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邦彦:一边大唱“生僻字”,一边与皇帝抢女人

周邦彦:一边大唱“生僻字”,一边与皇帝抢女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杉石石 访问量:2975 更新时间:2023/12/9 4:19:33

01

最近网上有首叫《生僻字》的歌很火,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生僻字让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龇牙咧嘴,皱眉咋舌。

大宋有一位擅长用生僻字写文章的词人,周邦彦,写了一篇满是生僻字的文章——《汴都赋》。更牛的是,他凭借着这篇文章升了两次官。汴都就是宋朝的首都——汴京,也就是最近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汴京。这篇赋赞扬了汴京的繁华昌盛,文章也写得花团锦簇,雕金砌玉。

《生僻字》中的“魃魈魁鬾魑魅魍魉”与《汴都赋》中远看似乱麻,近看似苍蝇的生僻字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汴都赋》中有一段是这样的:“鼃鼍鼈蜃,含螿巨螯,容与相羊,荫藻依蒲。其鸟则有鹎鷞鹈鹕,鵞鹭凫鷖,鶤鴸鹇鹤。鶬鶊楚雀……其木则有檆檟栟棢,楩枏栴枞,棂橒槟榔,梓杞豫章;句科扶疏,蔽芾竦寻,集弱椅施,拏枝刺条……”

当然,这些内容只是《汴都赋》中的冰山一角、九牛一毛。文中诸如“鱣鲤鯋鮀,鲂鳟鰼鰝”“檐橑榱题,杗槛楹栭”的内容不胜枚举。即使是经过简化之后的版本,在这篇文章中,一般人最认识的可能是偏旁和标点符号。

当皇帝宋神宗拿到这样一篇洋洋洒洒、浩浩汤汤的文章的时候,也是瞠目结舌,捧在手里面半天,却怎么读也读不下来。心中顿时对这篇文章的作者无形之中充满了敬佩之感。当皇帝不会直言自己看不懂,那么,自己看不懂,就让别人来读。

宋神宗身边的大臣李清臣成了第一个被坑的人。

李清臣是一个“七岁知读书,日诵数千言”的神童,当李清臣拿到周邦彦的文章的时候也是两眼发黑,一头雾水,但是在皇帝面前总不能说这些字不认识,好在他反应快,于是“多以边旁言之”——就是说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舌头一打滚儿,光读他的偏旁,总算是把这差事糊弄过去了。

如果说马相如的《大人赋》和《长林赋》是用生僻字堆砌起来的锦绣花园,那么周邦彦的《汴都赋》简直就是生僻字搭建起来的刀枪不入的铜墙铁壁。

周邦彦的《汴都赋》极尽赞美了汴京的雕栏瓦弄、风土人情,很受宋神宗的赞誉。当即召周邦彦赴政事堂亲自接见,任命他为太学正,相当于大学里面的教导主任。这是他凭借《汴都赋》升的第一次官。

十多年之后,周邦彦受牵连被外放做官,仕途坎坷,就在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宋朝的另外一个皇帝宋哲宗又读到了他的文章,十分震撼,立即召来周邦彦“使诵前赋”。于是周邦彦写下《重进表》,再次进献给皇帝,获得了再一次的升迁机会。

由此可见,写得一手好文章的确是一门谋生技能。周邦彦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之外,可能也是心理学方面的高手。文中很多生僻字完全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字来代替,大规模地使用佶屈聱牙的字眼使读者与文章产生了一种“疏离感”,也许就是在这种“陌生感”中产生了异常崇高的艺术,俘获了当权者的心。

02

与他的政治生涯的奇遇相比,周邦彦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莫过于他与宋徽宗李师师之间的“三角恋情”。

被誉为“词家之冠”的周邦彦是北宋的著名诗人,也是中学试卷诗词鉴赏部分中的熟人。他的词风婉约清丽,例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作为一名著名的词人,擅长填词作曲,又兼生的相貌英俊,周邦彦自然成为了勾栏瓦舍的常客,牡丹裙下的风流才子。在他的红颜知己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北宋名妓——李师师。

周邦彦曾经为李师师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玉团儿》中这样描述,“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肉。赖得相逢,若还虚过,生世不足。”大抵是才女见才子都有一种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感,李师师被周邦彦的才情折服,与他相交甚深。

艳冠天下的李师师除了周邦彦还有另外一个来头大、权势高的知己——宋徽宗赵佶。宋徽宗在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花鸟鱼虫不在话下,自然也是风花雪月中的高手。宋徽宗从满大街上的歌曲中听说了李师师的艳名,常常微服私访与李师师私会。李师师摇身一变,从名满天下的妓女,变成了有了特殊身份、特殊光环的“地下情人”。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周邦彦不仅才情包天,而且胆大包天,皇帝喜欢的女人,他也敢来趟这趟浑水。

有一次周邦彦趁宋徽宗病了,偷偷跑来与李师师私会,就在他们相谈甚欢的时候。宋徽宗不告而来,他这次来不为别的,就是带了橘子,想让李师师尝尝鲜。周邦彦来不及躲开,只好做了“床下君子”,藏到床下。周邦彦看见自己心仪的女人与皇帝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自然醋意大发。事后,他写了一首《少年游》记录当晚发生的事情,“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后来这首词被宋徽宗知道,这才明白当晚的事情还有第三个人在,李师师如实相告。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转脸就让宰相将周邦彦贬出京城。

周邦彦与“情敌”的第一次交锋在身份、地位悬殊的情况下惨败而归,不但失去了与美人相处的机会,更是丢了自己的仕途前程。当然,这件事还没有结束,周邦彦依旧是“顶风作案”,偷偷地再次见了李师师。

过了几天,宋徽宗照旧去见李师师,结果却扑了一个空,等到半夜的时候,李师师泪眼盈盈地回来了。宋徽宗问她去了哪儿,李师师直言去送周邦彦。宋徽宗带着得意和嘲讽地问她,可是又得了什么好词?李师师当即轻敲檀板,轻朱唇,唱了一首周邦彦刚刚作下的《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同为文人,周邦彦的词风哀婉雅丽,字字珠玑,触动了宋徽宗的爱才之心,忍不住称赞他:“周邦彦真是才子。”于是,徽宗再次下旨,将周邦彦召回,让他留在京城研究音乐,也算是人尽其才。

跟皇帝抢女人毕竟是一件一不小心就掉脑袋的大事,周邦彦算是冒着生命危险,在荆棘丛中采摘鲜花,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千古的奇闻趣事,也全了文人的爱美之心。周邦彦以一介文人之身、三尺微命敢与皇帝在风月之上吃酸醋、唱反调的倒是千古难得一见。大宋重文轻武,对文人格外宽容,即使是柳永自称“白衣卿相”也没有什么杀身之罪。宋朝文人的活跃、宋词的鼎盛大概可以归结于宋朝时期开放、宽容的风气。

作者:华文婷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周邦彦

更多文章

  • 周邦彦一首怀旧词,语言精炼优美,构思巧妙,颇有韵味!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周邦彦

    据统计,宋词人写元宵的词达到三百六十六首,但为为人所熟悉的不多,节日词也无法描写习俗和节日当天的盛况,然后或寄托思念,或寓于怀抱,若想出类拔萃,还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作为宋词集大成之周邦彦,用他的“措辞精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物之盛,晏乐之同”的画卷,也寄寓了自己流离他乡的感伤。《解语花·上元

  • 宋徽宗密会李师师,周邦彦即兴作词

    历史人物编辑:赵玉平标签:周邦彦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宋朝有个大词人叫周邦彦,这家伙官做得不咋样,但是词作极佳,传唱甚广。古代文人,又称骚客。周邦彦身为文人翘楚,自然不能免俗。虽然年近古稀,却也仰慕李师师色艺双绝,艳名远播。偷偷摸摸地跑去跟李师师切磋才艺,顺便一亲芳泽。李师师身为一代名妓,自然是吟诗弄词,才艺了得,刚好也是周邦彦

  • 什么原因敢与皇帝争风吃醋?《宋史》中才子周邦彦香消玉殒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念寒尘缘标签:周邦彦

    今天给大家说道的这段历史相当有意思。自古上至钟鸣鼎食的王室贵族,下到飞燕寻常百姓之家,甚至翻遍24史和乌七八糟的野史,女人之间争风吃醋可谓是屡见不鲜。但是男人之间争风吃醋,还真不多见。不多见不代表没有,《宋史》当中还真记载一段帝王和臣子之间争风吃醋的故事,而且这两位在中国文艺界可以说是赫赫有名。谁呢

  • 周邦彦一首别具一格的小令,诉说凄切孤独之感,让人读之落泪!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周邦彦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宋代: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词上阙写黄昏时的悲哀景象。“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写秋天时晴时阴,渐渐到了黄昏,满院冷了下来。词人以简笔白描,勾勒出秋天阴冷,暗淡的特点,细腻入微地表现

  • 辽圣宗东征王氏高丽虽获胜,但高丽的土地却未丧失,只确定朝贡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辽圣宗

    十世纪末,自诩高氏高句丽继承人的王氏高丽,一直向北推进扩张,蚕食隶属于契丹辽国的鸭绿江女真聚居区,新当国的承天太后萧绰,决定针对东疆日益被侵蚀的问题,对高丽施以颜色。辽、宋、丽三国纵横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月十五,年少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奉母命,亲阅东京留守耶律末只所属兵马,为东征高丽做准备。次年

  • 辽圣宗第二次东征虎头蛇尾,并未拿到江东六州,宋朝则决定作壁上观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辽圣宗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五月,一直受高丽侵袭的鸭绿江女真人,向契丹辽圣宗耶律隆绪报告:高丽国的大臣康兆弑君另立,没有向上国奏告,弑君大逆居然如此藐视上国,上国应该发兵问罪!辽圣宗闻报,决定再次征伐高丽,一来维护己方边境安宁,二来也去收回癸巳谈判中被高丽人骗走的江东六州,三来敲打脚踩两只船的高丽,维

  • 辽国七次遣使索要江东六州未果后辽圣宗发兵东征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辽圣宗

    契丹和高丽第一次战争后,高丽成宗王治向契丹辽国乞降、称臣、请婚,契丹也把从安北府至鸭绿江东的280里领土赐给高丽,史称癸巳赐地。从历史发展看,契丹的赐地行为明显过于草率,致使高丽向鸭绿江流域的扩张变得越发明目张胆。意识到失误的辽圣宗,很快对高丽发起第二次战争,但尽管他攻破开京,把南逃的高丽显宗王询吓

  • 古代辽圣宗时期,属国治理对辽朝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辽圣宗

    作为辽朝国力发展至顶峰的时期,辽圣宗朝不仅一扫世宗、穆宗、景宗三朝的颓势,还在太祖、太宗时期的领土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辽朝的疆域。辽朝周边的属国尽皆臣服,辽圣宗朝也在与属国的宗藩关系基础上,完善了属国治理政策。这些治理措施对辽朝疆域的稳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辽朝自辽太祖时期四处征讨,

  • 辽圣宗的妃子大骂皇后,辽圣宗只能落泪,这就是他对皇后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辽圣宗

    辽圣宗是萧太后的儿子,他为人软弱,连自己的妃子都管不了。在他病重时,他的妃子萧耨斤闯入宫中,冲到他的病榻前大骂皇后萧菩萨哥:“你这个老东西快没好日子过了。”这样做太没有规矩了,如果是别的皇帝,早令人把萧耨斤拿下痛打了。可是辽圣宗没有,他啥办法都没有,只能和皇后萧菩萨哥相对垂泪。一个皇帝窝囊到这个程度

  • 金国灭亡时有多惨?金哀宗尸体被一分为二,皇室成员全被联军铲除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金哀宗

    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凡事发生皆有因果关系,不管是朝代更替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基本上都严格遵循这样的规律。在朝代更替中,有些朝代因为在鼎盛时期做了太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以至于在衰亡之际,惨不忍睹,比如历史上的金朝就是如此,在他们最为辉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