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金宣宗娶王氏姐妹生下金哀宗,金国京城被攻破时仁圣皇后被俘而亡

金宣宗娶王氏姐妹生下金哀宗,金国京城被攻破时仁圣皇后被俘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境界大天下 访问量:2650 更新时间:2023/12/18 2:51:48

嘉定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224年1月14日),金宣宗病崩在南京开封府。时年61岁,重臣宽厚,给了个庙号为宣宗。

《金史》、《金史纪事本末》,包括现代的一些介绍金史的书籍,大多都是介绍金哀宗完颜守绪是直接即位,没有任波澜。

其实不是这样的,细读史料就会发现,完颜守绪上位虽然没有搏杀流血,但是,刀光剑影映照了半个京城,这一番明争暗斗非常激烈,到底还是背后的军事力量起的决定作用。当然啦,两位太后的力量也不可低估。

金宣宗的第一任太子是完颜守中。但是,从《金史》等史料中却查不到他的生母是谁。后来在一件私人笔记中,才找到了线索,原来完颜守中的亲娘姓纥石烈氏,小户人家出身,进入完颜允恭的府中为侍女,据完颜承麟的夫人徒单氏说,千娇百媚的样子,一副羞答答的不爱做声。后来被完颜允恭收入房中。并且生下了完颜守中。

纥石烈氏虽然是小户人家,可她有一个大户的同门,就是胡沙虎。胡沙虎的本名是纥石烈执中

那么,与后期在后宫中几乎是说一不二的氏以姐妹相称又是怎么回事呢?当年宣宗怎么就娶了王家姐妹二人?

完颜珣

在燕京(当时为金中都)王家是大户,正妻生两个女儿。“其父微时尝梦二玉梳化为月,已而生二后,及没,有芝生于柩。”妹妹叫王霓,长得尤其漂亮俊美。那时的金宣宗不喜欢读书,完全一个浪荡公子。“初,宣宗封翼王,章宗诏诸王求民家子,以广继嗣。是时,后与庞氏偕入王邸,及见后姊有姿色,又纳之。贞祐元年九月,封后为元妃,姊为淑妃,庞氏为真妃。淑妃生哀宗,真妃生守纯,后无子,养哀宗为己子。贞祐二年七月,赐姓温敦氏,立为皇后。追封后曾祖得寿司空、冀国公,曾祖母刘氏冀国夫人,祖璞司徒、益国公,祖母杨氏益国夫人,父彦昌太尉、汴国公,母马氏汴国夫人。”

“或曰:宣宗为诸王时,庄献太子母为正妃,及即位,尊为皇后。贞祐元年九月,诏曰:‘元妃某氏久奉侍于潜籓,已赐封于国号,可立为皇后。’其名氏盖不可考也。或又曰:自王氏姊妹入宫而后宠衰,寻为尼,王氏遂立为后,皆后姊明惠之谋也。初,王氏姊妹受封之日,大风昏霾,黄气充塞天地。已而,后梦丐者数万踵其后,心甚恶之。占者曰:‘后者,天下之母也。百姓贫窭,将谁诉焉?’后遂敕有司,京城设粥与冰药。及壬辰、癸巳岁,河南饥馑。大元兵围汴,加以大疫,汴城之民,死者百余万,后皆目睹焉。”

嘉定八年(1215年)正月二十一,太子完颜守忠生病,完颜珣很担心儿子,还为之辍朝,二十五日,太子薨。史书也没有记载守忠得了什么病,总之从发病到薨逝只有短短五天。

已经53岁的完颜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确很伤心,四次亲临殡所去哭儿子,有次去临奠时,有司说今天是辰日,不宜哭,完颜珣嗤之以鼻,父子至亲,何必拘泥于此?四月,太子守忠被葬在迎朔门外五里,追谥庄献。

在庄献太子葬礼过后,五月十二,完颜珣就立才八个多月的嫡长孙完颜铿为皇太孙,也是大金最后一位皇太孙。但随即在十二月二十九,才一岁四个月的皇太孙就夭折了,伤心的完颜珣宣谕免除正月初一正旦亲王公主进酒的礼仪。

完颜守绪

嘉定九年(1216年)正月十九,追谥皇太孙为冲怀。二十一日,就以殿前都点检皇子、遂王完颜守礼为枢密使,枢密使濮王完颜守纯为平章政事。

正月二十五日,三皇子遂王守礼就被越次立为皇太子,成为大金帝国最后一任皇太子,还是被父皇信任的太子,从二月初一开始,完颜珣下诏让皇太子控制枢密院事,初二日,因为太子要总理枢务,诏有司用金子铸造“抚军之宝”授予太子。四月十一,太子守礼改赐名守绪。

此时的王云成为金宫最大的赢家,因为她的运筹帷幄,原配皇后被拉下马,把没心眼但有宠爱还对她言听计从的妹妹王霓扶上后位,她的儿子也成了帝国的继承人,怎么不算人生赢家呢?

嘉定十六年(1223年)十二月十九,完颜珣生病免朝,二十二日夜病情突然加重,当时身边没有留外臣,只有资明夫人郑氏在身边随侍,完颜珣就交代郑氏速招太子进宫主持后事,说完就驾崩了,年六十一岁。

“上疾大渐,暮夜,近臣皆出,惟前朝资明夫人郑氏年老侍侧,上知其可托,诏之曰:‘速召皇太子主后事。’言绝而崩。夫人秘之。是夜,皇后及遣妃庞氏问安寝阁。庞氏阴狡机慧,常以其子守纯年长不得立,心鞅鞅。夫人恐其为变,即绐之曰:‘上方更衣,后妃可少休他室。’伺其入,遽钥之,急召大臣,传遗诏立皇太子,始户出后妃,发丧。皇太子方入宫,英王守纯已先入,皇太子知之,分遣枢密院官及东宫亲卫军官移剌蒲阿集军三万余于东华门街。部署即定,命护卫四人监守纯于近侍局,乃即皇帝位于柩前。壬辰,宣遗诏。是日,诏赦中外。”

完颜守绪

完颜守绪见了徒单合住,先命亲信撒合辇下了合住的佩刀,才进宫,又命四个护卫就近监视守纯。掌控一切后,完颜守绪才去见郑夫人奉遗诏,在他爹灵前继位,是为金哀宗,失去先机的守纯母子只能俯首称臣。

嘉定十七年(1224年)正月初一,金哀宗改元正大。二十一日,罢免二哥完颜守纯的平章政事,判睦亲府。就在当天,尊皇后王霓、元妃王云都为皇太后,王霓号仁圣,王云号慈圣,这是史上唯一一对亲姐妹共尊为皇太后。

经历了宅斗和宫斗的王云,终于笑到最后,成了皇太后。性格端庄严谨的王云,在漫长的王府生涯中,通过读书充实自己,“颇达古今”,就是因为性格坚韧,才为姐妹俩以及儿子打拼出未来。

王云管教儿子很严格,就算完颜守绪被立为太子,在犯有过错时,照样拿着荆条去抽打儿子,一直到完颜守绪继位后成了皇帝,才免除荆条挨打之苦。“后性端严,颇达古今。哀宗已立为皇太子,有过尚切责之,及即位始免。”

大金后宫真正的主事者其实就是王云,正是有她的坐镇,她的妹妹和儿子才能免除后宫琐事的烦扰。而大权在握的王云也并没有睚眦必报,对政斗失败者庞真妃母子赶尽杀绝,反而很宽待他们。“一日,宫中就食,尚器有玉碗楪三,一奉太后,二奉帝及中宫。荆王母真妃庞氏以玛瑙器进食,后见之怒,召主者责曰:‘谁令汝妄生分别,荆王母岂卑我儿妇耶。非饮食细故,已令有司杖杀汝矣。’是后,宫中奉真妃有加。或告荆王谋不轨者,下狱,议已决。帝言于后,后曰:‘汝止一兄,奈何以谗言欲害之。章宗杀伯与叔,享年不永,皇嗣又绝,何为欲效之耶。趣赦出,使来见我。移时不至,吾不见汝矣。’帝起,后立待,王至,涕泣慰抚之。哀宗甚宠一宫人,欲立为后。后恶其微贱,固命出之。上不得已,命放之出宫,语使者曰:‘尔出东华门,不计何人,首遇者即赐之。’于是遇一贩缯者,遂赐为妻。点检撒合辇教上骑鞠,后传旨戒之云:‘汝为人臣,当辅主以正,顾乃教之戏耶。再有闻,必大杖汝矣。’”

王云

当时在蒙古的打击下,金国已经风雨飘摇,金哀宗不思和睦兄弟、团结一心共抗蒙古,还猜忌兄弟骨肉相残,到最后要靠老娘为他操心笼络人心,也足见他的政治水平如何了。“哀宗释服,将禘飨太庙,先期,有司奏冕服成,上请仁圣、慈圣两宫太后御内殿,因试衣之以见,两宫大悦。上更便服,奉觞为两宫寿。仁圣太后谕上曰:‘祖宗初取天下甚不易。何时使四方承平,百姓安乐,天子服此法服,于中都祖庙行禘飨乎?’上曰:‘阿婆有此意,臣亦何尝忘。’慈圣太后亦曰:‘恒有此心,则见此当有期矣。’遂酌酒为上寿,欢然而罢。”当时对蒙古作战偶尔有小捷,有些无廉耻的士上奏、做赋,称颂圣德中兴!甚至还说会越来越强,战胜蒙古。“比年小捷,国势颇振,文士有奏赋颂以圣德中兴为言者。后闻不悦曰:‘帝年少气锐,无惧心则骄怠生。今幸一胜,何等中兴,而若辈谄之如是。’”这个姐姐看来还真是秉持公正,而且头脑冷静,不妄自尊大。

绍定四年(1231年)九月“丙申,后崩,遗命园陵制度,务从俭约。十二月己未,葬汴城迎朔门外五里庄献太子墓之西。谥明惠皇后。”

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二十五,不愿坐以待毙的哀宗决定逃离汴京。“冬,哀宗迁归德。”他与王霓等人告别后,队伍走到公主苑时,爱子心切的王霓还派内侍带着米肉去犒赏军士。“正月,遣近侍徒单四喜、术甲荅失不奉迎两宫。后御仁安殿,出铤金及七宝金洗,分赐从行忠孝军。是夜,两宫及柔妃裴满氏等乘马出宫,行至陈留,城左右火起,疑有兵,不敢进。后亟命还宫。明日,入京憩四喜家。少顷,辇迎入宫。方谋再行,京城破,后及诸妃嫔北迁,不知所终。”谁也没想到,这次离别竟然是永别,一年前一位母亲崩逝的哀宗将在一年后不得不接受另一位母亲崩逝的现实。

王霓再怎么赏赐也阻挡不了崔立把她们卖给蒙古人,次年四月十八,崔立把王太后和徒单皇后以及梁王从恪、荆王守纯等等皇室五百余口,都送给蒙古人。“四月壬辰,立以两宫、梁王、荆王及诸宗室皆赴青城,甲午北行,立妻王氏备仗卫送两宫至开阳门。是日,宫车三十七两,太后先,中宫次之,妃嫔又次之,宗族男女凡五百余口,次取三教、医流、工匠、绣女皆赴北。”

四月二十八日,把金国皇室女眷装了三十七辆车,王太后先走,徒单皇后次之,诸妃又次之,所有人都北迁,随行的还有蒙古人搜刮的三教医流、工匠、绣女等等,都被迫北上。

王霓

从此,王太后在史书中失去踪迹,不知所终,不知道她仓惶北行时有没有想起姐姐,还不如像姐姐一样早死了呢,在乱世中,活着才是受罪。不过投降蒙古的崔立也没好到哪去,“四月,北兵入城。立时在城外,兵先入其家,取其妻妾宝玉以出,立归大恸,无如之何。”“三年六月甲午,传近境有宋军,伯渊等阳与立谋备御之策。翌日晚,伯渊等烧外封丘门以警动立。是夜,立殊不安,一夕百卧起。比明,伯渊等身来约立视火,立从苑秀、折希颜数骑往,谕京城民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男子皆诣太庙街点集。既还,行及梳行街,伯渊欲送立还二王府,立辞数四,伯渊必欲亲送,立不疑,仓卒中就马上抱立。立顾曰:‘汝欲杀我耶?’伯渊曰:‘杀汝何伤。’即出匕首横刺之,洞而中其手之抱立处,再刺之,立坠马死。伏兵起,元帅黄掴三合杀苑秀。折希颜后至不知,见立坠马,谓与人鬬,欲前解之,随为军士所斫,被创走梁门外,追斩之。伯渊系立尸马尾,至内前号于众曰:‘立杀害劫夺,烝淫暴虐,大逆不道,古今无有,当杀之不?’万口齐应曰:‘寸斩之未称也。’乃枭立首,望承天门祭哀宗。伯渊以下军民皆恸,或剖其心生噉之。以三尸挂阙前槐树上,树忽拔,人谓树有灵亦厌其为所污。已而,有告立匿宫中珍玩,遂籍其家,以其妻王花儿赐丞相镇海帐下士。”

王太后的爱子金哀宗和侄子温敦昌孙也没有撑太久,在归德呆了半年,六月二十七日辗转又逃到蔡州,九月重阳的时候,蒙军就围困蔡州,十月二十五,昌孙战死,哀宗又坚持了几个月,在王太后北迁的次年正月初十,蔡州城破,哀宗自缢而死,大金国亡。

标签: 金哀宗

更多文章

  • 金史对金哀宗的评价可信吗?当然不能全信,尽信书不如无书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金哀宗

    金史对金哀宗完颜跑跑有这么完美的评价,正好验证了那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按金史评价去看待金哀宗,自然觉得他是殉国死社稷的勇士,但认真去看金哀宗的各种骚操作时,就会发现,这样的货色他只配当亡国君,他和崇祯一样,不是不愿意跑,而是没得跑了,又不愿意受侮辱,这才不得不自己殉死。其实,随时跑路也算是金国

  • 金国是怎样灭亡的?金哀宗:不是我的错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金哀宗

    (本文为“老杨话文史”百家号独家首发原创文章,严禁转载!)元光二年十二月(1224年1月),金朝的第八位皇帝金宣宗驾崩,其第三子完颜守绪继位,是为金哀宗。金哀宗不是个碌碌无为的皇帝。他即位后,任用抗蒙有功的将帅,停止侵宋战争,跟西夏讲和,准备集中兵力抵御蒙古的南下。接着,金哀宗驱逐奸臣,任用贤能,进

  • 金哀宗:无愧于“国君死社稷”的悲情帝王,比崇祯还要值得同情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金哀宗

    金哀宗:国君死社稷,哀宗无愧焉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声名大多是很不好的,如陈叔宝、刘阿斗之流,鲜有值得同情的,即使如南唐后主李煜,无非也是因为他词帝的身份,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起了多少人为之挥泪,如果不是他能写得几首好词,有几人识得他是谁?历代亡国之君大都是遭人唾骂的,在众

  • 金哀宗:“论骨气,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都是垃圾!”

    历史人物编辑:威记聊历史标签:金哀宗

    北宋靖康年间,走到这个时间段的时候,大家就都知道,这是一个王朝的末期了。公元1127年的时候,北方金国军队南下终于攻破了东京城。太上皇宋徽宗和现任皇帝宋钦宗以及数千名官员妃子太监都成为了俘虏,靠着一根数十米长的绳子一个接一个的拴住人,像牵拉牲口一样带着他们北上。同时间被驱逐的百姓也不下于百万之巨,很

  • 金哀宗最后的时刻,自缢殉国,金国灭亡惨不忍睹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金哀宗

    对宋朝来说,是金朝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耻辱。从北宋开始,金朝就给中原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伤痛“靖康之耻”。因为1127年的国耻,北宋灭亡,赵氏皇室南下,建立南宋政权。南宋皇帝大多胆小,不敢进行北伐。最后,在公元1206年,在爱国将领韩侂胄的指导下,南宋向金朝发起北伐。北伐本应是一次鼓舞人心、洗去耻

  • 同为末代皇帝,为什么金哀宗和明思宗都选择上吊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金哀宗

    历史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一个王朝的末代皇帝,有投降敌方的,有被对方俘虏的,还有病死的,也有自杀的。公元1234年,在蔡州突围无望的金哀宗,简单交代传位大将完颜承麟后再幽兰轩自缢身亡;410年后,明朝的末代皇帝明思宗(即崇祯皇帝)在紫禁城煤山一颗歪脖树下上吊自杀。同为末代皇帝,为什么金哀宗和明思

  • 《向往2》何炅为王渊慧夹菜获网友点赞,但徐峥这个举动更加贴心

    历史人物编辑:空心菜没新标签:王渊

    但没想到第一期嘉宾还没到处,就给黄磊他们出难题了,一上来就要点油焖笋和虾爆鳝面。这两道菜的食材也不好弄啊。但为了能够满足徐峥的要求,蘑菇屋的成员们又是忙活了一天,一大早就去挖笋还要去捉鳝鱼等等。好在这些食材附近都能够弄到,不然节目中肯定又要“狮子大开口”了。看到这些食材的时候,就连喜欢“偷懒”的徐峥

  • 王安国最经典的一首词,曲折多致,笔法精妙,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王安国

    《清平乐》原是唐教坊曲,关于其名来由说法不一。或说是寄予了海内清平的祈求,或说取自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清平乐·春晚》宋代: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国安是王安石的弟弟,他文思敏捷,其诗博而深。这

  • 王安国:17岁新兵一举炸死12名越军,成为战斗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王安国

    1979年3月8日6时,14军42师126团2营奉命从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地区的兴隆湾出发,在12、13号界碑越境,经大隆、马伐点,在友邻地方部队的配合下,攻歼铺榜地区的越军。5连担任营的前卫连,当2排于14时进至1777高地附近时,遭到越军依托无名高地坚固工事的顽强阻击,2人负伤。无名高地是1777

  • 王安国是王安石的弟弟,为何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汪洋标签:王安国

    王安石作为宋朝最为著名的变法家,在主持熙宁变法的过程中受到了保守派旧党的普遍反对,甚至很多与他亲密的人都站在了反对者的一边。这其中有他的朋友韩维、吕公著等人,也有他的学生郑侠。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也站在了对立面,与旧党的官员密切来往,支持他们废除新法的意见。为此兄弟俩的关系非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