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说到底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皇权旁落,汉朝将倾,真正掌握天下实权的是一个个崛起的地方军阀。他们割据一方,手握雄兵,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会对一统天下有着极强的夙愿。然而,在那个时候,天下四分五裂,汉朝天子仍然存在。虽然天子过得十分凄惨,屡次被人当作傀儡和工具,但是,天子依然有人拥护,有人供奉,甚至被各方势力所利用。可以说,在东汉末年,天子成为了一张牌。在有的英雄手里,天子如同鸡肋弃之可惜,但百无一用,但在像曹操这样的枭雄手里,又能够号令天下。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把大汉天子这张牌打的最好的人。他在洛阳沦陷的时候,一个人带兵直取洛阳,接到了蒙难的天子和王公大臣,并把皇驾从洛阳迁到了自己的大本营,许昌,并将其改成许都。他把汉献帝用天子礼仪供奉起来,并且可以通过汉献帝的口谕发号施令,为他能够有合理的理由出兵四方起到了非常便利的作用。曹操的实力不断壮大,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了天下大部分人的拥戴。虽然天下有曹操窃据天下的骂声,但是大多数黎民百姓见到拥戴皇帝的人,都是心悦臣服的。
然而,曹操并非不想称帝。但是他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将天下人心收归己有,并且掌握了真正的实权。他的实力也得到了不断地壮大。然而,在当时的天下,想要登上大宝的诸侯不止曹操一个。袁绍和袁术两个兄弟就因为势力庞大,实力雄厚而做着皇帝梦。但是他们的见识远比曹操要短浅了。
袁绍和袁术是两兄弟。和曹操不一样的是,袁氏家族本来就是朝廷的四世三公。曹操首倡讨伐董卓的口号之时,袁绍就在河北关东举起义旗,成为了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在此之后,他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无论是领地,人口还是军队,都达到了当今天下的顶峰。这个时候,袁绍讨伐董卓的最初愿望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他手握雄兵,也动起了号令天下的心思。但是,袁绍并没有直接自立为王,而是想要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另外拥护一个刘氏皇帝,当傀儡,而自己则掌握朝廷的实权。
于是他找到了幽州牧,刘虞。这个刘虞也是一个汉室宗亲。可是让袁绍没有想到的是,刘虞听说了袁绍的意思之后,拜倒在地,万死不敢从命。他声称:自己只想做藩王,不敢登大位。于是袁绍又去问自己部下的意见,也得到了大部分的反对之声。当时,董卓作乱,要挟天子,天下人对于这种窃国行为是恨之入骨。连昔日的好友曹操,接到了袁绍写给自己的书信之后,也摇着头说:另立新君,动摇国本,这是大不祥的事情。袁绍最终因为反对的声音太多,所以放弃了立皇帝的念头。
然而,他的弟弟袁术也是一个醉心皇权的人。要说袁术兵马没有哥哥多,地盘没有哥哥大,但是见识谋略更比袁术低出许多。在当时的袁术手里,握着一件物品,那就是从皇宫当中搜寻到的传国玉玺。这玉玺是孙坚带兵勤王时从洛阳宫中枯井里打捞出来,经过各种周转,竟然落到了袁术的手上。袁术拿到玉玺之后,心中对于权力的贪恋立刻被点燃了。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自立为帝。并且昭告天下,成为了一个“假皇帝”。
然而,这样的做法招致了天下人的反对。曾经效忠于他的大臣们纷纷改换门庭,百姓也不愿意跟随他。就这样,当时已经成为丞相的曹操借此机会,利用汉献帝的口谕发起了对袁术的讨伐。曹操出兵袁术,他的金戈铁马骁勇将士是空有其表的袁术无法与之抗衡的。袁术在自己的根据地苦苦支撑了三年。从淮南一直逃到安徽。连吃败仗。
此时的袁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向袁绍求救,袁绍静观其变,他向吕布和亲求援,吕布却反过来打他。袁术孤立无援,最终郁郁而终。所有的土地都被曹操所占领。曹操的实力更是获得了空前的增长。
说到底,在东汉末年这样的时代,实力才是一个诸侯真正号令天下的保证。一个皇帝,那只是徒有虚名而已,有些人贪图小利,最终却落得个破鼓万人捶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