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相吕夷简,为何褒贬两重天,难道只因为他的对手是范仲淹?

北宋名相吕夷简,为何褒贬两重天,难道只因为他的对手是范仲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趣史夜话V 访问量:3564 更新时间:2024/1/1 8:32:31

吕夷简:细风先动柳,残雪不藏梅

花了巨多的时间,又看了一遍电视剧《清平乐》,尽管剧中有大量我不甚喜欢的后宫描述,但里面出现了许多在众多电视剧中不可能展现的名字,让我尤为心动,如苏舜钦、蔡襄,晏殊韩琦富弼等等。

可以说,这是一部比那些号称正剧的作品还要靠谱的言情剧,其想象合理,台词贴切,服饰华丽,场景考究,于我而言,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

在这群英荟萃的人物中,有一位倒是有些颇能让人回味,这便是第一个出场的高官吕夷简,他应该是电视剧中唯一能看似如奸臣之人,也是北宋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之一,因为他的主要对手是被后世高赞的范仲淹。

范文正公一生数次遭贬,其中一次就是因为吕夷简的弹劾,而他周围聚集着很多当时的清流人物,亦是文学史上的高光之人,于是,他们对吕夷简是群起攻之,称其是“李林甫复见于今也。”怒斥其为“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

而后来的文坛领袖,当时范仲淹的小弟欧阳修更是一针见血,他直言骂吕夷简是“二十余年间,坏乱天下。人臣大富贵,夷简享之而去,天下大忧患,留与陛下当之。夷简罪恶满盈,事迹彰著…”

这直接就将其视为祸乱天下的大奸臣,所以,尽管吕夷简未被列入《宋史奸臣传》,却因被这一帮人不齿,其实也同奸臣无二了。

说起这吕夷简,他可不是一般之人,首先,他是妥妥的官二代,那个据说写有《寒窑赋》的状元宰相吕蒙正便是他的叔父,在仁宗朝时,他三度拜相,担任宰辅的时间长达不可思议的21年,深受官家爱戴,是北宋执政时间最长的执宰。

虽说“北宋出相”,但真正的名相很多却不是太出名,如《清平乐》中的王曾、李沆等等,包括这吕夷简,其实都并不太为人所知,出名的主要是有诗文名,或者在某个领域有重大贡献之人,如晏殊、如司马光、如王安石,但有些只是副相,并未在朝堂主政,因道德文章而名扬后世,如范仲淹。

仁宗朝人才济济,光耀后世,在这众多的能臣中,吕夷简能“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这可不是一个奸臣能做到的,也绝对不能以一句“专事迎逢之事”能解释,若无大智慧能为官家摆平各项复杂的事体,平衡各方关系,万无能久立朝堂之理。

有宋一朝不杀言官文臣,仁宗朝更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标杆,大臣怼皇帝乃寻常之事,大不了就是被贬出京,反而成就了其耿直之名,几个回合下来,便会赢得清名,如果现能写几首脍炙人口的诗词,那定会被时人狂赞,其实于当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是毫无帮助。

吕夷简虽不是“天地间一等一的人才”,但他办事干练老辣,又颇知进退,22岁进士及第后便入朝为官,他是从基层做起,在外地为官达16年之久,并得到宋真宗“有为国爱民之心矣!”的高度评价。

他在各个层级都受到过磨练,是凭着才能一步步做上来的,故而,他深谙为官之道,而且在他所任的岗位上,都能做到不畏权势,为民请命,兢兢业业,又通权练达,有“廉能”之美誉。

他的能力曾引得当时的宋真宗将其名刻于屏风之上,时时关注他的一言一行,此事于史书记载为:“夷简治开封,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意将大用之也。”

及真宗赵恒驾崩,12岁的太子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太后刘娥主政,她便是“狸猫换太子”的主角,虽聪敏干练,然终是一贫家之女,在诸多时政的处理上要依赖于身为副相的吕夷简。

而在这一时期,吕夷简是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将各项事务处理得是滴水不漏,为大宋王朝进入一个太平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宋史》所言,“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

在吕夷简辅佐刘娥的十余年中,能做到公忠体国,他识大体,讲原则,但却在此基础上又充满着人情世故,特别是在处理仁宗生母刘妃的事情上,他帮助刘娥渡过了难关,避免了朝廷内部的一场血雨腥风。

时人就此事评价吕夷简曰:“功最大者,乃在于处仁宗母子之际,使人无可乘之隙,消患于未萌,朝廷以之安静,士大夫亦赖以无祸。”

及刘娥逝世后仁宗亲政,朝臣反对吕夷简的呼声日高,主要原因是认为他权倾朝野,有结党营私之嫌,但仁宗对此虽然认同,却不作任何处理,尽管后来吕夷简也三起三落,却也是仁宗为平衡势力不得已而为之,终仁宗一朝,吕夷简俱是深得仁宗信任的宰相。

吕夷简名声之所以不好,其实是源自于“范吕之争”,范仲淹作为道德楷模,以一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上,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为历代士大夫的精神基石。

历来人们都是遵循“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原则,既然范仲淹反对吕夷简,那正邪之分便是早有定论了,究其根源,实乃党争之缩影。

吕夷简执相柄日久,自然投其门下之人众多,以此就斥为朋党,似乎稍显勉强,但其是权谋大师当是肯定的,而作为后进的范仲淹乃是其小字辈,除了占据道德制高点,在其他任何方面,都无法同吕夷简相抗衡,当然,诗文除外。

这其中的对与错现在是说不清楚的,但可以肯定地说,以当时范仲淹的能力,就是加上所有反对吕夷简的朝臣,都不是“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的吕夷简之对手,作为皇帝,当然是要任用长袖善舞,能将诸事摆平的吕夷简,而非道德楷模的范仲淹了,以文正的君子做派,是不可能驾驭这一众臣工,绝对是掌控不了朝政的。

范仲淹去西北抵御西夏人,是吕夷简的举荐,面对后来朝堂上诸多对范仲淹不利的局势,参知政事宋庠甚至主张处死范仲淹;正是吕夷简出面保护,方使得文正公无虞,由此看,他并非一个小肚鸡肠之人,而是一位公忠体国的直臣,只是弄权日久,在操作上不被人理解罢了。

1044年,就在范仲淹写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千古文章时,吕夷简离世,年66岁,仁宗“哭之甚哀,不视朝三日”,言“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遂赠太师以葬,谥号文靖。

而此时的范仲淹们,正焦头烂额地推行“庆历新政”,仁宗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这次无人喝彩改革的极大讽刺,结果也是如此,除了一地鸡毛,如闹剧般地草草收场,无果而终。

灰律何时应,江春昨夜来;

细风先动柳,残雪不藏梅;

馀冷迷清管,微和发冻醅;

闭门无客到,樽俎为谁开。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评价吕夷简,“有秦桧之才,无秦桧之恶”,这话是褒是贬地有些看不清楚,但将其同秦桧拉在一起评价,肯定不是什么好词,如同评价刘娥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一样,这也反映了后人对吕夷简的看法。

平心而论,吕相不是一个开拓进取的宰相,却是一个手段高超的守成之良臣,而宋仁宗亦是可与汉文一样守成帝王中的翘楚,而吕夷简最是适合其辅佐之职,北宋前期的繁荣,是离开不这吕夷简的。

标签: 吕夷简

更多文章

  • 《清平乐》里的吕夷简是《琅琊榜》里的高公?这些面孔好熟悉!

    历史人物编辑:倪伟舅标签:吕夷简

    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中,北宋名臣悉数登场。除了家喻户晓的“陆秀才”变成了晏殊,演员吕夷简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但久久不记得他是谁。后来无意中看到《琅琊榜》的一张剧照,顿时一拍大腿,不就是高公公吗!没错,《清平乐》中的吕夷简就是《琅琊榜》中的高太监,谁会第一眼认出他呢?其实这个演员很好。高公公和吕夷

  • 电视剧《清平乐》,有一个地方比较扯,就是吕夷简弹劾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爱吃夜宵标签:吕夷简

    今天我们来讲讲电视剧《清平乐》,我觉得电视剧中有一个地方比较扯,就是吕夷简弹劾皇后。皇后是中宫,是天下之母。平常生日或受册都会有百官上笺称贺。其中有恭惟皇后殿下、伏遇皇后殿下等句都是赞美皇后的句子。古代臣子一般不会上表写皇后的过失。为什么,因为大臣都是帝后的臣子,对帝后如子侍父(母)。如果向皇帝说皇

  • 吕夷简整人有手段,为相二十载,从未出任何纰漏,成为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吕夷简

    宋仁宗年间,宰相吕夷简因得罪郭皇后被罢免,更有资历的李迪坐上宰相之位。心有不甘的吕夷简暗地里开始对李迪进行打击,并把一肚子火全部撒到李迪身上。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吕夷简发现,李迪执政能力虽然不错,但执政智慧实在平平,吕夷简断定,李迪背后必定有高人帮助,想要扳倒李迪,必须先清除掉李迪背后的高人。有一天,

  • 宋朝宰相吕夷简的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吕夷简

    历朝历代的兴旺都离不开明君和忠臣,皇帝清正英明,若没有忠臣等得力助手的帮助,也难以保全一个朝代长久不衰。宋真宗的皇后刘氏曾想效仿武则天专揽大权,弄得人心惶惶,天下不安,年幼的宋仁宗虽想将皇权握在自己手中,但是无奈于刘氏势力强大,在这复杂的关系之中周旋,稳固国家的人正是宋朝有名的宰相吕夷简。第一,出身

  • 《清平乐》权相吕夷简,扒一扒牛掰的吕氏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吕夷简

    一部以宋朝仁宗朝故事的热播剧《清平乐》,勾起了许多人对那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的宋朝的关注。剧里有一个老谋深算的权相吕夷简,吕夷简这人确实不简单,他所在的家族河南吕氏更不简单。这个家族显赫来自吕夷简的伯父吕蒙正,他是吕氏家族荣耀的开创者。如果你们对他不熟悉,我就说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

  • 江苏女排集训新动态!昔日拦网王随队集训未退役,一人恐难战排超

    历史人物编辑:踏路已美食标签:王随

    正值周末之际,江苏女排依旧没有丝毫的松懈,正进行着紧张的集训工作,而就在江苏女排最新的集训动态当中,江苏女排的两大悬念也算是呈现在众多球迷的眼前,其中曾被认为将要退役的副攻悍将王辰玥,依旧在随着江苏女排挥汗如雨。昔日联赛拦网王状态复苏,反传出退役传闻早在2017年之时,王辰玥凭借着出色的表现,斩获联

  • 在阎罗王随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阴间主宰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王随

    世间万物都会经历生与死,大到我们的恒星太阳,小到一个细胞没有任何一样可以逃脱这两个命运。而人类由于有思想被称为站在生物链顶端的物种,但也终会入土为安。相信大部分同志都看过《西游记》,其中孙悟空大闹地府到阎罗王主管的《生死簿》上划去了自己的名字。这个情节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相信很多同志就是从这儿

  • 他的朋友圈里大咖云集,被欧阳修点赞,为晏殊作序,与苏轼同游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晏殊

    国内著名一线女星唐嫣在《梦幻诛仙》中饰演过一个角色叫做花弄影,这个名字正是出自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写这首词的人,名字叫做张先。张先的另一名句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并且因此被称为“张三中”。然而,他对这个外号并不满意,于是说道:“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

  • 很多人在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宋朝能出包拯,能出欧阳修,能出晏殊,能出柳永

    历史人物编辑:大大餐饮标签:晏殊

    很多人在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宋朝能出包拯,能出欧阳修,能出晏殊,能出柳永,能出范仲淹,能出苏轼。很简单,因为出了仁宗这样的皇帝。仁宗十三岁登基,一直干了四十二年,是两宋期间坐龙椅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眼光很独到。仅凭一篇策论,他就判断苏轼兄弟大有前途,对皇后说:“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历史上有“仁

  • 北宋名相韩琦的一首诗,比起晏殊或范仲淹,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晏殊

    韩琦:情绪空缭乱,不是稳重花北宋一朝是文臣的天堂,但声名显赫之人必是以诗文显天下,这一时代的文臣几乎个个都能诗能词,这同他们步入政坛的经历有关,因为他们都是通过科考入仕,而诗词是必考之科目,特别是在北宋前期所占比例还相当大。要当官必须先进“作协”,这在宋代大概是个铁则,但有些名臣虽然也混进了“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