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天才沈括,如何多方发展文武双全,立足于朝堂

一代天才沈括,如何多方发展文武双全,立足于朝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猫史天下 访问量:991 更新时间:2024/1/15 11:41:09

纪昀曾言:括在北宋,学问最为博洽,于当代掌故及天文、算法、钟律尤所究心。这沈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小时候便跟随父亲在各地巡游。等到成年之后,他也像其他人一样参加了科举考试,获得了进士及第的好成绩,从此之后便正式在北宋朝堂为官。

宋神宗统治时期曾经参与了变法,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先后担任过太子中御等官职。公元1080年,沈括被调任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负责带领军队驻扎在边境抵御西夏的入侵,后来又遇指挥失误受到牵连,不幸被贬,只好选择隐居直到去世。在沈括的一生中,他都致力于科学研究,在许多领域都有卓越贡献,一度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根据历史记载,沈括出生在杭州钱塘沈氏家族中,沈家是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曾经担任过大理寺丞,父亲和伯父也都在朝堂为官。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沈括自小被灌输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并在为之付出努力。在他十四岁那年就已经读完了家里所有的藏书,从此之后便跟随父亲到各地巡游,从而广泛接触社会,不仅增长了沈括的见识,还激发了他对大自然的兴趣。奈何天妒英才,沈括虽然十分聪慧。但他却自幼体弱,加上读书太过用功,因此身体常常需要调理。

好在他的家族在这方面也是颇有研究,他也受此影响,收集古代医方开始专研医学。皇祐二年,沈拓在种种的原因的导致下寄居在苏州舅舅的家中,并从舅舅的诸多收藏中开始对军事方面产生浓烈的兴趣,这为他后来领兵出征积累了经验。

皇祐三年,沈括的父亲不幸去世。在三年之后,他就凭借着父亲的荫蔽进入朝堂为官,这时的他也仅仅是担任一个县的小主薄,主要负责治水,开发农田等工程。早先便已说过,沈括从小便对大自然颇有兴趣,这也激发了他学习这方面知识的野心,因此在当地治理过程中颇有政绩,等大工程一结束之后,他便辞去了自己的职位,来到哥哥所在的宁国县,一心准备科举考试。

经过科举考试,沈括获得了进士及第的成绩,但却因为排名在前六名之外,因此只好按照规矩等待首选期满。等期满后担任扬州司理参军,主要负责当地的刑狱。后来在旁人的推荐之下,他被调入京城为官,负责对古代书籍的编制并参与制定混天仪,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对天文历法感兴趣,也开始在闲暇时间研究。凭借着突出的文学功底,不久之后得到了升迁,沈括有机会可以接触到皇家藏书,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学识。奈何这时他的母亲病逝,他只好辞去官职,回到钱塘为母亲守孝。

等到守孝期满之后,他再次进入京城述职,得到了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器重,因此被任命为检正中书刑房公事。也就是在这期间他参与了朝廷变法,他也凭借着突出的政绩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奈何由于变法失败,他也得罪了当朝权贵,最后被改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负责率领军队抵御西夏的进攻。

等到他到了前线之后,他就用朝廷所赐予他的金钱来举办酒席,召开边疆地区的人民开展骑马射箭之类的活动,并且亲自向那些获胜者敬酒祝贺,使得边境百姓一时之间激情满满。沈括之所以召开这种活动并不只是为了玩乐,而是想要从中选拔了一些精锐士兵加入边防部队,从而使得边疆军队的实力大大提高。

后来奉命向西征伐的军队班师回朝经过沈括任命的地方时,沈括便趁机命令士兵在当地炫耀武力,并声称宋朝已经任命沈括监理河东十二将的兵力,五日之后将对西夏发起总攻。果不其然,西夏立马前来打探消息,看见大队人马聚集在此气势汹汹于是便连夜骑城逃跑。就这样,沈括兵不血刃地获得了多座城池,他也因为抵御有功再次得到加封。

结语

脱脱曾这样评价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这沈括真是一位奇人,他文能写出好文章,武能带兵打仗,甚至还在科学领域有自己的贡献,实在是一位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在他的努力之下,在多个领域都有所贡献,极大地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参考资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

标签: 沈括

更多文章

  • 沈括提出差雇并行,为何遭到同阵营蔡确的弹劾?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沈括

    宋神宗时期熙宁变法政策不但遭到了保守派大臣的阻止,在变法派内部也曾因为对各种新法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争执。这种争执在对新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新法的推进产生了阻碍作中。在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推出中枢后,这种争执有了扩大化的迹象,甚至出现了新党内部互相弹劾攻击现象。当时的三司使沈括被同为变法派大臣的蔡确弹劾

  • 沈括:天才科学家为何留下身后“污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沈括

    对于沈括这个人,大部分人所熟知的都是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在这本书中,详细的记述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活字印刷书在宋朝被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因此,活字印刷曾经一度被称为"沈存中法"。可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沈括其实是一个全面型人才,《宋史》中对于他的评价是"博学善文,于天文、方

  • 穆桂英杨文广到底是什么关系?夫妻还是母子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杨文广

    看过杨家将吗?对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大家都耳熟能详吧。小时候就喜欢听田连元讲的杨家将这段评书,每天二十分钟听起来相当过瘾,想起杨宗保带兵攻打穆家寨,却被穆桂英夹在腋下生擒活捉,并且强迫成亲的情节都感觉到好笑。杨延昭为了打破天门阵,还用计谋引出自己的儿媳妇挂帅北征,这才逼得萧太后不得不撤军回辽国。后来,

  •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才是真正的杨家将,可惜靖康之耻时没出现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杨文广

    中国历史上,虎父无犬子,大部分的武将都是家族集团,保家卫国,开疆僻壤。如秦始皇用蒙恬三代守护大秦江山,汉高祖和汉文帝用周勃父子来平定天下。而宋朝,杨家将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虽然后世有许多小说进行文学艺术加工,但是的史实确实存在。在宋太宗到宋英宗时期,杨家一门忠烈,为抗辽出力甚多。杨家将的开山鼻祖叫杨业

  • 杨文广是谁的儿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菲哥侃娱乐标签:杨文广

    杨文广是杨六郎杨延昭的儿子。杨延昭他是北宋著名的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因其骁勇善战,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主镇幽燕地区,是辽国的克星,故视其为天上降的六郎星故名。作为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做出比得上他祖辈父辈的成就,因为北宋已经与辽媾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战之间摇摆不定。但杨文广在杨家将继承了一

  •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中的情与志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晏几道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晏几道〔宋代〕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人生天地,南北东西,天涯阻隔,免不了相思离恨。父母牵挂远行他乡的儿女,妻子思念漂泊在外的夫君,朋友担忧宦海沉浮的故旧,相思缕缕,连天连地

  • 晏几道很著名的一首词,女子独守空闺寂寞难眠,最后10字成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小楼二语标签:晏几道

    文/顾无古代的少年金堂玉马,古代的少女豆蔻年华。人类天生爱听故事,可能是喜欢与剧中人物的亲近感,叙述中有了活物,就多了几分吸引。尤其是当故事中有他们最向往的爱情,自然也就更容易聚集人们的注意力。下面,我们来听一段宋朝的唯美爱情,它被写在著名词人晏几道的一首小词中。【临其诗境】女子半夜从睡梦中醒来,下

  • 晏几道早期的一首词,展现出思妇沉重而敏感的心态,别有一番韵味

    历史人物编辑:味美乡里标签:晏几道

    这首《生查子》为思妇词,抒写一对情人分隔两地,彼此思慕之情。《生查子·金鞭美少年》宋代:晏几道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上阙由少年的角度入手,少年出游,意气风发,手中扬鞭,催促胯下骏马绝尘而去。此时的情感仍然是明亮欢快的,从“牵系

  • 唐代不入流诗人的一首“问题”作品,被晏几道抄袭两句,惊艳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晏几道

    歌坛有一种现象,就是原唱不红,但经过改编后,却大红大紫,这几年流行的《南山南》和《成都》就是这样。古代诗词文坛其实也有同样的情况,有些诗人绞尽脑汁写出的诗作却没什么影响力,但是在后世被一些鼎鼎大名的诗人引用以后,一下子就名噪一时了。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个诗人在唐代名气并不大,在唐代只能算是个不入流的

  • 晏几道的一首词,写尽女子相思之苦,跌宕起伏,读之让人流泪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晏几道

    这是一首闺怨词,全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女子。在词中,女子埋怨男子的薄情,也述说了自己的惆怅和孤独。字里行间透着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但女子终究未在词中名言这份思念。《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宋代:晏几道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