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博弈角度看:为何杨秀清不杖责石达开

从博弈角度看:为何杨秀清不杖责石达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彤彤爱读书 访问量:952 更新时间:2023/12/17 10:49:38

杨秀清想杖责石达开,表演“天父下凡”即可,石达开不敢有怨言。但是,杨秀清为了平衡各派力量,故意放过石达开。

一、被杨秀清杖责过的王侯

说起杖责,不由得想起明朝的“廷杖制度”,大庭广众之下打官员的臀部,是一种侮辱,是皇帝专制独裁的表现,也是暴君的典型。

太平天国的杖责,类似明朝的“廷杖制度”,却又不一样。明朝的廷杖,是皇帝对大臣的惩罚,是君臣纲常的产物。太平天国的杖责,是父亲对儿女的惩罚,属于“家事”。

太平天国宣称:“天下男子都是兄弟,天下女子都是姐妹,你们都是天父皇上帝的儿女,共享荣华,平等相待。”

儿女犯错,父母自然有资格教育,这无可厚非。那么,谁是父母呢?答案是,东王杨秀清,他享有“天父代言”的资格,以父亲口吻训斥儿女。

1848年,冯云山被逮捕入狱,拜上帝教人心惶惶,杨秀清表演“天父下凡”,及时稳定人心,从而夺取了教权,凌驾于洪秀全之上。

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作为立国基础,杨秀清掌握教权,自然就可以染指政权、军权,最终集“三权”于一身,成为太平天国实际掌舵者。

手握大权,又可以“天父下凡”,杨秀清想要杖责谁,还不是简单的事。即便是天王洪秀全,杨秀清都敢下手,无视他这位“光杆司令”。

天京事变之前,享受过杖责,或者即将被杖责的王侯众多,洪秀全就是其中之一,而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也是经常被“照顾”,欲哭无泪。

韦昌辉被杖责,几乎都是杨秀清借题发挥,韦昌辉没有犯大错误,却被当众羞辱,这也是他支持天王发动天京事变,除掉杨秀清的重要原因。

1854年,“水兵事件”,韦昌辉躺枪,杖责一百大板,几天下不了床。此事,韦昌辉需要承担责任,但杨秀清是罪魁祸首。

1853年2月,太平军从武昌沿着长江东征,杨秀清对两湖渔民许诺:“到了南京之后,你们就可以回家,不用留在天国”,但杨秀清没有做到,他言而无信。

抵达南京后,两湖渔民不但不能回家,还被编入水师战斗序列,并参与西征两湖战争,这就不对了。两湖渔民,跑回家打自己人?这不是胡闹吗?水师是韦昌辉管理,部将张子鹏脾气火爆,殴打闹事士兵,终于激起兵变。

水兵聚众闹事,韦昌辉需要负责任,但杨秀清则是主要责任承担者,他需要为自己的“诚信”买单。结果呢?杨秀清没有自己反省,而是把韦昌辉、张子鹏当作替罪羊,张子鹏杖责两百大板,韦昌辉杖责一百大板,当众执行。

“水兵事件”没过多久,韦昌辉的哥哥跟杨秀清小妾的兄弟争夺房产。东王小舅子杖责“天父”权威,霸占韦昌辉家族位于天京城外的资产,韦家岂能轻易让步呢?杨秀清不管那么多,直接杖责韦昌辉,并让他自己处理家庭事务。

韦昌辉被逼无奈,只好处死兄长,讨好韦昌辉。后来,杨秀清威胁杖责天王,因为洪秀全欺负宫女,理应杖责40大板。韦昌辉见状,主动表示承担责任,杨秀清也不好将事情闹大,“天父”改口,洪秀全躲过一劫。

秦日纲、陈承瑢、黄玉琨则是在“牧马人事件”中被杖责。其中,黄玉琨是石达开的岳父,也是翼王集团的核心人物,地位仅次于石达开。牧马人事件,杨秀清也是小题大做,以“天父下凡”来羞辱诸侯王。

牧马人事件的起因是,杨秀清的同庚叔路过燕王秦日纲家门前,而秦日纲的马夫却没有起来行礼,惹毛了同庚叔。

所谓的同庚叔,除了姓杨,跟杨秀清八竿子打不着。但是,杨秀清出身低微,为了抗衡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大家族,故而极力笼络杨氏成员。

按照太平天国制度,东王最大,其他诸侯王的家属、仆人,看到东王的家属、仆人,要主动行礼,否则就是犯天条,要处以极刑。

也许是同庚叔没啥名气,马夫不认识他,没有行礼。同庚叔很生气,当场暴打马夫一顿,还扭送他去负责刑事案件的黄玉琨处,要求杖责。

黄玉琨好好劝说,让同庚叔息怒,同庚叔不依不挠,闹到杨秀清那里,说他们藐视东王。

杨秀清大怒,当即表演“天父下凡”,马夫五马分尸,黄玉琨杖责三百大板,前来求情的陈承瑢(陈玉成叔叔)杖责二百大板,秦日纲教育无方,杖责一百大板。

牧马人事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已,杨秀清非要小题大做,嚣张跋扈的气焰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监督杖责的是韦昌辉,杨秀清想借此机会羞辱他们。

二、石达开躲过杖责,是杨秀清平衡各派力量的需要

纵观天京事变之前的“杖责”,除了石达开没有被杖责,其余主要诸侯王都逃不棍棒,确实很有意思。

石达开躲过杖责,直接原因是他在外带兵作战,杨秀清总不能表演“天父下凡”后派人去前线杖责翼王吧。

杨秀清杖责诸侯王,几乎都集中在1854年前后。此时,石达开督师安徽,又带兵征战江西,几乎没有时间回天京,杨秀清想见他一次都很困难,别提杖责了。

那么,杨秀清敢杖责石达开吗?答案是肯定的,石达开不敢反抗,也不会反抗,因为不是杨秀清杖责他,而是“父亲”,也就是“天父”。

杖责诸侯王,包括威胁打洪秀全,都不是杨秀清发号施令,而是表演“天父下凡”来进行。“天父”回家后,杨秀清才“醒过来”,问大家究竟是怎么回事,非常具有表演艺术细胞。

石达开躲过杖责,是杨秀清有意而为,他需要石达开支持,平衡各派力量,从而树立起绝对权威,为日后取代洪秀全,掌控太平天国做准备。

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一个特点,杨秀清经常“杖责”的诸侯王,他们几乎都是一个阵营,或者说是同盟关系。

都知道,太平天国实行“军师负责制”,洪秀全是“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也没有一支直属武装力量。太平天国实权,都是诸侯王掌握,杨秀清只是其中之一,且本身实力并不是很强,靠“天父下凡”加持,才勉强成为霸主。

太平天国创办之初,权势最显赫,兵马最多,影响力最大的诸侯,是西王萧朝贵,而不是杨秀清。

萧朝贵,洪秀全的妹夫,“天父”的女婿,享有“天兄代言”资格,他的政治地位没得说。再则,萧朝贵麾下兵马众多,名将如云,本人还是一流名将。

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曾水源等可以独当一面的悍将,都是萧朝贵的人。太平天国早期,征战沙场,攻城略地的,就是这帮人。

北王韦昌辉是萧朝贵铁杆盟友,而韦昌辉又是太平天国最大的“赞助商”,钱多、兵多,家族力量非常强大。

1852年,萧朝贵阵亡沙场,但西王的力量都基本拥戴天王洪秀全,他们存在利益关系。杨秀清威胁杖责洪秀全,别人都不敢出来求情,韦昌辉却敢,道理在这。

天京事变时,韦昌辉、石达开同时接到密诏,为何石达开不回来,韦昌辉却连夜杀回京师“勤王”?道理也是一样,韦昌辉支持天王,只是被当作“替罪羊”而已。

秦日纲,洪秀全在紫荆山活动时亲自去拉拢他,肯定是天王的人。天京事变后,石达开要杀了秦日纲,洪秀全非要保护起来,无奈翼王以带兵外出来要挟,强迫他处死秦日纲。

金田起义,秦日纲带着2千矿工参加,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队伍。要知道,矿工的组织能力、行动能力,以及纪律性,远非农民可比。

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杨秀清总是找洪秀全、韦昌辉、秦日纲的麻烦,一言不合就“天父下凡”,当着众人之面杖责他们,极力羞辱。

石达开就不一样,他跟西王萧朝贵关系很差,对天王洪秀全也谈不上多忠诚,他不但手握重兵,而且非常有想法。杨秀清非常了解情况,石达开是可以拉拢的对象,或者让他在权力博弈中保持中立。

金田起义之前,石达开得罪了“天兄”。石达开是客家人,被土著居民欺负,地主团练组建武装,带着人马攻打石达开,抢夺土地。石达开打不赢,萧朝贵、韦昌辉率人来协助,打跑了团练,便想回家过年。

石达开担心团练再次来闹事,让萧朝贵留下来,萧朝贵则认为石达开胆小,便表演“天兄下凡”,斥责他一顿。从此,“天兄”不再关照石达开,这也是为何石达开在萧朝贵阵亡之前,都没啥重大战斗机会的原因。

萧朝贵阵亡长沙,杨秀清这位“天父”才后来居上,石达开才得以崭露头角,且独当一面,而韦昌辉、罗大纲则被冷落。杨秀清是“天父”,理论上比“天兄”厉害,实则不然,杨秀清能依靠的资源不多,且身体不好,没有精力跟萧朝贵斗。

石达开跟天王洪秀全的关系也一般,石达开除了敬佩冯云山,连杨秀清也不放在眼里,他有自己的雄心壮志。石达开是冯云山引进拜上帝教,且经常离开京师去作战,跟洪秀全交集并不多,君臣关系一般。

后来的事情发展,足以表明这一点。天京事变,为何石达开不回来,而是留在武昌坐视南京城内相互厮杀。石达开回京辅政,为何要诛杀秦日纲、陈承瑢,这两位洪秀全最宠信的人。要知道,石达开是强迫洪秀全诛杀他们,比杨秀清还要过分,杨秀清是“天父下凡”,而不是直接下令,性质是不一样的。

石达开对杨秀清也是如此,杨秀清想控制军权,必须拉拢基层将领,让他们去镇守战略要地,而石达开却不允许。江西征战时,石达开都是派自己的人马控制城池,即便返回天京参加摧毁“江南大营”之战,也是让黄玉琨、傅忠信、赖裕新等亲信控制各地,坚决不让杨辅清来夺取胜利果实。

石达开兵力雄厚,雄心勃勃,不会久居人下,跟洪秀全、韦昌辉、秦日纲阵营不是铁板一块,貌合神离。杨秀清深谙斗争策略,他没有杖责石达开,就是为了拉拢他,让他支持自己,或者是保持中立,为日后取代天王减少阻力。

杨秀清没有看错,石达开确实如此,他没有遵守盟约,而是留在武昌,想置身于天京事变之外。李秀成自述书:“北王、翼王密议,诛杀东王及其兄弟三,其余皆不得多少。”结果呢?李秀成又说:“闻知天京杀戮过多,翼王与曾锦谦、张遂谋狼狈返京,计议免杀之事。”

石达开没有回来,但韦昌辉、秦日纲火速回京,杨秀清成为失败者。撕下“天父下凡”的伪装,双方铁了心要一决胜负,杨秀清斗不过洪秀全、韦昌辉、秦日纲联盟,更别说石达开加入了。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杨秀清不杖责石达开,而专门找其他人麻烦了。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标签: 杨秀

更多文章

  • 隋朝宇文忻,和杨坚私交关系非常好,为何最后以谋反罪抄家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宇文忻

    隋朝开国功臣杞国公宇文忻,他和杨坚的私人关系非常好,能带兵打仗,自认为能和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为何被隋文帝杨坚杀了呢?宇文忻,字仲乐。祖籍朔方,后迁至京兆。他的经历非常丰富,家世不错,祖父莫豆于,北周安平公。父亲宇文贵,为北周大司马,封许国公,宇文姓氏是被赐的姓;而宇文忻又善于骑射,以勇猛有谋略闻名

  • 长津湖战役的四位英雄:叶国清、郭荣熙、刘石安、鲍奇已在8月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郭荣

    军人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付出了一切,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离不开他们的付出,那些退伍老兵也值得我们尊敬,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老战士都已年迈,一个个的离开了人世,根据报道,在8月份,至少有4位曾经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老兵离世。 叶国清是一位新四军老兵,在8月21日因病去

  • 相声百年恩怨之马三立郭荣启:大师交恶,绝非为一个小小的杨少华

    历史人物编辑:我的宠物狗蛋标签:郭荣

    自张三禄天桥撂地说单口,相声这行就算正式诞生,朱绍文一个头磕在地上,为后世磕出一片四海八荒。德字辈一鸣惊人,“寿”“宝”两代风云际会,大师层出,相声进入最辉煌的巅峰。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代艺人彼此之间,似乎并不和睦。艺人之间的矛盾很多,坊间传闻多如牛毛,最神秘的当属马三立郭荣启。这两个人素有“不和”的

  • “骗子大校”郭荣喜:私建400人“军队”,诱骗数十名年轻女性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郭荣

    1993年,在山西大同的一个偏僻巷子中,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正在来回张望。不久之后,他换上了一套军装,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此人名叫郭荣喜,曾经入伍当过兵,因为劣迹斑斑,后来被部队除名。进入社会之后,他在家乡过得并不好。郭荣喜生性懒惰,根本不务正业,在打跑了老婆后,他的日子愈发潦倒起来。郭荣喜终日躺在床

  • “骗子大校”郭荣喜:私建百人“军队”,到处招摇撞骗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郭荣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古往今来,私自成立部队,搞军事化行动,无一不和政权、权力的争夺有关。即使贩毒团伙,主要对抗的都是党和人民,没想到山西有一个私人部队,成立之后,只是为了狐假虎威和真正的军队当友军。或许要不是因为那个“军队”的名声太差,郭荣喜和李天佑领导的“私人军队”还不会被抓。当然,这不是他们的终极

  • 郭荣欲取长安,赵匡胤摇头,建议专取河中,一番分析,众人称是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郭荣

    演武场上,匡胤原本说要在八回合内轻取儋珪,,岂料,第六回合已一击得手,技惊四座。郭荣轰然喝彩,心中暗赞义父眼光了得。当下,不再迟疑,在万余人跟前正式任命赵匡胤为先锋指挥使。儋珪虽然离去,其带来的人马却一个也不少全都留了下来。郭荣将这支人马交由慕容延钊掌管。第二日,郭荣在虎帐大会诸将,准备拔营开赴长安

  • 后周郭荣有亲儿子,为什么传位给内侄柴荣?因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郭荣

    五代十国中的“五代”,顺口溜“梁唐晋汉周,朱李石刘郭”。最后一个“郭”,就是建立后周的郭威。郭威怎么做了后周皇帝呢?实在是一场意外的谋杀案引起。【交代一下背景】后周往前推,就是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后汉再往前推,就是“儿皇帝”石敬瑭的后晋。话说后晋石敬瑭割了“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恭恭敬敬做着契丹的“儿皇

  • 郭荣喜:建国之后的假军人案,假上校组建军队祸及12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郭荣

    如果没有任何防骗意识的话,在马路上迎面向你走来一位穿着身绿色军装,肩章还有着你不大清楚的军衔,你会认为他是真的军官吗?有些人真就十分胆大,脸上一抹灰就冒充自己是灶王爷,河边一下蹲就真以为自己是海龙王。2013年11月5日,在山东济南的公安局最近逮捕的一名嫌疑人中,真实地出现了这么一个敢和民警“狐假虎

  • 后周世宗郭荣和异姓亲属过继

    历史人物编辑:老陈说文史标签:郭荣

    郭荣为何变成柴荣,原因众所周知,这里不絮叨。在宗法上,郭荣和郭威是嗣子嗣父的关系,因为郭荣从小就过继到姑姑家里,属于异姓亲属过继。在亲属关系上,郭荣是内侄,郭威是姑父,郭荣小时候叫柴荣,过继给姑姑后就叫郭荣,一直到他死,也没有归宗,所以在后周的时代,他一直都是郭荣。异姓亲属过继及其他什么叫异姓亲属过

  • 黄俊英孙女与杨达孙女同台演出,广东网友:愿粤语文化代代相传!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奇才标签:杨达

    3月25日,粤语相声大师黄俊英将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办从艺七十周年文艺晚会,除了他的一众徒弟之外,包括梁玉嵘、白燕飞、阮星航、潘结等本土艺人亦会上台表演,不过最抢眼的却是黄俊英孙女与杨达孙女这两个小朋友,如今的她们正在积极排练当中,到时两人将会同台表演。在广东的粤语地区,只要是从上世纪走过来的观众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