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董卓,残忍暴戾的外表下也藏着一个治世安民的仁义之心

董卓,残忍暴戾的外表下也藏着一个治世安民的仁义之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记史惜今 访问量:3349 更新时间:2023/12/17 13:15:28

熟读三国的朋友对董卓应该会有一个比较深刻而又固化的影响,深刻是由于其“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的反面形象根深蒂固,固化这是由于影视作品中董卓肥大油腻的身材、怒目圆睁凶神恶煞的神情让人印象深刻。导演编剧们无不例外地尽情展示着董卓凶残暴戾的一面。

然而,人类是多面化的,再凶残的人也有柔情的一面;再善良的人也有残酷的一面。区别在于我们是否能够认识到一个人完整的性格。诚然,董卓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凶神恶煞吗?问题不难,仔细一想便能得到答案。

试想一下,董卓要真是个人渣,西凉的父老乡亲还能心甘情愿为其马首是瞻吗?西凉一地,可是汉羌混居区域,少数民族人数不在汉人之下,要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带聚拢人心,光靠杀伐手段是肯定做不到的。董卓统一西凉,收复西凉民心的手段也散发出仁义之光。

公元187年,羌人叛乱,马超之父马腾联手韩遂,协同羌族将士共同举兵反叛刘汉朝廷。动乱之初,东汉末年羸弱的朝廷军在马背上的少数民族势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即便将中央军调往西凉镇压叛乱,在羌族战马面前也是一触即溃。此时朝廷各处守军人人自危,怯战畏战情绪弥漫军中。各地守军纷纷据守城池,坚壁清野。

然而此时在汉家军中却有一个叫董卓的下级军士偏不信这个邪,宁是要和反叛军杀上三百回合。别人怕你马腾韩遂,我董卓偏要和这群乱臣贼子杀个昏天暗地。董卓坚信据守不战无异于涨叛军志气,灭朝廷威风,必须趁叛军未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前杀一杀叛军的威风。

于是乎,在各处守军整日据守畏缩不前的时候,是董卓,凭借过人的勇气和胆识,抵挡住了叛军一波又一波猛烈如潮的攻势。与此同时,董卓不甘于据守城池,他认为应该在叛军新败之际,趁胜追击,一举歼灭叛军的有生力量,为尽快战略反攻争取宝贵的时间。战略反攻之际,他率领麾下战士如疾风烈火般摧城拔寨,一时间判军军心大乱,自乱阵脚之际被董卓杀得丢盔卸甲、狼狈而逃。此后董卓屡次率军突袭韩遂,致使叛军节节败退。本身叛军是一个多民族部队,军心涣散,反叛之初凭借胜利之势聚拢了军心,此时逢此惨败,叛军斗志全无,且军中各民族势力蠢蠢欲动,终于还是逃不了军队哗变的命运,哗变中韩遂杀死北宫伯玉和边章自立为王,其实力已大不如前,西凉的反叛形势已成强弩之末。自立后的韩遂与马腾打算合兵一处,打算攻下陈仓建立长期割据政权,奈何再一次被董卓击溃。董卓在此次平叛过程中,不但保住了东汉的半壁江山,同时也拉扯出一支胡汉混同的多民族军队。在董卓军部的护佑下,西凉百姓在这乱世之中得享短暂的安宁。

董卓最值得诟病的可能是其入相中央之后的所作所为,大家伙骂董卓篡权乱政,目无法纪,自行废立之举。但其实董卓入主中央之后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董卓解决东汉末年祸国殃民的两大势力——宦官和外戚,董卓诛杀宦官与外戚,在客观上铲除了东汉政权的两大恶疾。可能在手段上过于暴戾和血腥,不过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下,不采取雷霆手段谁又能快速肃清朝局、从而建立一个气象万新的朝廷呢?当然董卓肃清了朝局,可惜未能实现后者。

由此可见,董卓,残忍暴戾的外表下也藏着一个治世安民的仁义之心。

标签: 董卓

更多文章

  • 原创汉献帝是被董卓扶上皇位的,但原本就有机会继承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董卓

    大家都知道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他的退位结束了两汉四百年的统治,一个时代终于落幕。而汉献帝刘协是在董卓进京的时候拥立的傀儡皇帝,当时只有九岁。他之前的皇帝是汉献帝的哥哥汉少帝。而原本在汉少帝成为接班人之前,刘协原本也有希望做皇帝的,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汉献帝刘协的生母是汉灵帝宠爱

  • 精兵粮足的十八路大军,为啥无法消灭董卓军队,秘密都在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董卓

    话说东汉末年,朝政混乱,董卓进京,大权独揽,祸国殃民,群雄并起,共讨董卓。天下十八路诸侯,响应曹操的檄文,推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袁绍家世显赫、号称四世三公、将多地广,所以大家愿意听从袁绍号令,“同扶国家”。盟军多次打败董卓军,迫使其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如果此时诸侯齐心协力,本可一鼓作气,诛灭董卓。

  • 董卓武艺高强,力大无比,如果他与吕布单挑能坚持几个回合?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董卓

    董卓武艺高强,力大无比,如果他与吕布单挑能坚持几个回合?会不会被吕布秒杀?吕布,字奉先,三国里公认的第一猛将,单挑无敌。吕布一生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斩杀董卓了。对于斩杀董卓的过程,史书和演义都写得比较的轻松,因为当时董卓中计,被众人一起杀死的。但是实际上董卓是一员猛将,武艺高强,如果他与吕布单挑会是什

  • 董卓手下两大心腹,若他们不背叛他,天下或许就是董卓的了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董卓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争霸,董卓靠着自己的西凉兵马成功地成为了天下霸主,虽然他表面上对汉献帝称臣,但实际上当时汉朝还是他说了算。可是就在董卓的权力大到足以遮天的时候,有两个人却背叛了他,这两个人还都是他的心腹,如果董卓不死,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了。这两个心腹就是吕布和李肃,一个是董卓的武官,一个是他的

  • 北魏权臣尔朱荣毁誉参半,其究竟是北魏的“曹操”还是“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董卓

    导读:北魏的曹操?应该说尔朱荣是北魏版本的董卓更想象一些。他没有曹操能力和手腕,有的只是军阀的残忍和暴虐。尔朱荣诛杀太后、废帝、朝臣的行为与董卓的作为简直是一脉相承,如果和曹操类似不至于栽在孝庄帝元子攸手上。而且尔朱荣一脉并没有像曹操后裔一样取得天下,最终在北魏残骸上收获最大利益的是权臣高欢和宇文泰

  • 同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成功董卓失败,两者差距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董卓

    曹操、董卓都不能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他们对待傀儡皇帝的态度,也决定了两人不同的命运。虽然世人用“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定义他对汉献帝的态度,但他并不这么认为。在毛杰的定义中,这种做法叫做“奉君令而不奉臣”。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亲戚被排挤,党狱之祸上演得非常激烈。其实就是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之间的权势

  • 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曹操成功了,董卓却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董卓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大军阀,利用汉末的战乱和朝廷势力衰弱占据了京城,并废除了汉少帝刘辩,立年仅九岁的刘协为帝,也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由于汉献帝年幼,很容易就被董卓挟持来号令天下,东汉政权也是从这时开始名存实亡。可与曹操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同,曹操成功的掌握了大权,董卓却很快身败名裂了,这是为

  • 同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曹操能成功,而董卓却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董卓

    董卓是边塞刺史,没有出身。如果他想控制政府,他的威望是不够的。别人为什么要听你的?在球场之上,他们所面临的阻力是不同的。民心对于成就大事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无数帝王都想出来的道理。曹操“以天子令诸侯”,董卓“以天子以恐诸侯”,但都没有吓到他们。董卓废帝是为了立威因此,董卓很快通过废帝立威,震慑

  • 董卓巅峰时期阵容有多豪华?两大绝世军师,三大帅才,虎将无数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董卓

    “汉之有董卓,犹秦之有赵高”东汉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爆发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黄巾之乱。一场大乱,将刘汉江山折磨得遍体鳞伤。再后来,朝廷改州牧制,致使各地军阀拥兵自重。董卓,就是其中一路军阀。年轻时的董卓,任侠好义,结交了不少英雄豪杰,这也为他后来豪华的西凉集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

  • 董卓麾下的一位谋士,曾亲手毒杀汉少帝,最终下落不明!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董卓

    中平六年(189年),时任并州牧的董卓率军前往洛阳。在立下救驾大功后,董卓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控制了东汉都城。随后,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即位,不久就弑杀了少帝及何太后,可谓是嚣张跋扈。在此期间,李儒这位谋士参与谋划,堪称董卓的心腹了。一具体来说,李儒,司隶左冯翊郃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