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魏著名权臣高欢的儿子,高洋同样出色,甚至隐隐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不管是在对外扩张,还是治理国家上面,他所拥有的才华都足以与父亲相比。在兄长去世之后,高洋便掌控国家政权,又干脆逼迫皇帝禅让皇位,自己登基为帝,建立北齐政权。
在这之后,他就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带领军队南征北战,积极扩大北魏统治疆域,另一方面励精图治的对北齐政权进行治理,使得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以及多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实在是一位出色的帝王。李百药《北齐书》中有言:“雅好吏事,测始知终,理剧处繁,终日不倦。初践大位,留心政术,以法驭下,公道为先。”
在国内的统治初步稳定下来之后,高洋就趁着北方寒冷不宜出战的机会,亲自带领军队对北方那些游牧民族发起进攻。在大同之战中,北齐军队在其指挥之下大获全胜,俘虏牲口10万余头,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草物资。高洋又将目光对准契丹,他丝毫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亲自带领着士兵们翻越山岭,昼夜都没有停止。
不管是所饮用的还是居住环境,都与普通士兵相同,这使得士兵们受到激励,爆发极强的战斗力。他们一直打到渤海边上,这才勉强收兵。战争结束之后清点物资,发现俘虏士兵10万多人。在取得了与契丹之战的胜利之后,高洋并没有如同其他人所猜想的那样休整军队,反而是带领军队继续作战,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对突厥方面用兵,并再次获得胜利,迫使突厥送上降书。
天保五年,在稍作调整之后,高洋再次率领军队御驾亲征,这一次他将自己的目标对准山胡。这山胡本来就是一个部落民族,在高洋一开始进攻就遭到溃败的结果,斩首十数万人,使得其他的少数民族纷纷望风而行,不敢与北齐作对。但总有人不怕死,茹茹庵罗辰部竟然公开反抗北齐政权的统治。
对于这种近乎打脸的行为,高洋自然不能容忍,直接率领军队侵占其领土。这个部落也是颇有勇气,不久之后又卷土重来,进攻北齐边境。高洋就再次亲自带兵反击,最终使其退到大同附近。高洋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个部落,还在不停地发动追击,直到将其首领家族斩草除根。
从覆灭山胡再到西北攻陷柔然,最终扫平匈奴,这使得北齐政权的统治范围一直延续到长江附近,北齐的综合国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与此同时,北齐的各个行业都在其治理下十分发达。例如农业、纺织业甚至是制造业,相比之下,北齐是割据势力中最为强大的政权。
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国家,高洋继续进行治理。他继承了北魏的均田制,继续在国内推行,但也进行了相应的挑战。就是对于奴隶的田土规定没有了限制,让他们可以获得的土地增加,侧面上也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除了非常重视扩充国家的领土之外,在高洋建立北齐政权之后,便开始着手对官员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彼时地方官吏实在太多,不仅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还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基于此,高洋采取手下的建议,重新对官员进行任命,这样一来,全国的官员一下子就减少了几万人,使得贪污腐败的现象也得到减少,也让农民的负担相应减轻。
而自从北魏末年以来,政府官员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工资,就导致他们开始从百姓身上获得,高洋就开始执行严格的工资发放制度,使得混乱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让北齐出现了焕然一新的气象。在那个时候,官场上的官员会因为一些原因而离开自己的职位,从而影响地方政务的及时处理,对待工作格外认真的高洋自然不能容忍,因此准备了一根木棒,只要再发现有这样的人立马乱棍打死。
在高洋统治时期,北齐政权还重新对史书进行了修缮,仅仅是在高洋时期《齐律》以及《魏书》就先后完成,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而也给了后世一个更好观察鲜卑王朝的机会。也是通过法律的出现,这时的北齐政权的统治更加的合理化,而他的那些措施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巩固了他的统治。
作为一位相当出色的政治家,在高洋的一生中,都在积极地兴办学校,鼓励百姓进行农业生产,面向天下求贤若渴,使得在他那个时期许多的人才喷涌而出。公元559年,他任用了一大批真正有才华的人才进入朝堂为官,这些人中他的身份地位可是有着天差地别。既有着贵族阶级的优秀世家子弟,也有那些看守仓库的小官员,这也足以反映高洋重用人才,不拘身份地位,也因此得到天下人才的敬佩。
在他们的辅助之下,北齐政权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综合国力更是其他国家不能与之相比的。蔡东藩曾赞曰:“高洋以韬晦闻,乃大权在手,悍过乃兄,逼主出宫,骤然南面。天不相澄而独相洋,令人不解!”或许与兄长相比,这高洋胜于他的就是当初直接推翻东魏政权而建立北极政权的举动。
在我看来,他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自古以来有能力者堪当重任,这是不变的法则。而这事实证明,自从高洋建立北齐政权之后,他就开始为国家的发展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并且取得极大的成效,使得北齐政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之时,也威慑了其他少数民族,为天下百姓争取到短暂的和平时间。
参考资料:
《北齐书·帝纪第四·文宣》