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的才能有很多种体现方式,并不是只有懂得写诗作文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一个人的心机和伎俩,也是才能的重要体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写诗作文的才能,远不如一个人的心机和伎俩上的才能更加实用。曹植和曹丕争夺太子失败,就是因为曹植的才能优势仅仅在于写诗作文,而曹丕的才能优势则是在心机和伎俩方面。
曹植的文学才能
曹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文学家,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也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家。相比于天赋极高的曹植,曹丕在诗词歌赋上的造诣都要略逊一筹。史书记载曹植幼年的时候就聪明伶俐,十多岁就已经博览群书,能够写出来令人惊叹的文章。
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底蕴深厚,一度认为曹植是找人代写,曹植请求曹操当面考试,曹操才相信曹植确实是一个有天赋的文学家。
曹植成年之后优秀作品频出,他的文学作品代表了三国两晋时期文学作品的巅峰,谢灵运评价曹植说:“天下的文人有一石重,曹植一个人就能够占据八斗!”
曹植的缺陷十分明显
假如在古代科举制度时期,曹丕和曹植一起去参加诗词经文的考试,曹丕肯定不是曹植的对手。然而选继承人不是科举考试,曹操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驾驭群臣的继承人,而不是一个只会吟诗作赋的浮夸子弟。
因为曹植从小受到曹操的喜爱,渐渐的曹植养成了骄傲自大的恶习,他甚至不把曹操的禁酒的命令放在眼里,每天只顾着跟一帮文人喝酒吟诗。曹操曾经多次让曹植担当大任,曹植每一次都做的一塌糊涂,最终曹操决定放弃曹植,立更加适合做继承人的曹丕做世子。
曹丕的才能更加实用
如果曹植和曹丕是太平盛世的皇子,那么曹植可能有机会击败曹丕,然而曹植和曹丕争夺继承权的时候,天下还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曹魏集团内部也存在很大的矛盾。曹丕为人心机颇重,在性格上很像曹操,具备控制群臣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试想一下,如果曹操将自己的地盘传给曹植,那么曹植肯定会用一帮文臣来辅佐自己,再加上曹植本身就嗜酒如命,到时候曹魏的江山肯定会衰落。
总结
正如我们在第一段说的,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文学上面,不管是在太平盛世,还是在乱世争霸的情况下,一个手段高强,有心机有伎俩的人,都要比一个只会写诗作文的人更加厉害。曹操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就是看中了曹丕在能力上的优势,也是为了曹魏的未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