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曾言:括在北宋,学问最为博洽,于当代掌故及天文、算法、钟律尤所究心。这沈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小时候便跟随父亲在各地巡游。等到成年之后,他也像其他人一样参加了科举考试,获得了进士及第的好成绩,从此之后便正式在北宋朝堂为官。
在宋神宗统治时期曾经参与了变法,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先后担任过太子中御等官职。公元1080年,沈括被调任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负责带领军队驻扎在边境抵御西夏的入侵,后来又遇指挥失误受到牵连,不幸被贬,只好选择隐居直到去世。在沈括的一生中,他都致力于科学研究,在许多领域都有卓越贡献,一度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根据历史记载,沈括出生在杭州钱塘沈氏家族中,沈家是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曾经担任过大理寺丞,父亲和伯父也都在朝堂为官。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沈括自小被灌输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并在为之付出努力。在他十四岁那年就已经读完了家里所有的藏书,从此之后便跟随父亲到各地巡游,从而广泛接触社会,不仅增长了沈括的见识,还激发了他对大自然的兴趣。奈何天妒英才,沈括虽然十分聪慧。但他却自幼体弱,加上读书太过用功,因此身体常常需要调理。
好在他的家族在这方面也是颇有研究,他也受此影响,收集古代医方开始专研医学。皇祐二年,沈拓在种种的原因的导致下寄居在苏州舅舅的家中,并从舅舅的诸多收藏中开始对军事方面产生浓烈的兴趣,这为他后来领兵出征积累了经验。
皇祐三年,沈括的父亲不幸去世。在三年之后,他就凭借着父亲的荫蔽进入朝堂为官,这时的他也仅仅是担任一个县的小主薄,主要负责治水,开发农田等工程。早先便已说过,沈括从小便对大自然颇有兴趣,这也激发了他学习这方面知识的野心,因此在当地治理过程中颇有政绩,等大工程一结束之后,他便辞去了自己的职位,来到哥哥所在的宁国县,一心准备科举考试。
经过科举考试,沈括获得了进士及第的成绩,但却因为排名在前六名之外,因此只好按照规矩等待首选期满。等期满后担任扬州司理参军,主要负责当地的刑狱。后来在旁人的推荐之下,他被调入京城为官,负责对古代书籍的编制并参与制定混天仪,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对天文历法感兴趣,也开始在闲暇时间研究。凭借着突出的文学功底,不久之后得到了升迁,沈括有机会可以接触到皇家藏书,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学识。奈何这时他的母亲病逝,他只好辞去官职,回到钱塘为母亲守孝。
等到守孝期满之后,他再次进入京城述职,得到了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器重,因此被任命为检正中书刑房公事。也就是在这期间他参与了朝廷变法,他也凭借着突出的政绩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奈何由于变法失败,他也得罪了当朝权贵,最后被改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负责率领军队抵御西夏的进攻。
等到他到了前线之后,他就用朝廷所赐予他的金钱来举办酒席,召开边疆地区的人民开展骑马射箭之类的活动,并且亲自向那些获胜者敬酒祝贺,使得边境百姓一时之间激情满满。沈括之所以召开这种活动并不只是为了玩乐,而是想要从中选拔了一些精锐士兵加入边防部队,从而使得边疆军队的实力大大提高。
后来奉命向西征伐的军队班师回朝经过沈括任命的地方时,沈括便趁机命令士兵在当地炫耀武力,并声称宋朝已经任命沈括监理河东十二将的兵力,五日之后将对西夏发起总攻。果不其然,西夏立马前来打探消息,看见大队人马聚集在此气势汹汹于是便连夜骑城逃跑。就这样,沈括兵不血刃地获得了多座城池,他也因为抵御有功再次得到加封。
结语
脱脱曾这样评价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这沈括真是一位奇人,他文能写出好文章,武能带兵打仗,甚至还在科学领域有自己的贡献,实在是一位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在他的努力之下,在多个领域都有所贡献,极大地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参考资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