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晏几道一首离别词,诉说相思之情,感人肺腑!

晏几道一首离别词,诉说相思之情,感人肺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康生活 访问量:3836 更新时间:2024/1/4 22:27:31

这首一首怀人怨别之作,上片言望之切,下片言恨之深。词中以女子的口吻来表达相思之情。

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代:晏几道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上片首句写夜中女主人倚阑望月,夜空澄明,一如清水般清澈,此中也暗暗地隐藏了一股凉意。如此清朗的夜空,天边自是明月当空了,但词人在这里还是隐隐不将其说破,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昨夜还曾倚”,虽然说的是昨夜的事情,事实上又有多少个夜晚,女主人公在凭栏思念远方的心上人呢。一“还”字便使得词句内涵更丰富了,若直接说夜夜如此,则又过于直露而没有新意。

下句继续说“初将明月比佳期”,不但直接点出明月以此呼应首句的“天如水”,更将思绪从望月转为当时与心上人相处的美好回忆。“初将”二字既写出了一种美好,又包含了一种无奈,纳兰性德曾言“人生若只如初见”,人与人初遇之时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时间冲淡了当初的美好,剩下的便是对无情的徒叹。女主人公曾经与心上人相约,明月当空之时便是二人重逢之日,而如今明月几回,却未见游子归来,“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便道出了这种心酸痛楚。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这久久苦盼当中又有多少次从希望转而绝望,过后又说服自己重新寄希望呢。

下片首两句,将对痴痴等待的描述转而对女主人公内心挣扎与痛苦的刻画。“罗衣著破前香在”,“罗衣”恐怕是当时女主人公与心上人相会时常穿的衣服。此时衣服上遗留的香气犹在,以旧香比喻往日欢情,如此温馨满怀,如此令人难忘。“着破”二字既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旧情的眷恋,又暗示这段感情终究耐受不住岁月的风刀霜剑。“旧意谁教改”?此句问得十分幽怨,究竟是谁改变了你的初衷,竟然如此薄情寡义?易散之香气却比人情还要持久,女主人公不禁陷入深深的痛苦当中。

“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此二句写的曲折回环,哀婉凄凉。“一春”写出女主人公心中的“离恨”之绵长,而“懒调弦”三字似乎说得随意清闲,但内里却包含无处言说的忧伤委屈,既盼不回心上人的归来,又把最美好的春光在百无聊赖的等待中虚度,又教人如提起兴致去调弦弹筝?心中的抑郁无奈之感又无法排遣,眼前的宝筝又忆起当年的欢情,使人不禁黯然神伤,滴滴泪珠落于筝前。虽然如此,游子也不可能再回到自己的身边来,故而此伤心的泪水也不过是“闲泪”罢了。这两句一吟而三叹,语浅而意深。

标签: 晏几道

更多文章

  • 晏几道绝美之作,最后一句化用杜牧千古名句,谁更高明被争议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晏几道

    我国的诗词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名篇佳作层出不穷,诗词大家更是不胜枚举。但是能够在笔下将深情演绎到极致的并不多,而北宋词人晏几道就是其中之一。晏几道出身高贵,是当时宰相晏殊的小儿子,可谓是含着“金汤匙”长大,可叹命运多舛,在晏殊去世以后,家道中落,一度就连

  • 晏几道的一首词,意境深阔,感人至深,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晏几道

    这首词上片以“醉”字切入,“醉”似乎已成为小晏词中的常态。如“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又如“欲将沉醉换悲凉”,在小晏词中“醉”似乎更多意味着对残破现实的回避。《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宋代:晏几道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 晏几道的一首词,笔笔顿挫,层层叠进,伤春惜花感慨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晏几道

    晏几道虽然出身贵胄,为故相之子,但为人磊落耿直,不愿仰仗父荫。独持清节,不趋时趣,因常遭人排挤,一生仕途不顺,沉沦下僚,晚景甚为凄凉。其词作亦多发感怀伤世,自怜自叹,这首《木兰花》便是一首惜春伤花之作。《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宋代:晏几道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

  • 晏殊的名句,周邦彦的名句,晏几道的名句,全是经典,值得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晏几道

    各位诗友们,大家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晏殊,周邦彦,晏几道诗词里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欢,闲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吧!一、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1、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稀世珍宝,是怎么样被发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张择端

    北宋界画《清明上河图》是稀世珍宝。这幅画是名不见经传、并不非常出名的人张择端创作的,他是宋徽宗时翰林图画院画画的,主要画宫殿画。张择端,山东诸城岔道口人。他的界画《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经磨难,由东京(汴梁,现在的开封)到北京,由北京到东北,最终被发现。再由东北到北京,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段

  • 嘉靖年间,严嵩父子为得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害得两人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麦兜爱吃瓜标签: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中国历史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嘉靖年间,这幅《清明上河图》曾经落入大奸臣严嵩之手。严嵩是弘治十八年进士,严嵩刚入官场的时候还是个正直的人,专心处理政务,但是最终因权力越来越大,他的贪欲加大,成为嘉靖时期第一号奸臣。严嵩号称青

  • 张择端用一幅画“曲谏”宋徽宗,可惜他只看到繁华,而忽略了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张择端

    北宋末年的时候,大宋已经是岌岌可危,可是开封城内繁荣的商业贸易,让宋徽宗以及同朝上殿的大臣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危机正在一步步的紧逼大宋,画家张择端虽然有心提醒,却不敢直言不讳为宋徽宗指出来,只能把这些想说的话,画在画里,希望他能够看出来,解救摇摇欲坠的大宋。张择端的生平张择端是北宋末年人,字正道,东武

  • 流传千古的清明上河图,其作者张择端晚年却以凄惨收尾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张择端

    历史上的张择端,只有寥寥七十余字的记载,世人都知道他画工了得,留下了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这么一个人,史书上却只字不提,这事为何?传闻他晚年入金,到底是否为真?关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有关《清明上河图》及张择端的介绍只有金人张著的跋文,跋文如下:"

  • 《清明上河图》表面描绘北宋繁华,仔细一看,发现张择端用心良苦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张择端

    我们知道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这幅国宝出自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之手,呈现了北宋都城东京的景象。画中绘出了数量庞大的人物、牲畜、车马、房屋、树木等形象,很多人观赏过清明上河图后均被北宋的繁华昌盛所折服。实际上画中热闹的景象并不完全是张

  •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只是北宋的“实情”并非“实景”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张择端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的经典画作。其中,《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富春山居图》、《唐宫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汉宫春晓图》、《千里江山图》、《五牛图》、《步辇图》和《百骏图》被合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在这些传世名画中,《清明上河图》无疑是最具影响力和最具美誉度的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