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是曹魏集团最顶级的五名大将,各个拥有显赫的战绩和杰出的军事才华,在三国乱世,他们经历过无数场厮杀,踏过尸山血海,最终才走向了属于他们的荣耀之巅。作为百战不死的老兵,五子良将每一位都极其出色,否则也很难在那么多场战役中活下来,可是他们当中的徐晃,后期却被一名远逊于他的二三流将领轻松击杀,这不禁让人好奇,五子良将是否徒有虚名,要不怎么会如此随意就被人击杀?
其实徐晃被轻松击杀,未必是能力不足,只能说运气太差,不信我们先来看看徐晃被射杀的那场战役。当时的孟达因为和曹叡不和,想要再次叛变曹魏回到蜀汉阵营,谁知道还没开始行动,消息就泄露了出去,被司马懿带军队堵到了城里。
当时跟随司马懿大军出发的先锋正是徐晃,他因为战马跑得过快,跑到城门之下才勒下马,于是就在城门附近劝降孟达,希望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这场战斗,可是向来反复无常的孟达这次铁了心的要背叛曹魏,听到徐晃的劝降,二话没说就随手搭弓射了一箭,这一箭不偏不倚的正好射中徐晃的头颅,跟随而来的士兵急忙上前把徐晃救走,可因为中箭的位置是脑门,等回到了营地已经来不及医治,徐晃当晚就死了营寨之中。
作为五子良将的徐晃,一生战功赫赫,经历了无数场厮杀,从东汉末年一直杀到了三国时期,曾在战场之上击败过关羽,可谓是战功彪炳,如此一位闻名天下的顶级大将却死在了卑鄙无耻的孟达手中,不由得让很多人难以接受,难道魏国的五子良将真的只是徒具虚名,连孟达这样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打不过?
实际上并非如此,战场之上因为运气不好被流箭射杀的案例非常多,像徐晃这样的案例,在三国这样的乱世经常见到,并不能以此来断定一个将领的武力水平,比如东吴的孙坚,曾在战场上力压群雄,率领军队冲破过董卓的军阵,被誉为江东猛虎,结果因为运气不好,最后死在了几个小兵手中;孙坚的儿子孙策也是如此,一身勇武堪比项羽,被人称为“小霸王”,曾有着挾死一将,喝死一将的威武战绩,可就是这样一位有能力决定三国局势走向的英雄,最后也被几个刺客给杀害了。
所以说战场无情,稍微大意一点就非常有可能死在了冷箭之下,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武力水平,下面我们看看徐晃的真实战绩,由此便可知道五子良将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准了。
徐晃在东汉末期就开始担任郡吏,黄巾起义时他随着车骑将讨伐反贼,后来长安被攻破时,他负责保护献帝逃走,因为护驾有功被封为都亭侯,可以说年轻的徐晃,就已经凭着武艺厮杀到了拜将封侯的地步。后来东汉朝廷名存实亡,天下局势混乱不明,徐晃跟随的车骑将军又被曹操击败,于是他加入了曹操的阵营,跟随曹操征战天下,立下了无数战功。
徐晃在战场上的战绩一直非常耀眼,华阴之战时,他曾一回合斩杀崔勇,箕关之战时,又一回合劈死李乐,和虎痴许诸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负,要知道许诸可是能和马超大战几百回合不落下风的三国名将,由此可见,徐晃真实的武力到底有多高!
后来的征战中,徐晃的战绩更加亮眼,官渡之战时他截击押运粮草的韩猛,生生把韩猛逼得弃粮溃逃;赤壁之战时,他截住凌统救下曹操;樊城之战时,他一人把关羽打的体力不支,最终击败关羽,解了历时五个多月的樊城之围。
如此亮眼的战绩,几乎贯穿了东汉到三国这段时间的所有大战,如果徐晃没有真才实学,可能早就消失在了沙场的烟尘中了,虽然在演义里,徐晃被孟达一箭射杀,可这丝毫掩盖不住他的赫赫战功和勇冠三军的超群武艺。
事实上,徐晃被孟达随手一箭射杀于城门之下,不过是《三国演义》中杜撰的情节,真实的历史中,徐晃并没有战死沙场,而是正常死亡的。因为演义里遵循的是尊刘贬曹的原则,所以曹魏阵营的很多大将都被歪曲了真实的战绩,作为和张辽齐名,又曾击败过关羽的猛将,徐晃被孟达秒杀的情节,完全就是杜撰的,罗贯中不过是想以此削弱曹魏的战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