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潘美真的是陷害杨家将的奸臣吗?这个黑锅不该由他来背

潘美真的是陷害杨家将的奸臣吗?这个黑锅不该由他来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杉石石 访问量:3952 更新时间:2024/1/2 23:14:51

看过杨家将系列的影迷们一定对潘仁美这个角色恨之入骨,此人狡猾奸诈,公报私仇逼得一代忠烈杨继业绝食而亡。

不过,北宋历史中并没有潘仁美,只有潘美。那历史上的潘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且随着那风声一起走进当时的北宋。

潘美

骁勇善战杀敌勇,明察秋毫定成败

潘美和杨业一样,五代时期便鲜有成就。他少年时正值后汉王朝统治时期,少年的他便看出此王朝命不久矣。但是即使如此,他还是渴求建功立业,所以后汉周后,他仍然选择了在后周任职以完成自己的鸿鹄之志。在为后周效力期间,他深得皇帝周世宗的器重和信赖,而且多次在战争中屡战屡胜,英勇杀敌。

潘美与赵匡胤曾同为北周大将,而且私交很好。周世宗死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便命潘美返回汴京城处理文官事宜。潘美赶到汴京城,给文官下了一纸诏书,说“皇帝已经姓赵,后周完了,尔等还是束束就擒。”

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面对强权只能跪拜称臣,从此天下就姓赵,北宋政权就这样建立了起来,所以潘美也就成为了北宋的开国功臣。但是潘美没有选择以死亡结束纷争,相反,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单枪匹马地去到袁彦帐中,为他剖析了天下形势,更把个中利害关系摆到了他面前,袁彦终于被潘美所打动,决定归顺赵匡胤。

北宋政权稍稍安定以后,潘美依然为了北宋南征北战,四处奔劳。

宋太祖

在宋太祖下令讨伐南汉时,潘美仅凭他的一个发现便在须臾之间取得了胜利。潘美隔江远望,他注意到南汉的士兵们渡河筏子都是用竹木做的,竹木最怕火,要是一把火烧进去,那必然是渡不了河,而且南汉士兵必然士气大挫,所以他在这次战争中巧妙地采用了火攻的方式,不费一兵一卒的就大战告捷,立下了一大战功。

开宝八年,赵匡胤率军攻打南唐南唐,潘美率军渡过长江,将所有抵抗的南唐军队队都打倒在了长江对岸。宋军气势汹汹地来到了金陵城下,可是面对温柔无波的秦淮河,他们却是犯了难,因为渡河的船只还没有准备就绪,可是潘美却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百万雄兵岂能因为这一衣带水而延误战机,听罢此言,宋军士气大振,一人领头,万人徒步过河,抢占先机,兵临城下。那一战,潘美所到之处皆是尸横遍野。终于,城破,李煜也成为了屈辱的亡国之君。

可见潘美他为将骁勇善战,为臣忠君爱主,一切都从君王的角度考虑,为君王排忧解难。这样的潘美,并不是戏本上所说的奸佞之辈。

潘美

被戏本冤枉,但是也难辞其咎

小说和戏本中将杨业之死的全部责任都归咎于潘美,甚至夸大其词地讲是他逼死了杨业,故意为之。可是在我看来,一个是降将,一个是肱骨大臣,即使杨家将赢了几次战争,但是这份器重和信任却远远比不上潘美所得的神眷和恩宠,所以在我看来,潘美是没有理由冒着被罚的风险迫害这样一位将领的。那历史真相到底是如何呢?

986年,大辽大举进犯北宋,宋军兵分三路出面,真出面迎战,其中主将为潘美,副将为杨业。将领商议后,决定兵分三路分头出击,最后三军会师幽州,合力歼灭契丹主力。刚开始,东路军所向披靡,不曾想,却在歧沟关被契丹主力杀打败,损失惨重,只得暂时退出战斗,保存实力。

再看中路和西路军更是战果赫赫,出师仅两个月就收复了四州,此战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有大获全胜的可能。不过因为东路军的失败,还不能贸然前进,中路军暂时退守定州,西路军暂时定守代州。

契丹军

正是这短暂性的犹豫给了契丹军反守为攻的机会,火力全开向宋军袭来。这场战争的战况急转而下,宋军处在劣势。分析作战计划的时候,杨业提议

“此战不可急,现在大辽军士气势汹汹,不适合硬攻,应该暗中等候合适的时机,一举制胜。咱们暗中通知守军护送保住百姓撤离,造成一种空城的假象,辽军一定会进攻,此刻我们再打好埋伏,让弓弩兵数箭齐放,这样既可以保全百姓,也可以大获全胜。”

对于杨业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监军王侁却被之前的胜利冲昏头脑,盲目轻敌,说“带着一众精兵,却是怯懦不堪,焉能制敌。没想到外号”无敌”的杨家将也不过如此。“

杨业道:“你们要是执意如此,我只能以死报国以表忠心。”却不想,一语成谶,杨业真的没回来。临行前,杨业交待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可是,等他撤军到了约定处却发现仅他一人,潘美、王侁等却早已离开了谷口,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力竭被俘,绝食而死。

此战是杨业此生最后一战,也导致了杨业的死亡。

杨业

小结

潘美作为全军统帅,副将战死,他是脱不了关系的。如果潘美可以计划得更周密一点,或许此战还有一线生机,杨业也不至于被俘后绝食而亡。杨业战败被俘,除了作战计划失误,后援不足是直接导火索。潘美为什么见死不救,也许他是为了保实力,所以牺牲了杨业一人保全大局。但是其实,以潘美的军事才能他其实是完全有能力拼死一博救出杨业的。

其实通过历史事实,害死杨业的人,参军才是主谋。潘美也确实难辞其咎,但是他的想法绝不是戏本上所说的那样龌龊。潘美面对突发情况,选择了保全自己。宋朝,带兵打仗,参军的权利要比统帅还要大上几分。

所以很大程度上参军决定了一切,而且王侁、刘文裕他们两个监军中刘文裕还是皇亲国戚,潘美对他还是很忌惮的,所以他也只能选择丢军保帅。

而且从宋太宗的处罚来看王侁对潘美的处罚很轻,只是降了他三级俸禄,很快就升职了。所以,由此看来,潘美根本不是主责。

但是戏本撰写者并不这样认为,甚至艺术性地给杨业加了一句“皇上厚待我,期望我讨贼捍边以作报答。我却被奸臣逼迫,致使王师败绩,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呢!”这样的台词,却是引得此战的失败一定要找出一个居心叵测之人,一传十,十传百,才导致了潘美担了这一世骂名。

杨业

潘美此人虽然不是良善之辈,但是他也干不出残害忠良之事。而且杨业也没有威胁到他的地位,他犯不着非要置人于死地。诚然,他要负责,但是也不能把所有的错误归咎于他。

一人千面,不可能只是戏曲中的大白脸,如果非要算,他大概就是一个忠于自己的人。他想要干成一番大事业,他便不在乎谁是君王,只要可以给他功名利禄他可以为他忠诚。他的忠诚不对任何个体,只对他的野心。

赵匡胤欲成大事,他便一心辅佐,跟随赵匡胤征战天下,北宋的天下少不得他的一份功劳。也许,他不是纯粹的好人,可是也不是纯粹的坏人,他还是有一颗恻隐之心的。面对周世宗柴荣之子,他知道这个中风险,但是还是选择了收养他们。

所以,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可过于片面,要全面考虑,功过都要,才能看到一个人的全貌。

标签: 潘美

更多文章

  • 被抹黑的历史人物之:北宋一代名将潘美,何其冤也!

    历史人物编辑:叶叶草说剧标签:潘美

    潘美,北宋开国名将,字仲询,为大名府人。潘美与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太宗皇帝赵匡义素来交往深厚。北宋建立之后,潘美更是得到了赵匡胤、赵匡义两代帝王的重用,委以重任。潘美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北宋初年,后周禁军统帅李重进不满赵匡胤夺权,举兵叛乱,潘美随同赵匡胤参加平叛,并起着重要的角色作用。之后,攻灭

  • 为了破坏太原的龙脉,赵光义和潘美做了这些事,太原从此沉沦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潘美

    我们都知道,太原有一个称号叫“龙城”,因为这里是很多皇帝和朝代发家的地方,比如李渊、李世民父子从晋阳起兵,建立盛唐,比如五代时期,曾有三个开国皇帝都曾在这里发家,他们就是后唐李存勖、后汉刘知远、后晋石敬瑭。另外,当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赵襄子也是在太原发的家,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从此战国七雄出现

  • 潘美辰与哥哥潘协庆,为何至今不嫁不娶?

    历史人物编辑:阿强来搞笑标签:潘美

    潘美辰当属70、80年代出生的朋友印象中较为深刻的歌手之一,无所谓喜欢不喜欢她,只是因为当年她中性的形象大胆且深入人心,所以给人留下了印象,说起来她可是华人歌手中以中性形象打天下的鼻祖代表。《我想有个家》1989年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随着这首歌曲的走红,歌手潘美辰也走入了大家的视线中,也奠定了自

  • 杨家将之杨令公:武艺超群人称杨无敌,死于潘美等人的嫉妒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潘美

    《杨家将》中的杨令公杨业史上真有其人,他原名为杨重贵,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后来迁居太原,杨业幼年洒脱不羁,好行侠义,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打猎,他二十岁左右追随北汉刘崇,以勇猛而闻名,人称“杨无敌”,屡立战功,历任保卫指挥使,建雄军节度使,被刘崇赐姓名为刘继业。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灭

  • 潘美不想当“背锅侠”,但没有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祥哥的田园生活标签:潘美

    #历史开讲#前些年,有关杨家将系列的影视剧非常多。特别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港台电视剧的黄金时期里,也有关于杨家将题材的诸多电影和剧集。杨家将的系列故事里,家主杨业将军的名气着实不小。历史上和戏剧中,杨业都是伤在了北伐辽国、光复国土的战争中,有着英雄史诗般的结局色彩。而与杨业一同参加北伐的,还有一

  • 杨业是潘美害死的吗?正史中的杨家将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潘美

    杨业,即评书演义中杨家将第一代领军人物,七郎八虎的父亲——杨老令公。潘美,即传统戏剧《杨家将》和演义小说中害死杨令公的罪魁——潘仁美。在《杨家将》中,潘仁美之所以成为杨家将的“死对头”,是因为杨业归宋之前,曾枪挑潘仁美落马,佘太君也曾将其射下马来,后来杨七郎又在擂台上打死了潘仁美之子潘豹,潘杨两家遂

  • 潘美:被《杨家将》“误读”的一代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潘美

    980年,潘美在雁门关布阵,派杨业率精锐骑兵绕道突袭,击败十万辽军,威震边陲。但是,《杨家将》小说中,潘美成了“潘仁美”,害死杨业,被后人误读了一千多年,着实可惜。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为避免重蹈五代十国的覆辙,赵匡胤对武将并不信任,通过“杯酒释兵权”方式,将武将们打发回家养老。曹

  • 张永博哪里人 小奶狗形象深入人心家庭背景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算平生活标签:张永

    男演员张永博,在2017年已进入演艺圈,不过,张永博年龄并不大,97年的帅气男演员,今年才23岁。关于张永博是哪里人,家庭背景等,大家都很好奇,张永博小奶狗形象深入人心,下面,张永博家庭背景揭秘,妈妈原来是这名年轻漂亮。张永博帅气写真近日,张永博的新剧《替嫁医女》在热播中,张永博在剧中饰演宇文昭,是

  • 画了半辈子门楼,被称为赵门楼,张永敏谈中国油画名家赵瀛洲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张永

    画了半个世纪的门楼,被称为赵门楼,赵瀛洲之老北京人的岁月钩沉│张永敏谈中国油画名家▲张永敏与赵瀛洲恩师张永敏是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主席助理,他跟画家赵瀛洲是十多年的朋友。他推介说,90年代初,赵瀛洲的油画作品,就同徐悲鸿、吴作人、吴冠中、陈逸飞的作品并列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称他为第三代中国油画家中的

  • 把品质融入每一滴酒——记安徽老家酒业“铜都工匠”张永军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美佳标签:张永

    祝贺酿酒师张永军获得“铜都工匠”称号互联网时代,网红常见,工匠难得。工匠精神被提及,被歌颂,只因在浮躁的社会中,唯有工匠赋予物品厚度与温度。经铜陵市总工会“铜都工匠”评选领导小组广泛发动、认真评审,产生了铜陵市第三届“铜都工匠”。祝贺安徽老家酒业酿酒师张永军同志荣获铜陵市第三届“铜都工匠”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