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北齐,是一个相当神秘的朝代,这个朝代的的很多皇帝都表现出了一种精神错乱的感觉。有的喜欢涂脂抹粉,有的秽乱后宫,制定出一个个规矩,娇奢淫逸。
而开国皇帝高欢也是一个奇人,他手握王牌战神,却迟迟不重用他,而是在临终前嘱咐儿子,让儿子用。高欢的儿子也是凭借着这个战神,保住了岌岌可危的江山,这个战神究竟是谁呢?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
北魏年间天下大乱,人民在压迫中奋起反抗,起义斗争层出不穷。高欢作为一个贫民,心中有抱负,于是便用自己妻子的嫁妆买了一匹马,义无反顾的加入了起义军,但是最后失败只能叛降。
加入了鲜卑人的队伍后,高欢在队伍中展现出了他的谋略,然而,因为他是汉人,和鲜卑族不为同族,所以即便高欢很有能力,他提出的良策也很少会被采纳。
当时他的上司不听高欢的谏言,一意孤行要打仗,冲动带来了祸患,节节败退。高欢不满领导者的决策,就将政权夺了过来,自立为王。
在夺权的过程中,慕容绍宗为他出了不少力。虽然他是鲜卑族人,曾经的掌权者还是他的表兄弟,但是他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他看出高欢是个值得追随的君主,于是便投靠到高欢的门下。
高欢当时刚刚建国,实力不稳,在慕容绍宗的帮助下,他能尽快的镇压住一些不服的老臣。果然,慕容绍宗尽心尽力的帮助,让高欢省去了很多后顾之忧。
高欢非常器重慕容绍宗,但却很少提拔他,这就和三国时期刘备重用赵云,却迟迟不提拔赵云有相似之处。因为一些小事,高欢就将慕容绍宗关进了大牢里。
众人不解高欢为何要这样做,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直至他病重后,人们才明白高欢的良苦用心。高欢的这一招叫做未雨绸缪,因为他还有几个儿子,高欢要为孩子们谋划未来。
现在国事虽安稳,但是高欢知道队伍中有一个想要谋逆的权臣,这人叫做候景,和慕容绍宗一同来投靠了高欢。但是候景这人面上为国着想,实际上为人不如慕容绍宗憨厚沉稳。
他当初投靠高欢时,就是七个不平八个不愤,高欢为了收服他,非但没有严厉的处置候景,反倒是重用了候景,候景得到了不少荣华富贵。
可候景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高欢现在生命垂危,他不知道自己死后,候景会怎么样,万一要是谋逆,自己的儿子就危险了,高家的江山也不保了。
于是,在高欢察觉出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就将儿子高澄叫到了身边,拉着高澄的手嘱咐道:“我虽然还为死,但是候景已经展现出了野心,现在越来越不听从指挥了,你要是想保住高家的江山,仅剩一步可走”。
高澄看着已经垂危的父亲说话都很困难了,却还在担忧着高家的江山,就发誓一定要拼尽全力保住祖上的基业,于是就将他所说的,一字一句都记在了心里。
“候景虽然有心谋反,但是在大牢中的慕容绍宗还能挽救,慕容绍宗祖上是有名的武将。他有勇有谋,制服侯景绰绰有余,只要你能合理的运用,一定会逆转局面”。
高澄心中不解:慕容绍宗不是犯了罪吗?为什么还要重用他呢?只听高欢缓缓说道“慕容绍宗是我留的最后一步棋,我担心你们不能制服候景,所以从不提拔慕容绍宗,还将他关在了牢里。这样就不会引起侯景的注意,慕容绍宗也能在日后顺理成章的为我所用”。
事已至此,高澄终于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心中对父亲万分感激。在父亲死后,他果然将慕容绍宗恭恭敬敬的请出了大牢,慕容绍宗也明白了高欢当时的所作所为都是有目地的,从心底里佩服高欢,也更用心的辅佐新君主治理国家了。
如高欢所料,在他死后,侯景的野心彻底暴露出来,与高澄势不两立,誓要争出你死我活。高澄将用兵的重权交给了慕容绍宗,这一做法让他心中感到动容,君上如此信任,他定不会辜负圣上。
慕容绍宗运筹帷幄,绝处逢生,一步步将侯景逼在了死胡同里,为北齐除掉了一大祸患,高澄也将他奉为护国公。然而一生杀伐果决,打了无数次胜仗慕容绍宗,却因为一次意外丢掉了性命,这或许就是天意弄人。
当时,慕容绍宗想要为北齐拓展疆土,于是便乘船去目的地打探消息。不成想行驶出一半的路程时,水面突然刮起大风,狂风将他的小舟吹得东倒西歪,险些掉下水。
片刻后便,大风终于停息了,慕容绍宗想要走出船舱,看看船体有没有受损。他刚一出去,就发现这大风竟然直接将他吹到了敌军的包围圈。
这样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但是慕容绍宗还是装作镇定,想要溜之大吉,这时,一个士兵认出了他,于是就和同伴们一起放箭,想要抓住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出发时,为了减少存在感特意换下了铠甲,穿上了便衣,并且没有带兵器。突然袭来的箭气让他无处躲藏,虽然他的身手不凡,但是双拳难敌四手,他还是被乱箭射死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将才就这样英年早逝。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高欢叮嘱儿子重用慕容绍宗是处心积虑谋算而来,但是他的死却是天意而为,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