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对采石矶之战评价很高,说虞允文之身临时指挥,以少胜多再造南宋。但实际上采石矶不过整体战争期间一个战役而已,没有后世传的那么神。而去宋史的记载前后也不一样,出入很大。
就虞允文个人而言,绝对是名垂青史的人物。他可谓是大器晚成。但绝对是文武双全的宰相。44岁的虞允文是在1154年中进士,这在当时步入官场已经很晚了,所以当时虞允文的官职并不高,在地方仅为通判。直到秦桧死后,虞允文才得以入朝。
公元1161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亲统大军五十五万意图灭宋,完成他“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梦想。完颜亮最初发兵是一路顺利。大军渡过淮河直逼长江,一路之上无人驻守,所有军队都是望风而逃,消息传来南宋君臣上下无不惊慌失措,金军临江消息传到临安,京城乱作一团。文武官员纷纷把家属送走,54岁的赵构此时也想再来一个“泥马渡康王”再次逃跑。此时一线阵地已经失守。在主战派的力陈之下,赵构这才勉强留下,赵构让枢密院事叶义问视察江淮前线。此时刚刚担任中书舍人虞允文随同前。虞允文刚刚赶到采石矶就得知,金军已占领真州(今江苏六合),主将王权从和州逃到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扬州失守,刘锜退守瓜州,后又退回镇江。赵构得知消息罢免主将王权职务,而新任主将李显忠还没有上任。
11月9日虞允文到达采石矶。面对三军无主的情况下,虞允文毅然决然地统领这一万多人抵御金军。实际上采石矶之战规模并不大。后世有吹嘘的成分。当时在采石矶的宋军有1万多人,此时虞允文面对宋军18000余人对18万,舰船5艘对72艘情况下击败金军主力。确保了长江防线不失。几天以后,金国内部完颜雍篡位登基,前线金军哗变,完颜亮死于军中。金军只有退兵,应该说虞允文能够击败完颜亮的幸运成分很大。但这绝对没有贬低虞允文功绩的意思。
采石矶大捷的首要原因就是,是金兵全无斗志。完颜亮本人滥杀无辜,好大喜功。五十万人大军有多少真正忠心与他的恐怕不多,完颜亮的南伐准备就很仓促,在进兵过程中,完颜亮为确保稳定性,下令秋毫不犯违者就地斩首。正面效果是淮南宋军失去抵抗愿望,进而望风溃散,负面影响是主力军里的女真人不乐意了,士气低落。完颜亮又过于急功近利,不考虑实际情况。再就是金军虽然号称70多艘战船,但能够投入战斗的却不如宋军。完颜亮只能连夜打造渡江船队。这显然不现实,随后就是虞允文夜袭烧了金军战船。
虞允文最大的贡献不在军事指挥和战术上,而是在勇气上。能够承担责任。可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造就了虞允文,如果不是历史的波谲云诡,他将平淡地度过一生,甚至青史上也不会有他的名字。只能说是赵构狗屎运,虞允文真英雄。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