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什么总是亲征?

曹操为什么总是亲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话春秋 访问量:339 更新时间:2024/1/16 15:11:42

曹操一生,都在亲征。

自他起兵开始,到其去世的前一年,几乎所有的重大作战都是自己亲力亲为。

曹操以知人善任闻名,手下人才鼎盛,为何他就不能授权于手下去干呢?

派人出征的成绩:很不理想

之所以许多朋友有曹操喜欢亲征的印象,是因为:曹操委将出征的成绩很不理想,最后往往要自己亲自来兜底。

1、委曹洪出征。

(1)、迎天子。

天子从李傕等人手中逃回洛阳时,曹操正在攻略袁术遥控下的豫州。

因此,一开始,曹操继续在汝南、颍川一带作战,委派曹洪“将兵西迎”天子。

结果,董承与袁术部将拒险而阻,“洪不得进”,一筹莫展。

最后,曹操亲自出马,才到洛阳,成功“迎天子”。

(2)、击张绣。

曹操一讨张绣失利后,正遇袁术称帝,遂转兵攻袁术。

此时,南阳章陵等县叛向张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

不仅如此,曹洪还屯叶以后,还“数为(张)绣、(刘)表所侵。

没办法,“公自南征,至宛”,又只好自己来兜底了···

2、委夏侯惇

(1)、留守东郡。

曹操征陶谦,留夏侯惇驻东郡。

陈宫、张邈等人引吕布入兖州,夏侯惇率军护卫曹操家属所在的鄄城。

路遇吕布,交战,不相上下。然而,吕布先是入据东郡,后又突袭掠得夏侯惇军所有物资。

其后,夏侯惇又被支持吕布的人所劫持,成了人质···最后,靠着韩浩的果断,才获救。

(2)、救援刘备。

吕布攻打刘备,刘备向曹操求援。曹操派夏侯惇前往支援刘备。

结果,夏侯惇与刘备的联军被张辽、高顺所败。

(3)、攻刘备。

夏侯惇、于禁领军,在博望中伏,大败···

3、委刘备。

刘备投曹操后,曹操厚待之。

不久,袁术欲北奔袁绍,途径下邳。

曹操委任刘备与朱灵等人前往邀击。

此战,取胜!

然而···刘备趁机据徐州,再次叛乱!

没办法,还得有劳曹公在袁绍的眼皮子底下亲自出马去解决这个问题了···

4、委任夏侯渊、张郃。

曹公有其他事情忙时,将西北委托给了夏侯渊、张郃。

委任夏侯渊、张郃的成绩一度是不错的。

夏侯渊、张郃在陇右作战,“虎步关右”,稳定陇右,算是替曹公减轻了不少负担。

然而···当对手换成刘备、张飞这样的猛人时,就吃不消了。

宕渠之战,张郃被张飞所败,

其后,汉中之战,夏侯渊被斩···

没办法,最后还是得年过六旬,对汉中地形心怀敬畏的曹公亲自去一趟汉中了···

5、委任曹仁。

(1)、江陵之战。

赤壁之战后,曹公北退,留曹仁守江陵。

血战一年余,曹仁最终还是为周瑜所败,退出江陵。

(2)、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曹仁死守樊城,算是撑过危局。

不过,还是要指出的是:让于禁、庞德等人驻扎于低洼处者,正是曹仁!“水淹七军”的第一责任人,不是于禁,而是曹仁!

尽管如此,总体来说,曹仁是成绩最好的受委大将。

不过,即便是曹仁,最多也就是“拖”住对手,至于最后胜负,完全取决于“北道”救援。

6、委任于禁。

于禁,在当时是“五子良将”中地位最高的一个。

关羽攻襄樊时,于禁率七军救援。

结果···“水淹七军”,于禁被擒。

总体来看,曹操委托其他人出征,如果是打一些地方性叛军还好,但如果是对付战斗力较强的群雄,那成绩一般都不理想。

像张辽“威震逍遥津”这样的事情,实在凤毛麟角!

所以,打到最后,曹操自己都对派出去的将领没有信心了。

襄樊大战后期,在徐晃兵力已经得到补充,孙权已经答应袭击关羽的情况下,曹操依然“恐虏众多,而(徐)晃等势不便耳”,还是担心徐晃搞不过关羽···

而此时,距离曹公去世,只剩下不到4个月了···

委人出征,真是不能让曹公省心呀!

为何如此?

大将之才

曹操手下的将才云集,然而···他们中大多数,指挥才能比不上曹操,也比不上群雄中军事才能出色者。

1、张绣、贾诩的评价。

一次,曹公退兵时,张绣发兵追击。贾诩劝阻,张绣不听,结果,张绣大败;随即,贾诩又建议立刻追击,结果,这次,张绣出击,获利胜多!

战后,贾诩阐述思路:曹公一开始退兵,必然亲自断后,将军您虽然厉害,但“非曹公敌也”;曹公击败你以后,必然只留大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也”!

至少在贾诩这样的智者看来,张绣的军事才能不及曹公,但可以“欺负”曹公手下的将领。

2、法正的评价。

法正在建议刘备发动汉中之战时,明确表示“策(夏侯)渊、(张)郃将略,不胜国之将帅”。

夏侯渊、张郃,已经是曹军众将中的佼佼者了,但是,法正依然认为他们的将略不行。而当时其实徐晃也在汉中,法正甚至提都不提一下···

贾诩、法正,都是当时天下一等一的智者。他们所言,未必没有夸大之处(如法正鼓励刘备果断进攻等),但是,这至少说明:大部分曹军名将,都还没有到“张辽虽病,未可轻也”这样,能够“威震敌国”的程度!

在曹公的统一部署下,他们多能建功立业,战功卓著,然而,要独当一面,跟张绣、刘备、吕布、孙策这些善战的军阀相比,并没有足够的优势。

所以,要解决问题,最后往往还得曹公亲自来兜底!

当然,这并非唯一,甚至不是曹公必须屡屡亲征的主要原因。

曹公之惧

曹公信得过谁?

张邈,是曹操自小的朋友;陈宫,是曹操创业之初最重要的谋士,入主兖州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

然而,张邈、陈宫,最后引吕布入兖州,使曹操创业险些彻底失败!

刘备是曹操极力要拉拢的英雄。曹操与刘备:“出则同舆,入则同席”(只有郭嘉与之有类似的厚待)。

然而,刘备一获得机会就据州叛乱,使正与袁绍相持的曹操腹背受敌,形势危急!

荀彧,是曹操发展过程中的“王佐”,与曹操同甘共苦,创立基业!

然而,在最后时刻,荀彧,却又坚定忠诚大汉,不惜死去···

乱世之中,人心难测!

张辽、徐晃、张郃们,不过是降将!你曹操能够充分信任吗?

所以,一些小规模的作战任务,可以委托,但是,率领大军,节制诸军进行大规模出征,曹公只相信自己家的诸夏侯曹!

因此,曹公手下虽然将才云集,但其实选材面一般只局限于诸夏侯曹。

其实,后来的历史也表明:军权如果不能掌握在诸夏侯曹本家人手中,曹家的天下就要完蛋···

这大约就是老曹的无奈吧!

选择诸夏侯曹的确可以放心,然而,这些人的将略,并不胜对手,自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每到关键时候,还是得老曹总自己亲自出来解决问题···

内部结构

曹操手下的军队,主要是部曲的联合。

诸将的部队,多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几乎无法整编、调整。

一般情况下,除曹公本人外,其将领很难节制其他部队。

以张辽”威震逍遥津“为例。

当时,曹公留下命令“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

许多朋友从三将的风格来分析曹公之命,其实是不得要领的。

当时,三将各不隶属,且各不相合,彼此不相下,却要协同作战。

三将中,乐进当时的资历最深,地位最高。

但是,乐进如果说我守城,你们二位出战,那会如何呢?

那摆明了就是说:我要保存实力,你们去消耗吧!

这种情况下,各将之间相互节制,难度非常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曹操曾想过设立“护”、“督”等办法。

所谓“护”,就是安排亲信(一般是文官),以曹公的名义协调诸将之间的关系。

然而,“护军”多没有军事指挥才能,不能统军作战。比如:合肥之战时,曹操还特意交代:护军不得与战。护军就不要掺和了。

所谓“督”,就是选择将领(一般是诸夏侯曹)担任都督,统领军队作战。

不过,“督”将虽然是名将,但毕竟不是曹公,并不能妥善协调诸军。

比如:博望之战,李典质疑夏侯惇的用兵,夏侯惇遂留李典在后;定军山之战,夏侯渊为了救援张郃,将一半兵力分了出去,结果被人袭杀···

观曹军众将,表现最好的,是在曹操亲自指挥的时候;独领一军完成独立任务,效果也不错;但是,在老曹不在场的情况下,越是需要协同,表现越拉跨···

总之,领军者,或是威望不足,或是将略不足,督军作战,一旦遇到强敌,往往效果不佳。

说白了,这些将领,只有老曹本人才能充分驾驭得来!

曹公的军队能打,但结构很特殊。

所以,不是超强的人,根本驾驭不了这样的骄兵悍将!

曹公的将才虽多,但人心叵测。

所以,不是最亲近的人,曹公根本不放心让他统军。

曹公的对手,往往也是很强的指挥官。

所以,不是军事才能绝伦者,解决不了问题。

环顾一圈···曹公,还是自己上吧!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这两个家族同时辅佐曹操,一个帮曹操打天下,一个却得了曹操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曹操

    三国时期的世家豪族可以说完全统治了汉室的江山,汉末的三国争霸也可以看作是世家豪族之间的理念和信仰之争。而一代枭雄曹操能得天下离不开这两个重要家族辅佐,这两个家族就是荀家和司马家。荀家出来的代表人物荀彧是当时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臣,前期曹操对其推心置腹,极为倚重。他帮助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战略,并且多次

  • 你知道“说曹操,曹操到”的后半句么?曹操一生不愿提及,很丢脸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曹操

    如果让人们说一个形容速度快的俗语,大多数人应该都会想到那一句话,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说曹操,曹操到”,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形容出一个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说话者面前,常常给人惊喜的情况。然而,尽管这句话被很多人所使用,但你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么?你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故事,以及这句话之后的句子么?今天小

  • 曹操墓的发现揭示了曹操真实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曹操

    作者:罗桥础,王正方一、惊世发现曹操墓倏然现身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因此被称为一代枭雄。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安葬在河南安阳高陵。然而经历1800年风雨,高陵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高陵到底在哪里呢?2010年元旦

  • 曹操喊住司马懿,他一回头曹操受到惊吓,曹操究竟看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曹操

    曹操和司马懿,是三国英雄中不得不说的两个人。曹操,连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都表示非常佩服他。不过,曹操虽然能力很强,但他却犯下了一个追悔莫及的错误,那就是用饿了司马懿。司马懿出身士族豪门,少有才名,但起初他还不愿与曹操“同流合污”,后来由于曹操越来越强大,司马懿才不得不选择投靠。司马懿虽然站在了曹

  • 枭雄: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曹操

    十七今天带来的是三国中鼎鼎有名的历史人物:曹操。说起曹操有人爱之,有人恨之。有人惊叹于他的权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有人津津乐道于他和小乔大乔之间的八卦故事;更有人欣赏由他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等人为代表创立的建安文学的诗词。诗作中通过表现现实的纷乱和人民的苦难,来抒发壮志未酬,渴望建

  • 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何一言不发?是他讨厌关羽吗?

    历史人物编辑:谈史论文标签:关羽

    关羽之死,诸葛亮的态度是什么呢?对不起,诸葛亮没有态度,起码我们在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诸葛亮的态度。实际上,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关羽之死都没有让陈寿留下当时的刘备集团对此事的反应。无论是记录刘备的《先主传》,还是关羽自己的《关张马黄赵传》,亦或是《诸葛亮传》,以及其他所有人的传记,都没有记载。反倒是曹操

  • 湖北发现“罕见”古墓,内容颠覆历史,专家:高看了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关羽

    古今中外,留下的故事太多,其中描述的英雄人物也不可胜数,,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对于这些英雄我们并不能够亲眼目睹其风采,因此,对于他们的了解,我们仅仅只能从死板的文字之中,读出他们气势磅礴的身姿。但是,既然是依靠着这样的道听途说的方式,了解这些古代英雄,再加上千百年的传承修改,以及古人所具有的夸大特性,

  • 浅谈关羽在《隆中对》所扮演的角色:左右难为,难以抉择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关羽

    《隆中对》的双钳攻击,旨在令敌左右不能兼顾。刘备西路主攻,联络东路孙权,二路大钳联攻曹操;刘备从益州攻讨,关羽从荆州征伐,二路小钳合攻中原。大钳之中寓含小钳,遥相呼应,贯彻联合作战精神一致。两路攻击有个好处,敌之备左则右寡,敌之备右则左寡,敌之左右皆备,则因兵分力薄,敌之左右皆寡,被动应战的缺点在此

  • 关羽败走麦城,为何孙权不留关羽一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坑V标签:关羽

    关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名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在古代史上,能够与关羽媲美的武将都是有限的。要知道关羽有万人敌的称号,在历史上,这样的名将肯定是屈指可数的。三国时期,刘关张三人结义为异姓兄弟,在这时候,关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武将。虽然在历史上,刘关张没有结义,但是在正史中,刘关张三人的感情也是非常

  • 三国第一神将:威震华夏,威风堂堂,关羽关二爷!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关羽

    我个人认为最厉害的将领是关羽。我认为关羽被选为最强将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武功高,独立,忠诚,吃苦耐劳。不得不说,关羽也有很多缺点,任性、狂妄等等,但我觉得恰恰是这样的关羽,才是最正宗的关羽。他不是高阶武者,而是有血有肉的将军形象。下面我将阐述和表达我对关羽的一些看法。1、武功强作为一名名将,我觉得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