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鞮侯设宴款待曹操曹丕父子。宴上一舞伎令曹操沉醉,正准备开口讨要,曹丕却抢先一步:此女甚佳,还请侯爷割爱!
曹操愕然,这个臭小子竟然与他抢女人!上次攻破邺城时,曹丕就已捷足先登,拿下了倾国倾城的甄宓,曹操不得不承认夸赞甄宓:“真吾媳也!”
这次曹丕又先下手为强,率先开口讨要眼前这个舞姿曼妙的女子。当着众人的面,曹操不好意思与儿子争抢,只好请求铜鞮侯将此女让与曹丕。此时,曹操已晋位“魏公”,独揽朝纲,铜鞮侯哪敢说拒绝。
自此,这名铜鞮侯家中的舞伎便成了曹丕的女人,其姓为郭,小名为“女王”,即世人所言的郭女王。
郭女王出身官宦世家,被视为掌上明珠。只是她父母早亡,又遇上战乱饥荒,郭氏家道中落,郭女王四处飘零,不得已变卖自身为奴,成为铜鞮侯家中的舞伎。机缘巧合之下,郭女王成为了曹丕的侍妾。
郭女王足智多谋,在曹丕与曹植的世子争夺战中,多次献策,均被曹丕采纳;同时,郭女王还劝说曹操身边的许多侍妾为曹丕说好话。曹丕能被册立为世子,郭女王出力颇多。
即便郭女王比曹丕大3岁,曹丕对郭女王的恩宠也未曾断绝。甄宓虽然为曹丕生下一双儿女、且尽力孝顺婆婆,仍敌不过郭女王,渐渐失宠,颇有怨言。
不久,曹丕篡汉称帝,将郭女王晋升为“贵嫔”(位次于皇后),仍旧没有册封甄宓为皇后。
曹丕的举动已经很明显地表现出,比起甄宓,他更钟意于郭女王。甄宓现在已经成为郭女王成为皇后的绊脚石了。公元221年,曹丕就以甄宓满口怨言将其赐死。
次年,曹丕意欲册封郭女王为皇后,群臣以郭女王出身卑贱予以反对,郭女王也自认德不配位予以推辞。
曹丕不以为意,我行我素地下诏。因此,郭贵嫔摇身一变成了郭皇后,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女王”!
郭女王骤得高位,宠冠后宫,却日益小心谨慎、温顺恭敬。她竭力供养卞太后,悉心教导后宫,既可使众妃嫔相安无事,又劝曹丕雨露均沾。同时,郭女王以古代贤后为榜样,以身作则,推崇节俭,并约束郭表、孟武等郭氏亲戚。
有此贤内助,曹丕得以专注于前朝事务,而无后顾之忧。
郭女王虽然与曹丕异常恩爱,却始终未有子嗣,曹丕便将甄宓之子曹叡交由郭女王抚养。曹叡恭敬地侍奉郭女王,每日晨昏定省,郭女王也将他视如己出。曹叡因为郭女王的皇后身份,成为了嫡长子。
不少史料记载,曹叡登基后,在其他人的告密下,认为生母甄宓之死,都是因为郭女王屡次进谗;曹叡追思甄宓,逼死郭女王。然而,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可靠。
其一,郭女王在曹叡登基后又活了9年时间。
甄宓死时,曹叡15岁,郭女王是敌是友,曹叡应该能够辨别。如果郭女王真的残害甄宓,曹叡在登基后,岂会再放任郭女王多活9年时光。毕竟曹叡是一个政由己出、杀伐果断、大权在握的帝王。
其二,郭氏亲族于曹叡在位期间,一直恩宠不断。
公元230年,曹叡大肆册封郭女王的亲戚。郭女王的堂兄弟郭表被升迁为“昭德将军”,加金章紫绶,赐位特进,并晋爵为“安阳乡侯”,食邑达到500户。郭表长子郭详、次子郭训都获封“骑都尉”。
公元236年(郭女王死后次年),曹叡改封郭永为“观津敬侯”、董氏为“堂阳君”;还派使者手持策书,追封郭女王3个早逝的兄长分别为“梁里亭戴侯”、“武城亭孝侯”、“新乐亭定侯”,并以太牢进行祭祀。
如此殊荣待遇,可见曹叡并非是在“作秀”,对于郭女王也无怨恨。
其三,曹叡孝敬郭女王,郭女王亦善待曹叡。
曹叡在甄宓死后,被曹丕废为平原侯。平原侯之前是曹植的爵位,说明曹丕已经很敌视曹叡了。
因而,曹叡每日担惊受怕,不知道曹丕哪天会取自己性命。这种情况一直到被郭女王抚养庇护才得到改变。曹叡对郭女王心存感激,侍奉郭女王如同生母。
如果郭女王真是凶手,以其聪明才智,也不会愿意去抚养曹叡,更不会让曹叡成为储君。
郭女王死后,曹叡还是让她与曹丕合葬于首阳陵;而对母亲甄宓,曹叡虽然已追封她为“文昭皇后”,还是让她孤零零地葬在朝阳陵。
由此看来,郭女王诬陷害死甄宓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郭女王得到曹丕专宠、甄宓有怨言而被赐死。
曹叡明白母亲其实是死于父亲之手,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应当是曹丕,而非郭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