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中华大地动荡不安,局势一片混乱,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乱世之中诞生了一位英雄,他以铲平割据、统一山河的雄心和魄力,杀出了一条血路,从一个手握重兵的权臣变身成坐拥天下的一国之君。
而在他的成功之路上,也少不了贵人相助,张琼作为宋朝的开国大臣就是他的贵人之一。他曾多次对赵匡胤舍命相救,可后来却被小人以谋逆之罪栽赃陷害,那赵匡胤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呢?
查阅《史记》我们发现,张琼出生于今天的河北,年少时就以力大无穷闻名乡亲邻里,并且射箭神准,天生就是武将的好苗子,他从五代十国时期就开始跟随赵匡胤上阵杀敌,当然,最初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次,赵匡胤作为后周的将领奉命征伐南唐,当时他一马当先,充当先锋,冲在最前面的他和身后的大部队间隔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随着他不断深入,南唐的军队也围攻上来,他被困在其中,进退维谷,眼看就要招架不住,只见一支飞箭从身后穿过,不偏不倚正中南唐军的防守大将。
而这个弓箭手正是张琼。南唐军队眼见大将被射落马下,不由得乱了军心,一时间手足无措。赵匡胤瞅准时机,赶忙脱身,打算退到自家阵营再从长计议。很显然,他低估了对方的实力。
怎料他刚回到大部队,回头一看,只见南唐城墙上已经架设好了一排车弩,赵匡胤心里一惊,就在愣神的空档,飞箭就像下雨一般朝他飞来,看着这遮天蔽日的箭雨,赵匡胤自认为此次插翅难逃,便仰天闭目,打算从容赴死。没想到等了一会儿,待自己张开双目,居然毫发无伤。
原来,又是张琼在那千钧一发之时冲在了赵匡胤前面,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他,而此刻张琼的身上已经插满了箭,支撑不住倒了下去。赵匡胤见此情景,立马将张琼拖回帐营,叫来军医查看伤势。好在虽然浑身是伤,却未伤及要害,张琼保住了一条命,自此深受赵匡胤器重,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行军打仗时,张琼的勇猛果敢自然大有用武之地,然而等真正建立了北宋王朝,统治者就需要的是知礼节懂尊卑的臣子,张琼一介武夫的性格弊端当然就显露无疑。
张琼在朝堂上说话从不知避讳,向来直来直去,常常给人留下粗鄙无理、蛮横霸道的印象。当时赵匡胤虽然通过杯酒释兵权把军队都收在了自己手中,但生性多疑的他还是不放心,便让自己的宠臣史珪、石汉卿暗中调查大臣的情况,而张琼却恰恰得罪了这两个人。
一次在朝堂之上,因为意见不合,张琼张口就骂他们二人是老巫婆。史珪、石汉卿从未受过此等羞辱,但碍于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又不能回骂过去,怀恨在心的二人便开始四处搜集张琼的“罪证”,打算给他扣个意图谋反的罪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很快他们把找到的所谓证据呈上,上面写着:发琼擅乘官马,纳李筠隶仆,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禁军皆惧。
赵匡胤本就多疑,史珪、石汉卿又处处触及赵匡胤的痛点,赵匡胤自然怒不可遏,便张口说了两个字:“赐死”。张琼得知后,便自行投了井,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
但当张琼真的死了,赵匡胤又立马感到后悔,派人去核查时,才发现那些所谓的罪证,只不过是捕风捉影罢了。虽然他后来下令优待张琼的家人,但这条人命已经换不回来了。
狡兔死走狗烹,其实赵匡胤从建立宋朝以来一直执行的政策都是削弱军权、重文轻武,张琼之事,只是正好撞在枪口上罢了,至于真相如何,并不重要,而是借此机会把兵权收到自己手里。所谓伴君如伴虎,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