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秦桧:不是不敢,是动不了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秦桧:不是不敢,是动不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昕梦倾城 访问量:4408 更新时间:2024/1/23 5:28:53

古代历史上,有忠臣,就有奸臣。而奸臣很多,但到现在人们都恨的比较少,唯独一人是例外,这个人就是秦桧。按理说,在他之前,有的奸臣陷害的抗敌忠臣也不少,为何他陷害岳飞就被后人唾骂千年呢?

这是因为宋朝除了军事实力不强之外,经济实力很强。如果秦桧不陷害岳飞,那么收复整个北方,以及征服北方,然后以经济实力影响这些地方,那么就如同现在很多人说的那样,上四休三的人是我们。但当时跟岳飞主战的还有韩世忠,依照秦桧的狠毒之心,为何他不陷害韩世忠呢?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秦桧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有恩高宗,背景强大

宋高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因为害怕宋朝走上唐朝覆灭的命运,因此对于朝廷上的武将,比如节度使,就进行了专门的限制。甚至到了后来,直接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使得宋朝的武力急速衰退。

而不幸的是,当时的宋朝面对的敌人都是金国、辽国、西夏等靠武力的少数民族政权,因此发展更是吃力,一度遭遇了“靖康之变”。所以很多人都说宋朝经济繁荣,但是一个“弱宋”。但宋朝的武力真的很弱吗?

其实不然,后来的南宋时期也出现了很多将军,打得北方的金人溃不成军,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岳飞。可惜,岳飞是主战派,而朝廷却非常懦弱,以秦桧为代表的文臣,在战事明明有利的情况下,主张“求和”。

所以持反对态度的岳飞就遭遇到了秦桧的陷害。公元1142年,岳飞被秦桧陷害,死在了大理寺狱中,成为千古一大奇冤,而他的儿子也没能幸免,也被处死。其他支持他的人或者跟他主战意见一致的人,也全部处死。

但这其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韩世忠。韩世忠跟岳飞一样,也是主战派,同时赵构当时将他们召回,收兵权的时候,韩世忠的也是被收了的,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他也是一个光杆司令,为何最后跟岳飞相关的人都死了,韩世忠却没有遭遇到秦桧的陷害呢?难道说,是秦桧忘了他?还是说秦桧是真的不敢动?

依照秦桧这样心思缜密的文臣,不可能忘记韩世忠这样的政敌,他也进行陷害了,只不过当他在赵构的面前谗言的时候,赵构直接将秦桧训斥了一顿。后面,秦桧就知道韩世忠动不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搞懂了赵构和韩世忠的救命关系。在靖康之耻发生的第二年,也就是1129年,赵构又遭遇了金军的追杀。而这次他直接南逃,跑到了杭州钱塘。在这里,原本是有宋军的,然而宋军的将领苗傅等人早已抛弃了他,转而去投奔隆祐太后拥立新皇。

因此,赵构要么选择死,要么选择禅位。就在这时,韩世忠听闻赵构有难,于是带着收复的残兵前来勤王。就这样,韩世忠救了赵构一命,赵构为此很是感激,专门赐“忠勇”二字,并拜官节度使。

从这一层救命关系上来说,赵构就不会特别怀疑韩世忠,就算要杀,但是心里也会想起曾经的救命事情。赵构不是个傻子,一下子杀了救命恩人,落个忘恩负义的昏君名头,他是万万不会干的。

急流勇退,威胁不大

第二个秦桧陷害不了韩世忠的原因就是韩世忠是个急流勇退的人。岳飞一直想的就是要收复北方丢失的土地,迎回“北狩”的二圣。但赵构不想,如果宋钦宗回来,那么他就跟后来的朱祁钰一样,要将皇位让出去。

所以岳飞的忠心在他看来,就是赶自己下台的意思。而韩世忠则不一样了,他的目的是抗击金人,收回土地,而且这种收复失地的心并没有那么强烈,尤其是在赵构收了他们的兵权时。于是韩世忠从这时开始,就直接请辞回乡。

都已经回乡了,如果秦桧还咄咄逼人的不放,那么到时候他就危矣。因为韩世忠回乡之后,赵构会认为威胁不到他,但秦桧依依不饶要陷害,赵构韩世忠已经归乡,还有想起一层救命关系,自然就不会有强烈的要杀了韩世忠的心。而这个时候,秦桧可能不依不饶的状态,会引起赵构的反感。

为了保住荣华富贵,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秦桧这个时常揣摩皇帝心思的文臣,不可能去犯傻的。

发现及时,保全性命

秦桧动不了韩世忠的第三个原因,就是韩世忠是一个非常机警的人,并且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秦桧陷害岳飞之前,是先拿韩世忠开刀的。他让人暗中使坏,收买韩世忠的部将进行诬陷。但是这个时候岳飞先发现了,于是写信告知韩世忠。

而韩世忠立马跑到宋高宗面前,进行哭诉,哭诉他这些年为朝廷卖命,哭诉他当年如何千里率残兵部将救赵构,等等。赵构本就因为救命恩情,对韩世忠有着感激之情,这一下韩世忠在自己面前哭诉表忠心,自然就相信他了,并且还将他与下属诬陷之事撇清。

就这样,韩世忠活了下来。所以说到底,韩世忠能活,是多方面的因素。当然,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赵构的相信与否问题。赵构因为救命的恩情,一直相信他,所以站在他的身后,那么秦桧自然就动不了了。

结语

秦桧之所以能动得了岳飞,就在于宋高宗赵构是支持他的。只要他拿捏住了皇帝的心,那么岳飞再怎么强大,只要不得皇帝的喜欢,那么他就能成功陷害。但韩世忠不一样,他虽然也是主战派,但他的强大背景是皇帝。他与皇帝的关系比秦桧与高宗的关系密切。如此一来,他自然就动不了了。

毕竟依照秦桧的狠毒之心,没道理他能动却不动,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的背景没有韩世忠的强大。而且等他反应过来要全力陷害韩世忠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学会急流勇退了。只要没有在朝堂上弄出动静,那么秦桧再去陷害,就显得刻意了,到时候他若是不收手,可能不是韩世忠死,而是自己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韩世忠

更多文章

  • 韩世忠:幸运逃脱兔死狗烹的一代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韦超标签:韩世忠

    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霸占第一,韩世忠居二,剩下两位确实不够眼看,而善终榜上,岳飞是倒数第一,其他三个都是顺顺当当地善终了。韩世忠和岳飞一样,都是实打实地从底层拼杀出来的悍将。阶层跨越是多么难啊,能靠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绝对不是普通人。1090年1月26日,韩世忠出生在陕西绥德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家里贫寒

  • 同样是主战派,韩世忠和岳飞为何却是不一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韩世忠

    南宋建立后,分为了两派,一派是主战派另一派为主和派。岳飞和韩世忠同为主战派,也都是抗金名将。韩世忠在抗击西夏、金朝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岳飞力主抗金,反对与金人和议,先后率领所建岳家军四次北伐,接连收复襄阳六郡。可是,他们俩的命运却大有不同,岳飞被赵构和秦桧以莫

  •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什么不敢动韩世忠?韩世忠有何特别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韩世忠

    在岳飞抗金的历史上,还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老将,跟他站在同一阵营里,这名老将就是韩世忠。我们都知道岳飞在即将取得胜利之时,却遭到秦桧陷害,最后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一代忠臣良将就此蒙冤而死,也让后世之人气愤不已。虽然现在的人都在痛骂秦桧,但是秦桧当时也是得到了皇帝的默许,才能成功的杀害岳飞。那为什么秦桧

  • 秦桧本想拉拢岳飞陷害韩世忠,岳飞告知韩世忠后其主动找宋高宗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韩世忠

    秦桧这个人,可以说是两宋历史中最复杂的一个人,他于北宋末年考取进士,正式进入朝廷,早期参政的秦桧对于南侵的金人,表现出色态度是:主战,不软弱,他曾多次上书宋徽宗、宋钦宗强势一点,可两位父子皇帝忙于内斗,无暇理会秦桧的意见。后来靖康之难爆发,秦桧被金人一同俘虏北上,这一被抓,就是三年。三年后,也就是建

  • 岳飞的发妻嫁给韩世忠的部下,韩世忠让岳飞认领,岳飞为何不去?

    历史人物编辑:旧日历史标签:韩世忠

    导语:在中国历史上,岳飞一共有五个儿子,其中他有一个养子叫作岳云,但其实他并不是岳飞的养子,而是岳飞的长子,因为一些意外,她被很多人都误认为是岳飞的养子,而且在金佗续编这本书中,清楚地记载,它的的确确就是岳飞的亲生儿子,而不是养子,那么这个传言到底是怎么传出来的呢?所谓无风不起浪,如果没有一点小意外

  • 赵构收兵权,韩世忠和岳飞同为清理对象,为何韩世忠能逃过被害?

    历史人物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韩世忠

    南宋初期,大约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前后,当金国无力南下并和南宋签订了和议,南宋在保证了国家的基本安全后,宋高宗赵构就开始了解除武将兵权且针对性的清理部分功高震主武将的行动。“中兴四将”是宋高宗重点清理的对象.其中,韩世忠和岳飞又是重点中的重点,因为他们相比起“中兴四将”中另外的两位刘光世和

  •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不是不敢,是动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倾城之殇标签:韩世忠

    岳飞和秦桧之间的恩恩怨怨,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了如指掌,如果不是秦桧的谗言诬陷,岳飞不会被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宋朝的历史走向可能就会因此改写。在当时的宋朝朝堂,大臣们主要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岳飞自然是主战派的阵营,秦桧等人则是主和派,彼此之间斗争十分激烈。除了岳飞外,主战派还有一员大将,此人便是韩

  • 虞允文-出师未捷身先死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虞允文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本是杜甫纪念诸葛亮的诗句,可是纵观中国古代史,只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担当起这个名声,他就是虞允文,中国现代火药军事先驱者,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南宋宰相虞允文。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作为刑天英雄最突出的标志,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大器晚成虞允文大器晚成源自于他是

  • 60万大军入侵,南宋派44岁才入朝的文官迎战,虞允文为何能赢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虞允文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太炎先生"章太炎曾说:"宋之割于女真也,岳飞、虞允文出而匡之"。章太炎提到了一个人虞允文,在他的认知里虞允文抗金的功劳完全不输于岳飞。而章太炎之所以把虞允文与岳飞齐名,是因为虞允文带领南宋的军民赢得了对南宋至关重要的一场抗金战役。可是一介文官虞允文为何能救南宋于生死存亡之

  • 虞允文:44岁才考中进士,2万战40万取胜,打破书生无用论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虞允文

    "抗金采石立奇功,为想治蜀有佳绩。"这句话浓缩了虞允文的一生。虞允文曾成功地领导了采石之战,以少胜多,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南宋的颓势,真是可歌可泣!为什么他能做到如此地步?首先从南宋的建立开始说起。在风雨飘摇下出生的虞允文北宋建国初年,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这项政策在政局稳定时期可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