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样是摆设背水阵,为何韩信取得井陉之战大捷,徐晃却在汉水惨败

同样是摆设背水阵,为何韩信取得井陉之战大捷,徐晃却在汉水惨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三读说史 访问量:2500 更新时间:2023/12/23 16:43:26

#三国风云录#

背水阵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军阵,它在韩信的井陉之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人们将“背水一战”比作孤注一掷和敌人决一死战的代名词。在《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中,以描写将军们的谋略见长,背水阵自然也肯定会在书中出现。在书中第七十一回中,就出现了背水阵。

在当时,刘备攻打汉中,阵斩夏侯渊。曹操无奈之下,只得亲自率领军队来和刘备争夺汉中。在此战中,徐晃作为先锋,率领副将王平来攻打刘备。徐晃不听王平的劝阻,非要渡过汉水,和蜀军背水一战。可是令徐晃没有想到的是,战斗中并没有出现他想看到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局面,反而是全军溃逃,损失惨重。那么,同样是使用背水阵,韩信能够以寡击众,大败赵军,可为什么徐晃却打了大败仗呢?

一、双方的对手不同。

在当年韩信出兵赵国,和赵军在井发生战斗。在这之前,韩信对赵军进行了侦察。当时赵军的统帅是陈余。这个人虽然有一定的才能,算是当时的名士,但是食古不化。他的谋士李左车建议不和韩信正面交锋,拖住韩信的军队。李左车自己则率领一支军队迂回韩信后方,切断韩信的补给线。这样韩信进不能战,后勤断绝,很快就会被赵军打败。可是陈余以自己的兵力强大,不战会被他国耻笑为理由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在得到陈余不采纳李左车的建议的情报后,才出兵井陉,和赵军进行决战。在这一战中,虽然陈余号称名士,可是他的真实军事能力,远远不及韩信。即便如此,韩信还是认真地对赵军进行了侦察,在得知了陈余的战略后才发动了进攻。

而徐晃在汉水旁的这一战,却是对敌人一无所知。他只是依靠自己的主观臆断,就贸然率领军队渡河与敌决战。正如王平对他的劝说一样,韩信在井陉之战中,对陈余的举动了如指掌。而徐晃对黄忠赵云的意图毫无所知。单单从将才这一方面来说,韩信的军事能力远远超过陈余,而徐晃的军事能力并不比黄忠、赵云强,他如何能够打败黄忠、赵云呢?

二、双方的军队不同。

在井陉之战中,韩信使用背水阵是不得已的。在战后韩信与部将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韩信对自己军队的评价。因为当时刘邦在荥阳战场和项羽作战吃紧,在韩信打下魏国和代国之后,他手下的精兵就被刘邦抽调走,去荥阳前线增援。这使得韩信在攻打赵国的时候,率领的军队都是刚征召的人员,用韩信的话来说,是“驱市人而战之”。

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如果和敌人在有生路的战场作战,这些将士早就各自逃生了。所以韩信才会采取背水阵的办法,将这些将士放置在死地,让他们逃无可逃,只能人自为战。这样,赵军虽然比韩信的军队素质高,可也无法攻破拼死一战的汉军。

而徐晃的军队和韩信的部队不同。徐晃的军队是曹操的精锐军队,他们身经百战,见过各种各样的阵仗。他们对于徐晃的背水阵并不以为然。在形势危急的时刻,这些在战场上久经战火锻炼的人,不可能会像韩信的那些新兵一样,死死地对敌人进行抵抗。他们会寻找一切生路,来逃脱被歼灭的危险。这样,徐晃想要造成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局面,是根本无法达成的。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他的部下都争相逃命去了。

三、双方背水阵地不同。

在井陉之战中,韩信的背水阵是真正的背水阵。他先派出一万多人出发,背水为阵。我们可以从这段记载看出,韩信是从陆路出发,在背靠河流的地方布设的阵地。这个背水阵是完全没有退路的。因此,韩信和他的部将才把这个地方称作为死地。

正是因为没有退路,韩信在佯装战败后,率领军队进入这个阵地。在面对尾追而来的赵军,韩信的部下才会对敌人拼死抵抗。因为只要战败,韩信背水阵的将士就只有死路一条。赵军虽然全力攻击,也无法攻破韩信的背水阵。

而我们回过头看徐晃摆下的背水阵。和韩信的背水阵一比,我们就会发现徐晃的背水阵真是似是而非。韩信的背水阵是毫无退路,可徐晃的背水阵后,还搭设着浮桥。这种预设退路的背水阵,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死地。所以在黄忠、赵云进攻的时候,徐晃的军队一看大事不妙,就争相从浮桥逃命。徐晃的军队没有和敌军拼死一战的精神,这就失去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义,徐晃的军队当然在黄忠、赵云的攻击下被打得大败。

四、双方的策略不同。

在韩信的井之战中,背水阵只是吸引敌人进攻的诱饵。韩信运用了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的原理,将背水阵运用得恰到好处。他将背水阵作为“正兵”,吸引赵军的主力来攻。由于背水阵的汉军人自为战,死死地缠着赵军,为袭击赵军大营的两千骑兵创造了战机。

这两千骑兵作为汉军的“奇兵”,趁赵军全军出动攻打背水阵的机会,冲进赵军的大营。他们拔下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军旗。这样,在赵军对背水阵久攻不下,精疲力竭的归来之时,发现赵军大营飘扬着汉军的旗帜。赵军因此军心大乱,在汉军的攻击下,很快就崩溃了,韩信因此获得了井陉之战的大捷。

我们再看看徐晃的汉水边的这一场战斗。本身徐晃的进攻就没有得到王平的支持,自己带领着骑兵渡河攻打蜀军。这使得徐晃的军阵进攻力有余,而防御力低下。徐晃也没有韩信的谋略,采取正合配合的策略,只是单纯的想和对方进行决战。可这要看黄忠和赵云是否会按照徐晃的心意来作战。

韩信在进行井陉之战前,在侦察到陈余不听取李左车的意见,肯定会对自己出击的情况时,才出兵井陉。而徐晃则根本不知道黄忠、赵云是否会出击,就贸然渡河,实在显得不理智。果不其然,如同王平所料,黄忠、赵云对徐晃的背水阵采取了坚守不战,击其惰归的战术。黄忠和赵云商定,在徐晃凭借勇气来进攻的时候,两人坚守不战,等到日暮时分,徐晃的军队疲惫不堪的时候,再攻打徐晃。

就这样,等到了日暮时,黄忠和赵云趁徐晃撤军的时候,两路出击,一举击败了徐晃。徐晃刻意营造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背水阵,最终成为了大家的笑柄。

结语:

韩信在井陉之战中,以背水阵打败了赵军,获得了辉煌的战果。可《三国演义》中的徐晃,在汉水旁的战斗中,摆下的背水阵却被黄忠、赵云打得大败。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将领的军事水平,对兵法的理解能力和临战指挥能力等方面的差距。

韩信在井陉之战中,根据当时双方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的背水阵只是为了配合骑兵奇袭成功的诱饵。韩信将没有多少训练的军队带入死地,让他们人自为战,终于成功的牵制住了赵军的主力,为骑兵袭取赵军大营创造了战机。最终,在背水阵和奇袭骑兵的配合下,韩信赢得了井陉之战的胜利。

而徐晃则和韩信不同,他根本就不知道对方将领的策略。他贸然将军队带过汉水,号称背水一战。可徐晃在军队的背后却留下了浮桥,有了退路,他的背水阵所处的地方就称不上死地。黄忠和赵云抓住徐晃在日暮时分,疲倦撤退的时机,发动两路攻击。徐晃手下的老兵们,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都争相逃命。这使得徐晃摆的似是而非的背水阵遭到了惨败。

标签: 徐晃

更多文章

  • 民间有三国二十四名将的传言,其中徐晃排名比颜良高,有点不科学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徐晃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特别是关于当时那些名将的故事广为流传,尤其经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推广以后使得像蜀国五虎将、吕布这些名将更加走红。听说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这就是

  • 文丑与赵云武艺相当,还击败了猛将徐晃,为何却被关羽秒杀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徐晃

    (金碧滩原创,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可以在《三国演义》的第26话中找到。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有徐晃、张辽、文丑和关羽。原文如下:文丑大军隐匿。众将曰:贼来!速取马,回白马!”荀攸停曰:“此乃诱敌之法,何退?曹操焦急地看着荀攸,哈哈大笑。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不要说什么。文丑的军队来抢

  • 徐晃明明是右将军,为何却以左将军配享曹魏太庙?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徐晃

    《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秋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243年大权

  • 演义中,谁能打败张辽徐晃联手?这7人可以,4人来自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徐晃

    张辽、徐晃是曹操手下的得力猛将,同时也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即使在演义中,张辽、徐晃也都具有一流的武力值。张辽曾带着800兵揍得“孙十万”疯狂跑路,徐晃更在开场就平了战斗力接近五虎将的猛男许褚,他们都是非常不错的勇将。不过延津一战,张辽、徐晃曾联手也打不过文丑,这点让人觉得非常遗憾。其实文丑并非三国时代

  • 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徐晃作为曹操派来的援军,为何能够长驱直入?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徐晃

    襄樊之战,是把关羽的名声推到巅峰的一战。此战中,关羽率兵夺襄阳、围曹仁于樊城、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一度逼得曹操想要迁都。相对于关羽这样扬名已久的大前辈来说,徐晃在他面前似乎就是一个后辈。但是,这只是关羽的战绩过于耀眼而已,徐晃实际上来说也是一个实力不俗的武将。在建安二年的时候,徐晃弃杨奉投曹操

  • 三国演义:土山一战,关羽真的打败了徐晃和许褚吗?

    历史人物编辑:撩剧妹妹标签:徐晃

    关羽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同时也是有武圣标签的历史猛将。演义中,经过罗老的润色,关羽的勇猛忠义形象就更加出彩了。关羽在演义里表现得比历史上更加生猛,尤其在土山一战中奋力杀退徐晃、许褚的表现比砍颜良还要突出。要知道,许褚可以和马超单挑200多回合不败,徐晃也有平徐晃的实力,二爷一个人能打败他们联手的战绩似

  • 为什么曹操觉得徐晃的能力,可与孙武和司马穰苴相提并论?

    历史人物编辑:上品电视君标签:徐晃

    公元219年7月,关羽率精兵攻打襄樊。关羽此次要占领襄樊,便让手下将士先围攻襄樊城内。曹仁被困在城中。襄樊无力对抗关羽,只好坚守城门。曹操让于禁率领七路军支援襄樊。可惜于禁带兵驻扎在低水位,关羽又把于禁带的士兵给淹了。为了活命,于禁不得不投降关羽。曹操听到于禁战败的消息,曹操打算迁都。担心关羽进攻,

  • 王平劝阻徐晃未成反差点遭到杀身之祸从而投蜀,多次力挽狂澜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聊体育标签:徐晃

    王平的名气声望,远不如魏延、姜维,但他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蜀汉名将!对于蜀汉名将的认知,基本局限在关、张、马、黄、赵、魏、姜这七人身上,如果是演义读者,可能还会加上关平、关兴、张苞,甚至还有马岱、廖化等人,却很少有人对王平产生深刻的印象。历史上的王平,不管是能力,还是战功,或者是影响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 如果马超以一对二,面对着张辽、徐晃围攻,会赢么?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徐晃

    张辽和徐晃联手围攻马超,他们能赢吗?在我看来,他们赢不了!因为马超太猛太勇,两次打败曹军。潼关之战,曹操几乎没有被生擒。两军相遇,曹操大骂:“马超,你是汉奸,朝廷对你好,你为何造反?”马超啐一口唾沫骂道:“曹阿蛮这个汉奸,你杀了我爹,我不杀你,我誓不做人!”曹操大怒,下令迎战。七八回合后,他败下阵来

  • 击败关羽,逼平许褚,曹营猛将徐晃的真实实力究竟有多恐怖?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徐晃

    《三国演义》中,蜀汉政权可谓将星闪耀,五虎上将乃是前三国时代毋庸置疑的最强武将集团。也因为其光芒过于耀眼,同样出色的曹魏名将集团在衬托下显得格外平庸,这不过是错觉而已。被世人认为是“三流武将”的徐晃,真实能力相当出色,典韦去世之后的曹魏集团中,许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猛将,而徐晃则紧随其后,与许褚在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