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董卓入京夺权为何能成功?

董卓入京夺权为何能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车三儿聊历史 访问量:2360 更新时间:2024/4/29 2:24:47

东汉末年乱世之起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多人说是黄巾之乱的爆发,但更多人说,董卓进京夺权,才是真正的乱世之始。

黄巾之乱时,虽然是爆发了较大的农民起义事件,可农民起义的程度和规模还在东汉朝廷的可控范围之内。除了早期给朝廷带来了一些麻烦之外,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凡响,并且很快就被东汉朝廷被平定了。

此外,黄巾之时,天下势力都还听从刘汉皇室的调遣。皇室一道圣旨,让他们去平定叛乱,大伙都是领命行事,且当时天下最大的军权都还掌握在中央朝廷的手上,最大的将领卢植皇甫嵩刘虞等人,都是朝廷中央的人,或者说对朝廷十分忠心。

可是在黄巾之乱之后,各地势力也借机得到了极大的实力扩充:利用黄巾之乱,不仅都建立了不少的功勋,在地位官职和权力上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受降叛军纳入自己麾下,直接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战斗力。而此时的东汉朝廷已经威势大减,且在平黄巾之乱中,实力遭到了极大的损失,已经没办法对地方上更加强大的豪强势力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了。

这不仅是董卓,也是其他势力能够趁机割据做大的根本原因之一。而董卓进京就成了一个新的契机。既然董卓这个西凉蛮子都能谋夺天下,控制国祚,我们其余人又为何不行?于是就成了一根导火索,先是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之后就各自割据,开始了乱世争雄的局面。

那么,董卓作为西凉刺史,其地位和权力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为何能够率先入京夺权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他成功的原因,真是天时地利人和,无一或缺。

一、朝廷昏庸大权旁落,黄巾之乱后人心相离

东汉末年的情况,我就不用多说了,灵帝昏庸,民不聊生,天下一篇乱世景象,生灵涂炭。也正是在这种局面之下,各地的豪强势力越加做大,肆意地压迫当地的百姓。

正是这样才导致了黄巾之乱的爆发,而董卓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崛起的。这么说吧,董卓原本只是凉州的一个小混混,他的父亲董君雅只是豫州颍川郡的一个小小县尉。

可是在桓灵时期,朝廷对天下各地的控制越来越松散,甚至其实已经几乎达到了自治的情况。所以在东汉末年,各地的太守、刺史、州牧才能够成功的独立割据,视东汉朝廷为无物。

而因为黄巾之乱的爆发,朝廷几乎是倾尽了全力去平乱。

原本朝廷自己手上还有一定的实力,卢植、皇甫嵩、刘虞等人也都是忠心于皇室。可是在黄巾一战后,朝廷本身的力量可谓是损失殆尽,战后卢植、皇甫嵩等忠臣反而是一再被贬。而各地豪强,却借助此次机会。大量收复黄巾军的战力,且通过军功更有不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权势。而皇室内忧,宦官专权,外戚干政,已经没有精力去压制各地豪强的发展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袁绍、公孙瓒袁术等人,纷纷自立。在各自的统治区域,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的政权,之后不再服从朝廷的管理。

其实,如果中原各大豪强势力联合起来,董卓万万进不了中原的(董卓原本是西凉的实势力,名声在中原一直不太好)。可是在黄巾之乱后,中原各个豪强之间的联盟,已经十分松散。当时抗击黄巾军的,是以袁绍为总盟主而孙坚为先锋的“关东联军”,可是在其过程中,各大豪强门阀因为自己的个人利益,难以戮力同心。

最后的结果就是,各大诸侯离心离德,再难以形成有效的统一调度。所以在讨伐黄巾之乱中,一开始就没有取得大的建树,反而是盟军大受损失,这一点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的情况有些相像。

二、自身实力过硬,才能在机会到来时成功抓住

董卓并不像《三国演义》里塑造的一般,他不仅武艺十分高强,号称力大无穷,还十分具有政治头脑。借助乱世的契机,原本的一个小混混却上演了一出传说中的纵横之道。

他一边结交西凉地区的羌族等少数民族,在西凉当地,拥有了巨大的名望。也正是如此,出身一般的董卓,才会被朝廷征召为官。一开始只是负责皇帝宿卫侍从的羽林郎,之后又担任掌管行军之事的军司马。在跟随中郎将张奂攻打并州立了战功之后,又被提升为负责守卫京城皇宫诸殿的郎中。此后的董卓,一路官运亨达,先后担任过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之后又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拜中郎将。

其实在黄巾之战中,董卓因为打了败仗,也曾经被贬过。可是好运的他很快就等来了新的机会,西北韩遂在凉州聚众反叛,这时董卓再次展现了自己非同常人的头脑。他一边联系朝廷,恢复了自己的中郎将官衔,一边和韩遂等叛军在私底下建立了联系。

在朝廷派的围剿韩遂时,董卓会事先和叛军通风报信,然后韩遂等人会帮助他制造莫须有的战功,以供董卓向朝廷讨赏。当时,朝廷共派出六路人马出征陇西讨伐韩遂,其他五路大军都连吃败仗损兵折将,只有董卓指挥的这一路大军完整地撤了回来,几乎没有任何损失。所以朝廷因其有功提升他为前将军,封乡侯,并调任并州牧。

韩遂和董卓两人狼狈为奸,最为互惠互利。董卓不断地获取战功,最后又在他的撮合下,西凉叛军竟然还成功地转正了,被朝廷招安。董卓则当上了不小的官职,担任凉州刺史。

随着董卓的快速发展,朝廷也不是没有担心过。中平五年(188年),朝廷想要封董卓为少府,让其手下的军队皆归皇甫嵩管理。这明着是升职,其实是想要以此调董卓到中央,担任一个有名无权的虚职,剥夺董卓的军权。

可是聪明的董卓十分明白,在这个乱世纷争的年代,自己必须要手握实权,也就是军队,才能获得成功。于是董卓拒绝了,理由是他要以天下为安,忠于朝廷。而朝野又十分器重自己。所以自己要一直为朝廷作战,不能安于享乐。

当然了,说了这些说辞之外,董卓还是担心朝野强制性地收回他的兵权。于是董卓就带领自己的部队驻扎在河东。这意思就是你要强制性地逼我交出兵权,我就带着我的兵反抗。

而董卓南征北战多年,其手底下的军队规模也是越来越大,且有不少都是西凉的胡人、羌人这些战斗力极强的少数民族。朝廷那时又动荡不安,自然不敢轻易和他闹翻,因为那样吃亏的必然是朝廷。

三、何进和宦官士族之间斗争,必须引用外力

正所谓但凡成功,必有贵人相助,而提到董卓的成功,最大的贵人自然就是何进了。董卓进京,离不开何进的相助。

何进,这位饱受争议的权臣,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他的身份。何进原本只是一个出身极为低贱的屠户,依靠着自己的妹妹加入皇室,一举成为了国舅爷,之后更是当上了统管天下兵马的大将军。

但是大家都知道,那是个十分看重身份的时代,所以依靠着裙带关系而一飞冲天的何进,虽然看似位极人臣,可实际上却根本不被天下人认同。

很多人认为何进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无用之人,但是我们仔细想想何进身处的局面就能知道,这个人虽然出身简单,头脑却十分不简单。

当时的朝廷局面是如何的呢?宦官干政,世家专权,也就是说士族门阀们身居高官,管理天下军政事务,而宦官几乎架空了朝廷。何进看似位高,可是在讲出身,讲门第的社会上,却根本难以立足,也没有多大的实权。

在这种局面之下,何进几乎是所有人都想弄死的,因为无论在士族还是宦官的眼中,何进都是一个碍眼的人。一旦何进稍微关系稍微处理得不好,下场必然会十分凄惨。

可何进却在这种情况下,成功地压制了士族和宦官,袁绍这种最强世家的后人甘当他的小弟,曹操这种雄才大略的人也听从于他,宦官的势力也在他的压制之下越来越小,何进最后更是成为了当朝最大的权臣。从这其中,已经足以看出何进的不简单。

可是问题来了,当时的东汉是在外戚(何进)、宦官和士族三方的互相制衡下而平衡的。何进虽然可以剿灭宦官,却难以压制根基深的士族门阀。而何进的成功,也是因为世家大族经过两次党锢之祸,被宦官整治得太惨,所以想利用外戚强人何进的势力抵抗宦官集团的压制。何进也是依靠着这个机会,才最终崛起的。

但是摆在何进面前的问题却来了,他到底要不要灭掉宦官集团呢?不灭的话,自己难以真正掌握权力;灭了的话,自己又难以对抗士族门阀,会被打压下去。而他自己又根本无法和这些世家大族抗衡。所以这个时候,何进需要强大的外力支援,于是他就想到了势力强大而又不被中原豪强接受的董卓。

四、何进意外身死,手下的部队大多投靠了董卓

何进虽然私下联系了董卓,邀请他进京相助自己,但是他也考虑过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董卓的局面,所以他只允许了董卓带着三千兵马进城。当时洛阳城中还有数万大军,何进认为以董卓的三千兵马,难以惹是生非。

可是结果出人意料,宦官听说外戚进京,害怕了起来,于是他们杀死了何进。其实,如果何进不死,他完全可以压制董卓,根本不会出现董卓乱权的局面,可是何进一死,他的部队陷入了无人控制的局面,最后这些人大多投靠了董卓,董卓的实力大大加强。

正是因为以上四个原因,董卓入京夺权才能成功。

标签: 董卓

更多文章

  • 权臣董卓养成记:只是一介武夫,却为何能终结400年大汉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董卓

    简介说到董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东汉末年的奸臣。他不仅威胁皇帝和官员,而且随意屠杀百姓,可谓是恶毒十足。然而,作为东汉灭亡道路上的重要推手,董卓的生平值得后人细细研究。董卓过着怎样的生活?为什么他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汉奸?是性格使然,还是时代造就?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董卓的生平。以武为官董卓的一生

  • 真正让董卓忌惮的4个人,却仅有一人对董卓造成了致命威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回忆屋标签:董卓

    东汉末年,由于朝廷轮番被宦官和外戚掌权,导致天下民不潦生,加上自东汉初年就开始的世家土豪盘踞地方,更是导致了阶级矛盾加剧;和平年代官方还能压制,但是在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的就是黄巾之乱。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而董卓就是其中的代表;虽然董家只能算是

  • 历史上吕布杀董卓和貂蝉并没有关系,而是因为严重的“地域歧视”

    历史人物编辑:艾伦说史标签:董卓

    公元192年4月23日的凌晨,东汉末年权倾朝野的董卓乘车前往长乐宫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当车队行驶到北掖门的时候,并州人李肃带着几名亲兵前去刺杀董卓,董卓急忙呼唤义子吕布,结果吕布以奉旨讨贼的名义当场杀死。这桩刺杀事件便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王允用计诛董卓,在三国演义和电视剧的渲染下,很多人都认为是王允派貂

  • 东汉末最精锐的三支特种兵部队,董卓占其二,最后一支太可惜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董卓

    东汉末三支特种部队,董卓大杀四方就靠它,还有一支培养了赵云战国时期谋略的重要性凸显,越来越多的将帅开始重视招贤纳士,再后来大家注意到了兵不在多而在精,这个理论很快便传扬开来,待到东汉末年,精兵理论已经几乎被所有人都接受,只要有条件的主公都会考虑建一支精锐。而在东汉末的时候,有这样三支特种部队是最耀眼

  • 董卓荒淫到何种程度?董卓是中国历史上被“点天灯”的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微鉴标签:董卓

    三国演义中的董卓,作为汉末乱世的罪魁祸首,他夜宿龙床,玷污公主,淫乱后宫,因为他作恶太多,死后尸体还被人用来施以“点天灯”之刑,董卓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点天灯”的人。《三国演义》中写着:“卓尸肥胖,看之军士,以其火致脐中为灯,膏流满地。”董卓掌权时,究竟荒淫和疯狂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在董卓

  • 董卓,残忍暴戾的外表下也藏着一个治世安民的仁义之心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董卓

    熟读三国的朋友对董卓应该会有一个比较深刻而又固化的影响,深刻是由于其“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的反面形象根深蒂固,固化这是由于影视作品中董卓肥大油腻的身材、怒目圆睁凶神恶煞的神情让人印象深刻。导演编剧们无不例外地尽情展示着董卓凶残暴戾的一面。然而,人类是多面化的,再凶残的人也有柔情的一面;再善良的人

  • 原创汉献帝是被董卓扶上皇位的,但原本就有机会继承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董卓

    大家都知道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他的退位结束了两汉四百年的统治,一个时代终于落幕。而汉献帝刘协是在董卓进京的时候拥立的傀儡皇帝,当时只有九岁。他之前的皇帝是汉献帝的哥哥汉少帝。而原本在汉少帝成为接班人之前,刘协原本也有希望做皇帝的,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汉献帝刘协的生母是汉灵帝宠爱

  • 精兵粮足的十八路大军,为啥无法消灭董卓军队,秘密都在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董卓

    话说东汉末年,朝政混乱,董卓进京,大权独揽,祸国殃民,群雄并起,共讨董卓。天下十八路诸侯,响应曹操的檄文,推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袁绍家世显赫、号称四世三公、将多地广,所以大家愿意听从袁绍号令,“同扶国家”。盟军多次打败董卓军,迫使其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如果此时诸侯齐心协力,本可一鼓作气,诛灭董卓。

  • 董卓武艺高强,力大无比,如果他与吕布单挑能坚持几个回合?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董卓

    董卓武艺高强,力大无比,如果他与吕布单挑能坚持几个回合?会不会被吕布秒杀?吕布,字奉先,三国里公认的第一猛将,单挑无敌。吕布一生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斩杀董卓了。对于斩杀董卓的过程,史书和演义都写得比较的轻松,因为当时董卓中计,被众人一起杀死的。但是实际上董卓是一员猛将,武艺高强,如果他与吕布单挑会是什

  • 董卓手下两大心腹,若他们不背叛他,天下或许就是董卓的了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董卓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争霸,董卓靠着自己的西凉兵马成功地成为了天下霸主,虽然他表面上对汉献帝称臣,但实际上当时汉朝还是他说了算。可是就在董卓的权力大到足以遮天的时候,有两个人却背叛了他,这两个人还都是他的心腹,如果董卓不死,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了。这两个心腹就是吕布和李肃,一个是董卓的武官,一个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