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摩尼教
在《水浒传》(以下简称“水浒”)中,方腊是与梁山宋江并存的“四大寇”之一。宋江被朝廷招安后,转而剿灭江南方腊集团。书中交代,方腊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并未明面提及摩尼教等宗教。然而,现代人研究水浒,却发现了书中隐形的与宗教相关的东西。
如在征方腊时,柴进化名柯引,潜入方腊军中做卧底。
方腊道:“既有贤士到来,便令白衣朝见。”……柴进奏道:“……近日夜观乾象,见帝星明朗,正照东吴。……今得瞻天子圣颜,抱龙凤之姿,挺天日之表,正应此气”……
有学者指出,方腊“白衣朝见”和柴进的恭维之词,体现了摩尼教尚白和日月崇拜的信仰。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水浒好汉首领的绰号与摩尼教“上僭天王、太子之号”基本上是一致的。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我们不一一列举。
跳出文学作品,我们回归史实更能发现方腊与摩尼教的关系。
摩尼教与明教
摩尼教是起源于古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的一种宗教,在隋唐之际传入我国,后来渗入民间,流行于浙、赣、闽三地。摩尼教供奉摩尼为光明之神,主张以光明取代黑暗,并且多行反政府之举,因此被朝廷斥为鼓动叛乱的邪教。
由于受到朝廷打压,摩尼教在两宋时转入地下,并采取与佛教、道教模糊边界的方式艰难生存,逐步演化为民间的秘密宗教--明教。我国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如建炎四年(1130年)的钟相起义,元末的韩山童、刘福通起义,清朝中后期的白莲教起义等都与摩尼教(明教)有着直接的联系,方腊起义亦在此列。
方腊与明教
北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方腊以明教为旗号,自称圣公,率众起义,并先后攻占了睦、歙、衢、杭、婺等州。《续纂淳安县志》载:
方腊世居县西喝村,托左道以惑众。
左道就是明教。可见,明教在统治者眼中的态度。方腊起义昙花一现,前后持续仅一年,活动范围仅限江浙一带,但对统治者的触动却很大。方腊之后,北宋朝廷大为震动,严厉镇压各种宗教结社,明教从此沦为“食菜事魔”之流。
方腊在明教中什么地位呢?
我们知道明教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宗教组织。明教有神祇“明尊”,但无教主之说,这点和佛教很相像。至于方腊,他只是利用明教来组织发动民众,充其量只是一个组织者和代言人。
历史上类似方腊的人物不在少数,之前之后都有人打着明教的名义聚众起义。在他之后,上文已经提及;在他之前,唐代的陈硕真利用明教(那时候还称摩尼教)来组织浙东农民起义,并自称“文佳皇帝”。这些队伍几乎一战即溃,缺乏宗教应有的凝聚历,你也很难将他们的首领与教主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