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这个时代就像流水线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一个皇帝。不过,这种近乎“量产”一般的割据皇帝,大部分都很平庸,只有少数几个是明君。其中,后周第二个皇帝柴荣就是一个典型的明君。柴荣出生于公元921年,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当地的富豪。因为时代比较混乱,柴荣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衰落了。为了养家糊口,他还没有成年就离开家乡,投奔到姑母柴氏身边。
柴氏的丈夫名叫郭威,是后周的开国君主。不过,柴荣投奔过去的时候,郭威还只是一个没有太大作为的普通人。那时候,柴荣年龄虽小,可他生性谨厚,办事能力也很强,经常能帮姑父郭威处理事务,为郭家减轻了很多负担。柴氏因为没有儿子,就把柴荣收为义子。此后,两家人可以说是亲上加亲。后来,柴荣为了赚钱补贴家用,经常外出做茶叶生意。期间,他往返于江陵等地,除了卖茶叶赚钱之外,还学会了骑射。
成年以后,柴荣放弃经商,跟着养父郭威一起进入了部队。两人在军队中,因多次立功地位不断提升。公元947年,郭威因辅佐有功,在后汉政权建立的时候,被朝廷册封为枢密副使。与此同时,柴荣也因为表现优秀,当上了左监门卫大将军。随着地位的不断提升,郭威遭到了后汉隐帝的猜忌,紧接着后汉隐帝对郭威和柴荣留在开封的亲属痛下杀手。不仅如此,他还试图派人除掉郭威。
不过,后汉隐帝的行动并没有成功,郭威侥幸逃过一劫后,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对后汉朝廷发动进攻,带着手下事情朝开封前进。柴荣则被留在邺城,负责处理城内的事务。后汉朝廷本身就不是很强,皇帝擅自杀害郭威家人后,可以说是惹了众怒。任何一个将领,都不跟随这样拿自己家人开刀的主子。因此,郭威起兵后第二年就获得全面胜利,建立了自己的后周政权,柴荣也因为养子的身份成了皇子。
公元952年,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叛乱,柴荣多次请命,希望率军讨伐叛贼,郭威对此非常欣慰。交战之时,郭威因为局势不利于自己,对身边的大臣说,如果我不行的话,可以让柴荣出面击贼。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在郭威的心目中,柴荣是一个很有能力,且值得信任的孩子。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重,将柴荣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之后,郭威因病驾崩,柴荣根据诏书,在灵前继位成了皇帝。
从人物经历来看,柴荣原本只是一个卖茶叶的小商贩,15岁的时候跟随养父郭威从军。24岁称为将领,33岁继承皇位,其人生轨迹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柴荣当上皇帝后,没有被权力冲昏脑袋,他总是以身作则,为臣子和百姓树立榜样。任职期间,柴荣先后五次领兵作战,每次都是带领士兵冲在第一线,在战场上亲力亲为,将士们对他特别敬佩,百姓也对这样的好皇帝很是爱戴。
史学家认为,柴荣应该是“五代第一明君”,他实施的策略,为结束华夏大地的割据状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柴荣曾设想,自己只需要在位三十年,就能平定整个天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惜,老天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才39岁就英年早逝了。否则的话,赵匡胤根本就没有机会篡夺大权,建立历史上的大宋王朝。值得一提的是,赵匡胤篡夺后周江山,当上皇帝以后,在很多方面都延续了柴荣实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