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书记载的“神兵利器”竟藏身仓库,抗金名将的“李纲锏”现身记

史书记载的“神兵利器”竟藏身仓库,抗金名将的“李纲锏”现身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客多文史 访问量:1750 更新时间:2023/12/21 8:38:51

1980年,福建警备区副政委视察金鸡山修械所,在屋子角落发现一把满是灰尘的铁锏。当他看到锏上的七个字时大吃一惊!

这竟是历史有记载的“神兵利器”!抗金名将纲使用的“李纲锏”。

01、废铜烂铁里的“宝”

这位政委视察的金鸡山修械所里,有一个堆满金属制品的仓库。八十年代那阵,但凡是废铜废铁,最后大多都进了熔炉……

说起来也是鬼使神差,这把铁锏就丢在墙角,虽然布满灰尘却依旧完好无损,阴差阳错地“躲过一劫”。

政委抽掉锏套便拔出了一把锃亮的铁锏。铁锏全长96.5厘米,内棱长74.1厘米,锏鞘长76厘米,总重量3600克。

只见锏格处刃面上,镶嵌着7个镀金篆字——“靖康元年李纲制”!

好家伙,这难道就是宋代著名抗金名将李纲使用的那把神兵利器:李纲锏?

说起宋朝的民族英雄,大家第一时间可能想到的是岳飞

其实,在北宋末年,还有一位抗金名将,为抗击外虏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就是李纲!

02、抗金英雄

李纲是福建人,在他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兵南下,汴梁危机”的民族存亡关头。心怀赤诚爱国之心的李纲,被宋钦宗任命为尚书右丞兼京城守御使,全权负责“汴京”的防御。

这把锻造于“靖康元年”的铁锏,正是李纲随身携带的兵器,它伴随着李纲冲锋陷阵,与金兵殊死搏杀!

如果你细细观察李纲锏,会发现铁锏的刃面上依旧有许多磕碰痕迹,足见当时战况的激烈!

李纲一次次的冲锋陷阵,在阵前大声疾呼:“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于金人”,他的呼喊激励了战场上的士兵,不当亡国奴,拼死一战……

不过,朝廷之内投降派占据上风,一时胜利之后,李纲这样的主战派又开始受到他们的攻击和排斥……

国之将亡,烂入骨髓,并不是李纲这样的武将用命去博几场胜利,就能挽回既定命运的!

于是,李纲很快被排挤丢失兵权,朝廷以“专主力战,丧师费财”的罪名将他贬出京师。就在此时,金兵再次南下,宋钦宗这个时候又想起了李纲,赶紧命他回朝御敌!

这一回,李纲也阻挡不了北宋灭国的命运!他刚刚赶到长沙,却听闻汴京已被攻破,徽钦二帝被金兵俘虏。

可以想象,手拿李纲锏急切地想要回到汴梁救国的李纲,是何等的痛心疾首!

随后,南宋时期,性格刚直不阿的李纲,在朝堂之上也是几番起起落落。

那帮大臣们依旧怀揣着“投降议和”的心思从未改变!李纲主政期间态度强硬:“一意抗金,拒绝一切投降议和”,这也无形中让许多人对其不满……

于是,李纲数次被皇帝用,却又数次用完就被贬。几度沉浮之后,有些心灰意冷的李纲回到了福建老家,逐渐远离政治中心。

03、神兵利器“李纲锏”

绍兴十年(即公元1140年),李纲在福建老家病逝。他的那把“李纲锏”,并未随他葬入坟墓,而是被李家后人精心收藏供奉了起来……

之后的几百年间,李纲锏也几经辗转流落民间。清朝末年被福州举人林崧祁所得,抗战时期又被南京伪满典礼局局长萧奇斌所得,最终他交由自己的外甥林中宇保管。

革时期,破四旧运动风风火火,“李纲锏”从林家被搜出,被扔进了福州警备区金鸡山后勤修械所仓库内……

兜兜转转之际,李纲锏不知为何没有被当成废铜烂铁熔化,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这才有了1980年,被这位政委无意间发现的事情。

如今,这把传世兵器“李纲锏”被收藏于福建省博物馆,透过铁锏上的斑驳痕迹,我们似乎还可以听到李纲在阵前大吼杀敌的声音……

李纲之所以没有岳飞出名,可能是因为他最后远离政治未受到迫害,算得上是善终离世。比起岳飞被奸佞所害含冤而死,李纲确实幸运许多……

然而,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位抗金名将为保家卫国所做出的贡献!

从北宋到今天,近九百年过去了,李纲锏能够保存下来,让人们缅怀抗金将士,不忘屈辱历史!

何其不易……

标签: 李纲

更多文章

  • 赵构到李纲家吃鱼,为何吃完连说三个“好”字就将李纲罢免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李纲

    说起秦桧,大家就恨得牙痒痒,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奸臣、大汉奸,据说秦桧生的修长貌伟,气质儒雅,冲淡谦和,与人交谈时有如沐春风之感,就是这样一个貌似谦冲的翩翩君子,举手投足之间就能杀人于无形。秦桧是主和派,与朝中主战派势同水火,最令他碍眼的人就是丞相李纲。秦桧欲处之而后快,但李纲是朝中忠臣,为人正直,

  • 历史上三位叫做李纲的名臣,个个刚正不阿、值得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李纲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出现同名同姓者可谓再正常不过,甚至还存在同名同姓者身处同一时代,且都拥有很高知名度的情况。举例来说,秦朝末年韩信帮助刘邦夺取天下,他因用兵如神而被后人誉为“兵仙”。与此同时,韩襄王有一个庶孙也叫韩信,在归顺刘邦后,他被封为韩王。同为西汉开国功臣的两位韩信,最终也都难逃被诛杀的下

  • 辅三朝东宫,成一世贤名 “太子杀手”-李纲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李纲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同名同姓,汉朝初年的楚王韩信和韩王韩信(后称韩王信);或者说一些奇葩的政治现象,比如唐朝名臣封德彝,李建成把他当心腹,李世民也是,甚至李渊也相信他;再比如,曾经有个大儒辅助三朝太子而不倒,甚至被称大贤,有趣的是这三个太子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登基,故而号称太子杀

  • 杨存中是岳飞义弟,却为何能掌管禁军四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杨存中

    作者:许云辉1136年秋,淮阳战事吃紧。禁军统帅杨存中奉诏率万名精锐禁军驰援前线,行至藕塘(今安徽定远藕塘镇)遭遇,遭遇伪齐大将刘猊所部伏击。伪齐军“据山列阵,矢下如雨。”杨存中临危不惧,派将领率五千精锐骑兵冒着箭雨冲向山头搅乱敌阵。他趁敌军惊慌失措之际,指挥大军佯攻敌阵,自己率精兵直插敌阵指挥中心

  • 从镇守盱眙到援救六合,毕再遇辗转多个战场,皆发挥极大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毕再遇

    作为一位优秀的将领,想要在军队中立足的最好方式无疑是建立战功。而毕再遇就做到了,在泗州之战结束后,他的军事才华也真正地被发掘出来,后又在攻打盱眙的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切断金朝方面的补给线,使得金朝的进攻受到阻碍。在六合之战中,这毕再遇更是表现出色,在他的指挥之下,军队再次挫败金人的入侵,让金人不敢

  • 毕再遇如何于军队展露头角,赢得泗州之战,逐渐威名远扬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毕再遇

    有史书记载:“卿以拳勇之资,挟忠毅之气。抚士最为得众,遇敌几于无前。外则营垒之不哗,内则里闾之甚靖。”这段文字所描写的便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毕再遇是也。毕再遇容貌颇为不凡,且体型魁梧高大,拥有着一身高强的本领。凭借家族的荫蔽进入朝廷为官,跟随军队参与北伐战争,多次立下功劳,陆续的也逐渐升迁为武功大

  • 毕再遇撤兵有术,精心谋划,使宋军在兵败之后安全撤离。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毕再遇

    毕再遇撤兵有术公元1206年,宋军在宿州被金兵打得惨败。这时,负责前去接应宋军的统治李孝庆刚到灵璧城,他听说前方吃了败仗,决定班师回朝。恰巧,宋军名将毕再遇带480名骑兵经过这里。听了李孝庆的想法,毕再遇说十“胜败乃兵家常事。目前形势对我不利,暂时退却是正确的。但是,用兵易进而难退退却方法不当,定会

  • 柴荣的托孤计划有什么问题吗?为何赵匡胤能钻空子?范质需要负责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范质

    周世宗柴荣的托孤本身问题不大,而且他已经考虑到了武将对朝廷的威胁,所以他的托孤重臣,清一色都是文臣。这几个人分别是:宰相魏仁浦和参知枢密院事范质、王溥。有人表示不能理解了,难道托孤的重臣不是赵匡胤吗?不好意思,还真不是。赵匡胤当时取代了周世宗的姐夫张永德,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等到柴荣的儿子柴宗训

  • 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范质有什么政绩?他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范质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威县 )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范质自幼好学,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建立后,历任兵部侍郎、枢密副使等职。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托孤于范质等人。获封萧国公。陈桥兵变后,范质与宰相王溥

  • 范质五朝为官,死前让儿子不要刻碑文,宋真宗为啥说他欠人一条命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范质

    在北宋还没有建立之前,后周世宗柴荣最信任的人一个是武将赵匡胤,另一个则是宰相范质,只不过在柴荣死后第二年就发生了陈桥事变,赵匡胤建立北宋,范质对此也表示无可奈何,只能选择顺势加入北宋,而他的职位依旧是宰相。五朝为官幼时的范质勤奋好学,在十四岁时就学有所成,早早的收徒授课,后来他二十四岁时又考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