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太炎先生"章太炎曾说:"宋之割于女真也,岳飞、虞允文出而匡之"。章太炎提到了一个人虞允文,在他的认知里虞允文抗金的功劳完全不输于岳飞。
而章太炎之所以把虞允文与岳飞齐名,是因为虞允文带领南宋的军民赢得了对南宋至关重要的一场抗金战役。可是一介文官虞允文为何能救南宋于生死存亡之际呢?
其实虞允文之所以能救南宋于生死存亡之际,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虞允文关心国家军事安全,二颜亮增加了虞允文获胜的机率,三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说服才能"。
虽为文官,但是关心边防,对金国入侵早有防备
虞允文从小就天赋异禀,七岁便能成文。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一开始并没有通过参加科举考试的方式入朝为官,而是因为父亲为官的缘故才进入仕途。
虞允文非常注重孝道,因为母亲早逝而父亲又身患疾病,他为照顾父亲一直没有为升迁去考取功名,以至于7年都没有调官。
直到父亲离世后,虞允文才去参加科举考试,而当时的虞允文已经44岁,但是他凭借自己的才华,一考便中进士及第,开始入朝为官。由于当时宰相秦桧当权,所以虞允文一直没有受到重用。直到秦桧病死后,虞允文才得到重用,他在任职中书舍人之时,曾向高宗进谏良策,颇受高宗赏识。
1149年完颜亮发动政变自立为帝后,被南宋的繁华所吸引,便决心要一举拿下南宋。先是迁都燕京,又派遣使者修汴梁,可谓是步步紧逼。
就在完颜亮遣使去汴梁之时,其实侵略南宋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可是南宋的使者王纶却谎称金国并无恶意,丞相汤思退也不想与金发生战争。但是虞允文却在关键的时刻向宋高宗进言,不仅直接严明金国意图而且建议皇帝立刻召集朝中重臣共商防金良策。
之后,虞允文出使金国。在金国境内之时,他竟瞧见金人在准备大量的粮草和战船。虞允文发觉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于是便立刻赶回南宋,上疏高宗,请高宗加强边备。
虞允文作为一名文官,在每次发现金国有动作之时,都能及时地进献良策。这不仅展现出他对国家军事之事的关心,也展现出他对军事之事有自己的主见。更能体现出他是坚定的主战派以及他对金国入侵之事也有心理准备。
完颜亮增加了虞允文获胜的几率
在1161年9月,完颜亮果然率60万大兵入侵南宋,欲一举将南宋消灭,但是在采石这个地方,完颜亮所率大军被虞允文所率的宋军打败,完颜亮也在这里丢失了性命。
虞允文虽然是坚定的主战派而且也对金国入侵有心理准备,但是他没有任何未带兵打仗的经验,之所以能够赢得采石场之战,和完颜亮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完颜亮发起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因为早在1141年宋高宗就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取与金国的和平相处。因此完颜亮为一己私欲置两国百姓安危于不顾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
完颜亮发动的战争不仅遭到了金国百姓的强烈反对,而且完颜雍还趁机夺权,划走了黄河以北的地区。完颜亮出征在外,但是后院失火,不仅失去了大后方的支持而且还怒火中烧失去了理智。但是虞允文却是为维护国家而战,而且对金入侵南宋之事已有心理防备,一直保持着冷静与清醒。
其次,完颜亮因为对南宋风光垂涎已久。因而刚刚登基就火急火燎地想要发动侵宋战争,所以他准备的很仓促。从完颜亮开始准备到最后发动战争,一共就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而且他所做的准备主要就是调兵、准备粮草、建设战船这些。作为长期在草原上活动的北方游牧民族,完颜亮并没有对水战和战船进深入的研究,也没有针对水战和战船做出相应的准备。所以在采石之时渡江之时,因为完颜亮没有做有针对性的准备,才让虞允文有机可乘。
最后,因为完颜亮自知已经失去了半壁江山而且又对南宋垂涎已久,所以当他发现有逃兵之时,态度异常的激烈。竟然想要用连坐法惩戒逃兵。结果完颜亮的下属耶律元宜和蒙安唐括提前知道了他的计划,于是便秘密地准备谋反之事。
完颜亮却对自己已经激起属下的悲愤之事并无感觉。于是在一天晚上,耶律元宜带人入其帐中对完颜亮发起了袭击。完颜亮因为毫无准备而对方又对自己十分的熟悉,很快就成了属下的刀下亡魂,因而使得虞允文最后不战而胜。
其实论带兵打仗的经验和能力,虞允文自然是远在的完颜亮之下的,但是完颜亮却因为屡次犯错而没有成功。
其实如果我们真的到了必须要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也应当保持冷静。因为打败对手不一定非要在能力上超越对手,有时候能够保证不犯错误就有很大的可能可以战胜对手了。
完颜亮的一些行为确实增加了虞允文获胜的几率,但是也绝不能否认一个心系国家军事安全的文臣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力量。其实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主要发挥了他"说服力强"的才能。
发挥自己的口才,使得士兵备受鼓舞
虞允文作为一介文臣,虽然不懂舞刀弄枪,但是却有"三寸不烂之舌"。当虞允文到达采石战场之时,他发现将士们士气低落,都有逃遁之心。虞允文内心很是担忧,于是他决定必须要将士气鼓舞起来。
虞允文先是把将士们都召集了起来,然后对他们发表了"公众演说"。他先是表明自己誓死与军队同在的决心,将士们一看本可以不必在前线指挥的虞允文都有如此决心,便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然后虞允文又向将士们表明,所有功劳都会得到犒赏。于是将士们更加受到鼓舞,状态也从一片颓势变为士气高昂。
看到将士们士气高涨,虞允文便开始进行排兵布阵了,没想到刚布好阵,金兵几十艘战船便直逼南岸,不论金兵是否熟悉水战又是否有合适水战的战船,在数量上的优势真的让他们气势逼人。
虞允文眼见着刚刚被鼓舞起士气的士兵又要被吓跑,于是他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说服能力"。这一次因为情况危急,他并没有打算再进行"公众演讲",而是选择说服将领时俊。他提及时俊的家人,向时俊说明如果此时退兵,时俊的家人一定会遭殃。
时俊想到了自己的家人,于是带领全部将士,发挥自己水上"暗杀"的特长,一举摧毁了金兵的多条船只。前边也提到,不久完颜亮也被反叛的下属杀掉了。虞允文带领宋军赢得了采石之战的胜利。
虞允文虽然是一名文官,但是面临大敌,他可以临危不乱,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作为一名文官的优势,实属不易。其实面对敌人,我们有的时候并不需要非要去克服自己的短板,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取胜了。
其实后世对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的表现有2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过于褒奖的态度,神话了虞允文。另外一种是过于贬低的态度,认为采石之战中虞允文并没有多少功劳。
但是无论后世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又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我们都不能否认虞允文率领了南宋军人赢得了采石之战的胜利;也不能否认他面临大敌时的表现;更不能否认一介文官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对国家军事安全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