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赵匡胤给曹彬的手谕,不宣读比宣读出来更管用

为什么赵匡胤给曹彬的手谕,不宣读比宣读出来更管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动鉴历史 访问量:2393 更新时间:2024/1/21 6:51:33

为什么赵匡胤给曹斌的亲笔信不读反而更有效果?他是不折不扣的武将,他的才能当然不仅仅限于勇,否则,他只是一个勇者,不可能立下大业,也正是因为他的成功经验他出生了。这让他对武将有所戒备,进一步导致了宋朝,尤其是北宋时期少见的武将权势。不过建国初期,还得靠将领。所以,赵匡胤自然有了控将之策。

比如他派心腹大将曹彬平定南唐时,任命曹彬为全军统帅,但曹彬更像一个儒家将领。潘美,扮演曹斌的副手,这个潘美就是后来杨家将系列小说中的头号反派潘仁美的原型。当然,历史上的潘美不可能像小说中那么丑,只是民间艺人对他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和塑造而已。但是潘梅本身的性格却是不可否认的,她比较高傲,甚至有些霸道。

毕竟,他也是赵匡胤非常信任的名将。赵匡胤、陈桥造反回到后周王府时,他带着潘美接管了柴氏。同时,将柴荣的子孙交给潘美,让他得到妥善安置。可见,潘美在北宋初期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所以,面对勇猛无比、仗着皇帝信任的潘美,曹彬生怕关键时刻指挥不了这个人,便请教宋太祖如何应对。为此做好准备。果然,大军出发的时候,赵匡胤从头拿出了一封书信,不过皇帝拿出来的那封,叫做“守御”,作用类似于圣旨。如果有人违抗军令,他可以烧香叩拜后拆信。手册上已经写了如何处理那些违抗命令的将军。

结果,这个手语在关键时刻果然奏效了,因为曹彬攻破江南后,按照赵匡胤的吩咐,尽量不多杀一人,不扰民,尽力收拢人心当地人。

而潘美等将领则保持着固有的心态。哪里打,哪里就抢。不然什么战利品都没有,拼命拼命干什么?尤其是潘美打算诛杀南唐皇后李煜的时候,曹彬也没办法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他拿出皇上赐给他的手书,拜完汴梁城,正要上香,没想到潘美等人吓得连连求大帅手下留情,不开手册,自己遵命,不骚扰南唐百姓,只对李煜厚道。因为他们担心赵匡胤的信一旦打开,如果内容是严惩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手册没有宣读出来,但是它的作用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了。

等到江南平定,曹彬率军回朝,宋太祖自然会对有功之士进行嘉奖。

完美执行赵匡胤命令的曹斌自然是第一个。关于英雄。宴会上,曹斌恭敬地将未拆封的书信还给了赵匡胤,因为全军并没有违反军令,自然不能将这封同圣旨一样的书信留在自己的曹斌身边,否则,也是一种叛逆行为。赵匡胤笑着收回了自己的信,趁着君臣喝酒喝酒的时候,又把信拿出来让潘美忠打开给大家念了一遍。潘梅颤抖着接过信,按照皇上的旨意打开信后,惊呆了!

原来,赵匡胤在给曹斌的信中什么也没写,只是一张白纸。可以想象,如果曹斌在江南的时候打开手写的信,当时的潘梅看到信上什么也没有写。自然会更加肆无忌惮,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赵匡胤给曹彬的信,如果不读出来,效果会更好,但这样一则轶事的核心,就在于赵匡胤与曹彬是君臣之分。赵匡胤有自己的高明谋略,曹彬也是仁者见仁。若是换成心胸狭隘的人,看到潘美等霸道将军对自己如此不敬,身为统帅完全可以趁机翻开皇帝手书,直接除掉这些不听话的部下,可是曹斌将潘梅等人制服后,并没有退缩,而是忍让让步,这才让这张“白纸”起到了最大的震慑作用。可见,要想服人,除了要有强大的实力和威慑力,还需要有隐忍之心,知止之道。通俗地说,吓人的前提是懂得收手。自己靠山给的强大资源,如果没完没了地“欺负”别人,到头来可能适得其反。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卖茶叶的商贩成了一代明君,可惜英年早逝,否则赵匡胤没有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赵匡胤

    五代十国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这个时代就像流水线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一个皇帝。不过,这种近乎“量产”一般的割据皇帝,大部分都很平庸,只有少数几个是明君。其中,后周第二个皇帝柴荣就是一个典型的明君。柴荣出生于公元921年,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当地的富豪。因为时代比较混乱,柴荣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衰

  • 陈桥兵变的发动者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事实真的如此吗?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赵匡胤

    发动兵变灭旧朝建新朝这件事情来看很明显是精心策划过的。从这位新帝发动兵变开始,就露出了他想更朝换代的想法,只不过是要有一个时机,这个时机就是陈桥兵变。没错这位新帝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为什么要发动兵变呢?坐上禁军统帅的位置还不满意? 当时不仅只有周一个朝代,同时存在的还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在期间

  • 郑子明如何被赵匡胤灭口的?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赵匡胤

    在演义评书《赵匡胤三下南唐》和《赵匡胤演义》里,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坐了皇帝建立大宋,他结拜三弟郑恩郑子明也被封为汝南王三千岁(戏曲中的北平王)。有一天,泼皮无赖出身的韩龙带着妹妹韩素梅,到汴梁找赵匡胤兑现昔日承诺。当年赵匡胤为了韩素梅,争风吃醋“一打韩通”。现在旧日情人找来,赵匡胤封韩素梅围桃花妃

  • 赵匡胤当了皇帝,有3个人不服,挑战赵匡胤,结果1个比1个死得惨

    历史人物编辑:鸿胪长史标签:赵匡胤

    建隆元年正月初一,后周大将赵匡胤,在汴梁城外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宋朝开国皇帝,三百年大宋江山由此开始。印象中,赵匡胤夺取江山貌似众望所归,水到渠成,其实真相并非如此。赵匡胤的老上级、周世宗柴荣,英明神武深孚众望,很受部下和百姓拥戴。不仅如此,他对赵匡胤信任有加,委以重任,赵匡胤却忘恩负义叛

  • 赵匡胤50岁暴死,赵光义如何对待24岁皇嫂,各种行为令人不齿

    历史人物编辑:壹周历史标签:赵匡胤

    引言“节物先后南北异,人情冷暖古今同。”古今以来,人们都是以利相交,得势的时候盛友如云,失势的时候门庭冷落,亲情在利益面前也显得单薄,尤其是在皇家。宋太祖赵匡胤在死后独留下年轻妻子与幼子,而赵光义继位后,却是对皇嫂置若罔闻,对侄儿痛下杀手,可见其人凉薄。01宋太祖赵匡胤一生共娶过三位妻子。第一任妻子

  • 赵匡胤御驾亲征北汉,杨家将崭露头角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赵匡胤

    公元969年2月,刚刚从北汉退兵3个月,宋朝皇帝赵匡胤就再次出兵。这次出兵注定了要震惊当时,因为自从建国之初平定“二李”之后,就再也没有亲临沙场的皇帝居然御驾亲征,要以倾国之力来彻底荡平北方的敌国。这时候谜底揭开了,不用石守信,也不用高怀德,更不起用先朝老将张永德、符彦卿,大宋的第一战将,真正百战百

  • 赵匡胤这皇帝当得真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赵匡胤

    每个朝代的更迭都离不开大的流血牺牲,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个帝王的成功身后都有无数的鲜血流出,中国上下五千年经历了无数的朝代,要说哪个朝代的建立流血最少,我认为应该是赵官家的宋朝。初绽锋芒——殿前都点检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早期他投奔还是后汉枢密使的郭威

  • 盘点被赵匡胤升入武庙的23名将,是滥竽充数还是武庙遗珠?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赵匡胤

    众所周知,武庙历史上最大一次名单变更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的那一次,退秦白起、魏吴起、齐孙膑、赵廉颇、汉韩信、蜀关羽等23人,增汉灌婴、晋周访,唐秦琼、刘宋沈庆之等23人。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被升入武庙的23位名将,到底是滥竽充数还是武庙遗珠?赵匡胤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一、灌婴灌婴,位列西汉开国功

  • 不良人:张李二人合伙演戏,子凡登基称帝,赵夫人怀孕疑似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小科记标签:赵匡胤

    张子凡称帝,陆林轩喜提帝后,没想到不良帅李星云和张子凡演技如此之高,竟把李嗣源和漠北王后耍的团团转,张子凡和李星云成为了新的执棋者。可以说不良人第六季第十集的剧情,非常具有迷惑性,真怕张子凡说一句“大唐有我执掌,义父可以放心去了”,完美还原当初李嗣源背刺李克用的名场面。妾还有,有人猜测赵大人的妻子怀

  • 北宋有一虎将,曾数次拯救赵匡胤,被诬陷时赵匡胤只说了两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赵匡胤

    五代十国时期,中华大地动荡不安,局势一片混乱,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乱世之中诞生了一位英雄,他以铲平割据、统一山河的雄心和魄力,杀出了一条血路,从一个手握重兵的权臣变身成坐拥天下的一国之君。而在他的成功之路上,也少不了贵人相助,张琼作为宋朝的开国大臣就是他的贵人之一。他曾多次对赵匡胤舍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