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大结局最郁闷的莫过于曹丕曹睿的短寿和司马懿的长寿。时至今日,很多人还在分析,如果曹丕和曹睿能多活几年,他们就不会被司马家族接管。
但实际上,在当时混乱、瘟疫、战乱等诸多不利条件聚集的情况下,曹丕和曹睿虽然现在看来早早夭折了,但以当时的条件来看,他们绝对不是所谓的昙花一现。
曹操的二十五个儿子中,只有燕王曹禺、赵王曹干、楚王曹彪活过40岁。曹丕和曹植都没有四十多岁。至于小怀王曹熊,奉闵王曹昂,项尚王曹朔,登盖王曹冲,济阳怀王曹轩,范阳闵王曹举,临沂尚王曹尚,曹钦,冈尚之子,曹丞固城之子曹魏、令尚之子曹魏等曹操的众多子孙,从谥号就知道他们英年早逝。
但曹睿更惨。曹睿生了三个儿子都早夭,最后不得不收养自己的儿子为义子。跟这些人比起来,曹丕、曹睿怎么可能英年早逝呢?
我们先来看看曹丕的死因
曹丕前半生跟随曹操征战南北。宛城之战时,他才十岁。不会骑马跑得快,差点死在张绣手里。曹操33岁死,继位魏王,又逼迫汉献帝退位称帝。
曹丕称帝后,力图统一天下。他两次征伐吴国,黄初三年第一次三路进攻吴国。于是曹丕隔江感叹“有人在,无计可施”,只好撤退。
黄初六年十月,曹丕游历广陵故城(属江苏扬州),沿江观兵。兵马十万余人,旌旗方圆百里。
曹丕见到如此威风凛凛的老师,诗词大发,当即作诗:
”看兵临江,水多深!戈枪成山林,黑甲照日。
猛将怒而勇。谁知江面宽,一芦苇能扬帆。
不战而降敌,谓之良兵。古府七邑,其实是殷商时期所建。
孟贤安营虎狱,郑人恐受刑罚。以耕种填国事,先归零自毁。
兴农怀、泗间,许放为建房之都。量适运略,六军安乐。犹如东山诗,悠悠悲凉。“
结果,天气不好。如此浩浩荡荡的大军赶上了当年的超强寒流,长江以北的水道都被冰封了。
曹丕准备的战舰无法驶到长江。没有战舰,曹丕无法渡河攻打孙权。
人手不足,曹丕只好撤退。
因为路途遥远,天气又冷,最后他心情不好。由于种种原因,曹丕在途中病重。回国后病情加重,终年40岁去世。
可见,曹丕之死更多是因为天气寒冷,长途劳累,当时的医疗条件并不高。但即使曹丕死了,曹魏政权依然是三国之首。许多历经战火的曹氏核心人物都建立于此,继任的曹睿也被视为贤主。
一起来看看曹睿的死因
而此时,长期低调发展的蜀国,终于大展拳脚。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声势浩大。诸葛亮攻占了天水等县,震惊了曹魏。曹睿亲自坐镇长安。曹魏的主要矛盾。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后,曹睿再次打败孙权。
压在曹魏头上的诸葛亮这座山,自己倒了。曹睿没有外在压力,对内树立威信。没有人敢质疑自己,曹睿开始大兴土木。而因为他的几个皇子早逝,他也开始放纵自己的欲望,希望有一个继承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睿吃喝玩乐,还让大臣们为自己挑土、植树、造宫殿。
许多美女也被选入后宫。
结果在这样的纵容下,曹睿不仅没有生下儿子,还被酒色掏空了身体。他因病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弱主强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故有说曹丕之死,是因首领不在,船劳风雨,天气不佳所致。曹睿之死,是因为诸葛亮病后没有外来压力,沉溺于纵欲,导致身体虚脱而死。
但是这两个可以说是昙花一现。毕竟三国时期,是一个大乱之时。活过六十岁的人很少见。如果司马懿能活过曹魏四代君主,能够取而代之,那么在第五代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上,又能有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