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晏几道的一首词,感情真挚自然,别有一番韵味!

晏几道的一首词,感情真挚自然,别有一番韵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康生活 访问量:4247 更新时间:2024/1/13 6:43:54

这首《思远人》拟女子之口吻,借悲秋抒发闺中怀人之感。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代: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上阙起笔连用两个意象“红叶”“黄花”,点出自然环境;“秋意晚”一方面点明时间,一方面“晚”字也暗含思念之绵长。临此深秋之际,一位佳人临窗而立,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天上的浮云缓缓散去,明朗的晴空上归鸿成群,却不能为她捎来半点音讯。“飞云过尽”已带有浓浓感伤,“归鸿无信”无疑又给了这位佳人稀薄的信念重重一击。在这浓重的失落之下,她唯有无奈自问:到底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呢?情感随着行层层叠加,至末句则臻于极致。

下阕描摹佳人临窗写信之景,感情真挚浓烈,语出新奇。流淌不尽的泪珠落入砚台之中,便直接用它来研磨黑墨。当窗泣泪,砚台承泪,而泪水之多足以用来研磨,构思奇妙而又顺理成章,更可见女主人公悲切如斯。此语化用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痴情更深,用这种墨写就的锦书,想来也是字字生泪,句句肺腑。渐渐写到别来之境况,女主人公大动真情,不免临书而泣,连红笺也失去了颜色。红笺无色,应是泪水洗尽之故,而词人却言是因深情失色,可谓痴语。以泪和墨,墨中有泪,泪中有心,可谓痴情;明知书信无凭,仍磨墨写书,借以遣怀,可谓痴举。此处泪、墨、书三者融合为一,物与情早已丝丝入扣,不分彼此,感怀至深。

近代人唐圭璋曾在《唐宋词简释》中评论:“滴泪研磨,真痴人痴事。末两句,不说已之悲哀,而言红笺都为无色,亦慧心妙语也。”小山本自有痴绝处,更兼年寻乐欢场,与歌女舞伎交好,因而写这类思人怀感之词语出本色,秀丽胜韵,常有痴气。

标签: 晏几道

更多文章

  • 晏几道爱上好友家伺女却不敢明说,多年后写下首绝美词,流传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晏几道

    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爱了,却散了。古代的爱情,并非每一段都有结果的。地位不相符合,就有可能阴差阳错,自此永诀;又或许,爱人已成嫁他人,也只能望而却步。前者如“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后者恰如“恨不相逢未嫁时”。不过就算苦痛,爱过总归绚烂过,宋代的大词人晏几道,就是一个深爱过的人。当年

  • 晏几道一首离别词,诉说相思之情,感人肺腑!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晏几道

    这首一首怀人怨别之作,上片言望之切,下片言恨之深。词中以女子的口吻来表达相思之情。《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宋代:晏几道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上片首句写夜中女主人倚阑望月,夜空澄明,一如清水

  • 晏几道绝美之作,最后一句化用杜牧千古名句,谁更高明被争议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晏几道

    我国的诗词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名篇佳作层出不穷,诗词大家更是不胜枚举。但是能够在笔下将深情演绎到极致的并不多,而北宋词人晏几道就是其中之一。晏几道出身高贵,是当时宰相晏殊的小儿子,可谓是含着“金汤匙”长大,可叹命运多舛,在晏殊去世以后,家道中落,一度就连

  • 晏几道的一首词,意境深阔,感人至深,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晏几道

    这首词上片以“醉”字切入,“醉”似乎已成为小晏词中的常态。如“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又如“欲将沉醉换悲凉”,在小晏词中“醉”似乎更多意味着对残破现实的回避。《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宋代:晏几道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 晏几道的一首词,笔笔顿挫,层层叠进,伤春惜花感慨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晏几道

    晏几道虽然出身贵胄,为故相之子,但为人磊落耿直,不愿仰仗父荫。独持清节,不趋时趣,因常遭人排挤,一生仕途不顺,沉沦下僚,晚景甚为凄凉。其词作亦多发感怀伤世,自怜自叹,这首《木兰花》便是一首惜春伤花之作。《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宋代:晏几道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

  • 晏殊的名句,周邦彦的名句,晏几道的名句,全是经典,值得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晏几道

    各位诗友们,大家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晏殊,周邦彦,晏几道诗词里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欢,闲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吧!一、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1、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稀世珍宝,是怎么样被发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张择端

    北宋界画《清明上河图》是稀世珍宝。这幅画是名不见经传、并不非常出名的人张择端创作的,他是宋徽宗时翰林图画院画画的,主要画宫殿画。张择端,山东诸城岔道口人。他的界画《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经磨难,由东京(汴梁,现在的开封)到北京,由北京到东北,最终被发现。再由东北到北京,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段

  • 嘉靖年间,严嵩父子为得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害得两人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麦兜爱吃瓜标签: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中国历史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嘉靖年间,这幅《清明上河图》曾经落入大奸臣严嵩之手。严嵩是弘治十八年进士,严嵩刚入官场的时候还是个正直的人,专心处理政务,但是最终因权力越来越大,他的贪欲加大,成为嘉靖时期第一号奸臣。严嵩号称青

  • 张择端用一幅画“曲谏”宋徽宗,可惜他只看到繁华,而忽略了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张择端

    北宋末年的时候,大宋已经是岌岌可危,可是开封城内繁荣的商业贸易,让宋徽宗以及同朝上殿的大臣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危机正在一步步的紧逼大宋,画家张择端虽然有心提醒,却不敢直言不讳为宋徽宗指出来,只能把这些想说的话,画在画里,希望他能够看出来,解救摇摇欲坠的大宋。张择端的生平张择端是北宋末年人,字正道,东武

  • 流传千古的清明上河图,其作者张择端晚年却以凄惨收尾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张择端

    历史上的张择端,只有寥寥七十余字的记载,世人都知道他画工了得,留下了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这么一个人,史书上却只字不提,这事为何?传闻他晚年入金,到底是否为真?关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有关《清明上河图》及张择端的介绍只有金人张著的跋文,跋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