛将,死后待遇不但低于张辽那样的上将军,甚至不比同为护卫却早死的典韦。就连敌方来降的庞德,死后都能配飨曹操的太庙,为什么许褚忠心耿耿,战功无数,却落得死后凄凉?不仅自己没能进入太庙、追加官爵,就连他的子嗣许仪也被钟会无视父亲的功劳,阵前斩首,落个“白茫茫一片”的下场。

到底是许褚不够资格还是曹魏苛待功臣,还是让我们更了解许褚后再来说个分晓。

名起淮汝

许褚是在抗击黄巾流贼的时候出名的。他在汝南对抗黄巾的时候就展现出卓绝的武力和胆识。传闻他飞石退敌,那一块块石头和杅斗一样大,他能扔出去击得粉碎。

《三国演义》写他和黄巾贼用牛来换米的时候,说他“双手掣二牛尾,倒行百余步”,那可真是力大无穷,怕是力能扛鼎的项羽也要高看一眼。当然三国志本传说他只拖了一头牛,但在那个时代也足够威名远扬了。许褚就这样在淮汝之地起家,听到他的名字人们都会敬畏。

魏之樊哙

曹操占据淮汝之地后,许褚就跟随了他,这时候大概是建安二年。这时曹操刚刚“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和军事上都缺少人才,所以许褚来归,曹操很是高兴,说了“这就是我的樊哙啊”这句感叹。这很像荀彧追随曹操时说的“吾之子房”,虽然有笼络人心之意,但如果名不副实,应该也不会被史家记载下来。

事实上许褚也配称得上是曹操的樊哙。曹操一上来就任用许褚做“宿卫”,即贴身保镖,在战场上时刻护卫在自己身边的那种。要知道像赵云是跟刘备有很深交情之后才做了刘备的宿卫的,曹操此举,无疑是对许褚的肯定和信任。同年征讨张绣的时候,许褚先登斩首达万数,算是回报了曹操的赏识。也就是在这次战争中,曹操的另一个贴身护卫典韦悲壮战死,从此许褚几乎独揽了曹操的近卫工作。

而许褚在这个工作上一做就是二十几年。官渡之战的时候,人人自危,曹操帐下许多人都想叛变。这时候有一个叫徐他的人,想刺杀曹操投诚袁绍,因为忌惮许褚一直在曹操左右,不敢动手。直到许褚去休息,徐他才准备动手。谁知许褚心思谨慎,因为有些心神不宁就回到曹操帐中查看,一举扑灭了这次刺杀行动。曹操从此之后对许褚可以说信任至极,之后出入始终同行,许褚常年不离左右半步。

“裸衣斗马超

许褚在演义里最有名的一段就是“裸衣斗马超”了。马超历来被称作“五虎上将”,论统兵能力和武力,五虎里只有关羽能比,而关羽在演义里形象如何不用笔者再去赘述。这样一看许褚的勇猛也被拔高了许多。许褚以轻甲对马超的重甲,以短刀对抗马超的长枪,还能单挑到数百个回合,现实来看是不太可能的。

实际上,许褚本传对这次对抗马超的着笔主要是侧面来写许褚的,并没有“裸衣斗马超”这样精彩。曹操和韩遂见面交谈的时候,马超本意是在旁突然袭击,但是猛一想起许褚的名字,就问曹操许褚是谁。曹操指着许褚给马超看,许褚睁目视之,马超被震慑得不敢妄动。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都用很传神的文字写了许褚的勇猛,而且也给许褚这个较为边缘的人物给了参照系,这样再去写许褚的战功赫赫就不会有什么质疑。

曹操的独臣

既然许褚勇猛无比,功勋历历在册,也深受曹操的倚仗,为什么后曹魏论功行赏,却没有把许褚配飨曹操的太庙呢?

其实这很可能和许褚的性格有关。

《三国志》本传说许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几乎不和同僚搞关系。这之后还记载了许褚和曹仁的一段故事来证明。

曹仁从荆州到许昌述职,曹操在屋子里没出来,曹仁就先见到了许褚。曹仁本意可能是和许褚唠叨唠叨,亲近下关系,就叫许褚来说说话,结果许褚不买他的账。许褚直接说“魏王快出来了”,然后直接回屋子去禀报了。按许褚的说法,自己是内臣,曹仁是镇守外藩的大将,不宜说悄悄话。曹操听到了很高兴,但曹仁却从此记恨了许褚。

从这个故事我们能看出些许褚身后被苛待的端倪。那就是许褚是曹操的独臣,唯曹操是听,唯曹操是想,一切都为曹操服务,导致和同僚关系紧张。曹仁是外镇的将领没错,但也是曹氏的宗室亲信,许褚如果和他增进些关系,曹操其实不会说什么。但许褚有点过于谨慎奉公,搞得自己像个不近人情的机器。和曹仁这样的武将如此,和那些执掌朝政的士人就更不必说了。

《许褚传》几乎没有许褚和其他官员的交往记录,连一向旁征博引的裴松之都找不到许褚的轶事,没在注里下一个字。由此不难推断许褚的人际关系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曹操。但那些执掌祭祀礼仪和写史书评价的文官却不可能是曹操肚子里的蛔虫,把许褚抬到一个很高的高度。许褚既没有人脉为他说话,又不像是会去打点关系为了史书留美名的人,只能孤单地在配飨太庙的候选名单里被最终划去了。

至于后代的待遇也是如此的,像庞德、典韦都有很强的典范作用,可以鼓励将士为曹魏效死力,他们不但能进太庙,后代也相对受重视。许褚自己的事迹都没有几个能传扬,用作典型的意义也很小,他的后代被忽略也是意料中的事了。

标签: 许褚

更多文章

  • 许褚功劳那么大,为何他儿子轻易被钟会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飞鸣说娱乐标签:许褚

    许褚是草操的大将,虽然很少独立统领作战,但是,许褚多次在战场上救了曹操,比如,渭水之战,马超杀的曹操狼狈逃跑,在船上,许褚一只手撑着马鞍着为曹操挡箭,一只手摇橹,可以说,如果没有许褚,曹操早就死了好几回了。然而,许褚立了那么多大功,他的儿子却很惨,被钟会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钟会因为什么杀了许褚的儿

  • 《三国演义》中,张飞和许褚死磕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大力侃历史标签:许褚

    何为莽将?就是那些莽莽撞撞、冒冒失失、一身蛮力、性格粗犷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有两个人的形象最符合莽将的特征,一个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的张飞,另一个是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威风凛凛的许褚。两人都是三国时期的超一流猛将,与顶级猛将的单挑中从来就没有输过。现在假设两人都是在

  • 曹操的贴身保镖——许褚大将,最后善终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许褚

    历史中大人物总感觉命很硬,还会有许多天助或者神助故事,其实哪有那么多传奇,一种是他们确实命好,二那就是人为因素了,他们身边总有为他舍身卖命的人。而曹操就有这样的好运,他的身边就有一位忠心耿耿的“贴身保镖”,多次救曹操与危难之中。那就是许褚大将。许褚与曹操身边其他大将不同,他们好多来自世家大族,而许褚

  • 典韦三四百合打平许褚,看似平分秋色,实则胜负已决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许褚

    许褚早有投降之意,这一点从他被捕后说的“固所愿也”四个字就可以看出来了。“固所愿也”,语出《孟子》。意思为:这个本来就是我的愿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许褚没有直接投靠曹操,而是驻守自己的庄园,数次击退了企图侵占自己家园的当地黄巾残余势力,而但时的曹操也是虚晃一刀,避开了诸侯的兼并侵略之战,转而进剿汝、

  • 三国时,曹魏大将典韦和许褚肉搏,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古文解读V标签:许褚

    典韦和许褚两个人肉搏的话,谁更厉害,这个要看是演义中,还是正史中的典韦和许褚了。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穗大战吕布”一回中,典韦和许褚交过手,两个人算是平手。当时,曹操听从了谋士荀彧的建议,东征陈地的黄巾军,取得大捷。曹洪斩杀了何曼,李典生擒了黄劭,而典韦追击败走的何义。何义被许

  • 年近六旬的黄忠,和许褚单挑,谁会获胜?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许褚

    黄忠一出场就已经年近六旬,是位老将,他武艺高强,是长沙太守韩玄手下大将。关羽来取长沙,见一老将出马,便问道:“来将莫非是黄忠,”黄忠回答很霸气:“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黄忠狂傲,一点不次于关羽。狂傲有狂傲的本钱,黄忠战关羽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这时候的黄忠和关羽临死的时候年龄是差不多的,如果黄忠和关

  • 曹操死后,为何虎痴许褚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新计划哦标签:许褚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乱世当道,便也是群雄并起之时,而东汉末年的战乱,有一个人物争议颇大,他既求贤若渴,又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这个矛盾的人物,出自《三国演义》,也出自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此人名为曹操,他的传言不少,除了上述的那句“名言”之外,还有他喜人妻这一说,但不管他究

  • 许褚敢单挑吕布,不怕马超张飞,为何不敢单挑关羽?其中原因用一句话就能概括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许褚

    在典韦被张绣的小兵群殴身亡后,曹操麾下的第一高手可能就是许褚了——只是可能而已,因为许褚的武力值,在曹营诸将中还算不上一骑绝尘:能手格猛兽的黄须儿曹彰可能比许褚更生猛,徐晃曾跟许褚大战五十回合不败,独目将军夏侯惇好像也比许褚更抗揍。许褚这个人看起来有点混不吝,但实际精明得很,他之所以能赢得曹操的信任

  • 许褚与太史慈没交过手,那么他们哪个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许褚

    也许是罗贯中老师的《三国演义》写得太过成功,因此大多数人在读了这部名著后基本都以刘备的西蜀为正统,同时也把目光聚焦到了蜀国名将身上。其实说句公道话,即使在演义里,魏、吴2国也有不亚于蜀五虎将的猛人。可以这么说,许褚和太史慈分别代表了魏、吴的最高水平武将,他们也不输给关、张、赵等蜀大将。吴国的孙家众将

  • 许褚是曹营第一猛将,他的儿子许仪为何被钟会无情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许褚

    公元262年冬,魏国实际掌权者司马昭有意通过伐蜀提高自己的政治声望,于是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军事,为伐蜀做准备,263年秋,魏军兵分三路,分别由钟会、邓艾,诸葛绪率领,大举伐蜀。其中钟会这一路人马是主力,有十多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向汉中进军。钟会命许褚之子,牙门将许仪为先锋,在前修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