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观一次漫无目的地踏春之行,却为我们留下了一首传唱千古的佳词

秦观一次漫无目的地踏春之行,却为我们留下了一首传唱千古的佳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朝夕说历史 访问量:501 更新时间:2024/1/24 10:33:42

秦观下面这首《行香子》,大约创作于熙宁年间,当时作者还没有出仕,赋闲在家,某一个春天,秦观乘兴来到一座村庄中游览,被当地的自然风光所感染,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

这是一首描绘春季田园风光的佳作,语言清新生动,自然而又淳朴。这在当时的词坛上,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唐末、五代的词,多以男女爱情或艳情为主,像秦观这样语言朴素、格调轻快的小词,并不太多,可以说是其中的另类之作了。当然,这首词也和秦观一贯的词风不同,相信对秦观的词有所了解的人,在读完后,便会感觉到迥异的风格。

秦观这首词,上片主要写静态美,为我们描绘了村庄和小园中各色春花的美丽,而下片则是以动态美为主,主要写莺歌燕舞、蜂飞蝶翻的春色美景。秦观的这首词,是欢快且生动的,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色彩明媚、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春景图,当真是唯美之极,令人齿颊留香。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小注:(1)陂[bēi]塘,指池塘;(2)飏[yáng],飘扬、飞扬的意思。

上片从整个村庄写起,一笔勾勒出了这平凡而优美的村庄轮廓,“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绿树环绕着这座村庄,春水涨满了池塘。这是词人来到村庄前的远观,是词人对这个村庄的第一印象,浩然笔下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村庄,也是平凡而美丽的。接着词人说,“倚东风、豪兴徜徉”,这是交代词人的心情,他沐浴着春风,信步而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词人是毫无目的的闲游,同时为下文怡然自得的美景作出了铺垫。

于是词人来到了一所小园前,他看到,“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在这座小小的菜园中,却似乎将春光全都收了进来,桃花正红、李花正白、菜花正黄,这样五彩缤纷、春意盎然的景象,难怪吸引了词人闲游的脚步,而且我们读完这句,似乎不仅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春光,而且也闻到了浓郁的花香,让文字有味道,更能引起读者的好心情。

下片是词人放眼望去所见的景象,“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围墙、茅草房、青旗飘飘、流水小桥,这一切仿佛如在画中一般,蕴含无限诗意,当真是风光如画,令人痴醉。辛弃疾曾在一首《鹧鸪天》中写道:“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与秦观此处的景象暗合,都是回味无穷的美景。

词人欣赏完小园的美景后,继续漫无目的地走着,“偶然乘兴,步过东冈”,已经从小园走到了田间,在这里他又看到了一幅美妙的景象,这与上片静态的繁花不同,秦观在这里,主要写鸟儿和虫儿,“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词人分别用“啼”、“舞”、“忙”三个字来形容,可以说概括的十分恰当和准确,将春天的生命力,写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这比起小园的花景来,又是另一番美。

秦观的这首词,写春季一次偶然的踏春活动,他没有目的,随意而走,可是处处都是美好的春季美景,上下片之间,更是组成了两幅相对独立的图画,和谐而又统一,当真是唯美极了。这种高昂、生动、清新、灵动的笔触,在秦观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当然,这对于词在题材和意境上的开阔,无疑也是有积极影响的。

标签: 秦观

更多文章

  • 秦观死后,好友黄庭坚寄了首诗给词坛另一高手,开篇就是惊艳之语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秦观

    当年曹丕在《典论》在说道“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后世中也有“文人相轻,武人相重”之语,或许这样的说法对于一些肚量小的文人是对的,但是对于那些真正的文坛高手而言,就完全是无稽之谈。唐代李白、杜甫、刘禹锡、孟浩然之间的友谊一直是文坛佳话;而今天小编要说的宋词三大高手——黄庭坚,秦观,贺铸,他们的友谊也足

  • 苏门四学士,谁的水平最高?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秦观成一代词宗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秦观

    “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他们都出于苏轼门下,苏轼对他们的评价都比较高,苏轼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另外,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合称“苏门六学士”。那么这些人中,谁的水平最高呢?以上六

  • 46岁秦观梦中作诗,58岁苏轼抢先收藏,好友黄庭坚的评价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秦观

    941年前,29岁的秦观在徐州拜谒了一位著名的诗人。---苏轼。当时的苏轼已经41岁。秦观在《别子瞻学士》有一句著名的词: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轼看到这首词,感动之余,仍旧不忘称赞秦观的才华。这小子简直太有才了。这一次的拜谒,让秦观、苏轼两人成为了知心好友,而秦观也成为了苏轼一生中常常提

  • 秦观一首凄凉诀别之词,记录和苏东坡的最后一面,不久含笑而逝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秦观

    北宋的“乌台诗案”后,对于党同伐异的新旧党人而言非黑即白,不是朋友,那就是敌人,所以苏轼以及“苏门四学士”这一类正直臣子们,既不容于新党,也被旧党排斥,导致一贬再贬。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与苏东坡亦师亦友。元丰元年(1078年),那一年苏轼在徐州为官42岁,秦观30岁。秦观吟着“我独不愿万户侯

  • 秦观一首出神入化的佳作,上下阙完全对称,如诗如画美得令人心醉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秦观

    对于不熟悉诗词的人来说,提起秦观可能并不是太熟悉,但是提起他那两句脍炙人口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耳熟能详。秦观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尤其擅长婉约词,被称为婉约词一代词宗。他是苏轼的门生之一,也是苏轼最偏爱的学生。秦观笔下大都是男女爱情和感怀身世之作,多数时候都凄美哀怨,不

  • 南北两宋之十大顶级词人权威排行榜:秦观第四,李煜入榜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秦观

    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南北两宋的文坛上,留下了太多词人的芳名和故事,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所作所言,是后世学者研究的素材和方向,在灿若星河的宋朝词人里,其中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和以柳永、秦观、周邦彦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最为夺人眼球,我们对词人的排名,不能以派别来看,这是对他们矮化和小看,

  • 秦观的一首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无奈和失意,伤感悲痛,让人动容!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秦观

    据秦观生平,元丰三年暮春,他曾到扬州一代游览,这首词大概是其回高邮故乡时所作。《虞美人·高城望断尘如雾》宋代:秦观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扬州自古就是发繁华地。宋元丰三年,秦观和扬州知府是好友

  • 《鹊桥仙》作者秦观红颜无数,歌女为他当尼姑,可他却惨死异乡

    历史人物编辑:史令官标签:秦观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从古至今,这个最富有浪漫气息的传统节日总是被数之不尽的华丽辞藻所包围——有情人成双成对,在迢迢河汉之下眺望牛郎织女星,从小听到大的鹊桥相会的故事总也听不够。在浩瀚的歌颂七夕的诗词中,总要提到流传千古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也成为多少有情人

  • 秦观的一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心中的凄苦和哀怨!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秦观

    秦观一生仕途坎坷,流窜无终日,三十七岁才中进士。绍圣元年又因新旧党之争,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一职,后贬郴州,编管横州,又贬雷州,越贬越远,孤身处于南荒之地倍思故乡,却又归乡无期,心中的苦闷只得借词来抒发。《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 范仲淹,欧阳修三起三落,秦观为何一贬到底?成败之于苏轼!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秦观

    北宋一朝,因遵循“不杀言事大臣”的祖训。尽管很多文官大臣都因言获罪被贬谪,但朝政局面改变后,都能官复原职,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都几起几落,为何秦观被一贬到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秦观的科举及官运之路。秦观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但临场发挥总是不好。他30岁才入京考试,他去考场之时,意气风发,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