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中国史#
从小到大的我们,听惯了大家夸奖诸亮智谋超群,是三国里最聪明的人物,但少有人谈起诸葛亮年少时学习的努力。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足智多谋,人称“卧龙”。辅佐刘奋建立蜀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诸葛亮年少时,跟随襄阳城里的名士,水镜先生学习文化知识,非常珍惜每次的学习时间,总是觉得还没听够老师上课讲解的知识,老师又下课了。
那年代没有时间表,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大公鸡,每次只要公鸡一叫,水镜先生就会下课。小诸葛亮想多听一会儿先生的讲解,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每次去上课前就在口袋里准备一些谷物,等到快要下课的时候,就把谷物撒到窗外让公鸡去吃,公鸡一吃东西就忘记了鸣叫,等鸡吃饱了再叫起来的时候,小诸葛亮又多听了许多的知识。
一次,小诸葛亮偷偷喂鸡的时候,被水镜先生发现了,先生非常生气,觉得小诸葛亮是在捉弄自己,就对诸葛亮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不要来学习了,这么目无尊长的学生,我是不会收的。”
小诸葛亮非常伤心,无论怎么辩解,水镜先生就是不听。于是,非常失望的哭着回家去了。
小诸葛亮回家后,师母觉得他是个好孩子,就劝水镜先生说:“我觉得孔明是个很好的孩子,他一直很有礼貌,又很聪明、好学,你不要生他的气了,他只是想多学习点知识而已。”水镜先生气消了之后,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他又想了一下小诸葛亮平时的表现,也觉得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先生不希望自己再犯错误,就派人去小诸葛亮家里,看看他究竟是不是那么好。
派去的人回来说:“先生,小诸葛亮真的是个好孩子,我看到了三件事,现在就讲你听:一是诸葛亮家里不算富裕,冬天比较冷,他就到山上去割些枯草回来,铺在母亲的床上,每天晚上,他都要先爬在母亲被窝里,把床捂热后再让母亲睡觉,平时他非常尊敬母亲,看来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水镜先生说:“一个孝顺的人,品德应该也不会差。”
派去的人接着说:“二是诸葛亮个子很矮小,每次去挑水的时候,都要多走很多路,因为他怕自己太矮了,碰坏了邻居的庄稼,所以要绕路走,这就说明他很仁义,凡事为别人着想。”听到这里,水镜先生露出了笑容。
“三是诸葛亮几年前,曾经跟当地的一个年轻人请教过学问,现在他的学问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个年轻人,但他尊重每一位教过他的师长,至今仍然对当地那个年轻人毕恭毕敬,说明他尊师重道。”
水镜先生听后非常高兴:“我真是错怪他了,他是个好学生,我必须好好培养他,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代大师的!”
于是,水镜先生迫不及待的让人带自己来到隆中,亲自找回小诸葛亮回去学习。
多年以后,诸葛亮成了非常著名的有识之士。
参考文献:中国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