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墓的发现揭示了曹操真实的人生

曹操墓的发现揭示了曹操真实的人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写乎 访问量:4604 更新时间:2024/1/15 17:10:57

作者:罗桥础,王正方

一、惊世发现曹操墓倏然现身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因此被称为一代枭雄。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安葬在河南安阳高陵。然而经历1800年风雨,高陵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高陵到底在哪里呢?

2010年元旦前夕,中央电视台报道,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发现了曹操墓。这个疑团终于被考古学家揭开了。

2006年除夕之夜,河南省安阳县西高穴村里鞭炮齐鸣声,一声巨响,把村民们吓了一跳。村民们当时以为是谁家放了一个大鞭炮,并没在意。

过完春节,村民徐焕潮在自家地里浇水时,发现菜地里出现了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大洞,并且洞口有翻动过的新土。原来是盗墓贼在这里炸开了深埋在地下的一座古墓。

考古学家在这个洞下发掘出一个坐西向东、典型的甲字形大墓,大墓占地约740平方米。墓道呈斜坡状,约40米长,10米宽,缓慢地倾斜向下,直达15米深的墓底。墓道尽头经墓门进入,是前后两个主墓室,由特制大型青砖砌成,墓室内青石铺地。前室存放着兵器与车马饰物,后室存放着墓主的棺椁。每个主墓室的两侧都各有一个高度达3米多的圆券墓门,通向左右两边稍小的侧室。后室的两个侧室里,两位曾经丰腴的女性遗体早已化作尘土。

经过考古专家考证,确认这里便是埋葬曹操的高陵。高陵浮出水面,一个千古之谜终于揭晓。

二、文物说话确证魏武王身份

专家凭什么断定它便是曹操的高陵呢?

有两个方面的证据:史书上的记载和墓葬里的文物。

史籍中,对曹操墓高陵的位置早有记载。曹操生前在《终令》和《遗令》里,把自己对陵墓的选址和墓葬要求,作了非常详细的交代。

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六月曹操在《终令》中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就在曹操立下《终令》一年半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临终前曹操又留下《遗令》:吾死之后,“敛以时服(即随葬平时穿的衣物),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

曹操还嘱咐家眷,“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也就是说,曹操的高陵应该在西门豹祠和铜雀台西边。

后来,从《三国志·魏书·武帝记》一直到明代崔铣的《邺乘》,在七八种史籍中均明确记载曹操高陵在邺西三十里。只因一千多年的沧桑岁月,高陵的地面部分及附近的铜雀台和西门豹祠踪迹早已不复存在,因此形成了高陵在何处的疑团。

另一方面的证据则是来自墓葬里发现的器物。

专家们对大墓进行了断代定年鉴定,并结合大墓的类型和制式,判断这里便是史料记载中的曹操高陵。

墓中出土的文物非常多,有代表着墓主身分等级的石圭和石壁、铠甲、兵器,以及铁镜、骨尺、玉佩等生活常用物。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石画像和素陶,这些文物为专家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成为最终揭示这座东汉大墓的关键所在。

墓葬里的一些小石牌上,刻着“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几个字。“魏武王”即曹操去世后对他的称谓;“格虎”是当时一个常用的词汇,形容英武之状。

三、还原历史用事实辨别真相

在曹操高陵出土的250多件文物当中,大约有60块小石牌,叫做“钱册”,就是记录随葬物品的清单。这些清单上的记载,跟出土实物高度吻合。

从这之前发现的20多座两汉诸侯王级别的墓里,已经出土10多件金缕玉衣或者银缕玉衣(用金线或银线连坠玉片做成的寿衣),比如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墓。然而,在曹操墓葬里却找不到特别贵重的金银珠宝,更无金(银)缕玉衣。

曹操高陵出土的实物,包括兵器,有铁甲、铁剑、铁刀、弩击以及短矛、大戟、大刀等,还有数量众多的陶器,多是日常生活用品。当时汉代上层社会已经普遍流行陪葬彩陶,但曹操墓出土的陶器都是素面陶器,并且器型偏小,十分简陋。

曹操墓中还出土了用骨头做成的尺子和棋子,考古学家们推测,这些物品可能代表了曹操在生前的爱好和嗜好,因此被随葬在墓中。但是,在汉代这些生活物品通常不会被有身份的诸侯贵族用作随葬品,因为这样不能够体现出死者的高贵身份。

在曹操墓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个石枕,上边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文字,这块石枕是曹操治疗头痛的理疗用品。

这些发现,完全符合曹操《终令》《遗令》里提出的薄葬:“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曹植在描述父亲曹操下葬的诔(lěi)文(悼辞)里,也是说曹操要求严格实行薄葬,下葬的物品简陋,而且多为陶器。

在《魏书》记载中,也说曹操的生活非常简朴,他不喜欢过于华丽的衣物,房间里的窗帘和屏风上还经常有补丁。

其实,曹操不仅本人节俭,还要求他家族里的人和他一样节俭。曹植是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死于232年。1951年曹植的墓在山东被发现,墓葬也十分朴素,除了有几件玛瑙玉器之外,其他100多件随葬品都是陶土、罐子之类的东西。这种简朴的风格跟其父曹操的教导是一致的。

曹操高陵出土的实物中,还有砚台、书案、绛台(指灯台)等,这不仅体现出他生前的军事活动,还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特质,这恰恰符合曹操的生前经历和他在文学上的造诣。

那么,曹操的这种清廉形象跟戏剧、文学和人们的印象为何截然相反呢?

其实,对曹操的抹黑是从东汉末年便开始了。

陈琳是建安七才子之一,文采过人,充任袁绍文胆。在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讨伐曹操,为了制造讨曹舆论,陈琳写出檄文,将曹操罪名一一罗列出来,昭告天下。这篇檄文其实就是用各种恶名把曹操搞臭。

曹操设置“摸金校尉”一说,便是檄文里列出的诸多罪状之一。“摸金校尉”就是公务员编制的盗墓贼,专门从墓穴里挖出金银珠宝充当军饷。这难道不令世人痛恨吗?

这个说法,在《三国志》和其他正史当中都没有采用。直到明朝末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原封不动地搬出陈琳这篇檄文,于是创建有组织盗墓团伙这口黑锅就让曹操背定了。“摸金校尉”这个名号后来还衍生出了许多奇幻小说和电影,而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一直在世间流传。

至于曹操抢大乔小乔两个美人的说法,历史上并没有这回事,完全是出自小说里的演绎,被《三国演义》进一步发挥。实际情况是曹植那篇优美的《铜雀台赋》里面“二桥”,并不是指江东大乔和小乔两位美人,而是抒发从铜雀台出发,有玉龙台和金凤台的两座相连的桥,是名副其实的桥。

曹操形象的完全污名化则始于南宋。尤其是后来在罗贯中《三国演义》“贬曹拥刘”(刘备为汉朝刘氏后裔)的正统统治思想的强大影响下,曹操完全被塑造成一个残忍、奸诈、冷酷无情的奸贼形象,其著名台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更是让曹操彻底沦为白脸奸臣的典型人物形象。此后,这种形象完全被定格于民间传说和戏曲,从而影响至今。

胡适曾说过:"无奈中国人早中了朱熹一流的毒,所以一味痛骂曹操。戏台上所演《三国演义》的戏,不是《逼宫》,便是《战宛城》,凡是曹操的好处,一概不编成戏。"郭沫若也曾说:"自《三国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的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上的一大歪曲。"

虽然在民间传说、戏剧舞台和小说里,曹操始终以奸臣的大白脸形象出现,然而,曹操在古今历史学家和学者家眼里,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学家。正如鲁迅所言:“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主要参考资料:《曹操传》(张作耀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曹操喊住司马懿,他一回头曹操受到惊吓,曹操究竟看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曹操

    曹操和司马懿,是三国英雄中不得不说的两个人。曹操,连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都表示非常佩服他。不过,曹操虽然能力很强,但他却犯下了一个追悔莫及的错误,那就是用饿了司马懿。司马懿出身士族豪门,少有才名,但起初他还不愿与曹操“同流合污”,后来由于曹操越来越强大,司马懿才不得不选择投靠。司马懿虽然站在了曹

  • 枭雄: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曹操

    十七今天带来的是三国中鼎鼎有名的历史人物:曹操。说起曹操有人爱之,有人恨之。有人惊叹于他的权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有人津津乐道于他和小乔大乔之间的八卦故事;更有人欣赏由他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等人为代表创立的建安文学的诗词。诗作中通过表现现实的纷乱和人民的苦难,来抒发壮志未酬,渴望建

  • 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何一言不发?是他讨厌关羽吗?

    历史人物编辑:谈史论文标签:关羽

    关羽之死,诸葛亮的态度是什么呢?对不起,诸葛亮没有态度,起码我们在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诸葛亮的态度。实际上,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关羽之死都没有让陈寿留下当时的刘备集团对此事的反应。无论是记录刘备的《先主传》,还是关羽自己的《关张马黄赵传》,亦或是《诸葛亮传》,以及其他所有人的传记,都没有记载。反倒是曹操

  • 湖北发现“罕见”古墓,内容颠覆历史,专家:高看了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关羽

    古今中外,留下的故事太多,其中描述的英雄人物也不可胜数,,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对于这些英雄我们并不能够亲眼目睹其风采,因此,对于他们的了解,我们仅仅只能从死板的文字之中,读出他们气势磅礴的身姿。但是,既然是依靠着这样的道听途说的方式,了解这些古代英雄,再加上千百年的传承修改,以及古人所具有的夸大特性,

  • 浅谈关羽在《隆中对》所扮演的角色:左右难为,难以抉择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关羽

    《隆中对》的双钳攻击,旨在令敌左右不能兼顾。刘备西路主攻,联络东路孙权,二路大钳联攻曹操;刘备从益州攻讨,关羽从荆州征伐,二路小钳合攻中原。大钳之中寓含小钳,遥相呼应,贯彻联合作战精神一致。两路攻击有个好处,敌之备左则右寡,敌之备右则左寡,敌之左右皆备,则因兵分力薄,敌之左右皆寡,被动应战的缺点在此

  • 关羽败走麦城,为何孙权不留关羽一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坑V标签:关羽

    关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名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在古代史上,能够与关羽媲美的武将都是有限的。要知道关羽有万人敌的称号,在历史上,这样的名将肯定是屈指可数的。三国时期,刘关张三人结义为异姓兄弟,在这时候,关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武将。虽然在历史上,刘关张没有结义,但是在正史中,刘关张三人的感情也是非常

  • 三国第一神将:威震华夏,威风堂堂,关羽关二爷!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关羽

    我个人认为最厉害的将领是关羽。我认为关羽被选为最强将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武功高,独立,忠诚,吃苦耐劳。不得不说,关羽也有很多缺点,任性、狂妄等等,但我觉得恰恰是这样的关羽,才是最正宗的关羽。他不是高阶武者,而是有血有肉的将军形象。下面我将阐述和表达我对关羽的一些看法。1、武功强作为一名名将,我觉得首

  • 威震华夏的关羽为何会成为后世供奉的财神?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关羽

    关羽(160年——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为云长,山西运城人,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和军事家。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渗透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甚至已经沁入了骨髓之中。关羽辅保刘备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最终建立了“蜀汉”的基业,实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由于襄樊战役不力,导致荆

  • 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为何孙权一定要攻打关羽?他那么恨关羽吗?

    历史人物编辑:罗炜标签:关羽

    公元219年,孙权派兵攻打荆州,关羽于麦城大败,被害。此时的孙权和刘备可是联姻关系,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是刘备的老婆。为何孙权要撕破这层姻亲关系,打破共同抗曹的目标?那是因为,孙权有更重要的利益需求,无关爱恨的利益纠缠最是伤人,关羽只是孙权利益体系下运气不好的牺牲品罢了。孙权的追求:过江孙权在哥哥孙策遇

  • 三国时期最讲义气的是谁?不是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关羽

    曹操是有帝王之风的,其成就就可见一斑。三分天下前伐袁绍,讨袁术,留下了望梅止渴的千年经典。要知道袁氏二兄弟各自兵力是曹操的数倍。那袁术还是各路诸侯中最先称帝的。而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足见他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军事天赋。惜才似渴 ,这点曹操算是做到了极致。许攸来降鞋都不穿门,出门迎接。为留下关羽,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