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吕布的职业生涯
看了三国的读者都非常清楚他的背景,“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这一句褒奖这言就说明了吕布战斗力之高,在三国所有将领中都是望而生畏的存在。
吕布原是丁原部下,后被董卓收买,改投到董卓账下,立下不少战功,但是吕布头上顶着忘恩负义、卖主求荣的骂名,为董卓的事业出生入死、玩命打拼,心里面总有那么一些不平衡,久而久之与董卓的之间也产生了矛盾
第一件事情是,董卓曾经为小事和吕布翻脸,并差点儿把吕布杀了。董卓这个人性格急躁,冲动起来做事不计后果,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对吕布不满意,拔出手戟就朝吕布扔了过去。手戟是一种防身的短兵器,类似匕首,可以随身携带,或刺杀或投掷,都可以立即要人命。
第二件事情是,吕布勾引了董卓身边的侍女,心里很不安。
董卓让吕布负责自己的安全保卫工作,这样吕布就可以经常出入董卓的内室。从这个安排看,董卓其实还是信任吕布的,这与吕布自己的内心感受有差别。吕布利用工作方便,一来二去跟董卓的一个侍婢好上了,吕布很担心这件事最终会被董卓发现,所以很紧张。《演义》说是貂蝉。
因为这些因素,吕布被王允策反,吕布最后参与王允的刺杀行动,除掉了董卓。但因董卓被杀后,安置凉州军的政策不清晰,是杀是留,引起了外面的谣言四起。同时也引发了董卓西凉军队的动乱。
李傕、郭汜率先发难。而挑唆他们造反的正是说话的这个人很不简单,是当世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名叫贾诩,字文和,凉州刺史部武威郡人。
贾诩现在出了这个主意,对凉州军来说的确是一招胜负手,对朝廷来说,自然是个彻彻底底的馊主意,正所谓一谋动千危。后世多认为贾诩的这个主意闯下了大祸,使有可能出现的和平契机化为乌有,使帝国再次陷入混乱。
所以在三国杀游戏里,也是最能搅局的角色。所有的人都得依次杀一遍。
结果,王允没能守住长安,城破时吕布带着几百名骑兵杀出城去,与吕布在一起有张辽、高顺等人。吕布出了长安,在南阳郡的宛县投奔了袁术。结果不受袁术待见。吕布只讨没趣,只好走人。离开袁术,吕布去投靠张杨,张杨与吕布在并州军共事,是好朋友,张杨当时任河内郡太守的。
张杨收留了吕布,河东郡离长安太近,吕布到来后,吕布的对头也听到了风声,他们对吕布恨之入骨,就给张杨发了一道悬赏捉拿吕布的诏令。张杨可能不会出卖朋友,但他的手下看到长安那边开出的赏金很高,就难说了。吕布提前知道了消息,有些害怕,找了个借口离开了河内郡。
吕布到冀州去投袁绍,袁绍刚刚跟公孙瓒打了一场大仗,这就是界桥之战。袁绍独占冀州后引发公孙瓒的强烈不满,总想找机会讨个说法,初平三年(192)春天双方在界桥打了一仗,论实力公孙瓒在袁绍之上,但袁绍指挥得当,反将公孙瓒打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从此在疆场上消失。
从内心来讲,袁绍也不大喜欢吕布,政治信誉没了,谁都不待见。但袁绍对吕布的到来还是给予了十二分的热情欢迎,不是他一向喜欢报恩,而是他对吕布正有所需。界桥之战虽然取胜,但没有彻底打败公孙瓒,公孙瓒退往幽州,双方仍然势均力敌,从冀州刺史部北部、幽州刺史部南部直至东边的青州刺史部一线,双方的争夺全面展开。
吕布帮助袁绍打退败了公孙瓒之后,开始居功自傲,但袁绍并没有答应吕布,吕布的目的没达到就故技重施,放纵手下在袁绍的地盘上四处抢掠。袁绍忍无可忍,经过考虑,决心除掉吕布。这绝对是背信弃义的做法,不管吕布的既往历史怎样,毕竟人家杀了你们家的仇人,还帮你打张燕解除你的后顾之忧,怎么说都是功臣吧,现在还要杀他,而吕布听到风声也害怕,也没能力再去找袁绍算账,就逃跑了。
被陈留郡太守张邈主动邀请入伙。他来到张邈那里,张邈所在的陈留已经归曹操管辖了。这段时间中原地区谁的势力成长得最快、改变最大的就是曹操。
还有一个人也在张邈这里,这个人就是陈宫。三人一起反曹。最后兵败。
关键时刻刘备收留吕布
时逢刘备正接收了陶谦的徐州。兵败的吕布来到了徐州。吕布、陈宫率残部从兖州出来无路可去,只得向南来到了徐州刺史部境内,听说徐州已经换了刘备当家,州治也搬到了下邳,于是投奔刘备。刘备收留了吕布。
为什么会收留吕布呢?一方面刘备看中的是吕布的战斗力。
刘备入主徐州后,可依赖的只有关羽、张飞等人率领的有限兵马,徐州各路地方势力内心并不服从他的管理,一旦有大的行动,防着外部敌人进攻的时候,还得防内部有人搞鬼,这是刘备焦心的事。可能在刘备看来,引入吕布可以平衡徐州的各路势力,让自己这个徐州刺史坐得更稳。
另一个原因,和当初陶谦的想法一样,刘备觉得自己的头上也需要戴一顶钢盔,这就是小沛。作为抵挡兖州方面的前沿阵地,让吕布去守小沛是再合适不过了,正因为吕布和曹操是势不共天的敌人,所以不用担心他会阵前反水,同时吕布有一定战斗力,曹操真的南下,也能顶上一阵。
但是,如果刘备真有这样的想法,那也只是他的想法。事后证明,这样的想法有点儿太傻太天真,吕布不仅没有对徐州各路势力起到平衡作用,还与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刘备;吕布不仅没有跟曹操拼命,二人还一度和好,亲如一人。
对曹操和刘备来说,吕布简直就是个丧门星,谁沾上吕布,肯定弄得满身腥骚。曹操、刘备分别被吕布偷袭了一次,曹操运气好,有程昱给他垫背,好歹守住了兖州。
刘备则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吕布趁刘备南下讨伐袁术时下了黑手,结果输得连底裤都没有。
当初吕布无家可归时,是刘备收留了吕布,好吃好喝好照应。刘备没想到吕布会这么厚颜无耻,虽然随后吕布鸠占鹊巢,反过来安排刘备驻扎在徐州,勉强有碗饭吃,但刘备应该是记下了吕布的仇。
白楼门刘备神补刀,直接杀死了吕布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兵败白门楼,哀求刘备向曹操求情时,刘备神补刀:“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会意,绞死了吕布。吕布在死前高声叫骂:“大耳贼最他娘的不讲道义!”
吕布自认为对得起刘备,当年袁术派大将纪灵来消灭刘备,是吕布辕门射戟,双方罢战。但毕竟是吕布忘恩负义在先,以怨报德是最为世人所不齿的,吕布在骂刘备的时候,未免有些心虚脸红吧。
总结
吕布的死实在怨不得刘备,吕布并不是乱世中生存的枭雄。吕布过于相信自己的武功实力,只知道硬打,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吕布好容易有一个顶级谋士陈宫,却不听不从陈宫的计算。假如早听陈宫的计策,肯定不至于在白门楼被曹操绑成了野猪。
再加上吕布见异思迁,没有任何职业操守,他的下场也是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