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一生真的不在乎功名吗?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一生真的不在乎功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雨乐 访问量:2491 更新时间:2024/1/18 13:24:31

如果提起柳永,你会想到什么?肯定是他的词作,后世对他的认知,也往往来自于其词作和市井中对他的评价。

在后来的戏剧或者是电视剧中,柳永都被塑造成了一位风流倜傥的读书人,但是虽然才华过人,但是却得不到赏识,他在民间的认知里,是一位才华横溢之人,而且很是蔑视权贵。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也参加过科举考试。

在宋代,文人其实是有情怀的,与其说是情怀,还不如说这是情结,“学而优则仕”,这是读书人的理想,也是天下士子的追求,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应该碌碌无为,柳永也一样,他从宋真宗时,就一直在参加科举考试,到仁宗之时都还在不断考试。

和唐寅一样,他们都是少年学子,肯定也是想在科举考试上拔得头筹,可是都因为一些事情,无缘于仕途。

宋代的风气,柳永的出身,都决定了他想走仕途的最终理想

宋代是文人的舞台,柳永虽然倚红偎翠,但是他最终的理想还是能走上仕途。

柳永本身也出身官宦之家,这样的家庭,也会对于他报有厚望,而且在那样的社会风气下,学子读书就是为了仕途,这不仅仅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也是对于自己学业的一个交代。

柳永其实一直在为科考作着准备。14岁柳永作诗《题中峰寺》,初显才华;17岁第一项填词《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有诗仙李白风骨。18岁,柳永准备进京赶考,途经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写出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即被广为传诵。

谁都会有理想,特别是在那个文人的舞台上,柳永也极力的想站上去,成为一颗闪耀的星星。

不管后来如何,不得不承认,柳永的科举考试一直在路上,当然后来他的狂妄,又使得他被宋仁宗给贬黜,这么看起来,他也是想走仕途,实现人生报负的。

柳永一生参加了四次考试,可以说屡战屡败,但是他还是走在科举的路上

柳永的一共参加过四次科举考试,公元1008年,年轻的柳永第一次走进科举考试的考场,这一年他24岁。

公元1015年,他又参加了第二次科举考试,公元1018年,他再次落榜,公元1034年,仁宗开恩,善待落榜学子,他才又机会走入仕途,可是这一年,他已经垂垂老矣,潦倒半生。

柳永的一生,其实一直在追寻着仕途,只是阴差阳错,总是错过而已。

柳永的文风,在当时是不为正统所接受的

北宋文坛,曾经有“西昆体”盛行,后来宋真宗不喜这样的浮华文章,于是宋代文坛大肆改革。

而柳永的文章恰恰在当时就中了浮糜这一点,所以并不会被官方所认可。柳永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于是他也去拜见过晏殊

他和晏殊有一段对话,特别有意思,晏殊问:“贤俊作曲子吗?”

其实晏殊这样问是有深意的,因为柳永的曲子在当时应该被定为“低俗”一类,上不了大雅之堂。

柳永听到晏殊问自己这个问题,其实内心是高兴的,如果要求人办事,如果能找到共同语言,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于是就答道:“我和您一样,也填词。”

晏殊直接回答了柳永一句,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

证明虽然北宋是重视文人的,但是也是重视文人的品格的,这些艳词就如污点一般,会影响仕途发展,《清平乐》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欧阳修本来已经考上了状元,可是因为他善于写“艳词”,不为刘太后所喜,最后被定为第十四名。

这种种的资料表明,在北宋,虽然文人是受到重视的,但是品德才能才是考察举子的关键。

柳永虽然词作华丽,但是要走去庙堂之上,那也是需要考验的。

柳永作词,其实是内心的一种发泄

柳永因词而闻名,也因为词而落魄。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踌躇满志的柳永想一展抱负,他颇有自信,认为自己“定然魁甲登高第。”

然而天不遂人愿,他落榜了落第,酒醉愤慨之下,作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以发泄他的不满,本来这仅仅是一句抱怨,可是听到了仁宗的耳朵里,仁宗回他,“且去浅酌低唱,要甚浮名。”

柳永一生都在追求仕途功名,只是一生都坎坷不平,不过柳永虽然仕途不顺,但是一生倚红偎翠,也是值得了,据说他死后,每年都有歌姬到他墓前唱他生前所填之词,名为“吊柳会”。

标签: 柳永

更多文章

  • 浪子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终成其一生写照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柳永

    宋代都城“唐人高处,不过如此。”宋代以来,众多词论家皆认为柳永的词卑俗至极,词语尘下,难登大雅之堂。然而,东坡先生却夸赞柳永的一些词句,像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写得并不比唐人差,颇有唐韵。柳词像是一个矛盾体,充斥着“俗”和“雅”两个极端。尽管世人对柳词褒贬不一,但无法否认的是柳永的的

  • 为何一首《鹤冲天》让柳永永远失去了仕途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柳永

    南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柳永有这样的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永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天王,其粉丝也是老少皆宜,尤其以普通百姓和歌妓为多。殊不知,柳永原本是热衷

  • 一首小令,写出柳永人生的双重失意,令后人警醒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柳永

    柳永之所以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盖由于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有用世之志意,而另一方面则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当他早年落第之时,虽然还可以藉着“浅斟低唱”来加以排遣,而当他年华老去之后,则对于冶游之事既已失去了当年的意兴,于是遂在志意的落空之后,又增加了一种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

  • 韩国杀手柳永哲入狱记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柳永

    连环杀手的一生韩国杀手柳永哲,残暴冷血,视人命如草芥,当他心理变态,把报复社会,杀人害命当作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手段和途径时,他已然无可救药。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个冷血杀手疯狂作案,手上沾染数条人命,20个人都死于他的魔爪之下。这20个人与他无冤无仇,只是都有一些身份上的共性,是富人还有一些妇女。

  • 十五岁少女新婚夜,却叫丈夫先睡,柳永写下这首云雨词,句句生动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柳永

    在古代,年轻女子深藏闺阁之中,大门不入、二门不迈,连家中来了一位男子,女子都不能出来与之打招呼和见面,否则会被外面的人说三道四,因此很多事情都不清楚或非常娇羞。古代女子,温柔贤惠是作为婚后的一大特征,当然也不完全如此。但在没有出嫁之前,还是深闺之中的少女时,便会有诸多规矩。正是这种情况,女子的“娇羞

  • 柳永的这首元宵词,再现了当年的繁华,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柳永

    宋词是既唐诗之后又一次文化巅峰,只不过在这样巨大的文坛盛世到来之前,似乎当时的文人都没有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词作长期以来被人轻视,哪怕是当时最杰出的词作者柳永,也被人瞧不起。他的词脍炙人口,“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但他却一直过着受人轻贱的生活。即便他孜孜不倦以求官,却总是名落孙山,即便是已经功名

  • 柳永筹备元宵灯会,盛大场面让人称奇,宋仁宗为柳永的诗词点赞?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柳永

    北宋的元宵灯会究竟是何等热闹呢?现代人也许很难想象,我们且通过柳永当时描写元宵灯会盛典的一首词来窥探一二。一、柳永正月执勤筹备元宵盛典柳永少年成名,入仕却很晚。年轻时因放荡不羁,一直不受宋真宗待见,接连五次参加科举均落榜。等得宋仁宗上位,他终于进入了官场,并凭借一手好词赢得了皇上的青睐,在一段时期内

  • 柳永最经典一首词,语言凄美,感情真挚,流传千年,值得反复吟唱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柳永

    他是谁?北宋星空中璀璨的那一颗,词人排行榜居高不下的那一位,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只此一人。天赋大才,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是柳永,也只有他,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以一人之力对抗权威,终究因为自己的桀骜不驯付出了代价。自许“仕途失意,奈何情场依旧不得意。在柳永贫困潦倒,离开汴京城的时候,与昔日的恋人依

  • 造反都能体谅,宋仁宗唯独不喜柳永,背后原因太真实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柳永

    造反他都能忍,宋仁宗一生宽容,唯独不满一人,原因居然是这样对正常的皇帝来说,如果碰上有百姓或者是某个地方官员想要造反,那么这个皇帝会做什么?轻则砍头,重则诛九族,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皇帝就算杀性大发,其他人包括百姓也会站在皇帝这一边,因为是造反者不忠不孝,违反了道义在先。宋仁宗时期也遭遇了造反,然而他

  • 黄宗泽、胡杏儿:曾经的金童玉女,现在只能祝她幸福

    历史人物编辑:迷离清红尘标签:宗泽

    在最新一期的《各位游客请注意》中团友们进行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黄宗泽被团友问“对胡杏儿什么感觉”。可以看出黄宗泽略显尴尬,但冷静过后还是大方地说祝她幸福,为她现在的生活感到高兴。胡杏儿和黄宗泽相恋七年,也难逃分手的结局。两人2005年拍《我的野蛮奶奶》中饰演情侣,最后他们真的成为了情侣。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