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现在的角度来评判刘备这个人的话,他还确实是一个好好先生,因为他向来推崇以德服人,动用武力只是他的下下策。他的这个品行贯穿他的一生,一直到他死的时候,他都在教育自己的后代,遇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以德服人,千万不要想着善小而不为之。
他身上最大的优点就是无可厚非,但是这个优点有些时候也并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一些大非大事的面前,过于坚持无可厚非的话,就会显得很不妥当。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人,他们都曾经评判过刘备,说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善于用人,而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主次不分,有时候太过感情用事。也正是因为这两点才会造成,他在前半生的时候人生一直起起伏伏的。
相对于张飞,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粗鲁直接的人,向来都是有一说一,做事情更不会遮遮掩掩的,在他的直爽之中也透露着一股难以掩盖的匪气。虽然有时候张飞说出来的话,并不会让人感到很舒服,但是我们不能够否认的是,很多时候他所说出来的话,都是有着一定的依据,就比如张飞他曾经建议刘备要把这两个人给杀掉,不然以后肯定会造成大患。但是刘备他并没有听从张飞的话,而且还说一定要仁义道德,仁义待人,他以为只要自己这样做的话,别人就会受到他的感化,从此能够改邪归正,但实际上他的过于仁慈,最终造成了不堪设想的祸患。
刘备在早年的时候是一个有志青年,如果国家有难的话,他也一样会义不容辞的,所以他才会在黄巾贼寇作乱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参军。当时他带着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小弟纵马行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董卓,当时董卓被黄巾军打得落花流水,十分狼狈,于是刘备便挺身而出,杀的敌方节节败退,顺利的救出了董卓。这看起来是一件见义勇为的好事情,但是董卓他并没有因为刘备救了他就对他感恩流涕,经过董卓的一番调查,他发现刘备三个人既没有身份,也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所以从心底就瞧不起他们,冷落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刘备。
想必刘备也不是个傻子,他当然能够看出来董卓对自己的态度,但是刘备他不是一个直爽的人,他做事情向来都喜欢藏着掖着,不会把自己真实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总是会装作一幅毫不在意的样子。而刘备的结拜兄弟张飞,和刘备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在张飞受到憋屈的时候,他往往会直接口无遮拦的说出来,他一想到明明是他们三兄弟救了董卓,但是董卓不但不领情,他们还要受董卓的冷眼和鄙视。张飞多次想拔刀把这个狼心狗肺的董卓给杀掉,但是刘备他早就已经习惯了,一直做老好人,在他的脑子里面一直有一大堆仁义道德之类的观念约束着他,所以他对张飞的想法再三阻拦。尽管在他的心底,他明明知道董卓并非一个好人,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想过要把董卓给除掉。而刘备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的心慈手软和他的纵容,在不久之后便酿成了大祸,让董卓有机会控制了东汉的朝廷,祸害了朝纲,把整个国家搅得民不聊生。
早年不得志的刘备,在后期的时候好不容易占领了徐州,眼看自己的大好前途就在面前。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大好前程,却断送在了吕布的手中,一切又要让刘备重头再来。张飞对于这件事情也有着自己的看法,虽然说张飞的性格确实是比较暴躁,但是他有时候看事情确实是十分的精准,能够一下子说中要害。对于吕布这个人,他也是不建议刘备留在身边的,他再三劝刘备一定要把吕布给杀掉。这并不是因为张飞在心底妒忌吕布的实力,又或者是刘备笼络吕布而忽略了他自己。
只是因为张飞认为吕布这个人的人品有着很大的问题,一个人的人品有问题,那么如果让他手中掌握着很大的权力,就会酿成不可预估的后患。在早年的时候,吕布曾经为了自己的利益认了丁原作为自己的干爹,后来一样是为了自身利益,又认了董卓为干爹,他听从董卓的话,转身就把自己先前认的干爹丁原给杀掉了,后来董卓也是死在他的手下。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评判他,就是一个专业的坑爹户。
在他的眼中根本没有什么情义可以讲,他能看到的只有永恒的利益,试想一下把如此一个势利小人留在自己的身边,不是祸患又是什么呢?这一点张飞看得十分清楚,但是刘备他的性情过于仁义,他总觉得吕布的秉性,会因为他的宽容而有所改变。当然刘备之所以留他活口,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他认为吕布是一个勇猛无双的人,如果自己能够多一个这样的助力,日后成就大业也就会更加的容易。但是让人感到十分滑稽的是,刘备惦记的是吕布的能力,而吕布他在心中惦记的却是刘备的徐州。也正是因为刘备不对吕布给予防备,所以才会让吕布轻而易举的就把徐州给夺取了,让当时的刘备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