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奇人邵雍的十大预言算尽未来,至今无人能破!

千古奇人邵雍的十大预言算尽未来,至今无人能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 访问量:579 更新时间:2024/1/16 2:44:09

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也兼具道士、诗人的身份。北宋时期,理学兴起发展,说到当时的理学大家,观者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程颢程颐兄弟以及周敦颐

少年时,邵雍就胸怀大志,发愤刻苦读书,于书无所不读。据《宋史.邵雍传》记载:邵雍“始为学,即坚苦自励,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后来,为了增长见识,他还游学四方,越黄河、过汾河,涉淮水、渡汉水,到过齐、鲁、宋、郑等各地,回来后,说道“道在是矣。”于是就不再云游。当时有高人李挺之,见其好学不倦,就传授了他《河图》、《洛书》、《伏羲八卦》等易学秘奥。邵雍的根基过人,能融会贯通、妙悟自得,终成为一代易学大师,风靡遐迩的鸿儒。他自成一家独特的宇宙观,对于天地运化、阴阳消长的规律了若指掌。《宋史》记载道:他对于“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畅,通达不惑”,而且“智虑绝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学的另一位始祖程颐说他:“其心虚明,自能知之”。于是,他著书立说,撰写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著作共十余万言。

钱穆说:“中国人中最讲究人生艺术的要推北宋的邵康节。”叶朗主编的《中国美学通史》,也认为邵雍大力倡导和竭力践行的“快乐哲学”,“对生命哲学有着独特的理解与体验”。

邵雍终生不仕,而以著述和讲学立身,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做个学术隐士、布衣圣贤。邵雍40代裔孙、安乐窝村邵雍祠的负责人邵雷勤说,邵雍在青少年时期也是“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的,只是在随父亲迁居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于苏门山,听说了孙登(西晋隐士,易学家)的事迹后,他才决定专心治学的。

而《梅花诗》中的第一首诗,也就是诗中的第一个预言,发生在邵雍死后的第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就成功预言了宋朝靖康之乱的发生,以及其前因后果。诗的内容如下:“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由于邵雍道德高尚,学识渊博,因此深受人们的爱戴。邵雍38岁时,移居洛阳,着书教学。邵雍虽然终身不仕,可是却结交了许多官场好友,像丞相富弻、司马光、吕公着等,这些好友都对他十分尊敬。很多士大夫过往洛阳,不到官府者有之,而必到邵雍家中拜访他。据《宋史》记载,邵雍出门时,常“乘一小车,一人挽之,唯意所适。”所到之处,人们都是争相迎候。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见到他都高兴地称呼:“我家先生来也。”更有喜欢做事的人,模仿邵雍家房子的样式在各地造屋,以等候邵雍到来后居住,称之为“行窝”。邵雍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可见一斑。

标签: 邵雍

更多文章

  • 北宋易学家邵雍的三层预测境界,最高的竟然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天心正运文超良标签:邵雍

    邵雍,北宋理学家、数学家、易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后人称百源先生。他的预测非常准确,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渔樵问对》等书传世。邵雍站在今天常人的角度来看,可以讲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他平生不做官、不从商、每天就研究易学,从易理中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变化。他的易学知识

  • 邵雍八字命理解析及传记

    历史人物编辑:琴鹤堂说易标签:邵雍

    琴鹤堂易学/原创艺虽小道,事亦系人。苟不造微,焉能入神。 ——邵雍《小道吟》邵雍(1012年1月21日戌时—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谥康节。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

  • 秦观一次漫无目的地踏春之行,却为我们留下了一首传唱千古的佳词

    历史人物编辑:朝夕说历史标签:秦观

    秦观下面这首《行香子》,大约创作于熙宁年间,当时作者还没有出仕,赋闲在家,某一个春天,秦观乘兴来到一座村庄中游览,被当地的自然风光所感染,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这是一首描绘春季田园风光的佳作,语言清新生动,自然而又淳朴。这在当时的词坛上,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唐末、五代的词,多以男女爱情或艳情为

  • 秦观死后,好友黄庭坚寄了首诗给词坛另一高手,开篇就是惊艳之语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秦观

    当年曹丕在《典论》在说道“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后世中也有“文人相轻,武人相重”之语,或许这样的说法对于一些肚量小的文人是对的,但是对于那些真正的文坛高手而言,就完全是无稽之谈。唐代李白、杜甫、刘禹锡、孟浩然之间的友谊一直是文坛佳话;而今天小编要说的宋词三大高手——黄庭坚,秦观,贺铸,他们的友谊也足

  • 苏门四学士,谁的水平最高?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秦观成一代词宗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秦观

    “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他们都出于苏轼门下,苏轼对他们的评价都比较高,苏轼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另外,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合称“苏门六学士”。那么这些人中,谁的水平最高呢?以上六

  • 46岁秦观梦中作诗,58岁苏轼抢先收藏,好友黄庭坚的评价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秦观

    941年前,29岁的秦观在徐州拜谒了一位著名的诗人。---苏轼。当时的苏轼已经41岁。秦观在《别子瞻学士》有一句著名的词: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轼看到这首词,感动之余,仍旧不忘称赞秦观的才华。这小子简直太有才了。这一次的拜谒,让秦观、苏轼两人成为了知心好友,而秦观也成为了苏轼一生中常常提

  • 秦观一首凄凉诀别之词,记录和苏东坡的最后一面,不久含笑而逝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秦观

    北宋的“乌台诗案”后,对于党同伐异的新旧党人而言非黑即白,不是朋友,那就是敌人,所以苏轼以及“苏门四学士”这一类正直臣子们,既不容于新党,也被旧党排斥,导致一贬再贬。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与苏东坡亦师亦友。元丰元年(1078年),那一年苏轼在徐州为官42岁,秦观30岁。秦观吟着“我独不愿万户侯

  • 秦观一首出神入化的佳作,上下阙完全对称,如诗如画美得令人心醉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秦观

    对于不熟悉诗词的人来说,提起秦观可能并不是太熟悉,但是提起他那两句脍炙人口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耳熟能详。秦观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尤其擅长婉约词,被称为婉约词一代词宗。他是苏轼的门生之一,也是苏轼最偏爱的学生。秦观笔下大都是男女爱情和感怀身世之作,多数时候都凄美哀怨,不

  • 南北两宋之十大顶级词人权威排行榜:秦观第四,李煜入榜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秦观

    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南北两宋的文坛上,留下了太多词人的芳名和故事,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所作所言,是后世学者研究的素材和方向,在灿若星河的宋朝词人里,其中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和以柳永、秦观、周邦彦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最为夺人眼球,我们对词人的排名,不能以派别来看,这是对他们矮化和小看,

  • 秦观的一首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无奈和失意,伤感悲痛,让人动容!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秦观

    据秦观生平,元丰三年暮春,他曾到扬州一代游览,这首词大概是其回高邮故乡时所作。《虞美人·高城望断尘如雾》宋代:秦观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扬州自古就是发繁华地。宋元丰三年,秦观和扬州知府是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