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策为什么如此犀利,仅用6年时间就平定江东?

孙策为什么如此犀利,仅用6年时间就平定江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忘的历史 访问量:675 更新时间:2024/5/30 13:23:03

191年,孙策之父被黄祖所杀,孙策为父守孝三年,父亲的死也一直被他记挂在心里。

193年,孙策为复仇也为建业,开始了对江东的谋划。起初,孙策手里只有几百人,可他却带着寥寥无几的属下勇渡横江,攻打吴郡。

且沿路招兵买马,凭借自己优良的作风,不久手下就达到了几万人。195年,孙策对江东的讨伐也渐渐拉开帷幕,孙策的大军势如破竹,一路收复吴郡、会稽、豫章、庐江等江东六郡,于200年彻底平定江东。

孙策为什么如此犀利,仅用6年时间就平定江东?可以说,孙策的成功,离不开以下三点:

广纳贤才

孔子说过,举贤才,赦小过。就是不计较手下的小过失,广纳贤才,才能走得远。孙策深谙此道,凭借慧眼识才的能力和宽以待人的品质引来了一众贤才的投靠和效力,这些人也成了孙策平定江东的巨大助力。

孙策生性坦率豁达,从小爱广交名士。他与周瑜更是总角之好,两人幼时相逢,一见如故,兴趣相投。孙策还和周瑜拜为兄弟,两人被称为“江东双壁”。

周瑜带领手下一直跟随着他,一步步壮大了他的军队,为孙策以后的江东大业奠定了基础,周瑜后来也成了孙策的一大良将。

周瑜曾向孙策举荐张纮,当时张纮在江东还并不出名,孙策本身就极为爱惜人才,且当时十分想找父亲手下袁术讨回旧部,攻下吴郡和会稽,为父报仇。但举棋不定,拜见了张纮多次,但张纮态度冷漠,言辞疏远,并不想投靠孙策。

但孙策并不生气,言辞诚恳,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最终打动了张纮。张纮给出了正确的建议,让孙策可以招兵买马,扫平扬州,但不能仅作为一个朝廷外藩,要建功立业。张纮还建议孙策先南渡,随后一直跟随孙策。

可以说,没有张纮,孙策就不会有这一番丰功伟业,最多只能做一个割据一方的小军阀。

周瑜向孙策举荐张纮时也举荐了张昭,孙策对于有才之人一向极为尊敬,待遇丰厚。张昭在孙策攻打会稽郡时,劝降了太守王朗,为拿下会稽省去了大量兵力财力,也减少了百姓的伤亡。

太守王朗投降,其部下虞翻本应是孙策的敌对面,但孙策知其有胆有谋,见其第一面时,并未针锋相对,而是好言相劝,最终策反了虞翻,将虞翻收入麾下,最终一举平定会稽。虞翻在孙策拿下豫章郡时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孙策一生爱才惜才,广纳贤臣,手下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谋士,还有四大良将及许多不为后人所知的良才。

这些人辅佐着孙策,用六年时间一步步拿下吴郡、会稽郡、豫章郡等江东六郡,平定了江东。

有勇有谋

优秀的下属需要优秀的领袖,两向配合才能打出完美的战役。孙策确实也有不少有才的谋士和有武的将领,但孙策本身也武艺高强,熟读兵法。

孙策自小习武,是一流名将。孙策在攻打刘繇时只身前往大山深处勘察地形,遇到了刘繇部下大将太史慈。太史慈武艺精湛,骁勇善战,还带着兵卒。但孙策虽一人,却也并不怕,两人大战了几百回合都未分胜负,可见孙策勇气可嘉。

孙策攻打吴郡时,见双方兵力相当。孙策在两军交战时身中一箭,当时就倒在了马下,不能行走,被部下抬走。孙策心中顿生一记,让属下放出风声,说自己已然战死军中。对方果然士气大盛,忘乎所以。敌军将领命军队全部前往攻打孙策,甚至没有留援军。

孙策的军队节节败退,一路将敌军引到埋伏之中,一举歼灭。这招诈死记,让本来胜算不大的孙策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孙策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将刘繇赶出吴郡,为平定江东画上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

三十六计中有一记:声东击西。声东击西讲究乘其不备,出奇制胜。孙策在攻打会稽时也用了这一计,当时王朗在固陵负隅顽抗,孙策的士兵一时难以拿下会稽。

两方势力也相差不大,再攻打下去,怕是两败俱伤,为了保护己方实力、削减对方势力,孙策派一路支队偷偷前往查渎,一路打入会稽。

剩下的军队在固陵正面牵制王朗的军队,等王朗反应过来时已为时已晚。王朗派军队前往查渎,已是亡羊补牢。

会渎拿下,同时王朗也在此战役中损失了一员大将,孙策一路深入,拿下会稽,活捉王朗,这一计谋不可谓不妙。

孙策攻打庐江时,刘勋兵力雄厚,是一大忌惮。孙策身为领袖,亦是能屈能伸,言辞恳切,身段放低,劝刘勋攻打海昏。

刘勋前去攻打海昏时,孙策早早留了兵马在刘勋归途上设了埋伏,刘勋果然中计,伤亡惨重。孙策与此同时赶往刘勋老巢,俘虏了三万人,最终拿下庐江。

兵马精壮在战役中固然重要,可若空有勇气没有计谋,指挥换来惨重的损失,再精良的兵马也难救失败之势,反之,空有谋略没有勇气,也只会一再观望,不肯出兵,从而错失一次又一次的作战良机。孙策有勇有谋,注定能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军政清明

孙策的军队纪律极为严明,夜间行军,绝不扰民。每攻下一个城池,即使军粮匮乏,也从不抢掠百姓。孙策的军队也没有出现过欺压百姓的情况,孙策下令将士不得损坏百姓的一稻一菜。

在当时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许多军队攻下城池后会对城中百姓大肆掠夺,欺压百姓的不在少数。久而久之,百姓对战乱极度恐惧,也异常抵触政权的更迭,因为战乱就意味着又是民不聊生的一年,他们会面临无休无止的压榨,甚至性命不保。

但孙策的军队极其有素质,攻下城池后,不仅不欺压百姓,在军中财务宽裕时,还会设置粥棚安抚落难的百姓。

久而久之,百姓的抵触情绪消失不见,极其拥护孙策的军队。甚至将孙策的威名远扬,许多守卫弃城而逃,百姓还会打开城门迎接孙策的军队。

孙策对待投降的将士,也十分宽容,愿意效命于他的,家中一人参军,全家免除徭役。不愿从军的,可以自寻出路,绝不强求。军中对待投降的士兵也不存在歧视,军饷一律同等发放。

孙策治军虽然宽容有加,可一但违反军纪,也不会刻意包庇,绝对军法处置。

孙策的一位下属曾因逃避罪责藏到了袁术的军营,当时袁术是孙策的上级,那位下属以为这样就能免去一劫。

因为孙策贸然前去捉拿是对上司的不敬和冒犯,但孙策先斩后奏,执意将那位下属找出来,军法处置。这在军营中起到了很好的杀鸡儆猴的作用,从此再没有人犯过同样的错误。

孙策军纪严明,才培养了一支作风优良的精兵,极大地增加了游走在各处的战役胜率,这是其一。其二,孙策政治清明,得了民心,进而得了天下。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说的就是孙策对贤才的渴求吧。孙策做到了知人善任,礼贤下士,人人各司其职,为他平定江东做了细密的谋划,才能保证他每一笔讨伐都万无一失。

有勇有谋,让孙策粗中有细,把握住了每一次战事的良机。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孙策也彻底落实了这一点。

孙策一生起起落落,骁勇善战,平定江东,依靠着这三点建功立业,终被后人称为“小霸王”。

标签: 孙策

更多文章

  • 此人是孙策的克星,他与孙策只能共存,他死则孙策必亡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孙策

    三国时期英雄众多,特别是在18路诸侯讨伐董卓以来。率先出来天下第一条猛将吕布,在虎牢关外大战18路诸侯将领,如同儿戏就斩杀了数员盟军虎将。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之下,张飞提着丈八蛇矛,前去与吕布酣战50多回合,略显败迹。此时关羽提青龙偃月刀飞奔而去。关羽,张飞二人夹攻吕布。虽然被关张夹攻但吕布仍然是得心应

  • 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孙策到底有多恐怖?跟曹操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孙策

    "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猘儿,谓难与争锋!"历史上,袁术和曹操对江东小霸王的孙策都做过这样的评论。袁术的评论就像老东家的叹息,看着孙策,仿佛看到了从前勇猛的老部下孙坚。曹操的评语是从对方的角度看的,从那时的曹操来看,孙策用一千兵马就把江东的土地都装进口袋,其兵的锐气实在强势。看看孙策的一生,

  • 真的是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吗?孙策究竟有多恐怖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孙策

    众所周知,在三国历史当中,拥有着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代可以说是军阀混战的年代,群雄割据豪强林立。而在这其中,以曹操为代表的曹魏集团,以刘备为代表的蜀汉集团,以及以孙权为代表的东吴集团,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这其中,其实东吴集团最早的奠基人并非大帝孙权,而是他的哥哥孙策。那么就有一种说法就是孙

  • 关羽死后,如果刘备不打孙权打曹丕,能北伐成功吗?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孙权

    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做军师,给他指明前两步战略非常成功,让年近半百的刘备登上了蜀汉皇帝的宝座,可是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发生了,那就是吕蒙偷袭荆州,并且和曹仁一块秘密联合,把关羽要彻底干掉,夺得荆州,这件事还没让刘备反应过来,关羽的人头就已经被砍,整个荆州九郡全都让孙权给占了,刘备的地盘没了,

  • 为何刘备起家时小舅子麋芳曾倾家荡产资助,他最后却投降了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小島知風标签:孙权

    麋芳、傅士仁、郝普三人都是三国时期蜀汉在荆州地区的太守,三人在东吴的大都督吕蒙奇袭荆州时,全都投降了东吴,最终导致蜀汉大将关羽在荆州败亡。后世尊奉关羽为关帝,从此在关帝庙中就陈设下了三人跪地向关羽赎罪的铜像,后人称三人为蜀汉三叛。但是明朝的史学家李贽就对麋芳投降做出过评论,李贽认为:傅士仁真反也,罪

  • 来讨论!关羽北伐襄樊时,如果刘备出秦川,孙权出合肥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孙权

    公元219年6月刘备成功夺取汉中,7月进位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紧接着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关羽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蜀国也达到了国力的巅峰。然而,之后孙权派吕蒙偷袭,关羽败走麦城失荆州,两年后刘备为复仇发动夷陵之战,遭遇惨败,三国鼎立就此稳定下来。对于关羽为何北伐襄樊,史书中确实

  • 赤壁之战后,孙权封赏两位部下为偏将军,他们都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在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无疑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此战基本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更是让诸多猛将一战成名。特别是出力最多的江东,自然需要对立下战功的武将进行嘉奖。不过,赤壁之战时,孙权的官职只是杂号将军,因此,他当时能给部下册封的最高官职就是偏将军。一、周瑜周瑜年少的时候,就和孙策结交。公元195年,周瑜

  • “成也孙权,败也孙权”是否同时适用于魏蜀吴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小港湾的美食标签:孙权

    先看老曹,这辈子统一最大的拦路虎其实就是孙权。在赤壁之前,老曹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然后去打孙权了,结果回家了。之后再拿马超练练手,发现自己水平还是没退步。哈哈,周瑜死了,我再去找孙权玩。找孙权找了四次,无功而返。再去找刘备,也是无功而返。最后阳寿倒计时,面对关羽都产生了一种想迁都的想法。这个时候孙权

  • 刘备当初可否用荆州兵灭孙权,形成三刘抗曹的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孙权

    导读:首先刘表确实是人才,八骏出身的他被董卓看中匹马定荆州。通过自己的才能不但在氏族林立的荆州站稳了脚跟,而且佣兵十于万雄踞荆襄之地。但是刘表缺乏进取之心,对所有军阀征战都保持中立态度。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打我荆州,我也不会讨伐他人。所以即便是麾下文臣武将充沛、荆襄富甲天下也没有打过东吴的主意。而且刘表

  • 如果孙权不杀关羽,将活着的关羽送给曹操,结局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孙权

    云长千古英魂在,江左谁令数阿蒙。关羽忠义无双,所向披靡,被后人称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为了策应刘备攻取汉中,率荆州军北伐,围困樊城,曹操命于禁驰援樊城,又命庞德助战于禁。当时樊城大雨,关羽水淹于禁七军,斩庞德降于禁,威震华夏。曹操听取司马懿的建议,联合东吴,命吕蒙偷袭了荆州,关羽腹背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