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当初可否用荆州兵灭孙权,形成三刘抗曹的局面?

刘备当初可否用荆州兵灭孙权,形成三刘抗曹的局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 访问量:1350 更新时间:2024/6/12 9:21:20

导读:首先刘表确实是人才,八骏出身的他被董卓看中匹马定荆州。通过自己的才能不但在氏族林立的荆州站稳了脚跟,而且佣兵十于万雄踞荆襄之地。但是刘表缺乏进取之心,对所有军阀征战都保持中立态度。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打我荆州,我也不会讨伐他人。所以即便是麾下文臣武将充沛、荆襄富甲天下也没有打过东吴的主意。而且刘表对刘备这位宗亲并不是非常信任,否则也不会让刘备取北方的新野小县驻守。除此之外刘表主意比较正,当年刘备建议刘表趁曹操征伐乌桓出兵攻曹也没有被采纳。所以刘备对刘表的影响力有限,刘备如果妄图利用刘表的荆州兵夺取东吴如同痴人说梦。

刘表字景升,汉朝宗室天下八骏之一(大概就是十大杰出青年之类的荣誉)。为人宽厚有组织能力,所以在党锢之祸后被大将军何进举荐入朝为官。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董卓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封成武侯。能够被何进和董卓看中,刘表并不简单。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刘表单人独骑入荆州。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施、张弛有度,招诱有方迅速平定荆州的乱象。

所以刘表绝对算一方豪强,能力绝对不弱。应该说刘表和刘璋等汉室宗亲以及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袁术是第一批取得富庶地盘的诸侯。此时东吴孙氏还在袁术手下当差,远没有江东自己的地盘;而曹操还仅仅是在小小的东郡做太守。所说以谁要说刘表昏庸无能纯属胡说八道,刘表绝对有实力参与到诸侯争霸的大戏当中。这样的人才不太可能没有自己的主见,任凭刘备摇唇鼓舌就可以派兵与东吴孙权决一胜负。

刘表能力强、手腕高,绝对有参与诸侯争霸的实力

刘表初入荆州的情况如下:荆襄九郡内部以宗亲、乡里结成的宗贼地主武装遍布九郡,外有袁术对富庶的荆州虎视眈眈。基本上刘表除了空头荆州牧、镇南将军的头衔外,谁也指挥不了。于是刘表与蒯良、蒯越、蔡瑁(都是荆州大族)谋划,以赴宴为名请数十位宗贼(地主武装)头目。然后接着斩杀所有头目,夺取他们的武装。这下刘表打出了赫赫声威,一举控制了荆襄九郡。

遂使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其众,或即授部曲

同时上表奏报朝廷请求册封袁术为南阳太守以表其心,然后加紧梳理荆州内部。袁术派出大将孙坚出击荆州,被刘表安排的人乱箭射死。此时江东孙氏还没有自己的地盘,跟着袁术混前程。但是从此东吴和荆州算是结下了仇怨,如果刘表有争霸天下的想法早就向东吴下手了。还用等到刘备来游说?

董卓被杀后李傕郭汜进据长安,刘表照样是老一套派使者入朝奉贡。其实李傕也着急在地方寻找有实力的盟友,所以和刘表一拍即合。于是允许设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拥有开府辟召掾属的权力。所以刘表非常善于利用局势来壮大自己,所以荆州稳定富庶又吸引大量的士族和人口来荆州进一步壮大了荆州势力。刘表麾下武将有:文聘、蔡瑁、张允、魏延、黄忠、霍峻、甘宁等;谋臣有蒯良、蒯越、伊籍、傅巽等;用兵十余万,水陆大军具备。这样的实力完全可以参与到争霸天下中来。

刘表对天下大势有自己的看法且有自己的幕僚团队,况且与刘备关系并不密切所以不可能轻易听从刘备的劝说就改变荆州集团的态度与东吴决战

刘表虽然具备争夺天下的实力,但是明显趋向保守。也就是在群雄并起的时候选择了自保,就是只要别人不打我我就不会主动攻击别人。虽然这样避免了比如孔融、王朗、吕布、袁绍、袁术等势力的陨落,但是也没能像曹操和孙权一样崛起成为天下三分的一方霸主。从这方面说刘表保守由于,进取心不足。所以手下的大将黄忠、魏延、甘宁、文聘等后来大放异彩的战将,在刘表手下无用武之地默默无名。

刘表属于求稳,宁可错过机会不要冒险的那种。虽然刘表收留了同是汉室宗亲的刘备,但是明显怀有戒心。否则也不会打发他去镇守北部的新野小县,而不是留在荆州参与军机。除此之外刘表的主意比较正,当曹操主力远征袁氏和乌桓的时候刘备劝说趁机攻击曹操。这个建议本来很有建设性,因为曹操平定北方后肯定会南下荆州。但是刘表居然没有听,所以刘表对于刘备所谓的亲近也是有限度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备妄图利用刘表的荆州兵力攻击孙权几乎没有可能。退一万步说即使刘表灭了孙权也不肯能把东吴分给刘备,所以三刘抗曹的局面没有形成的可能。

刘备有前科

刘备在依附其他诸侯的过程中曾经有过“前科”:刘备在曹操手下某差时,刘备背叛曹操夺取徐州举兵抗曹。这种行为就是背主,难得刘备还说的那么慷慨激昂。干的这点事纯粹是吃人家饭还砸人家锅。所以刘备有这前科,刘表不得不防。所以也不会随意听刘备的忽悠,就冲动的和东吴决战。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如果孙权不杀关羽,将活着的关羽送给曹操,结局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孙权

    云长千古英魂在,江左谁令数阿蒙。关羽忠义无双,所向披靡,被后人称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为了策应刘备攻取汉中,率荆州军北伐,围困樊城,曹操命于禁驰援樊城,又命庞德助战于禁。当时樊城大雨,关羽水淹于禁七军,斩庞德降于禁,威震华夏。曹操听取司马懿的建议,联合东吴,命吕蒙偷袭了荆州,关羽腹背受敌

  • 为东吴拿下了荆州,却被孙权下毒害死,三国最悲催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孙权

    说起关羽,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将领,他以无与伦比的忠诚为后人所敬仰。时至今日,关羽还经常在许多人的家中供奉。纵观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不少,但至今仍为人们所铭记的却寥寥无几,关羽绝对是其中之一。关羽的死,让很多人都感到无比的惋惜。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初杀死关羽的吕蒙,也在关羽死

  • 孙策将江东留给孙权,孙权为啥弄得他断子绝孙?这么回报合适吗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孙权

    很多人对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这件事耿耿于怀,为啥?因为东吴的江山是孙策打下来的,怎么也得追封个皇帝吧?那么我们来看看司马家类似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司马师被侄儿司马炎追封为了景皇帝,主要原因就是司马师没有亲生儿子。唯一的儿子,还是弟弟司马昭过继给他的司马攸。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司马攸,差点成为司

  • 孙策临终前坚持传位给弟弟孙权,最后孙权是如何对待孙策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孙权

    曹操的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谓是流传千古,孙仲谋孙权的事迹彻底响彻古今,他也以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为后人道矣。但其实他的哥哥孙策所立下的功绩不输孙权,他的手下败将许贡曾经对孙策评价道:有项羽之勇,野心伯伯,可见孙策的才干之高。但可惜和当时的吴国名将周瑜一样,他们都是英年早逝,孙策在年仅26岁便遗憾地

  • 襄樊之战,孙权为何倒戈相向?攻下荆州又何以对关羽赶尽杀绝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孙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已稳定汉中、益州局势。荆州守将关羽开始北伐曹操,趁襄樊空虚之际,发动了襄樊之战。同年十一月,孙权西征任命吕蒙为前部,从背后夹击关羽,并一举拿下荆州。关羽率十余骑出逃,在快要突围至益州时,遇潘璋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一起被害。素材来源于网络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孙老二放弃联盟利益

  • 三国曹操刘备先后死去,年富力强的孙权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孙权

    在整个三国时代,吴国的实力都排在第二位。关羽北伐时,东吴与蜀汉反目,攻打荆州,杀了关羽。曹操死后不久。为收复荆州,刘备东征,双方爆发夷陵之战。刘备战败后不久就死了。此时蜀汉与东吴矛盾重重,蜀汉实力大减,东吴也好不到哪里去。此时,东吴和蜀汉联手也打不过曹魏。三个国家国力悬殊是客观事实。当然,实力弱不代

  • 孙权麾下有三位主簿:一位被杀,一位被封为大司马!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也即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三国时期,三公等大臣开府治事,主簿因为经常参与重要事务的处理,所以权力逐渐扩大。特别是各个诸侯麾下的主簿,更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孙权麾下的三位主簿。一、顾徽顾徽,字子叹,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兄长顾雍后来

  • 三国后期曹操刘备相继去世后,孙权为什么没有趁机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孙权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与曹操、刘备相比,存在感比较低。但他的能力也非常出众。他联合了刘备,赤壁击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国之基;刘备全胜时期,刘备大败刘备,刘备只能在益州割据;占领交州(今越南)大部,派人勘探发现益州(今台湾);他在位时,对内发展农业,促进经济发展。在军事领域,就连曹操也感叹“小时候

  • 三国时期的六大保镖:曹操、刘备、孙权各得其二!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古代不少地位高的人都死于刺杀,因此非常需要贴身护卫在旁边保护,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需要保镖。比如在三国时期,董卓、孙策、费祎等著名人物都死于刺杀,而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诸侯,为了确保安全,他们的保镖更是个个武艺高强,忠心耿耿。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保护这三位诸侯的的六大保镖。一、典韦典韦(?-197年

  • 历史上孙权比《演义》孙权强多少?一起来比比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孙权

    孙权,孙坚的二儿子,孙策的弟弟。18岁从孙策手里接过政权,47岁正式称帝,一生都在和魏、蜀周旋,熬死了曹操、刘备接着再和曹丕、刘禅斗;等曹睿和诸葛亮死了,孙权依然还活着!孙权一共活了71岁,驾崩后谥号“大皇帝”。孙权早年英明神武,晚年就有点昏庸无能。如果刘备是草根的逆袭史;曹操是官富二代的奋斗史;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