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成为了皇帝,完成了他父亲曹操一生都未敢尝试的事情。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引起了蜀地的波澜。蜀地的大臣们纷纷请求刘备称帝,刘备在群臣面前表现出了极大的为难。
刘备的困扰,自然要找诸葛亮解决。诸葛亮的智谋和口才,使得他能够在短时间内说服刘备称帝。他引用了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的事迹,再给刘备戴上几顶高帽子,这事就成了。公元221年,刘备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后人习惯称之为“蜀汉”。
然而,刘备并没有因为成为皇帝而感到快乐。他在前一年失去了关羽,也失去了荆州,这些事情像鱼刺卡在喉咙,让他时时感到痛苦。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战败,之后撤退到永安。公元223年,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前来相见并且托付后事,并且一再告诫刘禅,要把诸葛亮当成自己的父亲。这样,刘禅开始了在诸葛亮的影子中过活的岁月。
诸葛亮的一生,是一个充满智谋和策略的生活故事。他的一生,是一个充满成功的生活故事。然而,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成功,但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挫折和困难。
诸葛亮的生命在公元234年走到了尽头,他在临终前,刘禅派人前去慰问。刘禅的一句话,让诸葛亮幡然醒悟:原来阿斗一直在装傻。刘禅问道:“丞相百年之后,子孙当如何自处?”这句话让诸葛亮意识到,刘禅并非他所想象的那样无知,他一直在装傻,一直在观察,一直在等待机会。
诸葛亮回答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句话让刘禅安心,他知道诸葛亮并没有想要篡位的意思,他的子孙也有足够的财富可以维持生活。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迅速掌握了蜀国的权力,他没有设置军政一把抓的丞相一职,军政开始分开,大权统归刘禅。刘禅并不是一个无知的人,他知道如何掌握权力,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地位。他一直在装傻,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待诸葛亮去世的那一天。
然而,刘禅虽然聪明,但他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君主。他的统治并没有带给蜀国繁荣和安定,反而让蜀国走向了灭亡。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始“乃自摄国事”,由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主政,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刘禅对于宠臣陈祗与宦官黄皓也颇为宠信,姜维畏惧黄皓,只得拥兵屯垦汉中的沓中。
后来,刘禅甚至听信宦官黄皓的谗言,瞒着满朝文武,从阴平撤军,最终导致邓艾偷渡阴平大军压境。公元263年,刘禅与群臣商议如何抵御,决定派诸葛瞻领兵迎战,但诸葛瞻战败。最后,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在农历十一月向曹魏投降,成为了魏国的附庸。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