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澶渊之盟之盟后,宋真宗赵恒为什么要给宰相王旦送礼?

澶渊之盟之盟后,宋真宗赵恒为什么要给宰相王旦送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利利历史 访问量:4346 更新时间:2023/12/18 11:02:50

都说当了皇帝,天下就是他一个人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在古代,皇帝的权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尤其是唐宋以前,皇帝说话办事都要受制于宰相,并不完全自由。

比如宋真宗赵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要给宰相“行贿”。怎么回事儿呢?

那是北宋景德四年,也就是公元1007年,有一天,宰相王旦接到宋真宗宣召,进宫陪皇帝喝酒。王旦高高兴兴地去了,果然是皇帝摆宴席,请了几个近臣一起吃喝。

一通吃吃喝喝之后,宴会散伙。临走的时候,宋真宗赵恒把王旦单独留下,让内侍捧出来一个酒坛子。赵恒笑眯眯地对王旦说——这个酒是朕珍藏多年的好酒,你拿回去回去和家里人一起享用吧!

王旦千恩万谢,捧了真宗的御赐而去。

回到家里,王旦小心翼翼地打开酒坛子,没有闻到酒香,到被一片光芒晃了眼——哪里有什么好酒,竟然是一坛子耀眼的珍珠!

王旦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皇帝为什么要赐给他这么多珍珠呢?转念一想,一定是皇帝想干什么事儿,需要我支持了!要知道,没有宰相的同意,宋朝皇帝的命令是无法下达的。

过了一段日子,大臣王钦若到王旦府上拜访,一进门就说——当今圣上英明神武,天下太平,文治武功都十分突出。我们应该上奏皇帝,举行泰山封禅大礼,否则,怎么对得住这盛朝圣事。

王旦一听,明白那坛子珍珠的意思了,于是也顺水推舟地说——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两人会心一笑,就算是形成默契了。

原来,真宗在景德元年签下澶渊之盟后,觉得脸上无光,总想找个机会把面子找回来。就和宠臣王钦若商议,闹点儿啥动静,可以让大家忘掉澶渊之盟的耻辱,显示一下真宗的威武。

议来议去,王钦若突然说——看来,只有去封禅泰山,才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

赵恒说——自古以来,需要天降祥瑞,才可以行封禅大礼啊!

王钦若当然很明白,真宗登基以来,天下并没有什么祥瑞的事情出现。

那怎么办呢?王钦若眼珠一转,低声对赵恒说——陛下,没有祥瑞,咱们可以制造祥瑞啊!

赵恒犹豫了一下,最终同意了王钦若的这个办法。

但赵恒又害怕宰相王旦从中阻挠,就先去做王旦的思想工作,于是就有了,皇帝给宰相送礼的奇葩事件。

景德五年,公元1008年正月初三,赵恒像往常一样早朝。忽然,皇城司官员前来禀报——禀圣上,今晨,守门士卒发现,皇城左承天门南角挂着一条黄帛,有两丈多长,上面好像还有字。

王旦心想,这应该是王钦若的杰作,看了一眼王钦若,王钦若对他神秘一笑。

赵恒当然心照不宣,赶紧对群臣说——去年啊,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有神仙对我说,今年正月,会天降大中祥符三篇,这一定是神仙的预示应验了,想必这黄帛就是“大中祥符”吧!

王钦若跪下说——天书降临,还请陛下亲临奉迎!

文武百官们有知道咋回事,也有不知道咋回事的,都纷纷跪拜,顺着王钦若的话,请真宗奉迎天书。

于是,赵恒就带领文武群臣,浩浩荡荡来到了承天门,果然看到那神奇的“天书”在门前飘荡。

赵恒立即命令设坛焚香,自己在坛前三跪九叩,装模作样地取回天书,交给枢密院院长陈叟宣读。

陈尧叟打开帛书,果然写着几句谶言——

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陈尧叟清清嗓子,大声宣读天书,众大臣又是一通跪拜,山呼万岁。

赵恒跪受天书,随后把天书封藏于金匣之中。

这算是正式拉开一出大戏的帷幕。

然后,赵恒又接连下了八道旨。

在宫里大宴群臣。

派人祭告祖宗天地。

下诏改年号为——大中祥符。

大赦天下。

所有朝廷官员和京城大小官员,全部升职加薪

京城百姓畅饮五天。

赏赐1500名乡绅父老衣服、茶叶等礼物。

命令一批京官,分赴边疆,犒赏戍边将领,掀起一股普天同庆的热潮。

随后,志得意满的赵恒,登上乾元门,观看百姓欢聚喝酒。

当然,这都是为了后面的大戏——泰山封禅大典,做铺垫。

仅仅是皇帝单方面兴奋远远不够,还需要民间意志来捧场。

于是,在当年三月,在王钦若的鼓动之下,各地官员和百姓纷纷上奏、上表、上书,强烈要求真宗封禅泰山。兖州1200名地方代表来到京师,在宫门前上表请愿,接着又有840名进士组团来京城请愿。

压轴的是宰相王旦,那一坛子珍珠不是白拿的。

王旦率领文武百官、军官将校、地方官吏、乡绅族长等,社会各界人士两万多人,在宫门前上表请求真宗封禅泰山。

赵恒这时候倒是沉得住气,比澶渊之盟时可稳重多了。

他一直不急于表态,等到群情激昂,这才把丁谓叫过来商量。丁谓主管财政的,赵恒就问他,国家财政能否负担得起封禅的花费。

丁谓怎么能扫赵恒的兴呢?早就把想好的说辞背给赵恒听,夸口说,目前国库充实,大计有余。举行封禅大礼,没有任何问题!

万事俱备,赵恒十分高兴,于是下旨举行封禅大典。

于是翰林院、王旦、王钦若、丁谓等人都忙活起来,组织文武百官,在宫中演练流程礼仪。宫里宫外上上下下,忙得不亦乐乎。

五月,赵恒派王钦若到泰山做封禅的前期准备工作。

王钦若到了泰山,准备再营造点儿氛围。于是,派人从泰山进京禀报赵恒说——大典在即,祥瑞不断。泰山下面有一眼甘泉突然涌了出来,山上还有真龙出现。

赵恒听了大喜,他又让来人带旨给王钦若说——最近,他又做梦了,又梦见神人告诉他,将再次于泰山降下天书。

王钦若一听,当然知道该怎么做。

他立即在泰山醴泉北面的树上,轻车熟路地伪造了一封天降帛书,让人“偶然发现”,取下后,送往京城。

赵恒又在京城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奉迎天书。

王钦若还联合一帮大臣,前前后后一共献上泰山灵芝38000株,继续烘托大戏的氛围。

前面几个月的铺垫,终于,在当年的十月份,赵恒开始封禅大典。

赵恒徒步登上泰山,把赵匡胤赵光义的牌位都放在祭坛,供奉上“天书”。然后,诵读天书,跪拜祈祷一番。赵恒的这出大戏,表演的还是十分到位的。

在宋史中,有这样的记载——

帝兖面奠献,庆云绕坛,月有黄光。命群臣享五方帝诸神于山下封祀坛,上下传呼万岁,震动山谷。

过后,赵恒在朝觐坛的寿昌殿,接受群臣的朝贺。赵恒再次大赦天下,文武百官通通晋升一级,已经退休的官员赏一年俸禄,并赐天下百姓再次大吃大喝三天。

真宗赵恒这场封禅大戏,折腾了半个月,过足了戏瘾才起驾回宫。

封禅泰山,一般都是文治武功十分突出的帝王才敢做的事,宋真宗却借此演戏,粉饰太平,结果成了天大的笑话!

标签: 王旦

更多文章

  • 宋真宗为什么要给副宰相王旦行贿?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王旦

    一位皇帝竟然贿赂臣子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确实发生在宋神宗身上。可身为帝王的真宗为什么要给宰相王旦行贿,因为真宗想让他赞成自己的做法。这件事的背景公元1004年,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极力劝说下亲征,最终在澶渊城下击败辽军,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史称“澶渊之盟”。可当时,辽军逼近汴梁时,朝内分成两派,一

  • 包公戏中丞相王延龄的历史原型是谁?按史书分析并非王曾或王旦

    历史人物编辑:斋看书画标签:王旦

    在所有的包公戏中都有一位王丞相的角色,他作为重要的配角周旋于包拯、庞太师和宋仁宗之间,成为朝廷内斗的润滑剂。几乎每一场关于包拯在朝廷中惩奸除恶的桥段中,他都有出场,积极周旋于其中。在关键时候他多次劝说宋仁宗做出正确决策,保护了受到奸臣打压的包拯,成为故事中正面朝廷官员的典型。对于这位王丞相的来历,小

  • 为何宋真宗会给宰相王旦行贿?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王旦

    常言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是封建社会权力最大的人,可他们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有的时候,皇帝的建议会被大臣驳回。宋真宗为了让宰相王旦答应自己封禅泰山的事情,甚至给宰相王旦行贿。而王旦收到贿赂以后的反应也很奇怪,他大喊一声:“李文靖真圣人也!”。李文靖是前任宰相,王旦为什么说他是神人呢,因为

  • 《梦华录》中萧钦言的原型王钦若,为什么没进《宋史奸臣传》呢?

    历史人物编辑:骆氏春秋标签:王钦若

    从目前来看,剧中人物的历史原型已经很明确了,除了男主、齐牧没有对应的历史原型外,皇帝就是宋真宗,皇后是刘娥,萧钦言就是王钦若(王钦若于宋真宗晚年升宰相),柯政就是寇准。关于王钦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做过谄媚之事的人,为什么没被《宋史》列入《奸臣传》呢?其实不光王钦若,后来当上

  • 长相丑陋,深受排挤,王钦若如何简在帝心?

    历史人物编辑:辛秋兰标签:王钦若

    人在职场漂哪有不挨刀?初入社会的人难免遭到职场的毒打,如何加重自己在老板心中的分量就成为了职场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从宋真宗的宰相号称“五鬼之一”的王钦若先生的履历,来给大家解读一下,作为臣子应该如何简在帝心。王钦若生前身后的名声都不怎么好,活着的时候因为脖子上长了一个瘤子,被人们称为嬰相,

  • 会做官的人,思维多厉害?看宰相吕夷简智对皇帝的故事,城府变深

    历史人物编辑:小忠娱评人标签:吕夷简

    会做官的人,思维多厉害?领导让你干一件事,干吧,费力不讨好!不干吧,领导下了死命令,你该怎么办?看完这个故事,相信你的思维会大提升,城府会变深。1040年正月,北宋仁宗赵祯做皇帝时,西夏李元昊进攻延州。赵祯派大将刘平与石元孙增援延州,抗击西夏。宋军行至三川口时,被西夏大军突袭,双方苦战很久,彼此伤亡

  • 吕夷简被大臣们看作奸臣,为什么却受宋仁宗宠信?领导心腹的学问

    历史人物编辑:昆锅美食标签:吕夷简

    北宋1054年的一天,宋仁宗很不高兴地对宰相吕夷简说:“我紧急召见你,你却姗姗来迟,你什么意思?”吕夷简却说:“臣是故意这么做的。”宋仁宗气得一个劲儿地咳嗽,大病还在调养之中,可受不了吕夷简这么一惊一乍的。接下来,吕夷简一番话,让宋仁宗大为赞赏。原来,宋仁宗在这一年生了一场大病,好些日子没有上班,这

  • 《清平乐》里的吕夷简是《琅琊榜》里的高公公?这些面孔都好熟!

    历史人物编辑:春杜生活标签:吕夷简

    电视剧《清平乐》目前正在热播,北宋名臣悉数登场,除了我们熟知的“吕秀才”化身成为晏殊外,吕夷简的扮演者也让我们感觉非常熟悉,但一时半会就想不起他是谁。后来偶然翻看到《琅琊榜》的剧照,突然一拍大腿,这不是高公公吗!没错,《清平乐》中的吕夷简,就是《琅琊榜》里的高公公啊,有谁是第一眼就认出来的?说起来这

  • 北宋名相吕夷简,为何褒贬两重天,难道只因为他的对手是范仲淹?

    历史人物编辑:趣史夜话V标签:吕夷简

    吕夷简:细风先动柳,残雪不藏梅花了巨多的时间,又看了一遍电视剧《清平乐》,尽管剧中有大量我不甚喜欢的后宫描述,但里面出现了许多在众多电视剧中不可能展现的名字,让我尤为心动,如苏舜钦、蔡襄,晏殊,韩琦、富弼等等。可以说,这是一部比那些号称正剧的作品还要靠谱的言情剧,其想象合理,台词贴切,服饰华丽,场景

  • 《清平乐》里的吕夷简是《琅琊榜》里的高公?这些面孔好熟悉!

    历史人物编辑:倪伟舅标签:吕夷简

    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中,北宋名臣悉数登场。除了家喻户晓的“陆秀才”变成了晏殊,演员吕夷简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但久久不记得他是谁。后来无意中看到《琅琊榜》的一张剧照,顿时一拍大腿,不就是高公公吗!没错,《清平乐》中的吕夷简就是《琅琊榜》中的高太监,谁会第一眼认出他呢?其实这个演员很好。高公公和吕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