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植为何败给曹丕?七步成诗,其实是曹丕顾念手足之情有意放过他

曹植为何败给曹丕?七步成诗,其实是曹丕顾念手足之情有意放过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伊河史话 访问量:3145 更新时间:2024/1/15 17:10:59

为何曹操不选择性格才学酷似自己的曹植呢?曹丕究竟凭什么击败了曹植呢?曹丕与曹植之间的斗争,曹植的才华一直占据优势,曹操很多次公开的夸奖曹植,表扬曹植非常像自己,很有自己年轻的时候风范,话语之间已经视曹植为自己的接班人。曹植在满朝大臣面前出口成章,侃侃而谈的时候,曹丕又在哪?呆在角落,低头生闷气。谁又让曹丕天生才气不足呢?

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斗争中,才华横溢的曹植一直占据优势,曹操多次公开夸奖曹植,表扬曹植像自己,有自己年轻时候的风范,话语之间俨然视曹植为自己的头号接班人。当曹植在满朝大臣面前出口成章,侃侃而谈的时候,曹丕在哪呢?曹丕一个人呆在角落,低着头生闷气。可是谁让曹丕天生才气不足呢?

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和曹植和百官送行。曹植当众吟诵了自己写的一篇诗赋,赞颂父亲曹操如何如何功业盖世。文章辞藻华丽,文采飞扬,大家听了都啧啧称赞。曹操也点头赞许。曹丕啥也想不出来,正在失落间,一位贵人前来帮忙。这位叫做吴质的官员悄悄在他耳边说:“等到大王要走的时候,你流眼泪就可以了。”曹丕有些怀疑,真的这样就可以吗?

不过,曹丕还是照做了,反正已经没有别的法子了。当曹植表演结束,大家都把目光看向曹丕的时候,曹丕泪流满面,趴在地上不起来。大家也不知道曹丕演的哪一出。可是抬眼看看曹操,却发现曹操的眼圈不知不觉竟然红了。是啊,华丽的文章算什么呢,作为父亲最珍视的还是儿子对自己的留恋和关怀啊。

于是,大家都认为,曹植这个人太花哨,而曹丕很诚恳。一贯素颜,跟着感觉走的曹植,竟然被看成油嘴滑舌,有嘴无心之人。一贯虚伪,喜欢浓妆艳抹打扮自己的曹丕,反倒让世人以为真诚善良,有仁孝之心了。

曹操对曹植宠爱有加,想让他当自己的接班人。

曹操的思想动向让他的另一个儿子曹丕惊恐不已。曹丕与曹植都是卞夫人生的,曹丕是老大,曹植是老三。古代规矩传长,同等情况下长子有优势。但是,曹丕的智商明显低于曹植。怎么办呢?另辟蹊径吧。

经过三次较量,曹丕把曹植战败了。

送父出征事件。《三国志·吴质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操率兵出征,儿子前来送行。曹植文思泉涌,言辞丰赡,口诵一文,预祝父亲凯旋归来,众人称赞不已。曹丕才乏口拙,急得抓耳挠腮。幕僚吴质急献一计:装哭。曹丕泣不成声,数度哽噎,拜别父王。在场的大臣都认为,曹丕虽然不及曹植文采飞扬,但赤诚之心更为感人。曹操看曹丕有如此孝心,眼眶湿润,感叹不已。就这样,没本事的赢了有本事的。也可以说,没这本事有那本事。

竹篓事件。《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世语》:为让曹丕当接班人,吴质要到邺城活动,但进不去。曹丕把吴质藏在竹篓内,偷运进去。此事被曹植的高参杨修发现,报告给曹操。曹操甚为恼怒,曹丕非常恐惧。吴质出主意,让次日在竹篓里放上绸缎。大车上装的竹篓被曹操派的人扣查,里面没有人。曹操认为杨修说谎,并怀疑是曹植指使的。只要巧于计谋,假的就是真的,黑的就是白的。

邺城门事件。《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裴松之注引《世语》:曹操要丕、植兄弟各出邺城一门,却密告守城者,任何人不得出城。曹丕遇阻无奈而返。杨修告诉曹植:“你受王命出城,守城者不让你出,你可以杀了他。”曹植杀掉守城者强行出城。曹操知道了是杨修出的主意,把杨修杀了,曹植又输一子。这次杨修帮了倒忙。

应该说,一开始曹植是有很大机会成为世子的。他从小展露才华,曹操对这个儿子很是喜欢,甚至最恨被别人揣摩透内心的曹操,也忍不住主动对手下说,此子适合当接班人。

这给曹丕带来了巨大压力,照规矩他才是嫡长子,是理该接班的人。为了顺利接班,曹丕开始了十几年的装逼生涯,他的一言一行都规规矩矩,时时刻刻都想着讨曹操欢心,于是在曹操面前各种装。表面谦虚谨慎,广交良朋,展示自己的胸襟。有一次,曹操率兵出征,曹植当场口诵一文,预祝曹操凯旋归来,一时口拙的曹丕急的不行,幸得幕僚吴质在一旁提醒他,装哭。于是曹丕哭着向父王拜别,曹操看曹丕如此孝心可嘉,感动得不行。

曹植呢,不仅不会装,还各种作。浪荡不羁,任性而为,经常醉的一塌糊涂,曹操想让他建立点军功好为以后铺路,他却喝得酩酊大无法带兵出征,曹操只得临时换人。司马门是皇帝专用的门,连曹操都不敢走,曹植喝醉酒非逼着士兵开门给他走,惹得曹操大怒。逐渐在心里将他踢出了接班人的候选队伍。

无论如何,自曹丕胜出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曹植后半生的悲惨。曹丕继承王位后,开始了清算,先后处理了曹植的幕僚和曹植亲近的人,依然不甘心,把曹植叫来,命他七步成诗,虽然这次曹丕碍于亲兄弟的感情放过了曹植,却挽救不了他后半生的悲惨。

低谷逆境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意志。

而曹植的选择是摆烂,俗称破罐子破摔。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逼汉献帝退位,建国号魏。

历来争储失败者,下场都堪忧。李世民杀了李元吉,还霸占他老婆。八阿哥被雍正开除宗籍,赐名阿其那,意思为一头猪。

相比之下,曹植倒是衣食无忧,就是飘泊不定,不是在迁徙就是在迁徙的路上。原因无他,防止藩王在一地独大。

这么明显的信号,曹植却get不到。

他天真的想要重返政治舞台,数次上表请求出仕。朝廷的回复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他不懂,做个废材王爷,才是当政者眼中的政治正确。

曹植在著名的《七哀诗》中写下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完全可以用作他下半生心情的写照。

四十一岁,曹植郁郁寡欢而亡。

人人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曹植的问题表面上看是醉酒误事,根本原因还是不能自律,无法控制欲望和情绪。作为一个文人,这一点瑕不掩瑜,但对一个政客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弱点。

所以说,人最好还是干自己最擅长的事。

曹丕曹植是在争夺储位,不是一般家庭的兄友弟恭,用心机、计谋再正常不过了。

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时的诏令【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而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我觉得曹操的令文的意思是这样;你们闹腾什么,曹丕早就是我定的继承人,否认自己曾经欲立曹植引起的政治风波,曹操不做声,下面人以为有机会,就会闹。曹老板的心思确定了,就不让人闹腾了。还说自己一开始就是让曹丕做接班人的,等于说那些和曹植搅和在一起的人,很蠢来着。

曹丕狠毒无非是【七步诗】罢了,好多人是不信的,研究正史的话,还是不要相信了。曹丕有很多正当的理由杀曹植,比如醉酒辱骂监国使者,监国使者代表的是皇权,这是藐视皇权,私自祭奠先王。但是七步不成诗这个理由最差劲,曹丕不是傻子,他知道弟弟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否则也不用用哭来表示自己的孝心了。用曹植最擅长的东西来考校他,真是无语死了。曹丕曹植的关系没有那么差劲。

曹植虽有七步成诗的才华,却不懂得控制自己,时时以自己的喜怒来行事,最终丧失了原本有利的条件,造成了后半生的悲剧。这个结果虽然对曹植来说是悲剧,对于整个历史也许是个合适的选择,试想如果让一个不懂控制自己行为的君主专政,凡事随意率性而为,最终受苦的是不是天下苍生?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曹植

更多文章

  • 曹植斗不过曹丕,只是曹丕手段毒辣那么简单吗?与曹操关系莫大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曹植

    前不久热门综艺《我就是演员》热播,吸纳了无数青年演员前来报名参加。在众多个舞台剧中,最能打动我的就是曹丕与曹植的那一场七步诗的舞台剧。这其实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实改编的,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的诗,也是有证可查的。我们只能从这一个片段里看出昔日的兄弟情分,在权力争夺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瞬间化为乌有烟消云

  • 肖说三国2,,曹植争面子、曹丕赢里子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曹植

    肖说三国2,,曹植争面子、曹丕赢里子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这些日子曹丕感觉到压力巨大、心烦不已,因为弟弟曹冲自年初病死,就不断有人散布谣言说曹冲是他加害的,更有人说:“曹冲之死对自己来说是不幸,但对曹

  • 七步诗救不了曹植,救他的是一女子,她跟曹丕有关系,跟曹植也有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曹植

    谢灵运说:天下文才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占一斗,余者天下共分之。谢灵运这话明显在吹牛,不过只有他自夸的这部分算吹牛,曹子建倒是怎么吹也不过分。曹植的确有才,不过说他独占八斗就有点过了,就才情而言,他的父亲枭雄曹操,在文采方面可是一点都不输给曹植,再有曹植的兄长曹丕其实也算是当世文豪,曹家三父子在文

  • 曹植才华横溢,在王位的选择上,为何曹操最终选择了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曹植

    曹植是曹操最有才华的儿子,也是曹操最喜爱的儿子之一,曾经曹操高筑铜雀台,曹植为曹操献上《登台赋》,甚得曹操的欢心。为了培养曹植,曹操还带领曹植随自己西征,打了胜仗后封他为临淄侯。曹操征战东吴时,为了进一步磨练曹植,特意选中曹植驻守邺城,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最终在王位继承人的选择上,曹植还是败给了曹丕。

  • 曹魏“夺嫡之战”,曹丕为何能赢曹植?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曹植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有博学多识的,有骁勇善战的,自然也有平庸鄙俗的。其中三个最有希望继承大业,他们是曹丕、曹植、曹彰。曹操一生征战四方,所向无敌,晚年的这场“夺嫡之战”最为难打!曹操的长子曹昂自幼随他南征北战,本是继承大业的最佳人选,不料张绣反叛,曹昂和典韦被杀害。“称象”的曹冲早夭,曹操非常伤心,

  • 曹丕和曹植相比,谁的文采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长河的咸水鱼标签:曹植

    曹丕是有文采的,例如他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又被后世并称为“三曹”,堪称“建安文学时期”的代表人物。曹植的文采在后世也被人称道,例如南朝宋人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曹植字子建)所以曹丕、曹植兄弟二人,论文采究竟谁胜出一筹,后人评说纷

  • 曹植回封地途中 来到洛水河边休息 只见河边站着一女子 其行翩若惊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曹植

    黄初3年,曹植奉诏来洛阳觐见皇上,返回封地要乘船渡洛水,他看着平缓的洛水水面,就想起了有关洛水的神话,伏羲女儿叫宓妃,因为溺洛水而亡,就化作洛水之神,简称“洛神”。洛神赋图与此同时,曹植又想起了一位叫宋玉的诗人,他在《神女赋》里描写了自己追求一位神女,求而不得,被神女拒绝的故事。顿时灵感迸发,一气呵

  • 比曹植七步诗更厉害的三步成诗的才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曹植

    历史上曹植七步成诗的美名一直流传至今,但其实还有很多牛人甚至能够三部成诗。那么究竟是哪些人呢?第一个是柳公权,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但以书法出名的柳

  • 曹植墓现场实拍:曹植“七步成诗”后结局如何,从陪葬品可见一斑

    历史人物编辑:泾蓝杂说标签:曹植

    曹植墓现场实拍:曹植“七步成诗”后结局如何?从陪葬品可见一斑人生在世,我们最可以相信的便是我们的亲人,毕竟大家身上流的血都是一样的,血缘关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了。只有亲人之间,才会无条件地对对方好,才会一心一意的为彼此付出。可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只能说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亲人是相亲相爱的,可也

  • 见两头牛打架,曹丕逼曹植以牛作诗不能有牛字,曹植当即写下妙作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曹植

    曹丕、曹植兄弟俩,即便是对于并不熟悉历史的人而言,也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曹植的一首《七步诗》在将才华展露无疑的同时,也将“兄弟囿于墙”的龌龊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事实上,对于兄弟相争的事例在历史上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而曹丕、曹植兄弟的龌龊原点,与身为父亲的曹操是密不可分的。与我们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