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世称朱文公。其一生主要从事著书和讲学活动,尤热衷于书院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朱熹位列于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先贤。
一、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引自《近思录.为学》。做人谦虚宽容,待人接物就能豁达大度,即使遇到不如意的事,也能泰然处之;做人心胸狭窄,遇事就会多方挑剔,处处不顺眼。
二、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出自宋代朱熹的《好事近》,大意是:春天到来之前,总得经历风雪漫漫的寒冬。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有点相似的意思。
三、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四、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出自南宋·朱熹《读书之要》,【释义】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慢慢来、一点一点进行。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考。
五、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出自朱熹的《四书集注·孟子集注》,意思是: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六、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出自朱熹的《近思录》,意思是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八、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是宋代朱熹的《偶成》,意思是:时光容易逝去,少年的时光如果不珍惜,一晃就要慢慢走向衰老,如果老了才想起学习,就晚了。哪怕是一点点的光阴都不要轻视,春天刚刚来临,还没有发觉到春草绿了,眨眼间,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发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