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金哀宗:无愧于“国君死社稷”的悲情帝王,比崇祯还要值得同情

金哀宗:无愧于“国君死社稷”的悲情帝王,比崇祯还要值得同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飞卿 访问量:379 更新时间:2024/1/22 1:26:02

金哀宗:国君死社稷,哀宗无愧焉

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声名大多是很不好的,如陈叔宝、刘阿斗之流,鲜有值得同情的,即使如南唐后主李煜,无非也是因为他词帝的身份,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起了多少人为之挥泪,如果不是他能写得几首好词,有几人识得他是谁?

历代亡国之君大都是遭人唾骂的,在众多的亡国之君中,算来只有两位是被后人真正得到同情的,一个是明朝的崇祯,另一个便是这金哀宗了。

只是这金哀宗是个异族,且这金王朝给宋王朝造成的靖康之难,是我大汉民族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所以,在同情程度上,是无法同崇祯相比的,毕竟他死后,南宋人民是举国欢庆,就如同抗战胜利时庆祝我们打败日本鬼子一样。

但是,如果以一个国君的作为来比较,这金哀宗似乎比崇祯更应该受到尊崇些,因为,崇祯上位时,局势远未到糜烂之时,但被他生生地将一把好牌打得个稀烂;而金哀宗上位之时,那无敌的蒙古人已呈燎原之势,金国战力降到了冰点,早已无力与之抗衡了,亡国实在只是迟早的事了。

如果硬要拿“国君死社稷”来说事儿,只能说相同是,他们都是宁死不降,吊亡殉国;不同的是,崇祯是被满清人礼葬,为减少定鼎中原的阻力,还打出了为其复仇的旗号;而金哀宗则是尸身被一分为二,蒙古人和南宋各得一半,临安随即用来告慰先祖,以示报仇雪恨之意。

史书一般都是本朝修前朝,这是惯例,后继之王朝对被自己推翻的朝代,为证明自己的正义性,怎么说都对前朝有抹黑之功能,只是程度多少不同而已。

如那被称为“圣明之君”的唐太宗李世民,把个隋朝黑得来让人都不能直视,而对自己的上位之正宗,自然是不遗余力,夸得来鼻涕泡都翻出来了,所以,才有了现在隋炀帝之坏,李世民之好的“大好局面”。

《金史》是元朝人脱脱领衔修编的,而执笔者却主要是一帮朱熹的再传弟子,当时为争谁为正统亦是吵得个火喷,因为除了西夏不被大家认可外,宋、金、辽,都是前朝正宗的国家,最后还是皇帝发话,一视同仁,都给予了王朝正朔之地位。

金哀宗在《金史》中的评价是很高的,对亡国的责任划分的也很是清楚,言:“宣宗南度,弃厥本根,外狃余威,连兵宋、夏,内致困惫,自速土崩。哀宗之世无足为者。”

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即亡国的责任不在他,而在他的前任金宣宗。而对金哀宗本人的气节也是大加赞赏,言其为“虽然,在《礼》‘国君死社稷’,哀宗无愧焉。”由此能看出,评价不低,全然没有将其塞在昏庸暴虐的亡国祸首之列。

金哀宗,名完颜守绪,金宣宗第三子;在位10年期间,积极整顿朝纲,采取了各种措施中兴金国,却也无法挽救金国败亡的结局,在同蒙古人苦战失利后,被追至蔡州,旋遭蒙古人和南宋夹击,城破后自缢而亡,年仅37岁。

他自幼喜好读书,学识渊博,性情宽和仁慈,颇有古士之风,即位之时年仅26岁,他接手的是一个风雨飘摇中的金朝,在蒙古人的打压下,国土大部失陷,风雨飘摇,而所占领土上,各地义军迭起,险象环生,原来强盛的大金王朝已呈大厦将倾之势。

如果在承平之时,金哀宗定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年富力强,能审时度势,尽管在上位之时,国势糜烂,他亦能励精图治,挽狂澜于既倒。

对内,他整顿军力,以图能抵御来自北边蒙古人的进犯;并以严厉的手段,整顿朝纲,发展生产,劝课农桑,提倡儒学,任贤用能,纳言从誎,强化法纪,对各地义军剿抚并用,一时还呈现了小中兴的局面。

对外,他一改宣宗朝实行的对宋强硬策略,努力示好议和,主动退让往日侵占的宋朝大片土地,以期合作抗蒙,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势,并且拉拢西夏,主动改变其臣属关系,提高其地位,这些措施的结果使得金王朝能全力对付北边的蒙古人。

以当时金同蒙古人的实力对比来看,肯定已不在一个层面上的对决了,但是,在金哀宗的感召下,金军还是戮力奋战,竟然也取得了多次胜利,收复了一些土地,这在当时情况下,实在是很难得的。

成吉思汗病逝,蒙古人暂时退却,这给了金哀宗难得的喘息之机,但是,继窝阔台承袭蒙古汗位后,立即恢复了对金朝的进攻,兵锋直指汴京城,然后,在金哀宗的亲自激励下,汴京城固若金汤,蒙古人只能悻悻地退去,这对攻无不克的蒙古人来说,是个很沉重的打击。

但是,这些胜利远不足撼动蒙古人对金王朝的碾压之势,蒙古人于是遣使前来招降,要求金哀宗去帝号投降,金哀宗自知不敌,但却又不愿直接面对蒙古使臣,遂托病不见,无奈那使臣强横,蛮横无理,激起金朝臣愤怒,于是便将整个蒙古使团全部斩杀。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蒙古人,于是,大军袭来,金哀宗不敌,出走蔡州,即今河南新蔡县,一方面整顿军马,发檄勤王;另一方面则遣使南宋,期以言唇亡齿寒之理,求助军马,共同抗击蒙古人。

宋、金世仇,当时在位的宋理宗不仅不理会金人的救援,反而派大将孟拱率兵2万,合击蔡州,金哀宗雪上加霜,但仍不降,在坚持了三个月后,粮尽援绝,城内人相食,终被宋军攻破。

金哀宗不愿被俘受辱,在传位于皇族完颜承麟后,宋军已蜂拥入城,金哀宗自缢身亡,从完颜阿骨打始的大金帝国,在历九帝、经120年后,终于惨遭灭国。

其实,自金哀宗当上皇帝后,一直都在示好南宋和西夏,他多次下令,严禁金兵同南宋作战,还释放了所有南宋俘虏及扣押的人员,并在一些地区,也曾同南宋军队有过合作,成功地抵御过蒙古人的进攻。

尽管金朝大片国土丧失,但在中原地区依然保有一些实力,它作为南宋同蒙古人中间的缓冲地带,也是南宋抵御蒙古人的一道屏障,这点南宋君臣都是心知肚明之事。

唇亡齿寒,金国一旦覆灭,南宋将直接面对蒙古人的攻势,稍有常识之人也是分得清楚的,但是无奈两国积怨太深,南宋高层未能作出理性和正确的判断,毕竟,那靖康之耻是记得在骨子里永远的痛,于是,他们选择了从背后狠狠地插了金人一刀。

南宋的这致命一击,使金国大纛轰然倒下,余下各地城池自然作鸟兽散,全部落入蒙古人手中,而自己也踏上了同蒙古人血战的征程,在坚持了几十年后,也迎来了自己的不归路,临安出降,崖山蹈海,三百年大宋王朝亦随之轰然倒塌。

金哀宗身死社稷,其壮烈之行令人感叹,同崇祯临死前“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感叹相似,他亦在自缢前对大臣们说:“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此为介介耳。”

但我们从二人的遗言中看出,其立足点是大相径庭,崇祯是怪众臣误国,愤然表达的是“诸臣误朕,文臣皆可杀”的心情,至于自己是无可指责的,这是他性格所决定的,崇祯虽然一生努力勤勉,却是一个刻薄寡恩,从来不承担一点责任之人。

而金哀宗则是感叹传承百年的江山在自己手中毁灭,心有不甘,自己沦为同那些无道帝王为伍的亡国之君,他深感耻辱,这在意境上便高出崇祯许多了。

金哀宗无力补天,誓死不降的气概还是受到了人们普遍地赞扬和同情,有一则很有趣的记载,金亡后,金大臣张天纲被俘后被押至临安,知府薛琼问张天纲道:“汝有何面目到此?”

谁知张天纲慨然答道:“国之兴亡,何代无之。我金之亡,比汝二帝何如?”一句话,字字诛心,差点把这知府大人给噎死,本想居高临下地羞辱一下这些亡国之人,谁知是自取其辱,比起徽、钦二帝身死五国城的不堪,他们的哀宗皇帝壮烈殉国,不知要高出多少去了,真是天壤之别!

天兴不是亡国主,不幸遭逢真可惜;

十年嗣位称小康,若比先朝少遗失。

这是元代大学者郝经针对他所写咏史诗,名为《汝南行》,对他是充满了同情,“殆天数,非人力”,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当时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因为,他真是一个在残酷的局势下造就的一个悲情皇帝。

说实在话,金哀宗真不是个荒淫暴虐之君,也不是个昏庸无为的皇帝,他上位后,作了他可以做的所有努力,无奈生不逢时,遇上了亡国的大形势,枉有治国之才及一腔忠义,却仍改变不了时局的溃烂,难逃亡国之难,。

《金史》中哀宗本纪上、下两篇,我认真读过,洋洋万余言中,无一言对他有责难,是将他视为是一位勤勉有为、励精图治的政治家,对他改革弊政,重用贤能,南和南宋,西结西夏等措施和战略多有赞誉,最后又能做到国君死社稷,评价还是很高的,至少能说明,元人对这曾经的对手,还是很崇敬的。

标签: 金哀宗

更多文章

  • 金哀宗:“论骨气,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都是垃圾!”

    历史人物编辑:威记聊历史标签:金哀宗

    北宋靖康年间,走到这个时间段的时候,大家就都知道,这是一个王朝的末期了。公元1127年的时候,北方金国军队南下终于攻破了东京城。太上皇宋徽宗和现任皇帝宋钦宗以及数千名官员妃子太监都成为了俘虏,靠着一根数十米长的绳子一个接一个的拴住人,像牵拉牲口一样带着他们北上。同时间被驱逐的百姓也不下于百万之巨,很

  • 金哀宗最后的时刻,自缢殉国,金国灭亡惨不忍睹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金哀宗

    对宋朝来说,是金朝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耻辱。从北宋开始,金朝就给中原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伤痛“靖康之耻”。因为1127年的国耻,北宋灭亡,赵氏皇室南下,建立南宋政权。南宋皇帝大多胆小,不敢进行北伐。最后,在公元1206年,在爱国将领韩侂胄的指导下,南宋向金朝发起北伐。北伐本应是一次鼓舞人心、洗去耻

  • 同为末代皇帝,为什么金哀宗和明思宗都选择上吊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金哀宗

    历史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一个王朝的末代皇帝,有投降敌方的,有被对方俘虏的,还有病死的,也有自杀的。公元1234年,在蔡州突围无望的金哀宗,简单交代传位大将完颜承麟后再幽兰轩自缢身亡;410年后,明朝的末代皇帝明思宗(即崇祯皇帝)在紫禁城煤山一颗歪脖树下上吊自杀。同为末代皇帝,为什么金哀宗和明思

  • 《向往2》何炅为王渊慧夹菜获网友点赞,但徐峥这个举动更加贴心

    历史人物编辑:空心菜没新标签:王渊

    但没想到第一期嘉宾还没到处,就给黄磊他们出难题了,一上来就要点油焖笋和虾爆鳝面。这两道菜的食材也不好弄啊。但为了能够满足徐峥的要求,蘑菇屋的成员们又是忙活了一天,一大早就去挖笋还要去捉鳝鱼等等。好在这些食材附近都能够弄到,不然节目中肯定又要“狮子大开口”了。看到这些食材的时候,就连喜欢“偷懒”的徐峥

  • 王安国最经典的一首词,曲折多致,笔法精妙,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王安国

    《清平乐》原是唐教坊曲,关于其名来由说法不一。或说是寄予了海内清平的祈求,或说取自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清平乐·春晚》宋代: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国安是王安石的弟弟,他文思敏捷,其诗博而深。这

  • 王安国:17岁新兵一举炸死12名越军,成为战斗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王安国

    1979年3月8日6时,14军42师126团2营奉命从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地区的兴隆湾出发,在12、13号界碑越境,经大隆、马伐点,在友邻地方部队的配合下,攻歼铺榜地区的越军。5连担任营的前卫连,当2排于14时进至1777高地附近时,遭到越军依托无名高地坚固工事的顽强阻击,2人负伤。无名高地是1777

  • 王安国是王安石的弟弟,为何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汪洋标签:王安国

    王安石作为宋朝最为著名的变法家,在主持熙宁变法的过程中受到了保守派旧党的普遍反对,甚至很多与他亲密的人都站在了反对者的一边。这其中有他的朋友韩维、吕公著等人,也有他的学生郑侠。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也站在了对立面,与旧党的官员密切来往,支持他们废除新法的意见。为此兄弟俩的关系非常不好

  • 身居高位的人总是关注鬼神之事,金朝皇帝完颜亮问臣下杨伯雄关于鬼神的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温豪标签:完颜亮

    身居高位的人总是关注鬼神之事,金朝皇帝完颜亮问臣下杨伯雄关于鬼神的问题,那杨伯雄如何回答呢?杨伯雄是金朝的进士,在海陵王完颜亮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就很器重他。在海陵王坐上皇位后,也经常召见他。完颜亮刚上台时,急于搞出点政绩,与朝臣讨论国家大事常至深夜。有一次,完颜亮问杨伯雄,鬼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伯雄说

  • 完颜亮:我是女真贵人中最硬的汉子我的船也一定要是天下最硬的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完颜亮

    完颜亮是典型的文青暴君,在崇尚个人武力和军功的女真贵族中他的成绩并不出众,但这个家伙却自诩是女真贵族中铁汉,闹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说完颜亮个人武力并不出众,这有历史依据。在金国宗室子弟第三代中,运动成绩最好、武力最强的分别是金世宗完颜雍和宗弼之子完颜亨。金世宗完颜雍骑射技术“国人推为第一”,有

  • 林冲雪夜上梁山时,作者引用一首词,完颜亮所写,霸气又豪迈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完颜亮

    《浅说水浒》第113期(文/焦目)水浒中,108将出场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赞诗赞词,这些诗词多是描写好汉们的外貌及绰号来历。除此之外,水浒中对故事或者景物描写,也常常用诗词。这些诗词,有作者原创,也有引用前人。在林冲雪夜上梁山时,施耐庵也引用了一首关于大雪的词《念奴娇》。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