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精兵粮足的十八路大军,为啥无法消灭董卓军队,秘密都在这里

精兵粮足的十八路大军,为啥无法消灭董卓军队,秘密都在这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丰碑 访问量:2938 更新时间:2024/4/4 8:21:41

话说东汉末年,朝政混乱,董卓进京,大权独揽,祸国殃民,群雄并起,共讨董卓。

天下十八路诸侯,响应曹操的檄文,推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袁绍家世显赫、号称四世三公、将多地广,所以大家愿意听从袁绍号令,“同扶国家”。盟军多次打败董卓军,迫使其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如果此时诸侯齐心协力,本可一鼓作气,诛灭董卓。谁知此次讨董,虽然名正言顺,然而虎头蛇尾,十八路诸侯,最终同床异梦,各自回师。

认真分析这次讨董失败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因素:

第一、任人唯亲

十八路诸侯集结之初,人才济济,同仇敌忾。袁绍“筑台三层”,率领诸侯宣誓之际,大家都忍不住“涕泗横流”。然而空喊口号容易,执行任务困难。

虽然人才济济,袁绍并不信任领导才能出众的曹操,如果他充分发挥曹操的作用,也许很多决策会更加有效。

袁绍把自己的亲弟袁术任命为“粮草总管”,这是一个权力很大的肥差,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理应让做事公正、责任心强、众望所归的人担任,陶谦马腾孔融都是不错的人选。而袁术无德无能,私心很重,办事不公,这成为未来讨董失败的重要原因。

比如,面对鲍忠被斩的不利形势,先锋大将、长沙太守孙坚仍然顽强向华雄部进攻,杀其副将华轸,直扑汜水关,。孙坚一边报捷,一边向袁术催粮。可是袁术偏听偏信,但是孙坚攻破洛阳,抢了头功,所以故意不发粮草。导致孙坚军队人心浮动。

华雄乘机偷袭,祖茂阵亡,孙坚反胜为败。这就是任人唯亲的后果。

第二、论资排辈

温酒斩华雄,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三国故事。

华雄打败孙坚后,乘胜追击,又连斩俞涉、潘凤两将。大家惊慌失措。此时关羽挺身而出,但是因为那时候关羽地位低下,遭到了袁术的训斥,袁绍也担心被对方笑话犹豫不决。幸亏曹操力排众议,关羽得以出战,温酒斩华雄。

这是张飞建议乘胜进军,杀进汜水关,这本来是一个正确的建议,但是袁术依然看不起地位低下的张飞,甚至要把他们“赶出帐去”。袁术甚至以退出相要挟,而且拒绝论功行赏。还是曹操暗中犒劳抚慰刘、关、张三人。这样才有后续的三英战吕布的好戏。

第三、各自贪功

讨董一开始,很多诸侯轻视董卓力量,各自贪功的现象严重。

例如,孙坚担任先锋,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但是济北相鲍信,担心头功被孙坚抢走,所以暗中派自己的弟弟鲍忠,带着三千人马抄小路去汜水关挑战。由于鲍忠轻敌,结果被华雄所杀。将校被活捉者众。偷鸡不成蚀把米。

第四,未尽其力

华雄连战连胜之际,袁绍后悔道:“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谁!”可见诸侯讨董,都是留有余地,既贪功又各自留一手,连袁绍都没有派最厉害的将领上场。

同样,后来讨董大军取得进展之后,如果袁绍能听从曹操建议乘胜进击,估计可以杀死董卓。但是袁绍为了自己利益,没有纳谏。最后只有曹操追击,但是寡不敌众,铩羽而归。

最后十八路诸侯因为同床异梦,各自回师了。

第五,赏罚不明

俗话说,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袁术连连坏事,因为势力浩大,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袁术面对孙坚的责备,也仅仅是让进谗言的人赔礼道歉而已,受到的处罚可谓不痛不痒。

而刘关张立下功劳,因为地位不高,没有得到应该的奖赏。

赏罚不明的后果是连英勇作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孙坚,最后也藏匿玉玺,托病回家了。

一场轰轰烈烈的讨董大戏,就此落幕。

标签: 董卓

更多文章

  • 董卓武艺高强,力大无比,如果他与吕布单挑能坚持几个回合?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董卓

    董卓武艺高强,力大无比,如果他与吕布单挑能坚持几个回合?会不会被吕布秒杀?吕布,字奉先,三国里公认的第一猛将,单挑无敌。吕布一生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斩杀董卓了。对于斩杀董卓的过程,史书和演义都写得比较的轻松,因为当时董卓中计,被众人一起杀死的。但是实际上董卓是一员猛将,武艺高强,如果他与吕布单挑会是什

  • 董卓手下两大心腹,若他们不背叛他,天下或许就是董卓的了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董卓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争霸,董卓靠着自己的西凉兵马成功地成为了天下霸主,虽然他表面上对汉献帝称臣,但实际上当时汉朝还是他说了算。可是就在董卓的权力大到足以遮天的时候,有两个人却背叛了他,这两个人还都是他的心腹,如果董卓不死,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了。这两个心腹就是吕布和李肃,一个是董卓的武官,一个是他的

  • 北魏权臣尔朱荣毁誉参半,其究竟是北魏的“曹操”还是“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董卓

    导读:北魏的曹操?应该说尔朱荣是北魏版本的董卓更想象一些。他没有曹操能力和手腕,有的只是军阀的残忍和暴虐。尔朱荣诛杀太后、废帝、朝臣的行为与董卓的作为简直是一脉相承,如果和曹操类似不至于栽在孝庄帝元子攸手上。而且尔朱荣一脉并没有像曹操后裔一样取得天下,最终在北魏残骸上收获最大利益的是权臣高欢和宇文泰

  • 同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成功董卓失败,两者差距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董卓

    曹操、董卓都不能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他们对待傀儡皇帝的态度,也决定了两人不同的命运。虽然世人用“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定义他对汉献帝的态度,但他并不这么认为。在毛杰的定义中,这种做法叫做“奉君令而不奉臣”。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亲戚被排挤,党狱之祸上演得非常激烈。其实就是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之间的权势

  • 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曹操成功了,董卓却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董卓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大军阀,利用汉末的战乱和朝廷势力衰弱占据了京城,并废除了汉少帝刘辩,立年仅九岁的刘协为帝,也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由于汉献帝年幼,很容易就被董卓挟持来号令天下,东汉政权也是从这时开始名存实亡。可与曹操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同,曹操成功的掌握了大权,董卓却很快身败名裂了,这是为

  • 同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曹操能成功,而董卓却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董卓

    董卓是边塞刺史,没有出身。如果他想控制政府,他的威望是不够的。别人为什么要听你的?在球场之上,他们所面临的阻力是不同的。民心对于成就大事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无数帝王都想出来的道理。曹操“以天子令诸侯”,董卓“以天子以恐诸侯”,但都没有吓到他们。董卓废帝是为了立威因此,董卓很快通过废帝立威,震慑

  • 董卓巅峰时期阵容有多豪华?两大绝世军师,三大帅才,虎将无数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董卓

    “汉之有董卓,犹秦之有赵高”东汉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爆发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黄巾之乱。一场大乱,将刘汉江山折磨得遍体鳞伤。再后来,朝廷改州牧制,致使各地军阀拥兵自重。董卓,就是其中一路军阀。年轻时的董卓,任侠好义,结交了不少英雄豪杰,这也为他后来豪华的西凉集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

  • 董卓麾下的一位谋士,曾亲手毒杀汉少帝,最终下落不明!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董卓

    中平六年(189年),时任并州牧的董卓率军前往洛阳。在立下救驾大功后,董卓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控制了东汉都城。随后,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即位,不久就弑杀了少帝及何太后,可谓是嚣张跋扈。在此期间,李儒这位谋士参与谋划,堪称董卓的心腹了。一具体来说,李儒,司隶左冯翊郃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

  • 包括曹操马腾在内,讨董诸侯中的四位武功高手,哪几位能在单挑中击杀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董卓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东汉初平元年春正月组成的讨董联军诸侯,既不是八位,也不是十八位。《三国志》记载的讨董诸侯是十一路: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行奋武将军曹操。《后汉书》把张邈和弟弟广陵

  • 董卓到底有多残暴?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董卓

    陈寿说得很清楚:“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意思是说,自从人类社会有了文字,就没人比董卓更残暴。虽说陈寿没机会见后人之恶,但董卓的暴行确实是“前无古人”,这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喜怒无常,擅杀君臣董卓出身于边僻之地,久习夷风,还是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成长。这样的人,本就杀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