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史慈突出重围,为孔融向刘备求救,也是三国名场面之一

太史慈突出重围,为孔融向刘备求救,也是三国名场面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朱朋 访问量:3878 更新时间:2024/1/18 5:29:18

汉末三国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有很多名场面,比如关羽万军中刺颜良于马下,张辽八百大破孙十万,张飞长坂坡据水断桥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太史慈的名场面之一,如何在重重包围下单人单骑突出重围。

太史慈是青州东莱人,少年时代就志于学,担任本郡的奏曹史。当时青州和东莱郡就一件事产生分歧,同时向朝廷写奏章,按照惯例谁的奏章先到,朝廷一般就采纳谁的意见。于是郡守派太史慈前去送奏章,到洛阳后太史慈用计谋毁坏了州里的奏章,不辱使命但却因此得罪了州家,于是前往辽东避祸。

智勇兼备,突出重围

“三岁让梨”的大名士孔融当时担任青州北海国相,听说了太史慈这件事,惊奇于他的壮举。于是数次遣人动问太史慈的母亲,并奉送赠礼作为致意。适逢孔融为对付黄巾军,出屯于都昌,却被黄巾军将领管亥所围困。

太史慈从辽东返家,母亲对他说:“虽然你和孔北海未尝相见,但自从你出行后,北海对我赡恤殷勤,比起故人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如今为贼所围困,你应该赴身相助。”于是太史慈留家三日后,便独自径往都昌而行。当时贼围尚未太密,于是太史慈乘夜伺隙,冲入重围见孔融,更要求他出兵讨贼。

孔融不听其言,只一心等待外援。但外救未至,而贼围日逼。孔融乃欲告急于平原相刘备,可惜城中无人愿出重围,太史慈便自求请试一行。孔融便道:“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说难以突围,你虽有壮志,但这始终是太艰难的事罢?”

太史慈答道:“昔日府君倾意照料家母,家母感戴府君恩遇,方才遣我来相助府君之急;这是因为我应有可取之处,此来必能有益于府君。如今众人说不可突围,如果我也说不可,这样岂是府君所以爱顾之情谊和家母所以遣我之本意呢?情势已急,希望府君不要怀疑。”孔融这才同意其事。

于是太史慈严装饱食,待天明之后,便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引著两骑马自随身后,各撑著一个箭靶,开门直出城门。外围下的贼众皆十分惊骇,兵马互出防备。但太史慈只引马来至城壕边,插好箭靶,出而习射,习射完毕,便入门回城。

明晨亦复如此,外围下人或有站起戒备,或有躺卧不顾,于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习射完毕,再入门回城。又明晨如此复出,外围下人再没有站起戒备,于是太史慈快马加鞭直突重围中顾驰而去。待得群贼觉知,太史慈已越重围,回顾取弓箭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因此无人敢去追赶。

不久,太史慈抵达平原,便向刘备游说:“我乃东莱之人,与孔北海无骨肉之亲,亦非乡党之友,只是因为慕名同志而相知,兼有分灾共患之情义。方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久闻使君向有仁义之名,更能救人急难,因此北海正盼待贵助,更使慈甘冒刀刃之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托言于使君,惟望使君存知此事。”

刘备乃敛容答道:“孔北海也知世间有刘备吗!”乃即时派遣精兵三千人随太史慈返都昌。贼众闻知援兵已至,都忙解围散走。孔融得济无事,更加重视太史慈,说道:“你真是我的少友啊。”事情过后,太史慈还其母,其母也说:“我很庆幸你得以报答孔北海啊!”

太史慈突破黄巾军的重围,请得刘备救援,成功解了孔融之围,有三点非常值得称道:

其一,孝义无双。孔融听闻太史慈为了完成郡守的使命,成功截获州里的奏章并破坏,这属于不惜得罪州里更大的官员也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孔融才会感到惊奇。因此在太史慈避祸辽东之时,多次“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

所谓“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两汉以孝治天下,所以一个人为人处世第一件事就是要孝敬父母,孔融善待太史慈母亲,这是很高的待遇。而太史慈的母亲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人,所以他才会要求太史慈前去“赴身相助”。而太史慈先是在家呆了三天以尽孝道,而后毅然独自前去帮助孔融。

其二,智勇兼备。兵法有云:“五则攻之,十则围之”,说明黄巾军的数量至少是城内守军的十倍以上。太史慈能够从容的突围而出,显示了他智勇兼备的一面。他先是连续三天出城练习射箭,显示自己射术的同时,逐渐的麻痹城下的守军,待到围城军队松懈,突然单骑冲出。

据《三国志》载,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只靠麻痹围城军队是不能突出重围的,还要有过硬的武力值作为后盾。太史慈猛然冲出后,围城军队自然不会让他轻易冲出,而是“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所以才没有人敢继续追他了。

其三,意气慷慨。陈寿曾称赞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他的意气慷慨可以从他对孔融、刘备说的话看出。黄巾贼围困重重,无人敢于出城求援,太史慈慨然要求出城,孔融认为太难了,太史慈道:“今众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邪?”

见到刘备后,太史慈的话也让人动容:“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明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於君。”刘备也是个堂堂燕赵男儿,怎能不被太史慈的忠义壮烈所感动?

惜乎,太史慈生不逢时,一直没有遇到自己的明主。不论是孔融还是刘备,都是过客。先跟随刘繇,刘繇却以太史慈出身太低不重用他;后来遇到孙策,算是遇到了知己,可惜孙策早亡;在孙权手下,太史慈郁郁不得志,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公元206年去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读罢这段话,一股壮志未酬的悲情让人感同身受,奈何而死乎,可惜,可惜啊!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标签: 太史慈

更多文章

  • 赵云vs吕布vs徐晃vs黄忠vs太史慈,到底谁才是三国第一神箭手?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太史慈

    三国的武将,除了能征惯战,备受称赞之外,他们的猿臂善射,也同样令人津津乐道。我们要从众多武将中选出那些一等一的神箭手,殊非易事。魏国方面有资格入选的,计有曹休、文聘、张郃、徐晃、夏侯渊等,具体战例参考《曹操大宴铜雀台》这个章节,蜀国方面有资格入选的只有赵云和魏延二人,吴国方面最有资格入选的非太史慈莫

  • 三国之十大武将权威排行榜:赵云第七,太史慈入榜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太史慈

    三国武将的排名,历来最有争议。按照民间的说法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说。但是并没有给出依据,更无史料支持,想来也是古人的一厢情愿吧?我们抱着求真客观的态度,尽量按照演绎和史料记载,来给三国武将做一个最真实最权威的排名吧。第一名:温侯吕布虎牢关一役,虽然是演义的情节,但是演义既然流传如此

  • 《三国演义》中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和顶尖高手差距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太史慈

    太史慈是东吴的一员猛将,他曾经先后和“小霸王”孙策、程普、张辽等多员大将战平,没有败过一次,因此也有人把他称为东吴第一猛将。然而从太史慈的实战表看看,他的武艺水平和五虎上将、许褚这个级别的高手来说,还是要差得远。从太史慈曾经的对手来说,孙策虽然有“小霸王”之称,但是他得此名不过是挟死于糜,喝死樊能而

  • 越表现越受重用?三国太史慈又为何不受重用?历史给你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太史慈

    插科打诨说历史,有趣有料有态度,欢迎来到台台君说史。本期三国我们说一个有意思的点,当然,主要人物还是东吴头号猛将太史慈了,这位人物最初的出场就以勇武著称的,你看,为了恩义,不惜千里救援孔融,当然,他主要是刘繇手下的一员悍将。如果说我们给东吴的武将在勇武方面排出来一个排名,恐怕太史慈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 太史慈和孙策并列为江东第一勇士,所向无敌,真的是张辽所杀么?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太史慈

    太史慈,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与江东小霸王孙策并列为“江东第一勇士”。其弓马纯熟、武艺高强。原为刘繇所部,后来与孙策大战棋逢对手,为孙策收服,后太史慈成了孙策手下大将,助孙策横扫江东。不过《三国演义》中却将太史慈描绘成被张辽射死的的悲剧下场。《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记载,“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

  • 江东第一武将太史慈武艺如何?如果与夏侯惇单挑谁会赢?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太史慈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随着太史慈一声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江东又损失了一员大将。孙权为太史慈之死也是痛哭流涕!太史慈字子义,是三国时北海人氏,因勇猛而闻名。因外出远行时,同郡长官

  • 太史慈为何在三国时名不见经传?实际上他非常厉害,却被孙权雪藏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领域标签: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吴国名将,尤其弓术极为了得,历来箭不虚发。其为人信义双全,助小霸王孙策扫清江东。智截公文,名扬青州太史慈少年时候就博览群书,不到二十岁就在青州东莱郡担任官职,当时青州州府和东莱郡府之间起了冲突,州府抢先将弹劾奏折送往朝廷。当时朝廷处理两府之间的纷争,一般都是采取先到的奏折为准

  • 同样是勇猛的悍将,刘备为什么能收服赵云,却只能错过太史慈?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太史慈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为了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到处招兵买马。尤其是刘备这样根基浅薄,却野心勃勃的人,在崛起的过程中,想方设法招揽人才。比如刘备在荆州投靠刺史刘表的时候,就曾以自己没有子嗣为理由,将性格刚猛气力过人的刘封收为义子。从这件事不难看出,刘备当年对有才能的人,已经到了极其渴望的地步。不然

  • 《反三国演义》:太史慈、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八点钟史纪标签:太史慈

    江东子弟多才俊。秦末之时,项羽带八千江东子弟起自江东,横扫天下,自称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个诸侯王,俨然一代帝王。汉末三国之时,孙家在江东成立东吴霸业,与曹魏、蜀汉鼎立三分天下。江东之地,自古多有英才。只是为人所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孙吴势力一直被人所忽略,东吴的武将也没有蜀汉、曹魏出名。民间流传的三

  • 江东时期的虎将太史慈:在史书中的地位为何如此之高?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太史慈

    太史慈是江东时期的一位虎将。他在江东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高到什么程度呢?在吴国的史书当中,除了各位吴国的国主以外,排名第一的就是太史慈了,而他在史书中的地位为何如此之高呢? 生逢乱世 太史慈21岁就做了官员,这可以看得出他的起点是非常高的。而太史慈和孔融等人都是好朋友,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